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平贵、薛仁贵、刘仁轨都有其人吗?简单讲讲他们的事迹?

看遍山川


大家好,我是历史闲赋者,我来回答!

薛仁贵和刘仁轨都是唐朝时期的人,都有史书记载,而薛平贵却是中国戏曲和民间故事虚构的人物。

我们先说一下薛平贵。大家应该都是从《薛平贵与王宝钏》这部剧中知道有薛平贵这个人,根据作品来总结,薛平贵,出身贫寒,丞相王允的三女儿王宝钏抛绣球选其为婿,其后,薛平贵从军远赴西凉征战,因魏虎魏豹陷害他,被西凉国公主代战所救,后成为西凉国驸马,辗转成为西凉国王。所以薛平贵的一生都在剧中。

我们再来说一下薛仁贵。薛仁贵在唐朝是赫赫有名的名将,其一生经历无数征战,更有几次著名的战役,下文将详细说一下。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

薛家因薛轨早逝而家道中落。薛仁贵少年时家境贫寒、地位卑微,以种田为业。李世民亲政高丽句时,薛仁贵应征入伍。贞观十八年(644年)十一月,李世民命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勣分别率领水、陆两军,进攻高句丽。次年二月,李世民亲征高句丽。三月,在辽东安地战场上,郎将刘君邛被高句丽军团团围困,无法脱身。在此危难时刻,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丽一将领人头,将其首级悬挂于马上。高句丽军观之胆寒,于是撤军,刘君邛也获救。此役过后,薛仁贵名扬军中。同年四月,唐军前锋进抵高句丽,不断击败高句丽守军,六月,唐军至安市城(今辽宁海城东南营城子),高句丽莫离支渊盖苏文遣将高延寿、高惠真率大军二十五万依山驻扎,抗拒唐军。此战薛仁贵身着白衣,手持戟枪,腰挎双弓,大呼冲阵,所向无敌,高句丽军望之披靡。唐军大举跟进,高句丽军大败,被斩首两万余级。此役后,李世民提拔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镇守玄武门。

可以说征高丽句给薛仁贵提供了平台,也使薛仁贵平步青云,从此进入唐朝高层。在显庆三年,薛仁贵于贵端城(位于今辽宁浑河一带)击败高句丽军,斩首三千余级。显庆四年(659年),薛仁贵又和梁建方、契必何力等,大败高丽句。同年十二月,薛仁贵又与辛文陵在黑山击败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以下将士,战后他因功拜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

以上这些,都是薛仁贵为以后单独领兵作战打下了基础,下面说一下薛仁贵有哪些事迹。

三箭定天山:龙朔元年( 661年),一向与唐友好的回纥首领婆闰死,继位的比粟转而与唐为敌。李治诏右屯卫大将军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领兵赴天山击九姓铁勒。郑仁泰、薛仁贵率军赴天山后,九姓铁勒拥众十余万相拒,并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薛仁贵临阵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余骑士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大败九姓铁勒,并坑杀降卒。接着,薛仁贵又越过碛北追击铁勒败军,擒其叶护(首领)兄弟三人。从此,九姓铁勒衰败,不再为边患。

降服高丽句:乾封元年(666年),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病死,其子泉男生继掌国事。泉男生的兄弟泉男建、泉男产趁机发难,驱逐泉男生。泉男生投奔唐朝,恳求唐朝发兵相助。唐军进军至金山时,因交战不利,高句丽趁胜进攻,薛仁贵引兵迎击,将高句丽军截为两段,大破高句丽军,斩首五万余级,并乘胜攻陷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与泉男生会师。总章元年(668年)二月,薛仁贵携胜率三千人进攻高句丽重镇扶余城。这次战役,共杀死、俘虏高句丽军一万余人,攻拔扶余城。之后薛仁贵一路凯歌,与李勣大军会师于高句丽都城平壤城外,对平壤形成合围之势。九月,僧人信诚开门接纳唐军,李勣趁势进攻,一举攻陷平壤,擒获泉男建。至此,高句丽灭亡。

可以说薛仁贵人生的起起落落都与战事有关,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

刘仁轨,(601年—685年3月2日),字正则,汴州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人。唐朝宰相、名将,汉章帝刘炟之后。刘仁轨出身尉氏刘氏。他恭谨好学,博涉文史,直言敢谏[3]。唐太宗时,累官至给事中。唐高宗即位后,历任青州刺史、带方州刺史、同中书门下三品、西京留守、文昌左相等职,封乐城郡公。镇守百济期间,他因救援新罗,并在白江口之战大败倭国、百济联军而名震天下。


