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被圈禁10年的老十三胤祥,为何一出来仍然能调动兵权?

盧豔


很多人都说是金牌令箭的作用,加上十三爷多年积累的威望,我想说很有可能离不开四爷背后的运作。可别忘了十三爷还被圈禁的时候,四爷可是得到过十三爷给的丰台大营和西山大营的心腹名单,四爷这样的人不会有什么操作,那不可能吧!



改编自二月河原著小说的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可以说是百看不厌最惊心动魄的当属。丰台营胤祥夺兵权,畅春园雍正登大宝;和八王议政逼宫,十三爷不顾病体赶往丰台大营夺回兵权,才让雍正爷得以坐稳皇位。

那么为什么从二十几岁被关到三十几岁,十年来只有个侍女作伴,无聊时只能捉蛐蛐解闷的十三爷,为何刚刚解除圈禁就能够夺取兵权,畅春园护驾了助四爷登大宝呢?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由十三阿哥控制的丰台大营是雍正皇帝顺利登基和稳固皇权的最重要武装力量。电视剧里的设定丰台大营由八旗精锐组成,是拱卫京师的重要武装力量。丰台大营统帅由皇帝亲自任命,只有皇帝本人或者皇帝圣旨可以调动。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八爷党无时无刻不想得到丰台大营的兵权,因为有了丰台大营的兵权京城就可以轻松夺权,可惜他们的阴谋都被十三爷给破解了。

题外话

其实呢历史上并没有小说中说的丰台大营,因为这里也绝不会是京营八旗的驻地,因为清朝京营八旗的驻地在北京内城,今天故宫博物院外那一大片胡同,小说为了达到艺术效果有些改动



十三爷夺取丰台大营兵权,一靠威望二靠皇权三靠四爷背后的运作(猜测)。

话说十三爷拿着金牌令箭,带着几个随从便来到危机四伏的丰台大营。 刚到丰台大营大营主将八爷死党程文运便挑拨道。



“十三爷,据下官所知,十三爷不是应该在宗人府吗。今天这么晚了,到我丰台大营有何公干?” “这丰台大营是朝廷交付的兵权,岂能凭你十三爷一句话就交出去?”

短短几句话任凭十三爷在军中的威望再高,曾经的部下还是有所犹豫的,毕竟这可是造反他们还是得掂量掂量的。



不过当十三爷拿出金牌令箭的时候,帐内的官兵都跪下高呼“皇上”,这时任凭程文运再怎么怀疑和犹豫,都不敢太过放肆。

不过有金牌令箭也不一定保险,如果十三爷没有辉煌的军旅生涯,那单凭金牌令箭在这危乱之际,保不齐有哪个不怕死的就敢砍了十三爷,毕竟这可是在造反管你令箭不令箭。



好在十三爷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过的,别人口中十三爷的军旅生涯是这样的。从隆科多等人口中我们可以知道,十三爷在西北打过仗,邬先生也说十三爷在古北口练过兵,他有很多故旧部下一呼百应。



另外十三爷为人性格豪爽,素有“侠王”之称在军中应该深受部下爱戴。通过十三爷军旅生涯回忆,让曾经的部下都感念十三爷的好,他们知道十三爷一诺千金,跟着他没有错。



要说十三爷十年圈禁,再亲近的部下也都可能有些疏远。

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十三爷虽然被圈禁起来和外界隔绝,但是四爷可是在外面活动的并且有权。最关键的是十三爷被圈禁期间,四爷可是探望过十三爷一回,并从十三爷哪里得到了他在丰台大营和西山大营的心腹名单。



虽然他们官职不高但是相信四爷在得到名单后,应该和他们有所联络并明里暗里对他们照顾有加,这才让他们不会轻易忘了十三爷的恩,毕竟兵权是权利斗争的保障。



这也许是为十三爷夺取丰台大营埋下伏笔,正是由于四爷的安排加上十三爷的威信,十三爷才可以通过金牌令箭加上自己的威望以及四爷背后的运作,最终夺取了丰台大营兵权!


