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看看宋朝一個縣都有哪些正式編制?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看看宋朝一個縣都有哪些正式編制?

《宋史》:“建隆元年,令天下諸縣除赤、畿外,有望、緊、上、中、下。掌總治民政、勸課農桑、平決獄訟,有德澤禁令,則宣佈於治境。凡戶口、賦役、錢穀、振濟、給納之事皆掌之,以時造戶版及催理二稅。”

大家都知道,縣,是一個國家的基本行政單位,這個概念早在春秋年間就產生了,不過那時候還未正式化設置,更多隻是臨時之用,或者是對邊疆之地的稱呼。

《說文》“縣”字解,曰:“天子畿內,縣也。”

但是自從秦始皇開創了封建王朝,在全國推行了“郡縣制”之後,這個“縣”的概念也就正式定了下來,甚至直到現在都還保留著,比如我們中國大陸如今共有1329個行政縣(截止2018年)。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看看宋朝一個縣都有哪些正式編制?

不過“縣”的概念在歷朝歷代都有一些變化,有些是規模,有些是編制,有些則是行政級別,不一而足。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宋朝的“縣”,看看這裡面都有些什麼行政編制。

俗話說得好,蛇無頭不行,這一個縣雖然和中央或者路,州的級別不能比,但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我們就先從它的“頭”,也就是縣令介紹起,接下來則是由高到低的縣丞,主簿,縣尉,小吏各級編制。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看看宋朝一個縣都有哪些正式編制?

知縣,縣令

大家都習慣以“七品芝麻官”來稱呼縣令,就是因為知縣一般來說都是“正七品”,但是這個概念起碼在宋朝是不夠準確的。

宋朝由於一些特殊原因,官員制度遠比其它朝代複雜的多,大體分為“官”,“職”,“差遣”三種,其中“官”也稱作“寄祿官”,代表的是你的品級和待遇,而“職”則是比較高級的官員加封的一種頭銜,諸如包公的“龍圖閣直學士”,它其實沒有太多職權,更多是一種榮譽和身份的象徵。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看看宋朝一個縣都有哪些正式編制?

而體現一個官員真正的職權和責務的,其實是他的“差遣”,這個往往不是常任,而是隨時變化,比如我們這裡即將介紹的“知縣”。

其實宋朝初期的縣級主官叫做“判縣事”,後來才改為“知縣”或者“縣令”,這兩者其實還是有一點區別的。

像是比較重要的縣,或者是轄區比較大,人口比較多的縣,一般都由京朝官、幕職官來擔任,也稱為“知縣事”,而比較偏遠或者比較小,人口也少的縣,則由品階比較低的文官來擔任,這種叫做“縣令”。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看看宋朝一個縣都有哪些正式編制?

此外,有些比較靠近邊疆或者情況特殊的縣,也會由武將來擔任縣令一職,但是數量相對較少,主要還是文官來做。

所以在這個時候,縣令並不是全部標準的都是“正七品”,有些京官本身“寄祿官”或者“職”的品級會遠遠高過“知縣”的等級,但其實這種靈活是比較好的,表明了朝廷對“縣”的重視。

就像康熙皇帝當時很欣賞張廷玉,就讓他去做一個知縣,當時重臣明珠就表示了疑慮,因為張廷玉此時的官職是五品,已經超過了“知縣的七品”,這樣於理不合,不是提拔反而是打壓了。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看看宋朝一個縣都有哪些正式編制?

但是康熙皇帝就說了一句很大氣的話,他說知縣乃是一縣之父母官,對於朝廷的意義其實很大,只要有知縣做得好,別說五品了,就算是一品他也捨得給!

只不過康熙皇帝的這種目標,其實在宋朝就早已經實現了,而且不光是知縣,知州,知府也是一樣,比如當時包拯就以“龍圖閣直學士”的身份去“知”江寧府。

而知縣的權力也很大,基本上一個縣的民政,財務,農業,司法,教學等都一把抓了,乃是名副其實的“一把手”,有些高級別的京官“知縣事”的,甚至連軍權都包了。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看看宋朝一個縣都有哪些正式編制?

包大人的第一個官職,就是知縣

《宋史》:掌總治民政、勸課農桑、平決獄訟,有德澤禁令,則宣佈於治境。凡戶口、賦役、錢穀、振濟、給納之事皆掌之,以時造戶版及催理二稅...若京、朝、幕官則為知縣事,有戍兵則兼兵馬都監或監押。

知縣的考察,一般是一年一次,內地的任期為三年,邊遠地區則為四年,任滿後根據考核的成績或是升遷,或是平調,也有極少數的罷黜。

《續資治通鑑》:“諸道知州、通判、知軍、監、知縣及監務官,任內地滿三年,川廣福建滿四年,並與除代。”

縣丞

縣丞,在宋朝最早的時候並不是常設,而是根據實際情況來增加或者減少的,原則上比較大的縣都會設置一名,一方面是輔助,另一方面也是監督知縣,雙方的關係類似通判和知州知府。

《宋史》:“戶工部、尚書省皆有籍鉅考,然所憑唯帳狀,至有額而無收,有收而無額,乃責之縣丞。”

縣丞的主要責任是收納縣裡的稅款——這也是朝廷最關心的事情,而諸如幾千戶以上比較大的縣,單憑知縣一人顯然是顧及不過來的,因此才特意安置了縣丞來幫忙。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看看宋朝一個縣都有哪些正式編制?

