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耶穌的母親,但也叫馬利亞,這位小姐妹為何得主大稱讚?

約12:1-8

每年的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而很多年輕的女生則選擇在3月7日來過“女生節”。其實不管是婦女節或是女生節,都是號召人們可以更加尊重、體貼、關心女性朋友。在教會中,適逢婦女節期間的聚會,往往也會選擇聖經中一些姐妹的美好榜樣,作為真道上的學習。今天我們便選擇一位年輕些的姐妹的服侍榜樣來學習——伯大尼的馬利亞(從聖經的描述中可以得知馬利亞和姐姐馬大、兄弟拉撒路住在一起,因此聖經學者推測馬利亞還未婚配)。在今天所讀經文的平行經文——太26:13中耶穌稱讚道:“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記念。”可謂是小姐妹得主大稱讚。接下來我們便一同來思想為何馬利亞得主的稱讚,同時學習她的服侍。因為她的服侍是每一位基督徒(無論弟兄或姐妹)都應當學習的。

不是耶穌的母親,但也叫馬利亞,這位小姐妹為何得主大稱讚?

一、最好的給主

馬利亞就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頭髮去擦,屋裡就滿了膏的香氣。 有一個門徒,就是那將要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說:“這香膏為什麼不賣三十兩銀子賙濟窮人呢?(約12:3-5)

經文中提到馬利亞膏耶穌時,所用的香膏是極貴的真哪噠香膏。並且藉著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之口,讓讀者知道香膏價值三十兩銀子。

不是耶穌的母親,但也叫馬利亞,這位小姐妹為何得主大稱讚?

《靈脩版·聖經註釋》提到:馬利亞所用的香膏的價值相當於一年的薪金。

我們知道馬利亞是普通的人家,並不富裕。同時她自己又是女性,平時就很需要香膏。

但她卻願意將這麼貴重的東西給主,這體現了馬利亞在主的面前不保留,不隨意,而是將最好的給主!

這是神的兒女應當學習的品德。我們在面對神時,要將最好的給主。為什麼呢?因為一切都是主賜給我們的。無論是我們的生命,是我們的產業,我們的家庭,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從神而來。

“大衛說,我算什麼,我的民算什麼,竟能如此樂意奉獻?因為萬物都從你而來,我們把從你而得的獻給你!”(代上29:14)

創世記第4章中談到該隱與亞伯的獻祭時,請我們注意其中聖經經文的細節:

“有一日,該隱拿

地裡的出產為供物獻給耶和華;亞伯也將他羊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獻上。耶和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創4:3-4)

不是耶穌的母親,但也叫馬利亞,這位小姐妹為何得主大稱讚?

聖經作者在寫作時,是帶著神的默示在寫,每一個字都不是隨便用的。為什麼神悅納亞伯而不悅納該隱的獻祭?除了人態度的問題之外,從祭物本身也能看出端倪。對該隱祭物的描述,就是“地裡的出產”,沒有任何形容詞的修飾;而對亞伯呢?——“羊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

頭生的、脂油,都是代表珍貴的、美好的意義

弟兄姐妹,請我們反思自己,是否有將最好的獻給神?

有的人,家裡不用的東西,拿去給教會;有的人,奉獻的時候,特意挑比較破的錢扔進奉獻箱;有的人,過著優越的生活,卻很少奉獻。

有一個故事說道:有一位基督徒家裡有三個孩子,他很想自己的孩子中有一個可以當傳道人。他看著老大,想著老大數學成績好,就說不行,以後得讓他當銀行家;看著老二,想著老二動手能力強,也說不行,以後得讓他當工程師;看著老三,天天玩泥巴流鼻涕,沒什麼優點,想著說就這個吧,以後長大去讀神學!

無論是敬拜、侍奉、奉獻或是其他任何面對神的場合,都要記住不可隨意,而是要將最好的給神。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上的時間非常美好,但我們常常先看看微信,而不是先靈脩;

“週末時間很美好。”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去踏青,聚餐,還是在週六晚上和主日崇拜中在神的殿中(這段時間在網絡上)敬拜他?

“青春年華有活力。”聖經說: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傳12:1)

不是耶穌的母親,但也叫馬利亞,這位小姐妹為何得主大稱讚?

金陵協和神學院的汪維藩牧師在《自牧》中談及對神的禱告:“求主讓我一天24小時變為48小時,以便贖回我本應用於侍奉主的金色年華。”為什麼這樣禱告?因為他年輕的時候教會關閉,沒有機會侍奉主,自覺非常的可惜,所以渴望加倍回報神的恩典。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卻會想著年輕的時候多享受,等老了再信主,等退休了再來教會服侍。但如果在年輕的時候就將自己獻給神,豈不是更得神的喜悅和祝福?

二、盡心的服侍

“馬利亞就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頭髮去擦,屋裡就滿了膏的香氣。”(約12:3)

馬利亞拿著貴重的香膏做什麼?膏耶穌。而膏主就是對主耶穌的一種服侍。

她是如何膏主,如何服侍主的呢?聖經中講了兩個動作。一個是抹耶穌的腳,一個是用自己頭髮去擦

不是耶穌的母親,但也叫馬利亞,這位小姐妹為何得主大稱讚?