阙鱼肥


十三爷胤祥之所以能够在圈禁十年后仍然能够一举夺取丰台大营的兵权,有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第一,胤祥被圈禁前,一直是个武将,曾经数次率兵打仗,出生入死,而且他为人侠义,在清兵中的威望极高,同时,他还有一帮老部下,是他的死党,愿意听他号令。

夺取丰台大营的兵权时,丰台大营的将领中,就有胤祥的旧部。这些人见到胤祥,纳头便拜,可见交情颇深,而且胤祥当场便对曾经的信服部下们封官许愿,这些人自然愿意跟随他,听他指挥。

第二,胤祥手中握着皇帝的金牌令箭。这一点,其实比第一点更加重要。

金牌令箭,如同皇帝亲临。所以,胤祥可以下令,当场免掉丰台大营主帅。当然,那位主帅是八爷的人,当然会反抗,于是胤祥便让手下把他杀了。

胤祥之所以能够这么做,而不引起那些中立将领的反抗,皆因他手里握着一支金牌令箭。

胤祥手中的金牌令箭从何而来呢?是雍正派大内侍卫送去的。

其实,早在康熙驾崩之前,雍正就已经悄悄潜进了胤祥的圈禁之地,与他谋划了夺取丰台大营兵权的事情。

当时的京城,除了大内侍卫外,有两股力量最重要。一是九门提督手中的兵马,二就是丰台大营的兵马。大内侍卫和九门提督隆科多忠于康熙,康熙传位于雍正,他们自然忠于雍正;而丰台大营的主帅却是八爷的人,雍正怕丰台大营逼宫,便派胤祥夺了丰台大营的兵权。

如此一来,雍正的皇位便无人可以挑战了。

最后说句题外话,整部《雍正王朝》中,我个人最喜欢的角色,就是十三爷胤祥;最佩服的角色,则是邬先生。


趣谈国史



一是在于老十三自身实力。二是在于邬先生的运筹帷幄之下,老十三拿着金牌令箭,是如虎添翼,自然夺取了兵权。

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老十三为什么会成功呢?

可能有人单纯认为老十三有着如皇帝亲临的金牌令箭啊,但是大家要搞清楚,丰台大营的提督成文运属于老八的死党,甚至都要跟着老八一起阴谋夺位,不是区区一个金牌令箭就可以搞定的,所以说成功夺取兵权的背后也是很复杂的。

之所以成功,关键的人在于老十三。关键的物品在于金牌令箭,可谓是缺一不可。而在神机妙算的邬先生的安排下,使老十三这个关键人物拿到关键的金牌令箭,才得以顺利夺取兵权的。

那么下面宋安之分两步来说说这其中的具体权谋之术。

一、关键人物老十三

老十三这个人在雍正王朝的设定之中是一个带兵多年的皇子,在军队拥有深厚的影响力,他的旧部可谓是遍天下。大到皇帝身边的侍卫领班图里琛,还有后来的九门提督隆科多,小到负责宫中洗衣房的小吏文宝生,都是老十三的旧部。

再结合康熙驾崩前夕,邬先生跟老四密谋时拿出的那张关于老十三旧部密密麻麻的名单。还有对老四说的“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步兵统领衙门,有一半的军官是十三爷使出来的”。可以看出老十三在军方的影响力是相当恐怖,正因为老十三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所以是老四夺取老八兵权的不二人选。

不过这里有一个不合理的地方,因为老十三才二十多岁,就带兵多年,多少有些不合常理,不过瑕不掩瑜,偶尔的不合理之处也属正常情况。


而且经过十年圈禁,老十三也是变得越发成熟,通过他前往丰台大营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

