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王閻錫山治理下的山西

  閻錫山是近代軍閥割據時代的風雲人物,早期是同盟會的骨幹成員,後為清末民國時期重要政治、軍事人物,晉系軍閥的首領。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

宣統三年武昌起義後被舉為山西都督。北洋政府期間支持袁世凱稱帝。

民國六年,兼任山西省長, 先後設立公私合辦出任山西省長的山西省銀行、太原兵工廠等諸多金融機構和軍工企業。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北方總司令,次年任第三集團軍總司令。

山西王閻錫山治理下的山西

1930年與馮玉祥、李宗仁等倒蔣,中原大戰失敗後逃往大連。 1932年任太原綏靖公署主任,重新掌握山西軍政大權。

“九一八事變”後支持蔣的不抵抗政策。抗日戰爭時期採取兩面政策。1933年8月1日,他正式創辦了對山西現代工業發展影響深遠的西北實業公司,並出任總理, 以實現其親自制定的《山西省政十年建設計劃》。

1949年4月國民黨戰退,閻錫山逃離山西,後赴臺。

閻錫山主政山西實行“保境安民”的政策, 很少參與軍閥混戰.讓山西人民免受戰火塗炭,一心一意發展經濟,山西一直是民國的模範省.可謂是,民國時期最富有的一個地方行政省。下面就是閻錫山為山西做出的貢獻。

 

政治

閻錫山在山西三十多年,一直搞保境安民,儘量不參與軍閥混戰,為山西重工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閻錫山多次拒絕參加軍閥混戰,使山西維持了數年的和平與安定。對內,閻錫山以興利除弊為施政大要,推行“六政三事”,積極發揮民眾作用的“用民政治”,提倡發展民德、民智和民財。

在閻錫山的管理下,山西出現了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的局面,河南、山東、河北等鄰省的災民大量湧入山西,尋求安居樂業之所。山西曾獲得了“模範省”的稱號。

山西王閻錫山治理下的山西

軍事

閻錫山獨攬山西軍政大權後,開始利用各派系之間的衝突和矛盾,先後進行了四次擴軍,晉軍由辛亥革命時期的一萬餘人擴展到了中原大戰前的三十萬人,真正成為一支盤踞山西的重要軍事力量。

閻錫山在發展軍事教育上也不遺餘力,先後成立了軍士教育團、學兵團幹部訓練隊、山西軍官學校、山西陸軍輜重教練所、隨營總校、晉綏軍官教導團、山西航空學校、第三集團軍騎兵教練所、民兵軍官教導團、天才軍官學校等軍事學校,為晉軍培養了大批軍事人才。

閣錫山從各方網羅技術人才,大力發展軍工製造,;成了與瀋陽、漢陽兵工廠齊名的太原兵工廠,基本實現了晉軍的武器給。問吋乂述成了兩北實業公司,為武器製造提供必要的原料。

閻錫山在軍事工業的建設上,思路標新立異,為了使自己的軍事實力立於不敗之地,閻錫山從人員、技術、管理模式三方面措施來發展自己的軍事工業。正是由於其正確的建設思路,山西軍事工業才能逐漸強大起來。

首先,重視培養技術型人才。選派優秀的人才去國外學習先進技術,並且不惜重金聘請國外技師來華教課,並參與軍事工業建設。他創辦的實力工業學校、半工半讀,培養了大量技術人才,閻錫山給予他們優厚待遇,這些學生大多成為山西軍事工業的技術中堅力量。

其次,重視科學技術的力量,不斷地優化生產技術。設立專門的研究機構,鑽研兵器和兵器學的相關問題。如,1924年山西火藥廠張凱發明的“凱字號炸藥”,成本低,威力大,適用性強。科學技術的不斷提升,給山西軍事工業的建設創造了有力條件。閻錫山還根據山西多山這一特定的地理環境,加大炸藥彈體,加重炸藥藥量來增加威力的做法,製成了大號的手榴彈和手雷,專門防守山拗口和制高點。

經濟

閻錫山推行的“自產、自用、自足”的建設方針。經濟上,加強金融建設,推行“物產證券”。“物產證券”的推行很好的解決了軍事工業建設資金方面的問題,據可靠統計,到1937年山西的各類債券、借款券等共收集資金高達7000萬元。正是這批資金,不僅活躍了山西金融的發展,而且從資金上支持了閻錫山的西北實業公司,實現了閻自籌資金建設軍事工業的目標。實業上,強調“造產救國”,大力興辦自有企業。閻錫山認為中國國力的衰微的根本原因在於“物力不足”,物質力量的單薄又導致中國的人勢無法得以發揮。

他利用孫中山先生的遺訓”造產建設、發展實業“和民眾對於日寇的反抗情緒,籌建了自己的大型軍事工業企業——西北實業公司,正是由於這樣的實業企業大大地提升了閻錫山的軍事力量,同時也給與抗日戰爭的後勤供給有利的支持。

山西王閻錫山治理下的山西

教育

20世紀上半葉,閻錫山在山西大力興辦教育,成績突出,令人關注,並帶動其他各地軍閥紛紛投資辦教育,從而掀起了軍閥辦教育的熱潮。閻錫山為了讓更多的民眾能夠理解與領悟其統治政策,一方面大力開展帶有政策宣傳性的社會教育活動,另一方面則率先推行白話文和注音字母,並採用白話書寫文告,以期贏得廣大民眾對其政權的支持。

20世紀30年代,閻錫山令山西省教育廳將抑制洋貨的教育與宣傳作為中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以喚起學生的民族意識。他還在國民教育課程中增加鄉土教育內容。為了增加小學生對家鄉的瞭解,培養其熱愛家鄉的情感,1928 年晉北平魯縣率先在初級小學中增設鄉土教育課程,包括本縣沿革、縣境、地勢、山脈、河流、長城、氣候、交通、物產、政區、實業、教育、財政、村政、禮俗等,還附有全縣區劃表、各區編村表、全縣村莊戶數及人口表。此後,閻錫山又下令全省所有國民學校均開設鄉土課程。還在中小學課程中增加禁毒內容。他要求在初小歷史課中加入清末鴉片的傳入及林則徐的禁菸運動等內容。

治理思想

1922年3月,閻錫山提出“村政自治”的概念。就是希望山西進入“村民自辦村政之時代”。隨著“村本政治”的全方位鋪開,民國所有的割據勢力當中(包括南京的國民政府),除了我黨控制的根據地之外,已沒有誰的社會基層控制能力能夠超越閻錫山的山西。

閻錫山多次拒絕參加軍閥混戰,使山西維持了數年的和平與安定。

成立“保衛團”對青壯年進行軍事訓練。山西暫時出現了社會比較安定、生產有所發展的局面,河南、山東、河北等鄰省的災民大量湧入山西,尋求安居樂業之所。山西曾獲得了“模範省”的稱號。



其實要不是閻錫山走錯了道路,他會是一個很好的政治家,而非軍事家,軍閥。

讀完了本文,你有什麼感悟呢,可以發在評論區裡。

最後關注苟且不迷路,我會為你帶來更多的歷史故事和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