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嚐膽,訓練狼狗替女兒報仇,電影《嚎叫》裡的父愛是對是錯?

前言

電影觀畢,憶起一典故。戰國亂世之時,智伯對壯士豫讓有知遇之恩。後來韓、趙、魏滅智氏三家分晉,豫讓為報仇不惜改變容貌和聲音,以求刺殺仇人趙襄子。豫讓與智伯並無血緣關係,為報仇卻不惜撕爛皮膚、吞下木炭,最後令妻子都無法認出自己。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吞炭漆身”。

我不禁感嘆:人為知己報仇,尚且刀山火海都不懼,何況親人之仇乎?

電影《嚎叫》便是講述了一段特殊的復仇故事,父親為替女兒報仇,不惜假死,隱姓埋名。他通過多年訓練狼狗“疾風”,製造了狼狗連環殺人案。即使主人被警方抓獲,疾風仍能憑藉記憶尋找咬死仇人。最終疾風被警方射殺,當年的五位仇人只有一位存活下來。

臥薪嚐膽,訓練狼狗替女兒報仇,電影《嚎叫》裡的父愛是對是錯?


影片根據日本知名小說《冰凍的犬齒》改編而成,由韓國導演柳河執導,宋康昊、李奈映主演。

這部影片以兩位警察的破案為主線,狼狗疾風復仇為暗線交織發展。意在揭示覆雜的人性,通過探討疾風復仇的本質,即人的復仇,表達人性中欲壑難平、利慾薰心、極端心理等諸多病態特點。全片前半段以驚悚懸疑為主基調,後半段傾向於抒情。

本文分為三部分。其一為探究狼狗疾風復仇的主客觀原因;其二為探討疾風背後主人的復仇心理。其三對人性進行思考,分析復仇之路帶給我們的現實意義。



01.探究疾風殺人的兩大原因

(1)客觀因素:狼狗疾風被主人老薑訓練以為女兒報仇。

影片由地下車庫自燃事件切入,一男子在車內自燃身亡。現場諸多疑點,法醫鑑定自燃事件是由男子皮帶扣裡的過氧化苯導致,並在死者身上發現大型犬類咬痕。

不久後,警方又接到一起案子,死者遺體亦有大型犬類咬痕。警方斷定這是起連環殺人案。法醫還原了不雅視頻以及照片,警察尚吉和恩英走訪地下室發現復仇日記,逐漸摸清事實真相。

老薑曾是名警局訓犬師,妻子被無辜燒死,女兒美善被一群社會渣滓騙去賣淫吸毒,最後懷孕。作為父親,心中自然一腔怒火。為了報仇,老薑假死註銷身份,隱匿起來訓練狼狗復仇。老薑在自家地下室記錄復仇日記,並放置代表5位仇人的訓練用假人。

疾風就這樣記憶仇人氣味,日日夜夜訓練撕咬技能。

臥薪嚐膽,訓練狼狗替女兒報仇,電影《嚎叫》裡的父愛是對是錯?


警犬的訓練過程是極度辛苦的,曾在知乎看到過有關訓練緝毒警犬的過程。

拿監獄來說,除了遮天蔽日的高牆,警犬往往見不到其它同伴。警犬需要聽指揮,訓犬師往往用大量時間訓練警犬的基本動作,比如起立、蹲下、跑出去,一遍又一遍。因為要訓練警犬更加靈敏的嗅覺,往往會讓警犬尋找藏起來的物品,磚頭、玩具、仿真毒品等等,難度逐漸增大。

警犬的訓練強度大,其實並不亞於一名警察的工作量。

對於狼狗疾風來說,訓練是件極困難且辛苦的事情。但是對於疾風的撕咬技能來說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這也為疾風一招斃命鋪好道路。



(2)主觀因素:狼狗疾風與老薑、美善父女感情深厚,且先天強壯

狼狗疾風小時候在一家鬥狗場生活,條件惡劣。老薑作為警局訓犬師,在這家非法獲取暴利的鬥狗場被查禁後,將這隻小狼狗接回家裡餵養。

影片將疾風人格化,摻入情感因素,疾風面對主人被騙賣淫,最後喪失心智,心中也是痛苦的。毒品、毒販、援交、賣淫,這一樁樁、一件件喪盡天良之事,對於老薑和疾風來說都是莫大的憤怒。

這讓我想起《忠犬八公》裡的秋田犬“八公”。八公每天早上陪主人上班,傍晚準時在車站等下班。有一天主人因意外身亡,再也不見蹤影。八公在那天過後,依然每天傍晚來到車站等候不會再出現的主人。直到十年後去世…

臥薪嚐膽,訓練狼狗替女兒報仇,電影《嚎叫》裡的父愛是對是錯?


