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龍巖市鄉村中,藏著中國最完整的書坊建築群

福建龍巖市鄉村中,藏著中國最完整的書坊建築群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今天中國的傳統文化,經過數千年的傳承,通過書本,更加歷久彌新,引人注目。在古中國四大發明中,與書本有關的就佔據了兩項,分別是造紙術、印刷術;這兩種偉大的發明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世界各地,為人類的文化發展都做出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中國東南沿海福建省龍巖市境內,叢山峻嶺的鄉村之中,保存著中國古代最為完整的雕版印刷建築群,這些古代集印刷、居住為一體的宅院,規模龐大,數量竟然多達八十多座。

福建在古代交通不便,山路崎嶇,又為何在這些偏僻的山村之中,會留存如此之多的書坊建築呢?它們的主人又是誰呢?

當地村民相傳四堡乃是文房之“四寶”的轉音,泛指古代閩西連城等四個縣周圍村落的總稱,據考證,四堡地區的民間雕版印刷書坊,最早始於宋代,在明清兩代達到了巔峰。四堡處於閩西山區,雖然偏僻,但山中的木材繁盛,恰恰為印刷書籍提供源源不絕的造紙材料,又因土地貧瘠,村落的百姓多以出版、販賣書籍為餬口之家業。


福建龍巖市鄉村中,藏著中國最完整的書坊建築群


明清時期,正是通俗小說發展的高峰,這些小說為廣大下層百姓所喜愛,廣泛的流傳在全國各地,為促進書坊刻書的繁榮奠定了基礎,清朝大興文字獄,讓眾多士子不再談論政史,而是埋頭於古籍整理、訓詁,也為刻書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動力。

僅僅四堡村落中兩大姓之鄒、馬二族,所開的刻書書坊,在清代乾隆年間,隨著清朝國力一同達到鼎盛,兩大家族之分支所擁有的書坊,就達到了一百多座,他們各立堂號,印刷的書籍各有不同、形成互補之勢。四堡地區的人們通過福建四通八達的水路,將此地的書籍販賣至全國。

根據著名學者鄭振鐸的考證,龍巖市四堡書坊,在清朝之時已經成為全國四大書坊中心之一,與北京、武漢、許灣鼎足四分,分庭抗禮,成為福建省文化發展史中的一朵奇葩。


福建龍巖市鄉村中,藏著中國最完整的書坊建築群


這些書坊所刻之書囊括了當時的所有種類,經史子集、詩詞歌賦、醫卜神算、天文地理等等無所不包。但是隨著清朝的嘉、道中衰,中國走進了屈辱的近代史,鴉片戰爭、天平天國、捻軍等等重大事件的發生,四堡書坊所刊刻的書籍行銷之地,多陷入戰亂,殘破不堪,給當時的四堡書坊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最終在近代西方工業文明的打擊下,這一古老的雕版印刷技藝逐漸衰落,四堡眾多書坊也走到了歷史的終點。

時至今日,這些古樸的建築,帶著我們回到那些繽紛的年代,從中可以看到歷史的興衰、先民的努力。彈指一揮間,成百上千年的光陰流逝,只餘下人去樓空的書坊,還留有昨日的餘暉。

2001年,四堡書坊正式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