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有哪些?现在还有意义吗?

我最该感谢谁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有: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这些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还是挺大的。

举例来说吧,斯金纳的强化学习理论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现实的生活中,老师要学生好好学习,就给予学生表扬,就会增加学生学习的行为,属于正强化。

日常生活中,家长批评孩子说:不让你干啥,你偏要干啥?

这是家长对孩子进行负强化的结果。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经常用到的。如

学生A学习好,得到了一个奖品拉杆箱,就会继续好好学习;A的同学看到A得到了拉杆箱,也准备好好学习。

这些都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我认为行为主义理论特别是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

有许多理论已经被生活化了,我们日用而不知。

不知我的回答是否对你有所帮助。


心理若水


《大学》首章阐述了当时的大学之道,其实是目的-行动学习论。

史上的目的行为主义学习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于1932年提出来的。其要点是:第一有机体在环境中的行为为是有目的的;第二,所有动物和人类的行为都可以通过经验而加以改变;第三,习得内容有三,一是有机体的周围环境,二是有机体要找的重要目标位置,三是此点到彼点如图1中F1→S1,F2→S2,S1丨S2→F1的知

识。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了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如图二所示。据这个图,我们认为它是更具体的目的行为主义学习模式。

第一,启动因子是资源刺激,即环境刺激和预期事项。第二,机体支撑是机体联结流。即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构成。令感受器为,神经中枢为,效应器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均为—,则发射弧为——。第三,生理联结流是条件反射。若令资源刺激为S,感受器→感觉登记器为感受,记为;短时记忆器→长时记忆器(→短时记忆器)为整合,记作;长时记忆器(→短时记忆器)→反应生成器→效应器为反应,记作,学习结果为W;则生理联结流为“资源刺激→感觉→流转→反应→学习结果”,记作S→O1→O2→O3→W。第四,心理联结流是执行控制。资源刺激→接触刺激→登记感觉信息为应激,记为;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为心动,记为;提取信息→生成反应信息→反应发生为反应,记为;则心理联结流是资源刺激→应激→心动→反应→学习结果,记作S→P1→P2→P3→W。第五,行为联结流是信息加工。预期刺激→接受→识别→选择→登记是采信,记作,登记→编码→组织→储存是聚合,记作;储存→提取→转换→利用是取用,记作。行为联结流就是“采信→聚集→取用”,记作S→Q1→Q2→Q3→W。第六,学习结果是习得的人类性能,即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

《大学》首章提出大学之道首先是三纲,即明德、亲民、至善;其次是六大步子,即:知→定→静→安→虑→得;接着是三原则,就是本末、始终、先后;然后是下行八目,就是明德天下→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最后是上行八目,也就是格物→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平天下。

三大纲领是导向序列,三大原则是调控序列,六大步子是方法序列,下行八目是规划∫i序列,上行八目行动序列。下行八目与上行八目一一对应,暗示学习者练达与规划要求比对检验,于是成了闭环,即:明德于天下→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平天下。为便于理解,我给图2。这是中国模式的目的主义学习论。

稍作比较可以发现,托尔曼是从单纯的动物实验出的知识,所以单调。加涅是先作文献研究再作实验研究,内容歹充实,科学技术含量高。而一人学之道是我国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曾参在公元前435年之前酝酿成型的。与加涅的研究成果比实践性和社会性更强,而加涅的成果充分阐明了学习的生理机制和教育信息技术。历史知识告诉我们,目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产权属于咱们中国!

通过比较发现,这: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学习的理论,即有机体行至都是有目的,这是说明学习是心流(即想做的事、该做的事、正做的事、做成的事就一件事的现象)作用的结果,这样的结果令人快乐,因而学习本身就可以使人快乐。这个原理仍有意义。

用加涅的理论模型作技术支撑,用增参的模型作行动序列,后而为一则是加完美的目的行为主义学习模式。这种学习具有长效性,故而称作长效学习策略,基本框架图3。








我最该感谢谁


目的行为主义(purposive behaviorism)亦称“认知行为主义”。是指美国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反对华生的刺激一反应公式和分子性行为研究,吸收完形心理学思想,主张研究动物和人的整体性行为。

1、认为整体性行为具有趋向或避开某种目标的目的性和达到目的的认知性。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加入需求、认知两种中介变量(后改为需要系统、信念价值动机和行为空间三种变量),强调中介变量对行为的决定作用。通过动物实验,提出符号学习理论(或称“符号一完形一期待理论”)。

2、由于只描述客观行为,不涉及主观意义,故不同于麦独孤主观主义的目的心理学。该理论以整体性行为和中介变量承认目的、动机、欲求、内驱力的作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华生古典行为主义的缺陷,成为认知心理学的先驱。但因深受操作主义的影响,最终未摆脱客观主义与机械主义的局限。

3、现在学习这种理论还是有用的,针对管理者非常有帮助!



古代先生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百度百科)

还有意义的。只要我们不全搬照抄就行。


单人一颗心


你要搞清楚行为主义的理论,其实很简单

只要记住几个就可以了

巴甫洛夫的狗

华生的孩子

桑代克的的猫

班杜拉的玩偶

主要观点就是人的行为是通过后天学习得来的,干预行为的方法,主要是强化和惩罚。对于教育领域,行为主义的理论还是很有用[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