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宣稱不嫁湖北人,結果嫁了湖北人,成就了一個安徒生式愛情童話

(說歷史的女人——第1144期)

開篇之前還請讀者允許筆者重複下那句老話,儘管庸俗,但為了本文的主人公,必須再說一遍:

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站著一個女人。

她的名字你也許很陌生,但你肯定知道她的丈夫,一位著名作家;如果你對作家沒有概念,但你一定知道一篇文章《皇帝的新裝》。不錯,就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它經常在教科書上出現。而此文就是這位作家首次翻譯到中國的。他叫葉君健。

葉君健,筆名馬耳,湖北黃安(今紅安)人,中國近現代著名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家。他著有長篇小說《土地三部曲》等,還創作了不少童話作品,但他最著名的是翻譯作品《安徒生童話全集》,是他第一個讓中國人知道了安徒生童話。丹麥女王曾授予葉君健“丹麥國旗勳章”,這是全世界《安徒生童話》眾多譯者中唯一獲此殊榮的。而且也是,安徒生與葉君健作為作者與譯者,因一部作品先後獲得同樣勳章的唯一一例。所以葉君健也向來被譽為中國的安徒生。

但是,如果沒有她,葉君健就不會有這樣的成就。她兒子墜樓夭折,自己肺病三期,苦等丈夫6年,歷盡坎坷,最終成就了“中國安徒生”!

她宣稱不嫁湖北人,結果嫁了湖北人,成就了一個安徒生式愛情童話

(一)緣起

見到他之前,她曾宣稱不嫁湖北男人;見到他之後,她迅速崩潰,非他不嫁;見到她之前,他也曾宣稱,不娶東北女人;而見到她之後,他也徹底顛覆自己的愛情婚姻觀,非她不娶!

這不是地域歧視。她不嫁湖北人是因為那句話:“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我們關外人鬥不過他們”;他不娶東北人是因為,“東北女子直爽外向,而我是內向的人,怕性格合不來。”

但雙方見面之後,二人同時淪陷,這豈是一個“一見鍾情”了的?也許,這就叫緣分天定。或者,他們在前世就有了約定,今生必須牽手。不過,這一對夫妻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自有一番坎坷曲折……

(二)陌生到極致,美麗到極致

她叫苑茵,一個陌生到極致的名字,但也是一個美到極致的名字。“苑”指林木蒼翠的地方,古指帝王的花園,它又指文藝薈萃之所;“苑”再加上“茵”,你閉目想象吧,是不是很詩意?有如此美麗名字的女子,再加上美麗的容顏,不俗的才華,必是一代佳人也!

不過不像民國時的其他佳麗,大多都是名門閨秀。苑茵很平民化。她於1919年2月生出於遼寧省本溪縣苑家莊。她是滿族鑲黃旗人,如果她早出生數十年,那自然也是貴族了,可惜的是,她出生時清朝已成歷史。苑茵的先祖本來是貴族,但在光緒年間被貶為平民,從東北遷居山東;到她祖父時,又舉家重返故地,在原籍苑家莊的沙窩子再次安家落戶。

所以,苑茵就沒有當貴族小姐的幸運了。而更加不幸的是,她5歲時父親就去世了。然後,沒有生養兒子的母親受到了家族歧視。她8歲那年,母親再也忍受不了族人的折磨,便帶著她和姐姐逃走了。母女三人來到瀋陽,過上了艱難的日子。苑茵自幼聰慧,書讀得好,母親就和姐姐辛勤勞作,傾其所能供她讀書。因此苑茵又是幸運的,她受到了不錯的教育。

苑茵15歲初中畢業,那時的東北被日本人控制,她不甘做亡國奴,與同學逃出東北到了北平。在北平她考入競存中學,繼續讀高中。苑茵在高中接觸了不少進步人士,受到了革命啟蒙教育。後來她加入民族先鋒隊,還參加了著名的“一二·九”學生運動。

