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耶稣的母亲,但也叫马利亚,这位小姐妹为何得主大称赞?

约12:1-8

每年的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而很多年轻的女生则选择在3月7日来过“女生节”。其实不管是妇女节或是女生节,都是号召人们可以更加尊重、体贴、关心女性朋友。在教会中,适逢妇女节期间的聚会,往往也会选择圣经中一些姐妹的美好榜样,作为真道上的学习。今天我们便选择一位年轻些的姐妹的服侍榜样来学习——伯大尼的马利亚(从圣经的描述中可以得知马利亚和姐姐马大、兄弟拉撒路住在一起,因此圣经学者推测马利亚还未婚配)。在今天所读经文的平行经文——太26:13中耶稣称赞道:“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行的,作个记念。”可谓是小姐妹得主大称赞。接下来我们便一同来思想为何马利亚得主的称赞,同时学习她的服侍。因为她的服侍是每一位基督徒(无论弟兄或姐妹)都应当学习的。

不是耶稣的母亲,但也叫马利亚,这位小姐妹为何得主大称赞?

一、最好的给主

马利亚就拿着一斤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抹耶稣的脚,又用自己头发去擦,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 有一个门徒,就是那将要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说:“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约12:3-5)

经文中提到马利亚膏耶稣时,所用的香膏是极贵的真哪哒香膏。并且藉着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之口,让读者知道香膏价值三十两银子。

不是耶稣的母亲,但也叫马利亚,这位小姐妹为何得主大称赞?

《灵修版·圣经注释》提到:马利亚所用的香膏的价值相当于一年的薪金。

我们知道马利亚是普通的人家,并不富裕。同时她自己又是女性,平时就很需要香膏。

但她却愿意将这么贵重的东西给主,这体现了马利亚在主的面前不保留,不随意,而是将最好的给主!

这是神的儿女应当学习的品德。我们在面对神时,要将最好的给主。为什么呢?因为一切都是主赐给我们的。无论是我们的生命,是我们的产业,我们的家庭,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从神而来。

“大卫说,我算什么,我的民算什么,竟能如此乐意奉献?因为万物都从你而来,我们把从你而得的献给你!”(代上29:14)

创世记第4章中谈到该隐与亚伯的献祭时,请我们注意其中圣经经文的细节:

“有一日,该隐拿

地里的出产为供物献给耶和华;亚伯也将他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献上。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创4:3-4)

不是耶稣的母亲,但也叫马利亚,这位小姐妹为何得主大称赞?

圣经作者在写作时,是带着神的默示在写,每一个字都不是随便用的。为什么神悦纳亚伯而不悦纳该隐的献祭?除了人态度的问题之外,从祭物本身也能看出端倪。对该隐祭物的描述,就是“地里的出产”,没有任何形容词的修饰;而对亚伯呢?——“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

头生的、脂油,都是代表珍贵的、美好的意义

弟兄姐妹,请我们反思自己,是否有将最好的献给神?

有的人,家里不用的东西,拿去给教会;有的人,奉献的时候,特意挑比较破的钱扔进奉献箱;有的人,过着优越的生活,却很少奉献。

有一个故事说道:有一位基督徒家里有三个孩子,他很想自己的孩子中有一个可以当传道人。他看着老大,想着老大数学成绩好,就说不行,以后得让他当银行家;看着老二,想着老二动手能力强,也说不行,以后得让他当工程师;看着老三,天天玩泥巴流鼻涕,没什么优点,想着说就这个吧,以后长大去读神学!

无论是敬拜、侍奉、奉献或是其他任何面对神的场合,都要记住不可随意,而是要将最好的给神。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的时间非常美好,但我们常常先看看微信,而不是先灵修;

“周末时间很美好。”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踏青,聚餐,还是在周六晚上和主日崇拜中在神的殿中(这段时间在网络上)敬拜他?

“青春年华有活力。”圣经说:你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当记念造你的主。(传12:1)

不是耶稣的母亲,但也叫马利亚,这位小姐妹为何得主大称赞?

金陵协和神学院的汪维藩牧师在《自牧》中谈及对神的祷告:“求主让我一天24小时变为48小时,以便赎回我本应用于侍奉主的金色年华。”为什么这样祷告?因为他年轻的时候教会关闭,没有机会侍奉主,自觉非常的可惜,所以渴望加倍回报神的恩典。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会想着年轻的时候多享受,等老了再信主,等退休了再来教会服侍。但如果在年轻的时候就将自己献给神,岂不是更得神的喜悦和祝福?

二、尽心的服侍

“马利亚就拿着一斤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抹耶稣的脚,又用自己头发去擦,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约12:3)

马利亚拿着贵重的香膏做什么?膏耶稣。而膏主就是对主耶稣的一种服侍。

她是如何膏主,如何服侍主的呢?圣经中讲了两个动作。一个是抹耶稣的脚,一个是用自己头发去擦

不是耶稣的母亲,但也叫马利亚,这位小姐妹为何得主大称赞?