历史闲赋者



1、薛平贵,中国戏曲与民间故事的虚构人物,出身贫寒,宰相王允的三女儿王宝钏抛绣球选其为婿,其后。

薛平贵从军远赴西凉征战,因魏虎魏豹陷害他,被西凉国公主代战所救,后成为西凉国驸马,辗转成为西凉国王。最终回到长安。


2、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 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于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

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唐高宗时,薛仁贵累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

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去世,年七十。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著有《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今已佚。

薛平贵虽然和薛仁贵只有一字只差,但是薛平贵的故事,都是由薛仁贵的经历所改编出来的。

扩展资料:

关于薛平贵有很多种说法,有一种说法是因为一个富家人为母亲庆祝,其中演出了《汾河湾》的戏,但是母亲因为知道薛平贵和王宝钏是悲剧的结局,最后抑郁。

后来开始征求薛仁贵和王宝钏团员的剧本,最后改成了大团圆的结局,就出现了一个薛仁贵和薛平贵。两薛出现多年。

两个人只差一个字,生在同一个年代,但不是同一个人,因为故事的原因被大家认为两个薛都是同一个人。

薛仁贵是出生在614年,唐朝初年的名将,是在贞观年末开始当兵,攻击过突厥,降服过高句丽,征战数十年。曾祖父,祖父薛衍,父亲薛轨,后来薛家因为薛轨早逝开始了家道中落。


在薛仁贵小时候地位是很卑微的,比较贫寒,当兵是因为自己的妻子,他的妻子说他有这么厉害的才能,碰到机遇才可以更好的发挥。

如今唐太宗正在征辽东,正在招募将领,你为何不去争取一下,薛仁贵之后开始进入了军旅生活。之后追随李世民开始进攻高句丽,在危难时刻,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

把高句丽的将军拿下,从此薛仁贵一战成名。在654年,因为大雨导致洪水,所有的人都在逃跑,薛仁贵愤怒,冒死救了唐高宗李治,李治对他更加有好感。

因为薛仁贵,没被淹没,避过灾难,更加信任薛仁贵。到了658年,李治又派薛仁贵征讨高句丽,薛仁贵为副将,当时薛仁贵击败高句丽。

薛仁贵追随李世民,唐高宗李治,战功赫赫,从良策息干戈,三箭定


商丘娜间花艺


首先说薛仁贵,高宗时期名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征服高丽,就是这位名将。


薛礼(614-683),字仁贵,汉族。出生地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主要成就破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云州大捷。官职右领军卫将军,爵位平阳郡公。

人物生平:薛家因为薛轨早逝而家道中落。薛仁贵少年时家境贫寒,地位卑微,以种田为业。他的老婆柳氏有一天跟他说:有能耐的人呐,要等到机遇才能发挥,如今皇帝在招募骁勇的将领,这是难得机会,你赶紧去试一试。于是薛仁贵应征入伍。在贞观十八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三月,朗将刘君邛被高句丽军团围住,无法脱身,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入取下高句丽一将领的人头,于是名扬军中。

三箭定天山:郑仁泰、薛仁贵率军赴天山后,九姓铁勒拥众十余万相拒,并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薛仁贵临阵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余骑士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大败九姓铁勒,并坑杀降卒。接着,薛仁贵又越过碛北追击铁勒败军,擒其叶护(首领)兄弟三人。薛仁贵收兵后,军中传唱说:"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从此,九姓铁勒衰败,不再为边患。

大非川之战:咸亨元年(670年),唐朝为了打击吐蕃和光复吐谷浑,出动五万大军护送吐谷浑王还青海,以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总管,吐蕃派出四十余万大军进攻唐军,唐军不敌,大败。薛仁贵无奈,只好与吐蕃大将论钦陵约和,才得以退军,然而吐谷浑自此沦陷。薛仁贵叹息说:"今年是庚午年,降娄星当值,不应该到西方打仗,当年魏国的邓艾因此死在蜀国,我本来就知道必然失败。"因为战败,薛仁贵被革职除名为平民。