尤金·奧尼爾曾說:“誰能不嫌你貧窮,不嫌你醜陋,不嫌你疾病,不嫌你衰老呢?誰能讓你呼之則來,揮之則去,不計較你的粗魯和無理,並無休止的遷就你呢?除了狗還有誰呢?"

一方面,狗對主人的感情是單純且如一的,你對它好,它會一生追隨你。

另一方面,疾風屬於狼狗,不同於平常的大型犬。

狼狗是由狼與狗交配所生。我們知道馬和驢雜交生出騾子,不過騾子不具有生育能力。但狼狗不同於騾子,狼和狗本就屬同一物種,二者結合體的狼狗同樣具有生育能力。狼狗體型更大,更加兇猛勇敢。

疾風是狼狗,這意味著它具有狼的野性和狗的忠誠,充滿力量而又一心一意。

對於老薑來說,將疾風帶回家有助於緩解女兒的心理陰影,訓練疾風會使殺人成功率更大。


02.狼狗殺人的背後實質是父親老薑的扭曲復仇

  • 老薑身為人父,面對遭受女兒欺凌羞辱,怎能坐視不管?
  • 老薑身在警局,面對違法犯罪,又怎能就此作罷?
  • 老薑身為男人,面對如此惡行,怎能任由惡人胡作非為?

美善被不法之徒騙走,被他們逼迫賣淫以致懷孕,逼迫吸毒以致興奮劑中毒入院。父愛如山,老薑面對奄奄一息的的女兒,憤怒以至於失去理智,心被仇恨填滿。

復仇的方式有很多,老薑選擇了一條最極端的殺人路。仇人死在疾風的齒下,但實際上是死在了老薑的手中。

在扭曲的父愛支配下,雖然報仇雪恨,但老薑最終也會鋃鐺入獄,女兒無人看管,落得悲劇收場。冤冤相報何時了,倘若之後被殺害的仇人子女繼續尋仇,仇恨將不可阻止。

臥薪嚐膽,訓練狼狗替女兒報仇,電影《嚎叫》裡的父愛是對是錯?


這讓我想起恰恰與之相反的電影《美麗人生》。故事發生在二戰時期,父親圭多和兒子約書亞是猶太人,被抓進殘酷的集中營。幼小的約書亞對於裝滿猶太人的車廂萬分恐懼,父親圭多告訴兒子這是去旅行,是個驚喜。

約書亞看見集中營的同胞們臉上充滿了恐懼、悲哀、飢餓,心中深感害怕。他告訴爸爸想回家,爸爸卻說:“這是一個遊戲,我們只要堅持闖關得分,就可以獲勝。”圭多知道約書亞喜歡坦克,騙兒子贏得比賽就會獲得真的坦克。

約書亞聽說猶太人被抓進毒氣室被毒殺,問爸爸為什麼。爸爸卻告訴他這是惡作劇。納粹軍官給猶太犯人講話,爸爸假裝翻譯,告訴兒子這是遊戲規則。

父子二人逃跑後被納粹發現,父親圭多將約書亞藏在小鐵櫃裡。圭多卻和納粹士兵說笑,並不時地做著鬼臉,逗約書亞開心。

一聲槍響後,圭多死去。

張海迪說:“在困境裡,要樹立信心,相信一切都會過去,還要自我鼓勵,以樂觀的心態戰勝困難。 ”

父親圭多並沒有教兒子如何復仇,而是教給他如何樂觀面對生活。圭多在身處險境,希望渺茫的情況下,依然通過善意的謊言試圖安慰兒子,兒子最終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一昧扭曲的復仇心理往往事與願違。



03.審視復仇之路的現實意義

(1)扭曲的復仇心理,最終害人害己,真正的復仇應是寬容

影片結局最後一位仇人被警方抓捕,苟且偷生。老薑面對妻兒的不幸遭遇,發誓報仇雪恨,臥薪嚐膽訓練狼狗,最終殺死了其他四個仇人。雖然報了仇,但是老薑因傷住進醫院,他訓練烈性犬故意殺人,可想而知出院後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制裁。

臥薪嚐膽,訓練狼狗替女兒報仇,電影《嚎叫》裡的父愛是對是錯?