1937年,苑茵高中畢業時,正趕上“七·七”蘆溝橋事變,她隨同北平流亡學生隊伍南下,到南京、武漢等地,1938年來到四川。後來通過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樸等人的介紹,進入重慶復旦大學,攻讀外文和經濟。

在此期間,她深感國破家亡,江河破碎之痛,頓生救國救民之志,後來她經人介紹入黨,在復旦大學參與組織了“抗敵文藝習作會”,並經常到附近煤礦為礦工演出話劇,宣傳抗日救國,也曾為趙君陶(李·鵬之母)所辦的孤兒院募捐經費。

(三)美麗的“邂逅”

1942年,苑茵從復旦大學畢業後,在重慶從事短期的社會工作。此時,23歲的她同28歲的葉君健美麗“邂逅”。

邂逅之所以要加上引號,是因為她同葉君健的相遇也是別人謀劃的。那天,苑茵來到她的法文導師馬宗融家,見到了導師家的書房裡坐著一位書生。他溫文爾雅,相貌英俊。正處在青春芳華的苑茵不禁為之動容。

在當時的戰亂歲月中,苑茵和家人久久失去聯繫,她孤身一人在四川,受到了馬宗融老師的悉心關懷,在她心目中,馬老師無疑於她的父親一樣。馬老師曾許諾,要給她找一個優秀的郎君。所以,當她第一眼見到葉君健時,她感到那是一場“預謀”。

苑茵曾對馬老師宣佈,你給我介紹對象可以,但有個原則,不找湖北人,原因前面已經提到;然而此時,她面對君健,她的“堡壘”不攻自破。

其時的葉君健,英氣逼人,玉樹臨風,年紀輕輕已經是國立中央大學的英文教授。他還在復旦大學兼課,同馬宗融很友好。苑茵之前是聽過葉君健講的課的,也讀過他的文章,對他自是十分欣賞。但欣賞歸欣賞,並沒有任何“情義”可言,但今天一見,她瞬間崩潰。

葉君健亦然。愛成人之美的馬宗融也曾經撂下話,要給葉君健充當月老。但葉君健也有個條件,不娶東北女人。但此時,面對苑茵,他也瞬間垮掉。其實葉君健之前也在一個聚會中見到過苑茵,對美麗的苑茵印象頗佳。她眉清目秀,身材高挑,端莊大氣,不是名門閨秀勝似名門閨秀。當時的她頗有追求者,比如地位顯赫的白崇禧的外甥就一直對她十分愛慕,但被她堅決拒絕了。

那天,苑茵和葉君健在馬老師的書房裡“一見鍾情”,傾心而談。兩個都是愛國的熱血青年:苑茵經常宣傳抗日救國;而擅長外語的葉君健,也曾在周·恩來領導下從事對外抗日宣傳工作,並用中文、英文、世界語發表抗戰作品,毛潤之先生的《論持久戰》也是由他首次譯成英文在國外出版的。就這樣,一對才子佳人一拍即合。

不久,在馬老師的撮合下,苑茵和葉君健便結為伉儷。特殊時期,他們只舉辦了一個很簡陋的婚禮,連新娘的旗袍都是借來的。儘管參加婚禮的有不少當時的文藝界名流,還是老舍當的主婚人,但客人吃飯也是自掏腰包;他們收到的唯一賀禮是臧克家即席寫的一首詩。

她宣稱不嫁湖北人,結果嫁了湖北人,成就了一個安徒生式愛情童話

(四)苦難夫妻

烽火歲月,他們婚後的日子當然過得很艱苦,但夫妻恩愛苦也甜。那時葉君健精力充沛,在三個大學任職,業餘還堅持寫作、翻譯作品;苑茵很支持丈夫的工作,但同時也沒有放棄自己的事業。她當時在學校的輔導院工作,但不久她遭到了嚴重打擊。