到了丰台大营以后,虽然老十三急于夺取兵权,但表面上很是淡定,一副大局在握的样子。

并没有急匆匆的亮出金牌令箭,而是一直诱导成文运质疑他,再亮出金牌令箭,来使大家信服。

有了这个基础以后,老十三开始分化丰台大营,毕竟成文运身为提督多年,肯定有着不少死党。所以老十三先提拔了自己的三个旧部,将毕力塔、张雨、殷富贵三个旧部由游击参将升为偏将。

并且说的很是有理有据,说道“你们三个人当年,都是跟着我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怎么到了现在还是游击参将啊,你们三个人都听真了,从现在起爷提升你们为副将”。这样一来意思是我提拔他们不只是他们是我的旧部,而且人家的资历也够了。

老十三有着很多旧部,为什么只提拔这三个呢,因为这三个人靠得住,所以提拔了他们。同时马上让这三个人带兵前往畅春园护驾,使成文运急眼了,然后再以金牌令箭罢免了成文运的丰台提督身份,使成文运不具有合法身份,等到成文运狗急跳墙想要对老十三出手的时候再将其诛杀,是彻底将丰台大营的兵权夺取到手。

老十三为什么没有直接砍了成文运夺取兵权呢,说明他理智,知道成文运身为老八的人又是丰台大营提督,肯定有不少死党。所以他需要一步步逼得成文运露出马脚,再将其合法诛杀,使其他人自然是老老实实的不敢有异动,加上有旧部支持,彻底掌握了丰台大营,成功夺取了兵权。可见这十年圈禁,对于老十三来说,也算是因祸得福,算是一种不错的磨炼。

二、邬先生的谋划

邬先生的计划很巧妙,是老四将金牌令箭拿到手,然后救出老十三,再去夺老八兵权,再前往畅春园护驾。

说实话金牌令箭固然重要,但老十三更重要,没有金牌令箭老十三也可以夺取兵权。因为邬先生曾对老四说过如果情况不对劲,就以老四的关防大印救出老十三,让老十三带着旧部去救老四的,邬先生这个人说话一向靠谱,这样说肯定没什么问题的。

邬先生之所以一直等着老四派人送金牌令箭,而不是提前放出老十三,就是要将风险降到最低。

老十三没有金牌令箭固然可以夺取老八的兵权,但丰台提督成文运不傻,老十三如果要夺取兵权,双方肯定会火并,势必会出现变数,会浪费不少时间。

而当时决定老四和老八胜负的不只是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还有京城里的步兵统领衙门。很明显当晚隆科多的表现颇有一些墙头草,不只是没有像张廷玉和张五哥那般力挺老四,更是取个遗诏一去不复返,直到老十三带兵过来,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才马上出来。

如果当时老十三耽误了些许时间,隆科多这个墙头草一看老四没有优势,转而支持老八,那么就真正危险了。

所以邬先生的计划是放出老十三这个关键人物,再想办法拿到代表皇帝亲临的金牌令箭,使老十三拿到金牌令箭来强强联合,最后顺利夺取了老八的兵权,将丰台大营的兵权化为自己这方兵权。

所以说老十三被圈禁十年之久,可以夺取到老八一党控制的丰台大营兵权,看似不可能,而且还反常的很轻松的就夺取了,这背后其实有着诸多因素在内的。而神机妙算的邬先生则是助了老十三一臂之力,将各种有利因素综合到一起,将天时地利人和结合到一起,方才有了看似轻描淡写的胜利。

可以说这个剧情是相当经典的,将事情诠释的很是合理,透露出邬先生的老谋深算,还有老十三被磨炼十年之久以后的成熟心智,当真是一个字“妙”!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有不同看法欢迎评论出来和谐交流,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宋安之


