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生就像一杯茶,燙的時候,可以暖手;溫的時候,可以慢慢品;涼了,可以解渴;冰凍了,可以拿來欣賞;餿了,可以澆花。任何時候,都是有用的,你爭來爭去,爭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與別人爭,不是因為爭來的東西有什麼意義,而是“不服氣”。總以為,輸掉了,就沒有面子,就是太弱了。
其實,換一種角度看,任何人生狀態,都是最好的,輸掉了,不見得是壞事,反而是好事。輸得一塌糊塗的人,就像一杯餿掉了的茶一樣,看起來毫無用處,其實還是有用,這樣想來,輸掉了,也是贏了。
人生一世,最好的活法,就是“與世無爭”——任爾東南西北風,吾自巋然不動。
潮起有時,潮落亦有時,都是平常事。
起起落落才是人生,每個人都會遭遇人生低谷,可是你卻總是要往高處跑,還覺得自己的速度不夠快。當你看到身邊的人超越了你,就恨得牙癢癢,不管多苦多累,咬緊牙關,繼續衝。
每個人都有很累的時候,當你累到不行了,隨便找一個地方坐下來,看看頭頂的雲,聽一聽身邊的風,或者回想某一個瞬間,發現“停下來,真的很好。”
人生最好的狀態,就是“累了休息,餓了吃飯,困了睡覺。”可是你的眼裡只有錢,連睡覺都成了“奢侈品”,好好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了。
你總是對別人說:“順其自然,知足常樂。”可是你自己知足了嗎?你窮的時候,與別人爭奪“飯碗”;你有了工作,與別人爭功勞;你有了地位,就想著更高的地位;你有了金錢,還是要與別人爭金錢,甚至要算計那些窮人,連道義都不要了。
你總是與人一較高下,爭來的都是煩惱。
朋友秋華在縣城開了一家小超市,生意一直不錯,可是他期待超市變成縣裡最牛的超市,就想方設法去兼併周邊的超市,然後擴大自己的生意規模。在兼併了兩家小超市之後,第三家小店,卻怎麼也談不攏。也就這時候,秋華髮展被自己兼併的超市,其實都是生意很差的超市,反而拖累了自己;那些是真正能夠賺錢的超市,是無論如何都不會轉讓的。發現這個規律之後,秋華開始調整思路,學會了不與人爭,只管把自己的生意做大做強,雖然賺錢速度很慢,但活得很踏實。
事實上,我們爭來的東西,往往是“雞肋”,毫無用途,還會拖累自己。比方說,看到別人家裡買了跑步機,於是自己也“一狠心”,買了一臺放在家裡,可是用了幾天之後,就再也沒有用了,上面落滿了灰塵,畢竟,戶外跑步才更舒服。還有擺在牆角的羽毛球拍、啞鈴,都落滿了灰塵,可是當初,這些東西,都是你想要的啊。
其實,我們真的不需要太多的東西,只是我們容易得“紅眼病”。爭來一堆的東西,看起來比別人富有,但是爭來的確實是“煩惱”啊。
不爭不是放棄,是默默蓄力,是大智若愚。
一個人,學會了不爭,不是放棄了理想,不是怕了誰,而是懂得了“以退為進”,是一種進步的智慧。古時候,韓信忍受“胯下之辱”,不與別人以硬碰硬,可是他卻變成了“人上人”。他不爭,那是知道自己的實力不允許自己去爭奪,只有默默蓄力,等來日,自己真正強大了,才可以受人敬仰。
真正懂得不爭的人,就像一隻正在捉蟲子的青蛙,它一動不動蹲在草地上,很安靜,肌膚的膚色和周圍的草地融合在一起。也許等了很久,它都沒動一動,只有蟲子飛過的時候,它才一躍而起,把蟲子一口咬住。在咬住蟲子之前,它都是“與世無爭”的。
一個人,不與人硬碰硬,就是“守弱”,是在保全實力。他讓自己變成一個沒有人在意的人,在別人毫無察覺的時候,慢慢變強。真正弱小的人,才是軟弱無能的,懂得“守弱”的人,才是聰明人。
不爭不是消極,是心胸豁達,凡事一笑而過。
不爭的人,喜歡說:“算了吧,沒什麼大不了。”在別人看來,他是愚蠢的,連自己的利益都可以“拱手讓人”。可是別人不知道,他只是在偽裝,在努力隱藏自己的堅強。
不爭的人,總是面帶微笑,即便遇到了天大的事情,也不會急匆匆,總是慢慢來。也許動作一直比別人慢半拍,可是他卻總是“快人一步”。其實,他才是一個“笨鳥先飛”的人。
人間多少事,你越爭,越得不到,還天天煩惱。看淡一些,一笑而過。放下也是愛,不僅僅是愛別人,還是愛自己;放手是明智之舉,在心中的“千千結”,終於在放手的那一刻,釋然了。
一個人,凡事都要去爭,其實是“心眼太小”,看不得別人好,看不慣別人的進步,還不懂得保全自己的實力,不知道“避開鋒芒”。
一個人,總是爭強好勝,就是處處樹敵,過著“四面楚歌”的日子,從來不得安寧。俗話說:“此心安處是吾鄉。”你的心總是浮躁不安,幸福也會慢慢溜走。
其實,人生那麼短,你爭來爭去,爭什麼?爭來的利益,是短暫的快樂,後來還要提防別人打擊報復;爭來的愛情,“捆綁不是夫妻”;爭來的位置,別人總是虎視眈眈;爭來的金錢,放在口袋裡,都不敢拿出來用,畢竟來路不正。
其實,不爭,你才是贏家。與世無爭的你,就像一株野草,在春風裡生長,在陽光下開花,在秋天裡老去,有沒有人在乎,都無所謂;就像一片落葉,徐徐落下,安安靜靜,化歸塵土,也無怨無悔。人生是自己的,與別人爭執,就是和自己過不去。
其實,人生路上,最大的快樂,是放下的那一刻——舒一口氣,如釋重負。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
閱讀更多 布衣粗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