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點自律性都沒有怎麼辦?

蜜棗媽分享


您好!很高興能回答您問題。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但玩要有個度。這個‘度’怎麼來把握呢?這就很關鍵,關鍵在於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父母的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行舉止都會影響孩子的一言一動。父母有了孩子,也是父母重新學習或者說再次經歷曾經的自己的孩童時代的開始。柏拉圖說過:自我征服是最大的勝利!

1、從日常生活中的細節給孩子做好榜樣,細節決定成敗嘛,過程是比較艱辛而且需要時間來過度,驗證結果;

2、和孩子一起確定一個目標,比如:每天堅持跑步(帶著孩子以身作則一起完成)、每天早睡早起、回家不玩手機等等;

3、引導孩子看一些勵志電影,給孩子樹立正確價值觀和世界觀。

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敏伶俐。隨著社會進步,外在誘惑多多,惰性就養成了,逐步就轉變為不自律。但最後我想說,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也至關重要哦。






平凡練家人


我覺的需要通過每一件小事去引導他

昨天,我鬧鐘沒響,沒能叫兒子6點起來背古詩,他哭了,並且忿忿的說:媽媽,你太不靠譜了,我要自己設鬧鐘,而且要設兩個。

做家庭作業也是,在學校特別抓緊時間,回到家,基本做了大半,家庭作業做好後,積極做課外作業。時常讓老母親感動!

他能這樣,是一路老母親艱辛的套路。

我一直覺得內驅力,才是重要的,打啊,管著,盯著,大人累孩子也累。得讓他自己願意。

一開始積極引導他需要做一個的優秀的人,這樣更快樂。比如他取得點成績,你得到認可那種成就感是不是很幸福?比如爸爸是個優秀的人,很多人尊重,爸爸的工作很有意思。如果你要像他,你得努力。比如價值體系,好的東西需要更多成本,這些都需要努力獲得。

慢慢全方位引導,我感覺他是理解了概念的,但是孩子嘛,總是控制不住自己。

前段時間我發現他熱愛足球,我覺得機會來了,我鼓勵他和小朋友踢球,要求老公上陣,和他狂聊足球,足球真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事情啊。漸漸我覺得他是真球迷了。

這個時候老母親出場了,我假裝無意給他看淘寶,哇,這麼多足球書,有關於球星的,關於世界盃的,關於足球歷史的,他激動!我說,要不我給你個機會,你來掙星星,比如背一首詩2個星,100星星10塊,你自己買?他說可以嗎?我說行!於是我和他一起制定可以得星星的項目表。

於是他積極上陣掙星,掙了幾天,我又說,我覺得你這麼厲害,這麼愛足球,你可以不停掙,掙個足球圖書館啊。他說哪得掙多少啊?我說不管多久,這多有意義啊,靠你自己掙來了的,關鍵你爸,你朋友估計愛死你,多少人羨慕你有個足球圖書館啊。你上大學,還可以把這些分享給你同學看。他哇喔!他爸爸這時插了一句:這個確實有意義,這個圖書館可以是我們家族傳承,你可以傳給你孩子,爸爸小時候沒有這個機會。爸爸很希望你擁有!我兒子家族責任感油然而生!

從此開始積極掙星,任勞任怨做作業,背完一首木蘭辭,彷彿想中了彩票一樣高興。

我說:某某小朋友,你真棒,有沒有覺得越努力越幸福啊,媽媽覺得最近都變帥氣了!你良性循環了!

他笑啊笑。

前幾天,第一本書到手,我給他拍了照片,說這是很重要時刻,一定要留下來。為了讓你的圖書館更有趣,你是不是應該掙點星星買點俱樂部隊旗啊?買點守門員手套裝飾一下?

“媽媽,我會的,你讓我慢慢來,看來我得努力到高中了!”