當時輔導院的女院長本來也很喜歡她,打算把她介紹給自己的弟弟。結果苑茵卻嫁給了別人,這使院長惱羞成怒,找藉口把她給辭退了。戰時的重慶,物價飛漲,葉君健微薄的薪資根本不夠維持一個家庭,於是苑茵只有自力更生,在自己住的茅屋旁開荒種菜,還自己養了雞,維持生活。不久,她便懷孕了,但為了謀生,她還是挺著大肚子,像農婦一樣幹活,沒有一句怨言。

快該臨產了。附近沒有醫院。為了節省船票,她決定和丈夫一起走山路去找醫院。將要臨產的孕婦,走山路多艱難,可想而知。她走不動了,就停下休息,然後用樹枝當柺杖,拄著接著走……就這樣,走了30裡山路,才到醫院。

孩子出生後,苑茵的負擔更重了。她白天用竹筐揹著孩子,繼續種田、養雞;晚上,為了幫助丈夫,哄孩子睡覺後,在微弱的燈光下,還為丈夫校對和抄寫文稿、譯稿,以至於達到“眼花手抖,不能控筆”的地步。

他們的生活很窘迫,看著骨瘦如柴的母子倆,葉君健也常常慨嘆:你真不該嫁給我這個窮教書匠啊!

但苑茵從不後悔,想當初那麼多富貴弟子追求她,她都沒有看上,她要的是真正的愛情。她堅持著,她相信革命會勝利的,日子總會好起來的。

兩年之後,葉君健的機會來了。他在教學中結識了一位來華進行文化交流的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對方邀請他到英國去介紹抗戰的經驗。這是個機會,當然這也是二戰中的戰時所需,於公於私都是值得一去的。但路途遙遠,一去就難以回來。那時他們的兒子才1歲多,還患了一種怪病,就是肚子鼓脹,很不好治。再說,苑茵自己身體也不好,他走後母子二人如何生活?葉君健陷入矛盾之中。走還是不走?

但為了顧全大局,為了丈夫的事業,苑茵毅然決定支持丈夫遠渡重洋。她堅定地說:你走你的路,我在家照顧兒子。時間再長,我等你回來!

有了妻子的這句話,葉君健放心了。當英國的戰時宣傳部的邀請函到來時,葉君健如約而去。

(五)六年的苦等

兩人這一別就是6年。

其實當葉君健走時,苑茵已經懷上第二胎了,為了打消丈夫的顧慮,她沒有說出來。這就意味著,不久以後,她將獨自帶著兩個孩子生活。

在朋友幫助下,苑茵在重慶租了兩間簡易的小竹房,靠著英國駐中國文化處轉來的生活費艱難度日。特別是在第二個孩子出生後,他們母子的日子更加清苦,經常靠清水泡飯甚至是野菜充飢。但在這艱苦的歲月裡,她沒有停下自己的革命活動。她以自己的小屋為據點,與同學李玉鈿(建國後任成都市婦聯主任)、蔣匯澤(建國後任貴州工業大學校長)等互相配合掩護,進行革命活動,曾為一些同志供應食宿,作集會、聯絡等。

葉君健一去不還,音信皆無。一年之後,抗戰勝利了,但丈夫毅然杳如黃鶴。此時,她的許多朋友都去了延安,但她帶著兩個兒子,還留在重慶,她要等丈夫回來,生活更加艱難。後來為了生活所需,苑茵由友人介紹在重慶國民政府中央信託局作營業員,生活稍有改善。但不久,她的災難來了。

重慶開始抓危險分子時,她做為葉君健的太太,身份引起懷疑。這天,她心神不寧地回到宿舍樓,用力推門的時候,站在窗前的小兒子受到了驚嚇,窗子被推開,孩子從四層樓上跌了下去,不幸身亡。

痛失愛子,苑茵悲痛欲絕。加上丈夫沒有消息,她只得離開重慶,帶著大兒子回到瀋陽。後來,一個藍色的信封終於幾經輾轉到了苑茵的手上。葉君健在英國過得很好。在英國,他滿腔熱情地擔任起了抗日戰爭宣傳使者的角色;戰爭結束後,他想留在英國繼續寫作,研究西方文學。劍橋大學也極力邀請他去進修。在信中,葉君健說:你若是實在痛苦的話,可以自由選擇。

她知道丈夫的意思:如果你願意等我,我還是你的;如果你不願意等,我給你自由!

