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湾大酒店的随想

金海湾大酒店的随想

好久没去金海湾大酒店了。刚好一朋友约黄昏到酒店大堂喝茶聊天,我提早到了。

酒店很静,现在的大酒店,除了节假日及可办喜宴的黄道吉日之外,餐厅的生意都比较冷淡,在平时也关了一些厅面。这与多年以前门庭若市,车水马龙的辉煌场景比起来,有点失落的感觉,但社会就是这样,一切皆变,一切皆有可能。

金海湾大酒店的随想

回想当年,汕头地区第一座五星级酒店开业,在社会上是多么的震撼,轰动。那年报名排长龙的情景,那百里挑一出来的几十名俊男美女,集中到广州东宾馆培训,一路欢歌,历历在目。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

那年,酒店的员工,大部分都是70年前后出生的,靓男美女,风华正茂,时至今日,也已年近50了,酒店也像兵营一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同时,它也是一个学校,从这里走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酒店经营管理人才并分布在全国各地。目前,酒店还有部分老员工,他们把一生的青春都奉献在这座大酒店,默默无闻的为这座城市的文明窗口工作。

金海湾大酒店的随想

我也是参与酒店筹建及管理的一员,与老员工相处融洽,当我在酒店的日光廊候客时,就有服务员端茶过来,还告诉我,是她们的领班叫她端茶给老领导的,一时,心里是暖暖的,这就是金海湾人朴素,真挚的情怀。长期以来,酒店的高层管理人员形成一种习惯,在下班以后,他们回家吃饭后又返回酒店,集中在酒店的日光廊喝茶,或接待客人,或讨论当天的工作,明天的工作,他们真的是把酒店当成了家外之家。可贵的是多少年以来一直都是这样。我常有客户入住这里,每逢我到酒店,总能在下班时间后在这里看到他们在继续工作,他们见到我,也很热情的邀我一起参加讨论,他们都成长起来,并且超越我们,山外青山山更高了。值得感动的是他们一直都把我当成自家人,我也很喜欢到这里喝茶,虽然已离开酒店二十三年了,但我对这里的一草一木,每个员工,都有深深的感情并眷恋,也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也忘不了那年,我是通过公开招聘,由中国银行汕头分行的谢行长,方付行长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才能到这里工作的,所以,这里也是我心灵的香格里拉。

金海湾大酒店的随想

华灯初上,空荡荡的大堂播放着如诉的背景音乐,灯光是橘黄色的,圆顶的透光棚将室内与室外的空间揉为一体,变幻多姿,迷离扑簌,几何线条动感十足。我在这里度过了近十年的时光,筹建阶段也得到了该酒店设计大师佘峻南的指点(他是国内著名的南派设计大师,广州白天鹅宾馆的设计师,大堂主景故乡水的主创),也多次陪他在这里喝茶聊天,听他讲设计理念。但那时我还比较年轻,贪玩,无心听也听不懂(我不是学建筑的,是学机电一体化的),他基本是对牛弹琴,但牛多少也听了一点,但不管如何,我根本就无法读懂这座建筑的内涵。此时此刻,我突然发现,我是第一次这样零距离的与这座酒店对话,这是一座会说话的建筑,从天际线,外轮廓,室内局部,细部,形体,线条都是灵动的,协调的,大师不愧就是大师。但而今,大师已进入另一个空间神游,留给世人这座地标式的建筑。

金海湾大酒店的随想

酒店还是那座酒店,门前的棕榈树依然高大挺拔,停车场的那枞竹,四季翠绿,旁边多了一棵榕树,已长成参天大树,黄昏,仍然吸引一群鸟前来栖息,正门的大风雨廊顶,不时有燕子前来筑巢。。。但已经不是那群鸟及那几只燕子了。

黄昏的华灯虽然仍是每天都亮起,但人来人往早已大不相同。昔日的花儿与少年,也鬓鬓白发已上头。

金海湾大酒店的随想

奈何,奈何!多少年以后,又是一个怎样的意境?天知道。

曾经以为我的家,是一张张的票根,撕开后展开旅程投入另外一个陌生。这样飘荡多少天?这样孤独多少年?终点又回到起点到现在我才发现,路过的人,我早已忘记,经过的事已随风而去,驿动的心,已渐渐平息,疲惫的我是否依然与你相依。。。。。。

金海湾大酒店,你是这座城市的记忆,也是金海湾人心中永远的家。

金海湾大酒店的随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