真实历史上的怡贤亲王胤祥从来也没有上过战场,也从来没有被清圣祖康熙帝圈禁过!除了康熙四十七年胤祥因受废太子胤礽牵连、被清圣祖短暂关押过一段时间(大概一年都不到)之外,胤祥在康熙朝的最后十年里基本上都在家中养病。至于是真养病还是“被养病”,无从考证,至少从清宫档案中清圣祖对胤祥的关心来看,真养病的可能性应该更大一些。而且,胤祥也的确患有“鹤膝风”(结核病的一种),结核病在那个时代根本无药可医,只能通过营养加静养进行姑息治疗。两相对比,胤祥在家养病应该是真养病。当然,胤祥借养病刻意避开政治漩涡或许也是一个原因吧。

换言之,电视剧《雍正王朝》里什么胤祥是曾经带兵的阿哥、什么被康熙帝圈禁了十年等等,都是编剧杜撰出来的。至于什么胤祥去丰台大营调兵,同样是不存在的!一个连爵位都没有的皇子,凭着自己在军中的旧关系就能从京畿驻军调兵,别说是清圣祖容不下他,恐怕连清世宗也很难容得下他!不是吗?因此,我们根本无法从真实历史上寻找答案,只能就电视剧的剧情本身而言。

曾经带过兵的阿哥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默认了胤祥是一位曾经带过兵的阿哥,什么隆科多、图里琛,还有丰台大营的那几位被胤祥由参将提升为副将的将领都曾经是胤祥带过的兵!军中历来讲究资历、军功,古往今来都是如此。胤祥作为他们曾经的统帅,而且为人又相当仗义,这些人对胤祥另眼相待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胤祥落难时,图里琛私下里偷偷送上了一壶酒;同样是落难之时,隆科多私下里给胤祥置办了新房、还接来了阿兰……这里面有政治投机的成分,但对于落难之人政治投机客气一些、善待一些足矣,图里琛和隆科多真心犯不上那样去巴结胤祥,不是吗?他能不能走出圈禁之地还是和未知之数呢……这只能说明一点,胤祥在军中的人缘相当不错,这些人愿意上赶着这样“巴结”他!落难了也一样,并没有谁对他落井下石。同为皇子,图里琛对废太子胤礽的态度足以说明问题了,对胤礽图里琛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和善待,患难见真情、这样的“感情投资”就已经足够了,他并没有刻意去巴结讨好胤礽。

胤祥被刚刚即位的雍正帝用金牌令箭释放之后便去了丰台大营,那些胤祥曾经带过的兵、一起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老战友”们自然对这位仗义的“老长官”更加亲近,愿意听他的招呼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

金牌令箭

当然,丰台大营的将领与“老长官”胤祥亲近是一回事,可违规听从胤祥调遣却又是另一回事了。无论是清王朝还是现而今、也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和平年代调动军队都有其固定的程序,没有走正规程序那就是非法调兵,是违法行为!丰台大营的将领为何愿意听胤祥招呼?仅仅是因为他是“老长官”,又或者是因为胤祥给他们官升一级了?不不不,在清王朝私自调兵可是要掉脑袋的!恐怕还没有谁会嫌自己的脑袋碍事、不想要了……

丰台大营的将领之所以愿意听从胤祥的调遣,有一个最大的前提,那就是胤祥手里握着象征皇权的金牌令箭!这东西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这里就不去考证了,至少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它是“如朕亲临”的一种存在,众将是必须行礼的。换言之,无论胤祥通过何种途径获得了金牌令箭,众将只认金牌令箭,是“遵旨而行”!就算事后追究责任,怎么追究?遵圣旨遵错了吗?还是金牌令箭没有法律效力了?更何况,一旦胤祥一派成功了,谁还会去追究这件事?

众将的无奈与政治投机

虽然胤祥手握象征皇权的金牌令箭,但毕竟没有走正式调兵程序,这本就是难以界定的东西,说你合法你就合法、说你非法你就非法!至少丰台提督就提出了质疑。但他的结局如何呢?让胤祥带来的人给杀了。对于在军营之中的其他将领而言,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但有两点是大致可以确认的。胤祥被放出来了,而且手握金牌令箭,要么真的是康熙帝放了他并给他派了差使来调兵,要么是胤祥背后的雍亲王得手了!在这个时候,如果不听胤祥号令,回头还是一个死,搞不好当场就要步丰台提督的后尘……面对这样一种局面,丰台大营的将领们还有选择吗?只有跟着胤祥趟这趟浑水还有一线生机,不是吗?