大仲馬的小說《基督山伯爵》講述了一個報恩與復仇的故事。主人公愛德蒙年輕有為,家有嬌妻,卻遭朋友出賣誣告是拿破崙-波拿巴分子,被判終身監禁。本應生活美滿幸福,卻成為一名可憐無辜的罪犯,這讓他無法接受。後來在獄友的幫助下,他挖了17年的地道逃出生天,並獲得了一筆寶藏。他由身無長物的犯人搖身一變,成為名噪一時的富豪,並計劃復仇。

卡耐基曾講道:“人格成熟的重要標誌:寬容、忍讓、和善。”

基督山伯爵的故事,其思想內核在於心靈啟示。他進行復仇,將當年的三位仇人罪惡的面紗一一揭露,讓他們自食惡果。愛德蒙心中有正義的愛,他不只想要殺人以洩恨,而是讓惡人自食惡果,讓正義擺在世人面前。

基督山伯爵在復仇過後將遺產留給年輕人,和海黛遠走高飛。

如此觀之,倘若一個人的生活以復仇為動力,那麼人生便如同槁木死灰。復仇的背後更多的應是寬容,讓惡人暴露在陽光下懊惱終生才是真正的復仇。



(2)欲壑難平,控制人的慾望就是掌控自己的人生

狼狗的復仇始於老薑,老薑的復仇始於女兒。初中時候女兒被毒販騙去援交、吸毒以致於精神崩潰,這是整個復仇故事的導火索。而整個故事的根本原因始於人性的貪婪、欲壑難平。毒品、性交易、賭博使人們漸漸喪失理性,如反社會、暴力分子,他們在人格上也出現極端化傾向。

正是因為人性的貪婪,這才導致悲劇的發生。

曾國藩說:“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

有一部攬盡國際大獎的短片《下一層 Next Floor》。短片有11個人物在一張西式長餐桌上享用饕餮大餐,雍容華貴之風席捲而來。侍從馬不停蹄地添加食材,而食客們則狼吞虎嚥。

突然,桌子連帶著人掉到下一層。短片的臺詞僅有“下一層”這句話,侍從說完便連忙走到下一層繼續為食客加餐。隨著食客吃飯越來越多,人們越來越重,桌子向下掉的速度越來越快。

天花板的白漆粉鋪滿了餐桌,人們越來越不注重吃相、食物好壞。侍從不再提供食物,漸漸地食客互相搶奪食物。這一群人就這樣,不斷掉進深淵。

短片所隱喻的人性貪婪值得每一個人思考。當我們能夠控制自己的慾望,明白到底吃多少食物最為妥當,也就意味著我們能夠掌控自己的人生。

李嘉誠說道:“貪婪是最真實的貧窮,滿足是最真實的財富。”

面對人生中的諸多誘惑,我們唯有保持一顆理智的心,才能始終做到“知行合一”。



(3)善待動物,就是善待自己

李敖曾說:“研究人性,動物園更是好地方。”

其實疾風本是一隻普通的狼狗,它忠誠於主人,甘於被訓練。老薑利用了疾風去殺人復仇,實際上是對狼狗疾風的背叛。結尾老薑進了醫院,疾風仍能夠主動尋找最後一個仇人,這也是老薑訓練它記憶的結果。

疾風是殺人機器,為了完成主人交給的任務,拼命撕咬仇人,最終被警官尚吉一槍擊斃。

疾風是悲劇式的英雄,他身上所體現的忠誠、勇敢、堅強等諸多優秀品質,勝過很多自詡不凡的人。

臨終前疾風腦海閃過童年幸福的時光,閉上了眼。這一結尾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臥薪嚐膽,訓練狼狗替女兒報仇,電影《嚎叫》裡的父愛是對是錯?


一昧的復仇,引來了更多生命的無故消亡。善待動物,其實也是善待自己。我們人這一生,需要學會愛、信任、堅持、理智等很多事情,而往往一隻狗就能教會我們。

電影《我在雨中等你》,以狗狗恩佐為視角,探查人類心理。恩佐通過觀察主人丹尼的一言一行,並進行犀利的評論。恩佐深入思考人生哲理,發現“雨中賽車”這一隱喻,通過狗的口吻告訴人們人生如賽車,要掌握技巧才能駕馭好自己的人生。

萬物皆有靈,當人類審視自我時會發現,我們需要向動物學習的地方有很多。善待身邊的動物,其實就是善待自己。



結語

正如莎士比亞所說:“上帝是公平的,掌握命運的人永遠站在天平的兩端,被命運掌握的人僅僅只明白上帝賜給他命運。”

《嚎叫》是一部小眾高分的韓國影片,其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引人深思。狼狗疾風的復仇實際上是父親老薑的極端復仇,結局是悲劇式的,仇人和狼狗都離開人世。人心是複雜的,有貪念也有憐憫,有利慾薰心也有清心寡慾。關鍵在於我們能否掌握好自己的命運,把握住慾望之口,才不至於墮入深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