但是,苑茵始終相信,丈夫有自己的苦衷,有自己的事業追求,他不可能變心;所以她堅持等他。

後來苑茵在瀋陽意外地遇到了失散已久的母親和姐姐,他們一家四口團聚了。但生活更加窘迫,時局也越來越緊張,他們被迫流落到了天津。由於長期過著動盪不安的生活,她還要照顧年邁母親,苑茵身心疲憊,嚴重營養不良。此時外界又傳來丈夫在英國另有妻室的傳言,令苑茵精神抑鬱,身體狀況越來越差。終於有一天,她病倒了。醫院確診,她患上了肺病,已到三期,很危險了。

(六)重逢

苦日子一直熬到1949年底。這天苑茵突然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消息:“著名作家老舍和葉君健從海外歸來!”

此時的她,不只是激動,心情還很忐忑:葉君健是否還是當初的愛人?

他們在天津重逢。事實證明,葉君健在國外另有妻室的傳言是假的。6年的苦等,她贏了!一時間,她淚奔如潮……夫妻二人四目相對,萬語千言無從說起。這時老舍說話了:

“葉君健有成就卻苦了你,他的成就應該有你的一半功勞!”

分別6年之後,丈夫也確實不是當初的葉君健了。他成績斐然,寫了幾部英文長篇小說,其中《山村》還被英國書會評為1947年度最佳作品;他還在歐洲各地旅行,翻譯了歐洲不少文學作品,特別是對《安徒生童話》的翻譯;他還曾參加了世界和平大會,是居里夫人、畢加索等名流聯名邀請的唯一遠東作家。

總之葉君健是帶著滿身的光環而歸的,但此時的苑茵卻身心憔悴,似乎已經病入膏肓。葉君健滿心愧意,她發誓再不讓妻子受苦,發誓要治好妻子的肺病。他堅定地說:“你要好好活下去,你說你的‘茵’字就是一根冬天的小草,現在我要把你這根小草用露水救活,你不會死的!”

苑茵同愛人終於緊緊相擁。

葉君健回國後,分配到中央文化部,任外聯局編譯處處長,他還在輔仁大學當教授,又擔任了《中國文學》副主編等。建國後,中央信託局改組為中國人民銀行,苑茵繼續在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留任。但這時的她身心俱疲,再加上嚴重的肺病,夫妻兩地分居很不方便,她只好申請停薪留職,回到北京家中休養。

葉君健的工作十分繁重,他一邊負責《中國文學》的編輯,一邊寫作和翻譯,許多文字資料需要助手幫助整理。苑茵身體稍微恢復後,就協助丈夫的工作。為此,她還大量閱讀中外文學作品,自學外語,帶病替葉君健抄寫、整理稿件。並且,在身體沒有康復之際,還冒著風險又為丈夫生了一個兒子。

他們夫妻更加恩愛。葉君健到柳州參加土改工作時,總是想著妻子,在寄給苑茵的信裡,還曾浪漫地加了一朵臘梅花和兩顆紅豆,表達自己的相思。

到六十年代,他們夫妻在北京的生活仍很艱辛,他們沒有自己的住房,經常搬家。為了減輕丈夫的負擔,苑茵身體好轉後,到中國音樂學院教授英文;後又應地質部之聘,擔任幹部英語培訓班的教學工作。

疾病沒有擊倒苑茵,她為了丈夫、孩子,為了自己的家,也為了自己的事業辛苦地奮鬥著。她一邊幫助丈夫,一邊進行著自己的文學創作和翻譯;為了生計,她甚至做過一些雜活,比如糊信封之類的。