老母親欣慰的笑了。



米糖AI


哪有孩子天生有自律性的,都是後天培養的。就像小樹,從小你不給它修剪枝杈,它就不會長成參天大樹,道理是一樣的。

孩子自律性的管理,多半來自於父母,從丫丫學語父母就教他不能這樣,不能那樣,哪些允許做,哪些堅決不能做,這是父母必須要做的。

孩子的毛病都是慣出來的。

我侄女的孩子,特別淘氣特別精靈古怪那種,四歲時和大人一起上街,要東西吃父母沒給買,躺地上打滾,姥姥心疼去扶,被女婿拽走了,哭了一會也沒人理,又都走遠了,起身就跑,趕上來拉著媽媽手道歉,“媽媽那個東西不好吃,我不吃了”。從此以後從不亂要東西,實在想吃用試探的口吻徵求大人意見,給買就吃,不給買也沒有任何反應了。

所以,孩子本身沒有毛病,都是得寸進尺,大人不約束不管理,到一定程度了才想起來管,有時候已經晚了。


家長如何很好的管理孩子有自律性呢?

一,從小事做起,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人都是在不斷犯錯中成長起來的,家長要做的是,及時糾正他的錯誤,告訴他正確的做法。別容忍他的小錯,如果不及時糾正,小錯積累起來就是大錯,甚至就是犯罪了。

我看見過慣孩子的老人,簡直就沒邊了,孩子要什麼都想方設法去解決,哪怕是別的孩子的東西。看見什麼要什麼,別人孩子吃什麼,他就必須吃什麼,孩子一指,老人立刻就去舍臉要,有的孩子不給,大人不好意思不給,把孩子打哭了,老人也等著,讓自己家孩子吃上,玩好。這樣的孩子哪有自律性,他都不知道那是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要的,他就知道,姥姥(奶奶)有辦法,只要我要就能到手。


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有句話說的有道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說的就是父母的榜樣力量非常重要。你想想周圍的人,是不是誰家的孩子像誰,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別強,你的一言一行他都盡收眼底,你不拘小節,不注意自身修養,孩子也就任性發展了。

回過頭,你發現孩子太不自律了,怎麼會這樣,只要你仔細審視一下自己,答案就在其中了。

所以父母要想教育出自律能力強,有責任心,懂事的孩子,首先自己要做到,你就成功一半了。

我有個同事,從幼兒班開始,就和孩子一起學習,孩子做作業,他看書,孩子做完作業,也就自然而然的愛上了看書,待人接物都給孩子做出表率。孩子學習好有禮貌,我們大家都喜歡。


三,允許別人給孩子提意見

有的家長自己管孩子可以,別人一句不能說,誰說跟誰急,包括老師在內。所以造成有些孩子在家一樣,外邊一樣,外邊才是他的真實表現。當老師給家長打電話,告知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家長死活不相信,聽孩子的一面之詞,給孩子撐腰,跟老師作對。當孩子達到一定程度了,醒悟了,也晚了。

你跟家長聊天,就會發現,多數家長都不承認孩子有缺點,在家如何聽話懂事,老師提出的問題一條沒有,感覺是老師在汙衊孩子,好像是跟老師學壞的一樣。有家長撐腰,孩子能有自律性嗎?

大人都容易犯錯誤,何況是孩子,我們允許孩子犯錯誤,但是必須告訴他哪錯了,及時糾正他的錯誤,並且保證不能再犯。孩子的自律性是從小培養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長一定要做好表率作用。

現在由於疫情時期的特殊性,準時開學的可能性沒有了,都是網上授課,老師看不見孩子的聽課情況,全靠孩子自律和家長看管了,這就看平時的積累了。這一階段的成績,就看家長的負責程度了。

老師搖身變成了主播,家長變成了班主任,只有班主任嚴格管理,看孩子認真聽課,課後認真完成作業,孩子才能學好,才能有成績,不然這一段荒廢了,想趕上了不是太容易了。

埋怨老師沒有教好的家長,這次讓你大顯身手的機會來了,體驗一下班主任的辛苦和難處。一定要堅持住啊,正式開學,咱們在交流心得。


元氣女神


培養好的自律性並不難!