再者,胤祥能够出来,而且带着金牌令箭,至少说明他的后台基本已经控制局面了,只待胤祥带兵去“镇场子”,这个时候跟着胤祥还是相当有利可图的。有与胤祥的旧关系,又立下了新功,一旦胤祥背后的雍亲王成为了皇帝,自己就是大功之臣,不是吗?失去了这次机会,即便保住了性命,自己恐怕也就只能在参将或更低职位上等死到老了……倒不如铤而走险、跟着胤祥孤注一掷,搏一个锦绣前程!

讲到这里诸位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对的!这一段实际上就是《雍正王朝》版的“信陵君窃符救赵”,胤祥是信陵君无忌、金牌令箭是那只虎符,而那位倒霉的丰台提督就是被朱亥一锤子给锤死的魏将晋鄙……那位丰台提督和晋鄙是奸臣吗?不不不,恰恰相反,他们才是真正传统意义上的忠臣!只认正式调兵程序、不认物件和人,这是统兵将领必须做到的,否则军队便成了私家军、便成了军阀部队!如果胤祥是雍正帝的死对头,雍正帝或许还会因此重重嘉奖那位丰台提督。只可惜,他碍着雍正帝的事了……中国古代的帝王从来就无所谓道德高尚卑劣与否,在他们眼中只在乎政治需要与否,因为政治需要,忠臣有时候也是必须牺牲的!电视剧《精忠岳飞》里的宋高宗赵构的一句“非卿不忠、非朕不明”道出了各中的一切……


农民工歪说历史


十三阿哥因受郑春华案的连累,被康熙关入宗人府(其实是保护他,磨练他)。等到康熙驾崩的晚上,胤祥被雍正放出,马上前往军营调集军队。在军营中,胤祥遇到一点阻碍,但最后还是顺利拿到兵权。这就要从十三阿哥从小的成长经历说起。

康熙生的儿子比较多,对于子孙们的培养方向,康熙有自己的家教哲学。这位父亲,给十三阿哥定的培养目标是成为军事人才。

十三阿哥从小就在军营里面,长大后在外面行军打仗,军中许多人曾经都是他的部下,连隆科多都是其战友。胤祥为人仗义,许多人在队伍中都受过他的恩惠,那些人甚至只听他的命令。

当胤祥与陈文胜发生矛盾,需要选边站队的时候,军营将领心中明白,跟着十三爷,将来前途光明。胤祥的威望与领袖魅力,陈文胜难以望其项背。


胤祥的皇子身份以及他的仗义性格,让他在军队中有很强大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他的命令胜过其他将领的军令。只要胤祥在人间,他的影响力就会在军营;只要胤祥一声令下,士兵就会奋不顾身。所以,邬先生才会说十三爷是保驾护航的关键,让雍正无论如何都要放十三爷出来。

胤祥走出宗人府的时候,手里带着皇帝的金牌令箭,相当于是代表皇帝办事。在法理上,皇帝的金牌胜过军营所有八爷党将领。

当胤祥杀死陈文胜后,八爷党的成员立刻树倒猢狲散,整个军营都唯胤祥马首是瞻。


秋媚读史


《雍正王朝》中十三阿哥被囚禁十年,为何一出来就能调动兵权?



