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極簡主義”:別一提斷舍離,就只會扔東西

你要知道,你的家裡的樣子,是最能夠呈現你內心真實生活態度的。

所以,想擁有真正的品質生活,首先就要從家居的打造開啟,在整理和收納之間,在物品的“買”與“扔”之間,最能看出你和物質之間的關係,映照出你內在的生活態度。


日本人的“極簡主義”:別一提斷舍離,就只會扔東西


最近這些年,在家居的收納和整理領域,出現比較多的詞彙就是從日本引進過來的“斷舍離”。

由一群致力家居收納的主婦打造,在家務活整理的領域,開創出事業的高度,例如:日本的收納女王近藤麻理惠,代表著作有《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日本人的“極簡主義”:別一提斷舍離,就只會扔東西


再例如:憑藉一部《斷舍離》大火的山下英子,一躍成為日本著名整理諮詢師。

她們都分別中“人與物質”的角度,來解讀了“極簡主義”的生存方式,通過在日常生活中,正確地審視自身與物品之間的關係,內心與物慾之間的羈絆。


日本人的“極簡主義”:別一提斷舍離,就只會扔東西


在整理房間的同時,也是對自己內心世界的一番梳理,減少現實社會中物慾橫流的衝擊,從而探索出內心真正需求的東西,真正實現“從心所欲”,過上“極簡”生活的狀態。

從物質與人的現實意義上來解讀日本人的“極簡主義”,別一提斷舍離,就只會扔東西。


日本人的“極簡主義”:別一提斷舍離,就只會扔東西


首先,我們強調的“定期扔東西”,不是不加思考,把家裡的物品全部都扔出去;也不是定期斷舍離,然後把騰出來的空間,去買更好的物品繼續進行“新一輪”的堆積。

所謂的定期整理房間,是在現實生活中,每隔一段時間,賦予生活一份“留白”的時間。


日本人的“極簡主義”:別一提斷舍離,就只會扔東西


拿出一整段的時間去疏離家裡的物品,哪些經歷過時日的流轉,已經是不再適用的,可以直接淘汰出去,減少堆積的;哪些是使用一段時間,才發現不適合自己的。

以及,還有哪些是根本不喜歡的物品,卻一直堆積在家裡的,從整個整理的過程中,也能反思出來,自己當時究竟是為什麼分別買回來這些“不適合,不需要,不喜歡”的物件。


日本人的“極簡主義”:別一提斷舍離,就只會扔東西


從而達到一種“人與物”,“內心與現實”的梳理,在每隔一段時間的整理中,逐漸學會控制消費,理智消費,然後逐漸實現真正的消費,打造你的精緻消費。

在內心與物慾之間,實現一種平衡,從而發掘出每一份消費的價值,“讓每一次消費,都在創造你想要的生活”。


日本人的“極簡主義”:別一提斷舍離,就只會扔東西


其實,所謂的“極簡主義”,不是指不買東西,不去消費;而是一種簡約的生活狀態,在生活之中,以最小限的物質,創造出有品質的生活狀態。

關於這一點,進入第四消費時代的日本人,在他們日常踐行的極簡式生活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日本人的“極簡主義”:別一提斷舍離,就只會扔東西


有一位日本博主,就曾經憑藉“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逆襲,他扔掉了家裡90%的物品,把原來只有60平米的家,經過斷舍離之後,看起來有100平米以上。

如圖所示,斷舍離之後,他家日常的生活狀態就是如此,窗明几淨,清爽舒適,從此也愛上了這種“最小限”的生活方式。


日本人的“極簡主義”:別一提斷舍離,就只會扔東西


梭羅曾經說過:“多餘的財富,只能買多餘的東西”。對於極簡主義的生活者來說也是如此,扔掉那些“不需要,不適合,不喜歡”的物件之後,審視清楚自身與物質的關係。

原來生活當中真的不要那麼多的物件,而那些需要通過物品來彰顯自己的價值,其實是因為自我價值感過低。


日本人的“極簡主義”:別一提斷舍離,就只會扔東西


當你發自內心對現有的生活表示“滿意”和“喜悅”的時候,就不會把個人的生活,變成一場“朋友圈”的真人秀,更不會有著攀比的虛榮,以及展現給別人看的炫耀。

你對自我的價值感,來自的是自己真實的生活,把時間花在自己的世界裡,這種極其簡單的生活方式,反而能夠給你帶來真正的愉悅。


日本人的“極簡主義”:別一提斷舍離,就只會扔東西


再次,別一提斷舍離,就只會扔東西。所謂斷舍離,是讓你在生活中找回自己的舒適區,重新塑造自身與外在物質世界的關係。

不妨回想一下,環顧你四周的環境,在這些你最常見的生活裡,是不是也同樣堆積了太多並不那麼需要的東西,既佔據外在空間,也消耗內在能量?


日本人的“極簡主義”:別一提斷舍離,就只會扔東西


因此,斷舍離的初衷,不是為了營造“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而“扔東西”,而是為了實現更高階段的操作。

所謂“高階的斷舍離”,需要你從清理內心的需求開始。比起一味地囤積,擔心以後萬一會用到,它關注的是當下,而不是過去與未來。


日本人的“極簡主義”:別一提斷舍離,就只會扔東西


比起活在“以後萬一用到”的擔憂之中,高級階段的“斷舍離”教會你的是,透過物質的表象,去審視內心的本質,以及你為了什麼會對還沒有發生的“萬一”感到焦慮?

想要回答這些深層次的問題,是需要無數次的整理與內心對話,進行的自我解答,當你終於有一天能正式自己當下的需求,就會實現內心清明的狀態。


日本人的“極簡主義”:別一提斷舍離,就只會扔東西


也能夠在現實生活與精神生活中,在內在需求和外在的物質連接中,建立起真正健康的關係,而不是讓物質為內在的焦慮、恐慌買單。

其實,歸根到底,日本人的“極簡主義”生活方式,正是因為經歷過物質經濟膨脹的80年代,在逐漸過渡到如今“消費降級”的時代中,修煉出來的蛻變。


日本人的“極簡主義”:別一提斷舍離,就只會扔東西


因為泡沫經濟時期,物質的膨脹,而到如今,消費極簡,曾經擁有的足夠多,卻始終如泡沫般消散,而如今刪繁就簡,才更加懂得“少即是多”的生活真諦。

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真正的解讀日本人的“極簡主義”生活狀態,就需要真正的弄懂“斷舍離”的本質。


日本人的“極簡主義”:別一提斷舍離,就只會扔東西


正如“消費降級”的本質,降下來的是消費的質量,提升上去的卻是生活的品質。既然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那麼這些更加深層的問題,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去進一步去摸索、感受。

嘗試清理出生活中那些不需要的物件,脫離出物慾的束縛,建立起極簡、舒適的生活品質,實現真正的簡約生活。

日本人的“極簡主義”:別一提斷舍離,就只會扔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