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未来差别很大,家长别不在意

在孩子小时候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经历,其中是否被父母打过也是人们议论的一个热点话题。"经常被打"和"从不被打"的孩子,在未来会有很大的差距,家长不能不在意。

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很多同学都有被打的经历,比如我的朋友小鸣,他小时候只要回家晚了一些,或者是考试的成绩并不理想,就会被家长"教训"。

甚至有一次他爸爸当着所有同学的面对小鸣拳脚相加。而他也越来越沉默寡言,提及父母眼中并不是温馨,而是愤恨与不甘。


而有一个人与他恰恰相反,小文从小就没有被父母打过,做错了事情,家里人也是会仔细的告诉他错在了哪,而不是用暴力解决。小文也从小开朗乐观,积极向上。

这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经历,那么他们在后来的生活中又有着什么样的差别呢?小鸣在渐渐长大后,与父母的关系闹得非常僵,在学校经常与人打架。

毕业之后也没有找到工作,经常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而小文则在一家知名的公司工作,懂礼貌能力强,在同事中人缘非常好,领导也很喜欢他。

很多父母觉得打孩子会让孩子更深刻的记住教训,但结果往往并不像他们想的那样,这种行为会产生许多不好的影响。

第一,会当孩子的性格变得极端

家长在打孩子的时候,孩子不能力躲避或者反抗这种伤害,会让孩子的内心更加恐惧。这样会使孩子的心中不断地压抑自己,从而在性格上变得更加极端。

第二,用暴力指出的错误得不到孩子的认同

家长用错误来指出孩子的缺点,让孩子改正缺点,孩子只能是在武力的逼迫下才强行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心服口服的认为自己做错了事情,只能起到反作用。

第三, 会使孩子不再信任父母

父母应该是孩子最亲近和最信任的人,但如果对孩子频繁的使用暴力,会使孩子不再相信自己的父母,甚至会对父母产生抵触。

但是还是会有许多人觉得,当孩子犯了错,就要给孩子一个教训,让他以后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而且有的家长在生气时控制不住的想要动手,这时应该怎么办呢?

第一, 在想动手的时候考虑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当父母要打孩子的时候思考一下自己的行为会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为了一个错误而亲手伤害自己的孩子,真的值得吗?

第二,思考一下孩子是因为什么而犯错

当孩子渐渐成长之后,会有自己的思想,也许孩子的思想与大人的不同,会

犯很多错误,不妨多花些时间,耐心的问问孩子犯错误的缘由,了解孩子的想法,不要一味的责骂孩子。这样更能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也更有利于纠正孩子的错误。

没有人不会犯错误,但是一定没有人希望自己犯错误的时候也被家长用武力管教。

在我看来,孩子的错误都是可以纠正和弥补的,如果诉诸暴力,不仅会给孩子的内心留下创伤,还给孩子做了一个错误的示范,使他认为暴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应该从孩子的内心入手,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很多时候孩子的想法与大人是不同的,这个时候不能过分的苛责他,而是要耐心的引导,这样才能让孩子的成长更加轻松愉快,心理更加健康的成长。

看了这么多,不知道各位家长有怎样的想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