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終滅吳稱霸;吳王闔閭軍法嚴明,乃成就霸業


:“為往聖繼絕學”之宏願,倡導“體用一源、知行合一、修學並舉”為宗旨的中華國學真修實證的修學平臺。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終滅吳稱霸;吳王闔閭軍法嚴明,乃成就霸業

道以應變,擇人任勢

之前我們呈現了許多的經典,然後我就想把道家跟兵家之間結合,道家講的是體用,“體”實際講的就是道家的養生學,養生這個詞是道家的專用術語,出自《莊子·養生主》。道家養生學的核心講的是八大養生術,最重要的是丹道,丹道又分為天元大丹,地元神丹,人元金丹三種丹道,丹道就構成了它的“體”。道家“用”的方面,有句老話叫“道以應變,儒以治世”,基本上天下大亂之時都是道家思想來救這個社會,之後用儒家的思想來治理天下,因為儒家講的是次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道家講權變、權謀,《道德經》上雲“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老子有句話叫“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基本上道家之人都是依照這個次序來的。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終滅吳稱霸;吳王闔閭軍法嚴明,乃成就霸業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期間有兩個人在它左右輔佐他,一個是范蠡,一個是文種,越王勾踐兵敗於吳時,文仲則留守在越國主持國政,范蠡則跟著勾踐前去吳國為質。期間勾踐為獲得夫差的信任接受了范蠡提出的親嘗夫差糞便的計策,范蠡通曉醫術知道夫差真正的病症是什麼,因此勾踐嘗過糞便之後在再根據范蠡的交代告訴夫差說這是什麼病,會在什麼時間痊癒。

三年後勾踐回國,同大臣們一起日日臥薪嚐膽,不忘吳國為質之恥,使越國再次強大起來。在國難當頭之計,越王勾踐將本國的兩名美女,西施和鄭旦獻給夫差,夫差迷戀美色,開始不理朝政。此外還有一個叫越女的非常精通劍術,她幫助越王訓練士兵,練就了非常多的劍術高手。後來在勾踐終於滅掉吳國,稱霸中原。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終滅吳稱霸;吳王闔閭軍法嚴明,乃成就霸業

范蠡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看出越王勾踐是一個能夠同患難但是不能共富貴的人,因此在越國稱霸之後范蠡隨即退隱,並且曾經力勸文種,文種卻不以為然,結果果不其然,立下赫赫功勞的文種最後被勾踐賜死。而退隱後的范蠡三次經商成鉅富,三散家財,自號陶朱公。

范蠡還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有一次他的二兒子犯法在楚國被抓,范蠡準備派自己花錢如流水的小兒子去救人,然而他的夫人和大兒子都不同意,無奈之下范蠡只能派大兒子去楚國。大兒子到了楚國之後找到莊生,花了千金勾兌打點關係,後來楚王被莊生說服準備大赦天下。大兒子為人勤儉持家,聽到大赦的消息後以為此事跟莊生並沒有關係,就去把千金要了回來。被誤解的莊生因此向楚王上奏,結果楚王直接下令把范蠡二兒子殺了,然後再大赦。最後大兒子只能拉著自己弟弟的屍體回家,而范蠡早已知道就是這個結果。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學到要辯證的看待問題,一個人的好習慣在做事的時候不一定能得到好的結果。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孫子兵法》,說到《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不得不提一個人物,那就是伍子胥。伍子胥這個人是非常厲害的人,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俠客,其父兄為楚平王所殺,為了報仇他借吳國之兵滅了楚國,還留下了“伍子胥過昭關,一夜白頭”和“掘墓鞭屍”的典故。

伍子胥獻計使得公子光成為吳王,而後進言伐楚。吳王闔閭說:“我亦有伐楚之心,奈何沒有可以率兵的統帥。”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終滅吳稱霸;吳王闔閭軍法嚴明,乃成就霸業

伍子胥於是把孫武舉薦給他,稱讚其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孫武先是向吳王呈上了自己所著的《孫子兵法》,闔閭看完以後大為讚歎。一次吳王闔閭與孫武子討論行軍打仗,闔閭問到《孫子兵法》裡講的一句話“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認為傑出的指揮者可以將一支弱兵變為強兵,即使嬌小的女子,也可以訓練得像兵士一樣堅強勇猛。於是吳王闔閭把一百多名宮女、妃子交給孫武進行訓練。

孫武把宮女分成兩隊,讓夏、姜兩位吳王最寵愛的妃子當頭目。他對宮女“三令五申”,宣佈紀律,講明在軍事訓練期間,不管有任何理由,都要服從命令聽指揮,不服軍令者,以軍法嚴辦,處以斬刑。但這些宮女、妃子平時寵溺慣了,不遵從孫武的號令,特別是夏、姜兩妃,根本不拿孫武當回事。當孫武下令以後,妃子、宮女們都無動於衷,於是孫武依照宣明的軍法,要斬殺為首的夏、姜兩妃。看到孫武要來真的,這兩位妃子嚇得花容失色,大呼救命,此時吳王也來阻止。

孫武鄭重地說道:“軍隊是國家的重器,軍法是制勝的法寶。如若不能做的軍法嚴明,令行禁止,是無法打勝仗的。大王是要江山還是要美人?”於是毅然下令處死了夏、姜兩妃。其他妃子、宮女見到此情形,再也不敢造次了。雖然吳王痛失愛妃,十分難過,但他也由此瞭解了孫武治軍的才能,於是正式任命孫武為大將軍,率兵伐楚,最終幫助吳王闔閭成就霸業。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感謝您的收看,更多精彩內容盡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