人的自律性是行為習慣的重要組成部分,會受到家庭教育、成長經歷和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這其中,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性格塑造尤為重要。同樣是3歲多點的孩子,有的自己吃飯、洗漱、睡覺等,有的卻需要大人追著喂、幫著洗、哄著睡;同樣是14歲左右的大孩子,有的能生活有調理、作息有規律、學習自覺刻苦,有的卻是懶惰成性、自由散漫、不思進取,等等。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對付沒有自律性的孩子不能急於就成,需要家長多點耐心、愛心。可以要從3個方面想辦法:

1、加強約束。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約束不能成才。有了規則意識和約束機制,才能培養起孩子的自律性。同時要把握由易到難,不要一上來就給孩子制定過高的標準,可以制定一個適合孩子的、鬆緊適度的生活作息表。用有意義的生活方式去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這需要一個過程。

2、勤加鼓勵。孩子沒有自律性,更多的責任在家長。家長要多自省,不要凡事都要求過高,不切實際,孩子一旦做的不好就劈頭蓋臉的一頓指責,甚至拳腳相加,根本沒有人喜歡天天面對這樣的環境。在自律性培養的過程中,如果完成的好,一定一定要給孩子鼓勵,以精神鼓勵為主,不排斥物質獎勵。如果有時候完成的不好,也要和孩子多溝通,共同找出問題所在,不能一味批評。

3、多些陪伴。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產生了許多社會問題,想解決孩子的自律問題,家長要給孩子多些陪伴。留點時間給孩子吧,有句話說“你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等孩子真的長大了,所有的問題也就真的成為了遺憾,到時候,家長們悔之晚矣。

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本來就是家長責無旁貸的責任,孩子自律性的培養就像呵護小樹的成長一樣,等小樹長大了、長歪了、長廢了,痛心疾首也毫無用處。拿出最大的耐心給孩子,拿出最好的陪伴給孩子,一定能解決孩子的自律性問題!











凡人小兵


孩子對我們來說終究有天是會離開我們,自律也是教育孩子路上最主要的話題。

第一:接納孩子的感受,慢慢拒絕行動。

父母接納孩子的感受是一種神奇的能量,它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慾望是被允許的,而不是被強行阻隔的。這其實更有利於孩子正確認識事物,而不是依靠和事物切斷聯繫或壓抑情緒慾望來達到自律的效果。當孩子慢慢理解他的感受被允許,只是我們為了一些其他的問題而必須控制時,孩子的自律就從心底建立起來了。

第二:每一次不要要求太多,及時鼓勵孩子。

孩子自律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在父母帶領下,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每一次我們對孩子的要求不能太多,要遵循“跳一跳”的原則,將目標設定在孩子能做到但又要努力一下的範圍,在孩子完成目標後及時給予鼓勵,強化孩子對於自律的積極感受。要接納孩子出現可能反覆的情況,如果一直保持高水準的要求,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消耗的,他就更有可能變得不自律。

第三:養成有規律有節奏有原則的生活方式。

孩子在3歲左右我們就可以讓孩子養成有規律的生活方式,從身邊的小事做到有自律的生活,將會影響孩子對於大事上有自律的處理。因為父母在生活中的小事在培養孩子自律的觀念,會讓孩子對於自律的理解和認識深入骨髓,因此有節奏有規律的生活對於孩子來說意義重大。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記得點贊啊謝謝!


秋日裡的思語


孩子一點自律性都沒有怎麼辦?首先,父母要知道, 孩子的自律不是來自於孩子,是來自於父母管理教育和外界環境的影響。

自律不會由父母基因遺傳,也不會像物品一樣能給孩子。只能在父母和社會的長久的管理教育中形成。

孩子要自律,關鍵在父母。父母對孩子生活學習都要制定一套規則,讓孩子遵守。還要有配套的處罰手段,這裡我說的處罰手段不是打罵,至於怎樣的處罰,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論述。