《雍正王朝》是一部以历史题材为背景的大型电视剧!该剧于1997年上映,豆瓣评分高达8.9。作为一部老旧题材的电视剧,能够达到8.9的评分,那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成绩。其演员阵容包括:唐国强、焦晃、王绘春、徐敏、王辉等等。同时,该剧与《康熙王朝》齐名,合称为“王朝系列”。

看完这部电视剧的简单介绍,不知你是否也心驰神往呢?至少本人认为该剧比起现在所拍的某些宫斗剧要有内涵多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高质量电视剧。


好了!进入正题。关于作者提出的这个问题,恰恰也是《雍正王朝》中最精彩的片段之一。康熙帝刚驾崩,众阿哥们野心勃勃,对皇位也都是蠢蠢欲动。传位诏书中确立新帝,也就是四阿哥——雍正,此时面对众多兄弟的挑衅,也是势单力薄。便将最高权利的调兵令箭拆人火速交给十三阿哥,请其带领兵士赶来救场。十三阿哥——胤祥为何囚禁十年,一出来就能调动兵权呢?原因有三。


1.他手里拿着代表最高权威的调兵金牌令箭,见令箭如见皇上。即使丰台大营主帅有一百个不愿意,但也或多或少有些顾及。

2.十三阿哥圈禁以前一直是军中高级将领,骁勇善战,刚正不阿,乐善好施,人缘好。很多游击参将都是他当年所提拔的。因此,威信高,将士们自然拥护他。


3.其他将士早已对主帅心怀不满,在细节中看出主帅正在密谋“搞事情”,众人为正义之战,无所畏惧。

以上均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如有不妥,可留言。谢谢!


木易视频


逝去即历史,我的回答与众不同。

在雍正王朝中,胤祥被康熙圈禁十年后仍然能够迅速的掌握军权,原因有两个:

1、胤祥拿着代表着皇帝的身份令牌“金牌令箭”。

这是胤禛确认康熙将皇位传给他后,胤禛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到“金牌令箭”。命令张五哥把金牌令箭交给邬思道,让邬思道持金牌令箭将胤祥释放,同时胤祥拿到了金牌令箭。


胤祥持有金牌令箭,就代表着拥有皇帝的授权,所以官兵必须听令行事。

2、胤祥曾经多年带兵打仗,军中将官多是出于胤祥门下。

人心隔肚皮,在这种关键时刻,不排除军中有将领为了自己或是自己的主子的利益,铤而走险,不接受或是不认可皇帝授权的“金牌令箭”的可能。

所以必须在军中有自己的人,能够帮助自己执行军令。

而胤祥多年在军中培养的门人和手下就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


果然,面对持有金牌令箭的十三阿哥胤祥,仍然有人不认可,不执行军令,被胤祥安排自己的嫡系小弟拿下。

胤祥持有金牌令箭是拿下军权的关键,如果胤祥没有金牌令箭,名不正言不顺,也不能拿下军权。

如果是别人拿着金牌令箭也不能将军权拿下,因为没有自己的心腹手下去执行。

所以只有胤祥持有金牌令箭才能够顺利的夺取军权。

朋友,感谢你的阅读,动动小手点个赞吧!


逝去即历史



《雍正王朝》中被圈禁10年的老十三胤祥,一出来仍能调动兵权,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十三爷胤祥出身军旅,在军中有很高的威望和很多的老部下

十三爷胤祥是出了名的“侠王”,侠肝义胆,比较讲义气。之前在西北带兵打仗的时候,他很爱护士兵,与士兵同甘共苦,而且十三爷胤祥为人也比较慷慨,在军中威望很高。大家都知道跟着十三爷干一定会有很好的前途,他之前在军中的很多老部下,现在都成长为军中的中坚力量,他一出现,之前的老部下仿佛又找到了靠山和组织,都愿意为十三爷效命。

十三爷胤祥到丰台大营后,立马给自己的老部下升了职,这就给其他人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跟着十三爷干有前途。这样的举动一下子就收买,凝聚了人心。所以当八爷派的丰台大营主帅想对十三爷拔剑时,不只十三爷胤祥带来的卫士不会同意,他在军中的老部下也不会同意。


二、十三爷胤祥是带着皇上的金牌令箭去的

十三爷胤祥是带着皇上的金牌令箭去的丰台大营,见到金牌令箭就如同见到皇上一般,所以丰台大营的众将士一见到金牌令箭,就纷纷跪下来表示愿意听命十三爷。

对于仍在迟疑,不肯听命的丰台大营主帅成文运,十三爷拿着金牌令箭命人果断的斬杀了成文运。

斩杀了成文运之后,十三爷带领丰台大营的兵马前去畅春园勤王护驾,保证了雍正的顺利登基!


