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超级玩家:晋阳城外智赵激战,韩魏两家纯打酱油?

与风头正劲的老牌世家比起来,韩、魏两个家族虽出道晚、资历浅、资本积累也不够丰厚,但作为经历了上百年流血冲突存活下来的强卿家族,作为对这场战争胜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两方势力,他们不可能就像小白一样完全没有自己的立场,其所持有的态度也显然不应该被轻易地忽略。

被忽略的超级玩家:晋阳城外智赵激战,韩魏两家纯打酱油?

因此要想搞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在关键时刻叛智投赵,就必须弄明白一个问题:在这场至关重要的世纪大战中,他们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晋国归一论

站在我们今天的视角回看历史,晋国被三分似乎是一件顺利成章的事情,我们可以有无数的理由去为历史发展的合理性做出解释。然而正如身处当今世界的我们总会对未来感到迷茫一样,身处历史现场的人们也未必能够看得清楚他们所处时代的发展脉络。

被忽略的超级玩家:晋阳城外智赵激战,韩魏两家纯打酱油?

公元前544年,也即晋平公在位的第十四年,有吴国公子季札(又称延陵季子)周游上国,分别到访了鲁、齐、郑、卫、晋等国。在晋国时,他对诸卿家族进行了一轮友好访谈,其间与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相谈甚欢,因而留下谶语,说“晋国其萃于三族乎!”

对于季札的预言,人们大多都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些都是根据战国时的现实政治局面做出的修正。相对来说,银雀山竹简《吴问》中孙武所做出的预言,似乎更能反映当时国际社会的普遍认识。

根据简文记载,阖闾对晋国的政治走向很感兴趣,他向孙武询问:“晋国的六卿谁会最先走向灭亡,谁又能活到最后呢?”

孙武给出的答案很明确:“范氏、中行氏最先灭亡,智氏为次,韩、魏再次,而赵氏则会笑到最后,成为晋国的主人。”孙武主要依据的是当时六卿各异的经济制度:范氏中行氏采取传统的小亩制,以一百六十步为一亩;智氏稍作改良,以一百八十步为一亩;韩、魏改革的步子更大一些,以二百步为一亩;而赵氏则最为大胆,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

在税率相同的情况下,亩制越小,财富便越容易集中到主家手中,从而造成国富民贫的局面。与此同时,公家越是富有,花钱的时候就越是管不住手脚,难免就会多养门客、“冀功数战”,令百姓更加疲敝。由此而论,亩制最大的赵氏,若是能够一直执行当前的制度,自然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被忽略的超级玩家:晋阳城外智赵激战,韩魏两家纯打酱油?

这个逻辑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姑且不论,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孙武的预言中,他从来都没有季札所谓“萃于三族”的概念,而是认为“赵毋失其故法,晋国归焉。”

同样的判断在晋国诸卿的对话中也能找到踪迹。

比如东阳内战爆发时,梁婴父在劝谏智跞时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不杀安于,使终为政于赵氏,赵氏必得晋国。”又如晋阳之战中,张孟谈密见韩、魏主君时也说:“臣闻唇亡则齿寒,今知伯帅二国之君伐赵,赵将亡矣,亡则二君为之次矣。”

也就是说,无论是身处局中的晋国卿士,还是隔岸观火的国际政治观察家,几乎所有人都在以齐国田氏独大为样板预测晋国政局的演变逻辑,笃定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走向一家独大的局面,这对于韩、魏两家来说无异于是一个冗长而残酷的噩梦。

与智氏的博弈

在当时四卿共存、两强相争的格局下,无论以何种口径来判断,这个最后的胜利者都只能是在智氏和赵氏之中二选一,以韩、魏两家微薄的实力,想要成为最后赢家的几率实在太过于渺茫。而在战争结束后,无论是哪一方取得胜利,他们也都难逃“二君为之次”的命运,这种前景实在是太令人悲观了。

被忽略的超级玩家:晋阳城外智赵激战,韩魏两家纯打酱油?