雖然我們看不到馬利亞內心的態度是如何,但從她表現出來的服侍的動作,卻可以讓我們體會到馬利亞的服侍是一種盡心的服侍。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看第一個動作,抹耶穌的腳。這個動作已經是很不容易做到。因為在古時的以色列,人的腳是身體上相對容易沾染灰塵的地方。

耶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你們是乾淨的,然而不都是乾淨的。(約13:10)

為什麼呢?因為以色列是位於中東地區,風大沙塵多,當時人都是穿涼鞋,腳很容易就會被風沙弄髒。

馬利亞用香膏膏耶穌的腳,並不介意腳是否乾淨,體現了她服侍是何等盡心。

我們再看第二個動作,用自己頭髮去擦。

頭髮是女人的榮耀,是女人最寶貝的東西之一。“但女人有長頭髮,乃是她的榮耀,因為這頭髮是給她作蓋頭的。”(林前11:15)

但馬利亞卻願意用自己最重要的頭髮,去擦耶穌的腳。這是何等的付出!

服侍主就需要這樣的態度。不怕髒不怕累不怕苦,盡心盡力地服侍主。

我們來讀一段保羅談及自己侍奉主經歷的經文:

“他們是基督的僕人嗎(我說句狂話)?我更是。我比他們多受勞苦,多下監牢,受鞭打是過重的,冒死是屢次有的。被猶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減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頭打了一次,遇著船壞三次,一晝一夜在深海里。又屢次行遠路,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邦人的危險、城裡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飢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林後11:23-27)

不是耶穌的母親,但也叫馬利亞,這位小姐妹為何得主大稱讚?

求神光照我們,讓我們反思過去年日中在神面前的侍奉,是否是按著自己的喜好和感動在做工,還是真正在神面前盡心侍奉?

三、做在主心上

有一個門徒,就是那將要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說:“這香膏為什麼不賣三十兩銀子賙濟窮人呢?”(約12:4-5)

當馬利亞這樣盡心地服侍和付出時,並不能得到所有的人的理解。在經文中,猶大就開口責備馬利亞,認為她是在浪費。應該用這些錢,去賙濟窮人,做更有意義的事。(猶大的內心其實並不是想要賙濟窮人,而只是貪圖錢財而已)

但耶穌卻不這麼認為。他說,馬利亞所做的,是為他安葬之日存留的。馬利亞所做的,是在給予準備走上十架之路的耶穌一點鼓勵和支持,是為紀念耶穌基督為世人走上十字架的偉大的救贖之功。

不是耶穌的母親,但也叫馬利亞,這位小姐妹為何得主大稱讚?

解經王子摩根論及這段經文時說:

那一天當她注意著他的眼睛時,她看出他眼中的愁苦。因為過不久他自己說,“我現在心裡憂愁。”(約12:27)這種光景馬利亞看出來了。

馬利亞用香膏膏主,是做在主心的服侍。耶穌說:“由她吧!她是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約12:7)

若是參照馬太福音的平行經文就更清楚:她將這香膏澆在我身上,是為我安葬作的。 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記念。(太26:12-13)

很多時候,人都是做讓別人看見且受稱讚的事,以為這就是最好的。所以會有法利賽人,故意禱告讓人看見,奉獻讓人看見,做善事讓人看見,只為得人的稱讚。

但事實上,我們要學習馬利亞,做的事情是做在主的心上,合他的心意,肯神的稱讚。

做什麼事才是做在主的心上呢?

這需要我們平時留心,學習何為主所喜悅的事。

不是耶穌的母親,但也叫馬利亞,這位小姐妹為何得主大稱讚?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2)透過不斷地學習神的話語,體會神的心意。

同時,願意在討人喜悅與討神喜悅中選擇後者,因為這並不容易。

討人喜悅會讓你在現實生活中得到益處,而討神的喜悅則會積財在天!而很多人,卻選擇了前者。比如舊約以利沙的僕人基哈西選擇騙取乃縵的報酬;新約中連彼得、巴拿巴在與外邦人吃飯時,看到猶太人來就與外邦人隔開,隨夥裝假。由此受到保羅的當面責備。

當然,有時做在主心上和做上人心上並不矛盾。保羅說: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羅12:17)我們強調的是當中的次序。先考慮主的心意,再考慮人。

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在這個時代中,無論說話、行事,都是首先考慮是否是做在主心上。

不是耶穌的母親,但也叫馬利亞,這位小姐妹為何得主大稱讚?

雖然以上的經文是學習一位年輕的姐妹的榜樣,但並不是說只有姐妹可以效法馬利亞的榜樣。其實不管是弟兄或是姐妹,在侍奉神的道路上都是一樣的。學習伯大尼的馬利亞,將最好的給主,盡全心去服侍,並優先考慮主的需要,凡事做在主的心上,是每一位基督徒都應當學習和效法的。求主藉著以上的分享,賜福每一位弟兄姐妹,走在合神心意的蒙福之路,阿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