顺势而为2020


有一种权力是天生的,有一种本事叫做人,有一种能力叫气场,更重要的是还有一种东西叫做皇权。


圈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囚禁,正常情况下一个普通人被囚禁十年已经和和社会脱节,除了至亲至近的人之外,已经成为了被遗忘的人,但是胤祥不一样,因为他有一个特殊的身份——皇子。

在封建社会阶级等级极为森严,皇子带着与生俱来的特权,所以胤祥即便是被囚禁了十年,即便是失宠于康熙,但是这个皇子的身份能让他在很多情况下占据优势,因为在没有明确圣旨的情况下一个将领是无法对皇子动武的,这也就是胤祥为什么在丰台大营能够震得住。

胤祥号称“侠王”,原因在于其为人颇有侠义风范,在被圈禁前有着长期的领兵经验,胤祥在丰台大营说过一句话“你们都是跟着我从死人堆爬出来的”,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胤祥在战斗中并不是居中调度指挥,常常和将士们一起冲锋陷阵,在军队中这样的将领往往能够得到手下人的拥护。

而且胤祥的一部分旧部在胤祥失势后没有得到重用,胤祥被释放,并对他们许以加官进爵,所以这些曾经的旧部第一时间站在了胤祥身边,正如邬先生所说,他有很多旧部,一呼百应。

再说一个人的气质,胤祥孤身入虎穴,面对死敌的刀光剑影表现出来了一种气定神闲且成竹在胸的感觉,再加上皇子的身份,让很多观望甚至左右为难的人很容易倒向胤祥这一方,相比之下丰台大营的主将则显得有些信心不足。

最后说最关键的一个原因,胤祥手中握有法宝,康熙皇帝的“金牌令箭”。

见到金牌令箭如见到皇帝本人,胤祥手握金牌令箭调兵就如同将皇权赋予了胤祥,所以丰台主将即便有再强势,在金牌令箭出现的那一刻也已经是败露无疑。

总结一下就是胤祥手持金牌令箭赶赴丰台调兵,加上自己的特殊身份以及曾经领兵打仗积累的良好口碑,实际上是稳操胜券。


一点点历史


历史上的十三阿哥胤祥曾经因为卷入“废太子事件”被康熙圈禁了起来,到底圈禁了多长时间,有的说法是10年,也有的说法只是1年。但是不管是10年还是1年,圈禁对胤祥的打击几乎可以说是致命的,因为之后康熙帝在朱批上对他的评价是:

胤祥绝非勤学忠孝之人,如不严加约束,必当生事。

这等于在政治上宣判了他的死刑。

也因此,真实的老十三胤祥是没有可能在雍正帝即位的前夕调动兵权的。另外一点,虽然胤祥后来因为受到四哥重用在军事方面颇有建树(在准噶尔部袭扰西部边陲之时,胤祥奉旨办理西北两路军机),但之前他的个性学养总体偏文学而非武事,也并没有作战经历,和军中将官也自然谈不上什么袍泽之谊和历史渊源。

《雍正王朝》塑造的老十三,从人物形象上尚属丰满有个性特色,但是和历史人物基本上不太挨边。这个以后细论,此处就不谈了。

单纯从剧情的逻辑看,十三爷能够控制丰台大营和西山健锐营,主要是他掌握了金牌令箭再加上军中的人脉背景和威望,于是,皇十三子杀了子虚乌有的统领成文运,夺了海市蜃楼的丰台大营军权,叱咤风云,乾坤一掷,帮助雍亲王控制了京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