云州之战:永淳元年(682年),单于都护府(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检校降户部落官阿史德元珍投奔于自称突厥可汗的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进犯并州(今山西太原)与单于都护府北境,又入侵云州,薛仁贵奉命征讨。突厥人问:"唐朝的将领是谁?"回答说:"薛仁贵。"突厥人说:"我听说薛将军流放到象州已经死了,怎能复生?"薛仁贵脱掉头盔去见他们,突厥人仔细一看大惊失色,都下马排队拜揖,渐渐逃走。薛仁贵乘势追击,大败突厥军,斩杀上万人,俘虏两万余(一作三万)人,夺取驼马牛羊三万余头,取得云州大捷。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去世,终年七十岁。高宗册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由官府提供车马,护送灵柩返回故乡,另一说埋葬于山东省嘉祥县。

薛平贵:中国戏曲与民间故事的虚构人物,出身贫寒,宰相王允的三女儿王宝钏抛绣球选其为婿,其后,薛平贵从军远赴西凉征战,因魏虎魏豹陷害他,被西凉国公主代战所救,后成为西凉国驸马,辗转成为西凉国王。最终回到长安。

刘仁轨:(601年-685年3月2日 ),字正则,汴州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人。唐朝宰相、名将,汉章帝刘炟之后。 刘仁轨出身尉氏刘氏 。他恭谨好学,博涉文史,直言敢谏 。唐太宗时,累官至给事中。唐高宗即位后,历任青州刺史、带方州刺史、同中书门下三品、西京留守、文昌左相等职,封乐城郡公。镇守百济期间,他因救援新罗,并在白江口之战大败倭国、百济联军而名震天下。



新年里的老人


薛仁贵在《旧唐书》《新唐书》中均有记载,他名礼,字仁贵,汉族,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生卒年是公元614年-683年,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是初唐名将和著名军事家。唐太宗李世民征伐辽东时,薛仁贵应募投军并在与辽军的战斗中骁勇善战,立下战功,而后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故事,后来薛仁贵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 薛平贵与王宝钏在历史上并无其人其事,因京剧《武家坡》(薛平贵与王宝钏故事)与《汾河湾》(薛仁贵与柳迎春故事)情节十分相似,都是男主角投军多年后与原配妻子相认,相认的地点都发生在寒窑,而男主角姓名也很接近,所以也有人认为它是薛平贵就是薛仁贵,《武家坡》是由薛仁贵与柳迎春的故事演变而来的。另一种说法是认为薛平贵即是后晋石敬瑭,石敬瑭为后唐明宗李嗣源之婿,又为契丹所立,国号晋,即戏中“由西凉归来即皇帝位”。

实际上,小说也好,戏剧也好,一般都会参考某个原型人物,再糅合多个人物的故事于一身,以增加其戏剧性和可观赏性。所以薛平贵一角,应是以薛仁贵作为原型,但将其时代背景改至唐末,又糅合了石敬瑭等人的身份和故事,而为了迎合观众喜欢大团圆的愿望,又想象了一些喜剧的情节,再加以艺术加工从而产生了这么一位虚拟人物。

刘仁轨刘仁轨(601—685年3月2日),字正则,汉族,汴州尉氏人(今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唐朝名将。

  刘仁轨出身隋末的平民之家,虽生在动荡年代,仍“恭谨好学”,“每行坐所在,辄书空地,由是博涉文史”。唐高祖、唐高宗年间,历任给事中、青州刺史。因救援新罗,在白江口之战大败日本、百济联军而名震天下。

垂拱元年(685年)正月二十二,刘仁轨逝世。武则天停朝三日,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赐其家实封三百户。撰有《行年记》、《永徽留本司格后本》十一卷。

  刘仁轨别名正则,汴州尉氏县人。少年时代家境贫困,爱好学习。遇上隋朝末年的社会动乱,不能安静地读书,每当劳动之余,就伸出手指在空中、在地上写写划划,来巩固学得的知识,终于以学识渊博而闻名。

  武德初年,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起草奏疏议论国事,刘仁轨看到那份草稿,替他修改了几句话。任瑰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异,按照朝廷的授官规定任命他为息州参军。

  后来改任陈仓县尉。官署里有个名叫鲁宁的折冲都尉,骄狂放纵违反法纪,县署里没有谁能制服他。刘仁轨警告他不得重犯,但鲁宁凶暴蛮横依然如故,刘仁轨用刑杖将他打死。州里的官员把这事报告了朝廷,唐太宗愤怒地说:“一个县尉竟打死了我的折冲都尉,这能行吗?”把他召进朝廷责问。刘仁轨回答说:“鲁宁侮辱我,我因此杀了他。”唐太宗认为刘仁轨刚毅正直,提拔他任咸阳县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