當然了,作為一個縣的“二把手”,如果知縣忙不過來的時候,縣丞也會在其餘方面予以幫助,尤其是賑災,統計,交易等方面。

主簿

和縣丞一樣,主簿也並不屬於常設的職位,也是比較大或者重要的縣才安置,而小的縣往往就是知縣自己兼任了。

《宋史》:“開寶三年,詔諸縣千戶以上置令、簿、尉;四百戶以上置令、尉,令知主簿事;四百戶以下置簿、尉,以主簿兼知縣事。”

這裡說的比較清楚,千戶以上的縣,縣令,主簿,縣尉都具備,四百戶以上的只有縣令和縣尉,主簿的事情由縣令兼任;而四百戶以下的小縣索性就連知縣都不設置了,反而是由主簿來兼任。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看看宋朝一個縣都有哪些正式編制?

而主簿的工作類似於如今一個縣的財務主管,主要負責出納,會計,財務審核,倉庫管理,物資清點等方面的工作——有時候也會做一些教化民眾的工作,這又類似教育主管了。

縣尉

上面的幾個官職基本都是文官來擔任,這也是宋朝官制的一大特點——重文抑武,文官擔當武將,但是這個縣尉一般就是武人來擔任了。

《宋史》:“建隆三年,每縣置尉一員,在主簿之下,奉賜並同。至和二年符兩縣各增置一員,掌閱習弓手,稽奸禁暴。凡縣不置簿,則尉兼之。”

縣尉的工作比較好理解,就是負責一個縣的治安和防護工作,類似於如今一個縣的警察系統的主官,而且還負責士兵的訓練。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看看宋朝一個縣都有哪些正式編制?

這點看過《水滸》的朋友們應該都很熟悉,比如華陰縣去捉拿史進和朱武等人的時候,就是一名“縣尉”帶兵包圍了史家莊,還有鄆城縣去抓“智取生辰綱”的晁蓋等人的時候,也是縣尉帶著朱仝和雷橫兩個都頭。

小吏

吏,指的就是那些品級很低甚至沒有的公差,比如我們上面談到的,一個幾千甚至上萬人口的縣,如果滿打滿算只靠著“一名知縣,一名縣丞,一名主簿,一名縣尉”這“四巨頭”來掌管的話,顯然是根本不可能完成任務的,所以他們必須要找一些幫手。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看看宋朝一個縣都有哪些正式編制?

而這些幫手,就是“吏”,比如負責文書和部分審訊工作的押司(宋江),輔助縣尉治安或者抓賊的都頭(朱仝雷橫),專管牢獄和行刑的節級或者押獄(戴宗楊雄)等等,以及更低級別的小牢子,公人,衙役。

眾所周知,宋朝是一個“吏強官弱”的朝代,這些小吏看似在官員手下工作,但由於他們多為本地人,而且世代居住,早已經形成了一套密不透風的關係網(比如宋江給晁蓋通風報信,而朱仝又私放宋江等),相反官員都是任滿即走,再加上小吏們的薪酬過低,文化又普遍不高等多方面原因,導致大多數“胥吏”都是貪贓枉法,媚上欺下,橫行無忌。

不過宋朝這個“吏”的情況極為複雜,既有主觀又有客觀,還有特殊的政策和背景,要想幾句話說清楚非常不容易,又和這篇文章的主題關係不大,我們就不深入展開了,以免喧賓奪主。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看看宋朝一個縣都有哪些正式編制?

鄆城縣是水滸故事的發祥地,素有“梁山一百單八將,七十二名在鄆城”之說

總結

綜上而述,這就是宋朝一個縣的基本的行政體系了,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其繁瑣程度也並不比朝堂之上的官員體系簡單多少。

比如知縣就類似於帝王,縣丞類似於丞相,主簿類似於尚書,縣尉就是太尉,而下面多達幾十倍的小吏們,就是文武百官。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看看宋朝一個縣都有哪些正式編制?

我們這裡還以《水滸傳》中的鄆城縣為案例,對這個行政體系“具體化”分析一下,比如知縣是時文斌,押司是宋江,縣尉手下是都頭朱仝雷橫,在地方還有保正晁蓋等等,儼然也是分工清晰,層次分明。


參考文獻:

《宋史》

《續資治通鑑》

《水滸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