數年後,他們夫妻終於實現了自己的住房夢。他們得到了一所小院子,它本來是解放前一個大家庭的一個馬廄房,破破爛爛的,但夫妻倆把它修整一新,種上花草,儼然成了一個“世外桃源”。在此,葉君健繼續他的《安徒生童話》的翻譯;苑茵的文學事業也開始突飛猛進。

但這樣的生活沒有持續多久。中國進入特殊歷史時期。這時候,誰也不能處身世外。葉君健被定為反動學術權威,成了“洋奴”,受到迫害。此時的苑茵表現出了一種令人敬佩的無畏精神。她常常寬慰自己的丈夫。一次葉君健在烈日下受審被攻擊時,她還衝上前去,為愛人擋住了一記耳光。

後來,葉君健憶起這一幕,對兒子說:你媽媽是個英雄!

她宣稱不嫁湖北人,結果嫁了湖北人,成就了一個安徒生式愛情童話

那個年代,葉君健被長期下放勞動;苑茵也肺病復發,還有小兒子需要照顧,她的生活再次陷入極大困境,不到50歲,她便白髮叢生……

(七)傳奇

雨過天晴。葉君健恢復名譽後,繼續筆耕,出版了《土地》三部曲、《寂靜的群山》等作品,也徹底完成了《安徒生童話全集》的翻譯;苑茵也不遑多讓,1975年,她寫成了一本自傳體長篇小說《冬草》。

到80年代,苑茵先後出版了《孤村的夢》《孤家子小村的歲月》等作品,還在國內外報刊如《華聲日報》、《中外婦女》、《中國之友》上發表過散文、譯作多篇。

苑茵和葉君健夫妻倆相濡以沫度過了50年。1992年,葉君健患了癌症,醫生說他只有3個月的生命了。但苑茵不相信,就像當初她得肺病,丈夫對她的鼓勵和照顧一樣,她對葉君健悉心照料,她四處尋找治療方案,還自己研究食療。終於出現了奇蹟,丈夫的生命又堅強地延續了7年。

在葉君健生命的最後歲月,夫妻二人在事業上繼續攜手,他的《白霞》和她的《冬草》雙雙問世,被文學界譽為“長篇雙臂,文壇盛世”;他們還合作寫了散文集《金婚》。此書的封面,丈夫題字,妻子作畫,永結同心。

他們夫妻攜手57年之後,葉君健於1999年去世,享年85歲。臨終前,葉君健對孩子們說:“你們媽媽身上有人間最偉大的愛。”

丈夫去世後,苑茵接著整理葉君健的遺稿,最終在2010年,多達1100萬字的《葉君健全集》出版。2015年,苑茵無愧而逝,享年96歲。

苑茵是個傳奇。她曾宣稱不嫁湖北人,但她卻嫁了湖北人;而且在她的幫助或者塑造下,這個湖北人成了中國的安徒生;他們共同打造了安徒生式的愛情“童話”,她也成了這個童話中永遠的“美人魚”……

她宣稱不嫁湖北人,結果嫁了湖北人,成就了一個安徒生式愛情童話

【補記】苑茵此生為愛而生,她也是位胸懷大愛的人。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時,她十分悲痛。已步入90高齡的她急切想為災區人民做點什麼。但因為年事已高,她無法親赴災區,無法到達四川,到那個她曾灑下青春的血汗的地方。最後只得託付《文藝報》,將2000元善款和她的一封書信帶到災區。

苑茵先生在信中說:我雖不能親赴災區救援,但我的一顆老邁的心和災區人民緊緊相連。現在,我每天畫一張畫為災區祈福。畫裡有鮮花、翠竹、紅日、松柏、明月……這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是我對災區人民的祝福。烏雲散去,彩虹就會出現,中國人民在災難面前會更堅強!

疫情無情人有情。愛,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根本。如今,苑茵丈夫葉君健的故鄉湖北陷入了極大的困境,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將再次以大愛來抹平這次災難,重塑民族精魂!

參考資料:《往事重溫:葉君健和苑茵的人生曲》《葉君健:翻譯安徒生童話“第一人”》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