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算高级艺术吗?

吴艺福


这问题问的很好,如果问二人转是否算艺术,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算是高级艺术吗?就没法轻易回答了。人分高低贵贱吗?艺术还分三六九等吗?

咱先说说二人转的历史,以前叫过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传说有三百多年历史,比京剧的历史都长。2006年东北二人转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植根于中国东北民间文化,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和河北省东北部等地区。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

如果和京剧评剧这种行当齐全,服装道具和唱腔都十分考究的剧种比,二人转无疑是简单了些。但是二人转容量大,好像一块大海绵,什么都可以往里吸收。而且不是生搬硬套,都学习来化成自己的东西。民间老板姓有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说法。

那二人转又是怎么没落的呢?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可选择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传统二人转从20世纪8090年代开始逐渐衰落。国有剧团的演出次数急剧减少,有些地方连演员工资都无法全额发放。有些县城的剧团被迫解散,艺人们有的改行,有的同草台班子一起演出。有的走向了洗浴等娱乐场所,演出也逐步庸俗化。

其实二人转有很多名家,有韩子平、秦志平、董连海、徐振武、尹伟民等等,旦角演员有郑淑云、董伟、李晓霞、关长荣、闫淑平、杨宏伟、孙晓丽、闫学晶等等。水平很高,知名唱段例如《猪八戒拱地》《回杯记》《马前泼水》《西厢观画》《骂鸭》《梁祝下山》《包公断太后》《水漫蓝桥》《二大妈探病》《孙悟空三调芭蕉扇》《醉青天》等等。

《包公赔情》五分钟就能把我唱的声泪俱下,艺术感染力可见一斑。

我认为艺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能给人民群众带来欢乐,带来艺术享受的都是好艺术。作为行业来说,必须有好的作品支撑,更重要的是有名家带领,光靠国家扶植是扶不起来的,必须依靠二人转演员自己。赵大叔这些年的努力,恕我直言并没有把二人转从泥沼中带出来。希望二人转一些名家不忘初心,把二人转发扬光大,越来越好。

欢迎大家补充,批评指正。


智圆行方1230


1,二人转一般是夫妻组合表演,当然也有例外的。身为二人转演员几乎个个都会很多技能,搞笑、空翻、演唱、模仿,其实他们每个人不是天生就带搞笑基因,那是经过时间的磨练,在舞台的背后不知道付出了多少才有今天的技能,技巧!2,看没看过闯关东啊?那部电视剧里就有对二人转的描写,就是走乡串巷的东北民间小调,两个人随着所唱故事情节的发展,不停的变换角色,一个人分秒钟的表演都在变化,甚至老幼男女都要表现,世界上哪有全才的演员,所以没什么高雅可谈。3,二人转毕竟是起源于田间地头的文化(或艺术),大学室友曾经说过:“农民兄弟边在地里干活边开玩笑的东西,就像我们熄灯后在寝室聊的东西一样,怎么可能不低俗?”(这句话也经过了修饰,略去了原来不高雅的词语)PS:二人转也有《包公铡侄》、《包公哭嫂》、《冯魁卖妻》,也有烂大街的《小拜年》(实际上最早是民歌,二人转演员唱的多了稀里糊涂成了二人转的代表),这些,并不低俗。4,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二人转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盟一市(现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


贵阳佳艺音乐学校


看没看过闯关东啊?那部电视剧里就有对二人转的描写,就是走乡串巷的东北民间小调,两个人随着所唱故事情节的发展,不停的变换角色,一个人分秒钟的表演都在变化,甚至老幼男女都要表现,世界上哪有全才的演员,所以没什么高雅可谈。


镶黄旗白氏


首先怎么说呢!艺术无所谓不分高低贵贱吧,就像相声和二人转属于民间艺术,是普通百姓们最喜欢的了,当然二人转更多的活跃在东北地区了。二人转传承多年,但真正让更多人知道火起来的是在赵本山、魏三老师们对二人转的新型改良!

过去式的二人转经常会讲一些荤段子,很不雅。如今经过改良的二人转更偏向于搞笑、小品形式的表演。大家在工作之余,喝着酒看着二人转,搞笑,这是东北人经常做的事。

二人转一般是夫妻组合表演,当然也有例外的。身为二人转演员几乎个个都会很多技能,搞笑、空翻、演唱、模仿,其实他们每个人不是天生就带搞笑基因,那是经过时间的磨练,在舞台的背后不知道付出了多少才有今天的技能,技巧!

前两年播放的(欢乐喜剧人)里面就有很多东北二人转演员,像宋小宝、小沈阳、杨树林、宋晓峰、文松等等,个个身怀绝技为大家带来了许多欢笑!能登上那样的舞台,我不知道二人转应该不应该算是“高级艺术”?

总之,只要能给大家带去欢乐,没有过头的表演,艺术真的分高低等级吗?


苍天有眼


二人转毕竟是起源于田间地头的文化(或艺术),大学室友曾经说过:“农民兄弟边在地里干活边开玩笑的东西,就像我们熄灯后在寝室聊的东西一样,怎么可能不低俗?”(这句话也经过了修饰,略去了原来不高雅的词语)PS:二人转也有《包公铡侄》、《包公哭嫂》、《冯魁卖妻》,也有烂大街的《小拜年》(实际上最早是民歌,二人转演员唱的多了稀里糊涂成了二人转的代表),这些,并不低俗。艺术里有一个说法,叫“陌生化”。“陌生化”,通俗地说就是拉开人与作品的距离,让作品高大上起来。比如:草莓不叫草莓,偏偏叫士多啤梨。是不是瞬间高大上了?原因在于陌生化了,我们对不熟悉的东西不敢妄加评论,又带有美好的期待与幻想。于是这东西本身也就高大上了起来。说回黄梅戏和二人转的区别。前者陌生化程度比后者要高很多。无论是唱词还是表演都比较难懂。因此看上去就陌生了,有距离感了,高大上了。人有一种不好的习惯,贬斥自己理解懂的东西,崇拜自己不理解的东西。前者就是俗,后者便是雅。事实上,都是自己的自尊心在作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