《自然史的變遷》作者是法國的德-布芬,他家境優越,生性懶惰,而且反應遲鈍,資質平平。是個典型的紈絝子弟。後來他想致力於科學研究,人們都笑話他,他要能研究科學,豬都能算賬了。德•布芬暗暗發誓,一定要讓他們為自己說這話而後悔。但是要想成功改掉二十幾年睡懶覺的習慣,談何容易。鬥爭了很長時間,結果還是早上起不來,他就狠心給僕人說,如果早上六點不起床,就想辦法處罰他。僕人天天都強迫他按時起床。有一次,德•布芬賴在床上怎麼也不願意起床,僕人端來一盆冰水倒進了他的被窩裡,通過僕人種種努力,德•布芬養成了早起的習慣。在以後的四十年裡,德•布芬從早上9點一直工作到下午2點,又從下午5點一直工作到晚上9點,日復一日,從不間斷。僕人給德•布芬的被窩裡倒冰水是對他沒有按照規則做事的處罰,讓德•布芬知道違反規則要承擔的後果,而不是無所謂。有人覺得我的孩子還小,不懂事。一點點小事也要受罰,太心狠了。你要知道,現在對孩子狠一點,以後孩子在社會上受罰少一點,現在捨不得處罰不守規則的孩子,縱容孩子,以後社會會替你狠狠地處罰孩子。李雙江的兒子李天一就是樣子。

受到不守規則的處罰,孩子就會遵守規則。長此以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好習慣。以後孩子會自覺自願的,而不是父母威逼利誘的去按規則做事。晉代的祖逖小時候是個不讀書的淘氣包。長大後,他意識到不讀書無以報國,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 後來, 祖逖和好友劉琨一同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而且還有著共同的理想: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一次,半夜祖在夢中聽到雞鳴聲,他把劉叫醒,對他說:“咱們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年復一年,從未間斷。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受到帝王的欣賞。祖被封為鎮西將軍;

自律形成習慣,將會在以後人生道路上有受用不盡的好處。


易茗易心經


自律是人最難得的品質之一,對於某些成年人都比較困難,何況孩子!但是隻要家長注意這些細節,會有助於提升孩子的自律性。以下幾點親身經歷分享給大家:

一、指定學習規劃,目標清晰

比如我們可以將這段時間的學習內容與孩子共同分類明確,按照時間、完成內容、完成效果等分類製表,由孩子每日填寫,家長或者看護人進行監督。這個操作時,不僅可以督促孩子自主學習,也可以提升學習效率,但是家長在制定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不可操之過急或者拔苗助長。

二、及時給予鼓勵或適當獎勵

當孩子完成一項學習內容,或一個階段的學習效果讓家長滿意時,適當給予孩子鼓勵。鼓勵時不要用簡單的語句,比如“你真棒”“你好厲害”“做的挺不錯”等等語言,孩子會比較迷茫,自己究竟哪裡做的好?還有哪做的不好?家長可以嘗試告訴孩子,比如“你今天寫的字比昨天的漂亮,如果本子再寫的乾淨一些就更棒了!”這樣的語句讓孩子清楚知道,自己的做法,哪些是對的,哪些是自己再努力努力可以更好的!另外,當孩子完成短期目標後,可以有物質獎勵,刺激孩子的學習興趣。

三、注重時間觀念,提升學習效率

我女兒小時候,我常藉助於沙漏,25-30分鐘的。一般小學階段,孩子的專注力大概在30-40分鐘左右,這也是學校為什麼每節課的時長是45分鐘的原因。同樣的學習量或者作業量,從40分鐘開始,逐漸縮短,每次遞減5分鐘左右,不知不覺中,孩子學習不拖沓了,效率自然高很多。

四、家長以身作則

提到家長以身作則,可能您會覺得,培養孩子自律性,和我有什麼關係?難道他學習,我就得學習?他睡覺,我就得睡覺?還真是這樣的,您別誤會,我說的意思是,和孩子在同樣的學習生活環境中,保持同步的作息規律。試想一下,一個天天抱著手機的家長,如何去管住孩子不對手機好奇?一個後半夜還在看電視的家長,如何要求孩子早睡早起?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潛移默化,孩子就是家長的另一面鏡子。所以“以身作則”,是為孩子,也是為自己!

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孩子的很多習慣都是在小時候懵懵懂懂中行程的,所以不要覺得孩子什麼都不懂,就忽視對他的教育。也不要等他什麼都懂了,又急不可耐的迫使他成為你想要的樣子。孩子的成長,也是家長成長的過程,陪伴久了,你自然而然知道,孩子需要什麼,你需要怎麼做。做智慧父母,請靜待花開,持之以恆!


