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的族谱——天文学星表纵览(8)

群星的族谱——天文学星表纵览(8)

由于观测资料和技术的限制,最初的AGK1星表仅记录了星位,并没有包含自行。现在有了照相机的帮助,定位精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加上积累了多年的观测资料,有必要对星表进行系统的更新。就在先决条件逐步准备停当的时候,政治气氛却发生了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本来德国的天文学会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天文团体,在战败之后这样的便利不复存在。天文界将当时的几个国际天文合作组织“天图”计划委员会,太阳天文联合会(Solar Union)和国际时间局(Bureau International de l'Heure)合并到一起成立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IAU)来协调国际合作,战败的德国被排除在外。随着经济的复苏,科学项目也得以延续,没有了国际同行的支持,德国的科学家们只得自己承担全部工作。1924年开始用照相法重测AGK星表。波恩天文台负责赤纬-2.5到20度的部分,汉堡天文台负责20-90度的天区。参考星表也要进行相应的修订,1937年,德国天文学家August Kopff再一次修订了FK星表,将星数扩展到了1535颗,其中保留了第二版中的873颗,有52颗因为是双星而被剔除,又为较为空旷的天区增加了662颗。这1535颗星也从此成为FK星表的标准。二战结束之后,德国科学家们终于在1951~1958年陆续发表以FK3为标准参考架归算的AGK2星表。随着德国在1952年加入IAU,这个著名星表的更新工作又重新成为天文界的共同目标。1955年在爱尔兰都柏林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通过了第八号决议,开始修订AGK2星表的位置和自行。

随着北天星表的不断发展,南天星表渐渐跟不上时代了。更新的任务落到了时任好望角天文台台长John Jackson的肩上,他和他的继任者Richard Hugh Stoy,在1954-1968年间,制作了新的好望角照相巡天数据,Cape Photographic Catalog (简称CPC,I/116),覆盖了赤纬-30度以南的全部天区,记录星数有68466颗,为南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在处理数据的同时,Stoy又提出了CPC2计划,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对赤纬+23度以南的天区开始了新一轮的拍摄,在1972年完成观测,极限星等达到10.5等。为南天提供了详尽可靠的数据。不过星表直到二十世纪末才整理完成,这是后话了。

可以看出,由于观测精度的不断提高,恒星自行对位置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加上计算机和自动化程序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观测资料的处理周期。星表的更新频率明显加快了。1963年FK4星表订正完毕,按照惯例仍包括1535颗恒星,增加的1987颗恒星以增补的形式独立出现,称作FK4 supplement,简称FK4S。然后以此为参考架在1973年以磁带形式刊出新版AGK星表,称为AGK3(I/61B),包括赤纬-2.5度以北共183145颗恒星,位置精度达到0.45角秒。

但是FK星表的规模实在太小了,为了提高AGK巡天的定位精度,美国海军天文台的Thomas E. Corbin 等人从AGK3星表中选出2万多颗参考星以确定照相底片的准确坐标,在1978年发表了AGK3R星表(星表库中位置为I/161)。南天也有类似的要求,美国海军天文台和苏联普尔科沃天文台合作,在1988年完成了南天参考星表(Southern Reference Star Catalogue,编号I/138),以增编的形式加入AGK3R,从而实现了全天的覆盖。1991年,Corbin将这两个星表合并,发表包括3.6万颗恒星的国际参考星表(International Reference Stars ,IRS,I/172)。虽然FK5在1990年又有更新,但是AGK星表的观测方案已经被天文卫星的巡天计划所取代,完成了历史使命。另一方面,AC星表却获得了新生。

为了便于和新的观测结果进行比对,美国海军天文台在80年代开始系统整理AC的观测结果,首先要做的仍然是建立标准参考框架,因为底片视场很小,需要的参考星也较多。仍然由经验丰富的Corbin牵头,综合了北天的AGK3和南天的CPC2在1991年完成了包括32万多恒星的“照相星图参考星表”(Astrographic Catalog Reference Stars,ACRS),为AC星表的处理铺平了道路

在1997年,全新的照相星表(Astrographic Catalogue 2000.1)终于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462万多条记录涵盖了全部11等以上的恒星,最暗的目标有13等。至此,这个跨越百年的宏大计划终于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一百多年前阿格兰德为了找出太阳运行的规律而立志编篡波德星表,他手中有自行数据的恒星还不到100颗,如今,我们从已经精确知道上万颗恒星的运动信息,也对太阳系的去向有了更多的了解,但这不过是一个新的起点……

自行只能提供切向运动的信息,要知道视向的速度还要获得光谱,下一次我们要回到20世纪初去介绍第一个收录恒星光谱的大规模星表——亨利-德雷珀星表。

群星的族谱——天文学星表纵览(8)

群星的族谱——天文学星表纵览(8)

上述内容原载于《天文爱好者》2009年第6期

群星的族谱——天文学星表纵览(8)

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是以国家天文台为代表的中国天文界共同打造的一个网络化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资源平台,得到中国科学院科研信息化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北京市科委科技专项等的资助,以及阿里云、微软研究院、浪潮集团、中科曙光、北龙泽达、锐捷网络等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