虽然我们看不到马利亚内心的态度是如何,但从她表现出来的服侍的动作,却可以让我们体会到马利亚的服侍是一种尽心的服侍。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看第一个动作,抹耶稣的脚。这个动作已经是很不容易做到。因为在古时的以色列,人的脚是身体上相对容易沾染灰尘的地方。

耶稣说:“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约13:10)

为什么呢?因为以色列是位于中东地区,风大沙尘多,当时人都是穿凉鞋,脚很容易就会被风沙弄脏。

马利亚用香膏膏耶稣的脚,并不介意脚是否干净,体现了她服侍是何等尽心。

我们再看第二个动作,用自己头发去擦。

头发是女人的荣耀,是女人最宝贝的东西之一。“但女人有长头发,乃是她的荣耀,因为这头发是给她作盖头的。”(林前11:15)

但马利亚却愿意用自己最重要的头发,去擦耶稣的脚。这是何等的付出!

服侍主就需要这样的态度。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尽心尽力地服侍主。

我们来读一段保罗谈及自己侍奉主经历的经文:

“他们是基督的仆人吗(我说句狂话)?我更是。我比他们多受劳苦,多下监牢,受鞭打是过重的,冒死是屡次有的。被犹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减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头打了一次,遇着船坏三次,一昼一夜在深海里。又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林后11:23-27)

不是耶稣的母亲,但也叫马利亚,这位小姐妹为何得主大称赞?

求神光照我们,让我们反思过去年日中在神面前的侍奉,是否是按着自己的喜好和感动在做工,还是真正在神面前尽心侍奉?

三、做在主心上

有一个门徒,就是那将要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说:“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约12:4-5)

当马利亚这样尽心地服侍和付出时,并不能得到所有的人的理解。在经文中,犹大就开口责备马利亚,认为她是在浪费。应该用这些钱,去周济穷人,做更有意义的事。(犹大的内心其实并不是想要周济穷人,而只是贪图钱财而已)

但耶稣却不这么认为。他说,马利亚所做的,是为他安葬之日存留的。马利亚所做的,是在给予准备走上十架之路的耶稣一点鼓励和支持,是为纪念耶稣基督为世人走上十字架的伟大的救赎之功。

不是耶稣的母亲,但也叫马利亚,这位小姐妹为何得主大称赞?

解经王子摩根论及这段经文时说:

那一天当她注意着他的眼睛时,她看出他眼中的愁苦。因为过不久他自己说,“我现在心里忧愁。”(约12:27)这种光景马利亚看出来了。

马利亚用香膏膏主,是做在主心的服侍。耶稣说:“由她吧!她是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约12:7)

若是参照马太福音的平行经文就更清楚:她将这香膏浇在我身上,是为我安葬作的。 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行的,作个记念。(太26:12-13)

很多时候,人都是做让别人看见且受称赞的事,以为这就是最好的。所以会有法利赛人,故意祷告让人看见,奉献让人看见,做善事让人看见,只为得人的称赞。

但事实上,我们要学习马利亚,做的事情是做在主的心上,合他的心意,肯神的称赞。

做什么事才是做在主的心上呢?

这需要我们平时留心,学习何为主所喜悦的事。

不是耶稣的母亲,但也叫马利亚,这位小姐妹为何得主大称赞?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 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12:2)透过不断地学习神的话语,体会神的心意。

同时,愿意在讨人喜悦与讨神喜悦中选择后者,因为这并不容易。

讨人喜悦会让你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益处,而讨神的喜悦则会积财在天!而很多人,却选择了前者。比如旧约以利沙的仆人基哈西选择骗取乃缦的报酬;新约中连彼得、巴拿巴在与外邦人吃饭时,看到犹太人来就与外邦人隔开,随伙装假。由此受到保罗的当面责备。

当然,有时做在主心上和做上人心上并不矛盾。保罗说:不要以恶报恶。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罗12:17)我们强调的是当中的次序。先考虑主的心意,再考虑人。

求主帮助我们,让我们在这个时代中,无论说话、行事,都是首先考虑是否是做在主心上。

不是耶稣的母亲,但也叫马利亚,这位小姐妹为何得主大称赞?

虽然以上的经文是学习一位年轻的姐妹的榜样,但并不是说只有姐妹可以效法马利亚的榜样。其实不管是弟兄或是姐妹,在侍奉神的道路上都是一样的。学习伯大尼的马利亚,将最好的给主,尽全心去服侍,并优先考虑主的需要,凡事做在主的心上,是每一位基督徒都应当学习和效法的。求主藉着以上的分享,赐福每一位弟兄姐妹,走在合神心意的蒙福之路,阿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