三言兩語說早教


孩子是一個成長中的複合體,身體在成長,心理在成長。自律對他們來說簡直是一個複雜命題。需要有一個培養養成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家長的薰陶和示範;需要學校教育的引導和約束;也需要社會正能量的感染。

家長的不自律奠定了孩子不自律的根基。家長是孩子一生的導師,一言一行薰陶著孩子的言行,引導者孩子的習慣。一旦不自律壞習慣養成後,改變難上加難,壞習慣是有慣性和固執性。改變孩子的不自律首先養成家長的自律。

學校教育的弱化增加了孩子不自律的砝碼。戒尺等嚴格的教育方式被學校摒棄了,只有弱化的勸導說教,學生敬畏心漸漸喪失,對紀律制度淡化對待,偶爾出現的違紀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自然違紀成了家常便飯,久而久之不自律也成了習慣。學校和家庭只能成為旁觀者,發揮不了家庭和學校教育的作用。

不良的社會教育加速了孩子們不自律得進程。通過抖音、短視頻、網絡等途徑,孩子們迅速的認識了這個世界。學生心智不成熟,辨別能力有限,對追求盲目自由很嚮往,不希望得到一點點約束,效仿網紅和各路明星做法,從衣著到行為,從內心到外表,言行舉止是另外一個世界,裡表不一,甚至出現人格分裂。

家長朋友們,您的孩子不自律來自哪裡呢?


愚公博士


孩子沒有自律性,是在生活中慢慢養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父母不夠自律,在生活中做事隨意,起到了不好的示範作用。

第二,父母對孩子太嬌縱,無原則退讓,讓孩子養成我行我素的習慣。

第三,孩子沒有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比如孝敬父母,責任擔當,等等。

根據以上原因,對治策略如下:

第一,父母加強自律,強化時間觀念,做到有規律的生活,給孩子做好示範。

第二,嚴格要求孩子,尤其是強化他的時間觀念。比如說幾點吃飯,到時候就吃,吃完就收;比如說幾點出門,到時候就走,沒有特殊理由不再等待。

第三,制定家規,共同遵守。

第四,還可以參加一些孝道、家風一類的學習,藉助外界的力量加強教育。


霍貴高


自律有兩方面:一是去做應該做而不願或不想做的事情;一是不做不能做,不應該做而自己想做的事情。

所以說,自律性包括兩種能力,一個是主動能力,一個是行為控制力。現在,我們先從行為控制力的培養說起。

一個喜歡吃桔子的孩子,你同時給了他兩個桔子,告訴他後天還給兩個,那麼孩子很可能會當天就吃掉兩個。

如果你給了他兩個桔子,告訴孩子如果明天還能留下至少一個,後天就再給兩個,否則一個也不給,那麼能留下一個桔子到明天的可能性就增加了。

孩子吃完一個桔子之後,拿起另一個桔子權衡,並最終放下桔子留下來的過程,行為控制力就增加了。當然這也需要家長雷厲風行,說不給就不給,如果孩子後天一哭鬧就給了,那麼孩子控制力不會增加不說,以後也不會把家長的話放在心上。

孩子主動性的培養一般可以通過設計目標,並用獎勵機制鼓勵孩子完成目標實現。先讓孩子提出幾個願望,家長找到一個可以幫助實施的,好比孩子想要買樂高玩具,然後家長對孩子說期末進步到多少名,我就給你買。說完了就不管了,那麼孩子往往不會提高,甚至會期末作弊去實現願望。

家長以獎勵促目標,公佈獎勵只是剛剛開始,改變孩子一貫的行為模式才能幫助孩子提升成績。首先就得讓孩子認真完成作業,然後還要幫助孩子學會整理筆記,並持之以恆。如果是平時也許說兩句早就煩了,但是如果以幫助孩子完成目標為目的去教孩子,約束孩子,孩子能接受的可能會更大一些。

期末考試孩子順利達成了目標,然後家長對孩子好好總結一下目標達成的原因,讓孩子明白自己哪些方面發生了改變才出現了這個結果,此後孩子慢慢可以主動改變自己的習慣去適應更多的事情。

自律性往往是和孩子追求當下舒適等等的習慣相悖的,然而自律性又是各種優良習慣的載體,所以想培養自律性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去做出脫離舒適區的選擇,然後假以時間,自律可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