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文化」三家子,中國最後一個滿語村


「齊齊哈爾文化」三家子,中國最後一個滿語村


在富裕縣友誼民族鄉,秋收後的三家子村很安靜,在曾被稱為“前邊園,後邊殿,中間是個小宮殿”的現代化的農家院落中,家家堆滿了收割下來的秸稈,鴨子在院中一步一搖地踱著,奶牛在圈中閉目養神。

外人難以想象,這樣一個安靜、偏僻、傳統的老村,近些年來,竟成了國內外專家學者所矚目的踏查聖地,僅僅幾年時間,就有西德、丹麥、日本、美國、韓國、蘇聯、臺灣、香港等諸多國家地區百餘人次的學者前來考察調研。

這一切,緣於它是滿族文化的最後遺存地,除此之外,世界上再沒有活的滿語存在,人們稱該村是滿語研究的活化石。

三家子村始建於1689年,因居住著計、孟、陶三大姓而得名。其族人均是水師八旗家屬,從吉林寧古塔跟隨副都統薩布素戍守北疆而來此定居。現在全村1100口人,60%以上是滿族。

三家子村至今保留原始習俗和完整純正語言,是因為建村300多年以來,它傳統、封閉、隔絕,一直疏離於時代之外。

現在,在富裕縣乃至整個齊齊哈爾,三家子村都算是富裕的村子。10年間,三家子村發生了鉅變,無論是人均收入還是村民生活、村容村貌。據三家子村村支書盧洪強介紹,目前全村奶牛1500多頭,平均單產5噸多,人均鮮奶一項純收入就達到了3000多萬元,磚瓦化率70%,大小型機動車200臺,摩托車近100輛。電話、有線電視進村入戶,年輕村民70%以上使用手機,許多村民還用上了寬帶上網。

而滿族文化和滿語在三家子村正一點點地消失。村中的中年人絕大多數能聽懂滿語,會話卻困難,只能說些日常生活用語;少年都不會說滿語,個別少年能聽懂簡單的生活用語。在老輩中,能夠非常流利地說滿語的僅有3人,能聽懂並會說大部分滿語的有10人。而這些滿語掌握程度較好的人中,絕大多數在50至70歲之間,最大的已80多歲。村中每年能出6、7個大學生,可這些愛學習、頭腦聰明的年輕人,沒人願意學習滿語,他們要到外面的精彩世界去闖蕩。

“滿語正在消失!”、“搶救滿語!”……許多研究滿清歷史和少數民族語言的專家學者們發出了這樣的呼聲,富裕縣政府近年也在積極行動。

現在,村裡騰出2000平米的集體用地,籌建滿族民居四合院,把村裡會說滿語的老人集中在四合院溝通交流。這個“滿語角”已經立項。

拯救瀕危少數民族語言,不能停留在主要依靠錄像、錄音來保存的狀態。政府和有關各方面,應該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滿語,學習滿語,宣傳滿語,能夠給學習滿語的人更多的支持,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探尋更長久的辦法來促進滿語的保護,讓滿語的遺忘,停留在消失的最後一瞬。


敖金春 範如宇 齊齊哈爾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賈旭博 鄭銳 周長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