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的族譜——天文學星表縱覽(8)

群星的族譜——天文學星表縱覽(8)

由於觀測資料和技術的限制,最初的AGK1星表僅記錄了星位,並沒有包含自行。現在有了照相機的幫助,定位精度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加上積累了多年的觀測資料,有必要對星表進行系統的更新。就在先決條件逐步準備停當的時候,政治氣氛卻發生了變化,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本來德國的天文學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天文團體,在戰敗之後這樣的便利不復存在。天文界將當時的幾個國際天文合作組織“天圖”計劃委員會,太陽天文聯合會(Solar Union)和國際時間局(Bureau International de l'Heure)合併到一起成立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IAU)來協調國際合作,戰敗的德國被排除在外。隨著經濟的復甦,科學項目也得以延續,沒有了國際同行的支持,德國的科學家們只得自己承擔全部工作。1924年開始用照相法重測AGK星表。波恩天文臺負責赤緯-2.5到20度的部分,漢堡天文臺負責20-90度的天區。參考星表也要進行相應的修訂,1937年,德國天文學家August Kopff再一次修訂了FK星表,將星數擴展到了1535顆,其中保留了第二版中的873顆,有52顆因為是雙星而被剔除,又為較為空曠的天區增加了662顆。這1535顆星也從此成為FK星表的標準。二戰結束之後,德國科學家們終於在1951~1958年陸續發表以FK3為標準參考架歸算的AGK2星表。隨著德國在1952年加入IAU,這個著名星表的更新工作又重新成為天文界的共同目標。1955年在愛爾蘭都柏林舉行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通過了第八號決議,開始修訂AGK2星表的位置和自行。

隨著北天星表的不斷髮展,南天星表漸漸跟不上時代了。更新的任務落到了時任好望角天文臺臺長John Jackson的肩上,他和他的繼任者Richard Hugh Stoy,在1954-1968年間,製作了新的好望角照相巡天數據,Cape Photographic Catalog (簡稱CPC,I/116),覆蓋了赤緯-30度以南的全部天區,記錄星數有68466顆,為南天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在處理數據的同時,Stoy又提出了CPC2計劃,採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技術,對赤緯+23度以南的天區開始了新一輪的拍攝,在1972年完成觀測,極限星等達到10.5等。為南天提供了詳盡可靠的數據。不過星表直到二十世紀末才整理完成,這是後話了。

可以看出,由於觀測精度的不斷提高,恆星自行對位置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加上計算機和自動化程序的迅速發展大大縮短了觀測資料的處理週期。星表的更新頻率明顯加快了。1963年FK4星表訂正完畢,按照慣例仍包括1535顆恆星,增加的1987顆恆星以增補的形式獨立出現,稱作FK4 supplement,簡稱FK4S。然後以此為參考架在1973年以磁帶形式刊出新版AGK星表,稱為AGK3(I/61B),包括赤緯-2.5度以北共183145顆恆星,位置精度達到0.45角秒。

但是FK星表的規模實在太小了,為了提高AGK巡天的定位精度,美國海軍天文臺的Thomas E. Corbin 等人從AGK3星表中選出2萬多顆參考星以確定照相底片的準確座標,在1978年發表了AGK3R星表(星表庫中位置為I/161)。南天也有類似的要求,美國海軍天文臺和蘇聯普爾科沃天文臺合作,在1988年完成了南天參考星表(Southern Reference Star Catalogue,編號I/138),以增編的形式加入AGK3R,從而實現了全天的覆蓋。1991年,Corbin將這兩個星表合併,發表包括3.6萬顆恆星的國際參考星表(International Reference Stars ,IRS,I/172)。雖然FK5在1990年又有更新,但是AGK星表的觀測方案已經被天文衛星的巡天計劃所取代,完成了歷史使命。另一方面,AC星表卻獲得了新生。

為了便於和新的觀測結果進行比對,美國海軍天文臺在80年代開始系統整理AC的觀測結果,首先要做的仍然是建立標準參考框架,因為底片視場很小,需要的參考星也較多。仍然由經驗豐富的Corbin牽頭,綜合了北天的AGK3和南天的CPC2在1991年完成了包括32萬多恆星的“照相星圖參考星表”(Astrographic Catalog Reference Stars,ACRS),為AC星表的處理鋪平了道路

在1997年,全新的照相星表(Astrographic Catalogue 2000.1)終於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 462萬多條記錄涵蓋了全部11等以上的恆星,最暗的目標有13等。至此,這個跨越百年的宏大計劃終於有了一個完美的結局。

一百多年前阿格蘭德為了找出太陽運行的規律而立志編篡波德星表,他手中有自行數據的恆星還不到100顆,如今,我們從已經精確知道上萬顆恆星的運動信息,也對太陽系的去向有了更多的瞭解,但這不過是一個新的起點……

自行只能提供切向運動的信息,要知道視向的速度還要獲得光譜,下一次我們要回到20世紀初去介紹第一個收錄恆星光譜的大規模星表——亨利-德雷珀星表。

群星的族譜——天文學星表縱覽(8)

群星的族譜——天文學星表縱覽(8)

上述內容原載於《天文愛好者》2009年第6期

群星的族譜——天文學星表縱覽(8)

中國虛擬天文臺(China-VO)是以國家天文臺為代表的中國天文界共同打造的一個網絡化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資源平臺,得到中國科學院科研信息化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北京市科委科技專項等的資助,以及阿里雲、微軟研究院、浪潮集團、中科曙光、北龍澤達、銳捷網絡等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