这个时候,假如你是韩、魏的主君,而你也对这种判断深信不疑,你会怎么做呢?

从务实的角度来看,他们最先想到的应该是鸵鸟战术,也即尽可能地让两个强家保持均势,维持割据共存的总体态势。只不过“树欲静而风不止”,处于风口浪尖的智、赵两家内心恐怕比他们还要焦虑,尤其是在智瑶的强力推动下,战争的爆发已经是迟早的事了。

在已知战争不可避免的情况下,韩、魏两家也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隔岸观火谋求自保。然而可惜的是,智瑶连这样的机会也不给他们,因为他深知,韩、魏两家尽管弱小,可智氏也没有强大到可以忽略他们的地步。尤其是当他想到四十年前的那场战乱,赵氏之所以能够在重重围困下迅速翻盘,靠的就是局外势力的干预,便更是不能任由两家置身事外。要想避免重蹈范氏、中行氏的覆辙,在开战之前就必须要将韩、魏这两股势力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韩、魏两家原本就对智氏心存顾虑,智氏对韩、魏也并非全然放心,这就使得智氏与韩、魏两家之间的联盟从根本上就缺乏牢靠的基础。在双方各怀鬼胎的情形之下,我们大可以设想一下,当智瑶提出让韩虎、魏驹带兵讨伐赵氏时,双方的心理状态究竟是什么样子。

被忽略的超级玩家:晋阳城外智赵激战,韩魏两家纯打酱油?

对于韩、魏两家来讲,家族主君亲身犯险,对于战场上可能遭遇的种种后果都要有充分的预估。他们不仅要保障君主在战场上的人身安全,更要为整个家族的长续发展准备好应急的预案。

因此,在跟随智瑶前往讨伐赵氏的时候,他们不会倾尽全力,而是会“设守而后行”,将大部分的武装力量留在都城。如此一来,当韩、魏两家在外围保持了足够的军事存在,便会使智瑶投鼠忌器,不敢对他们的主君轻举妄动。

与此同时,他们也不得不将最坏的情形纳入考虑范围。也即万一主君在战场上遭遇不测,太子也要在家臣的拥护下尽快即位,并迅速动员所有力量展开反击,确保其家族基业不会因战场上的异动而出现致命的危机。

被忽略的超级玩家:晋阳城外智赵激战,韩魏两家纯打酱油?

对于智瑶来说也是一样,他有充分的理由对韩、魏主君的忠诚感到怀疑。

只要两家存在被赵氏策反的可能,那么他们带来的人员在联军中占比越大,将来可能诱发的风险便越不可控。站在智瑶的立场上,他也不希望对方投入太多的兵力——最理想的情况,是让韩虎、魏驹孤身前来,像人质一样留在军中,保证他们不会在后方搞破坏就足够了——这恐怕才是他强拉韩、魏两家参与围城的真实目的。

韩魏的选择

但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心态总是会发生变化的。尤其是当他们看到在洪水的冲刷之下,赵氏越来越虚弱疲惫的时候,韩虎和魏驹对未来的担忧便愈发强烈。经过长久的思虑和讨论之后,一个大胆的想法便开始浮现了出来:

既然无法维持现状,那就改变规则。

被忽略的超级玩家:晋阳城外智赵激战,韩魏两家纯打酱油?

没错,在人们过去的认知当中,晋国的政治似乎只有沿着四进三、三进二、二进一的路径按部就班地向前推进。可如果我们换一个思路,为这场永不停歇的的晋级赛画一个休止符,未来的道路是不是就更清晰了呢?

这个时候,谁的道德情操更为高尚,谁在道义上更加站得住脚,谁给出的条件最为丰厚……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真正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让战争的胜利者真正地放低身段,接受一个他们起初没有想过的方案呢?或者我们可以换一个问法,对于韩、魏两家来说,他们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胜利者?是一个凯歌高奏的全胜者,还是一个满目疮痍的惨胜者呢?

毫无疑问,他们会选择后者。

战争最好的结局是一败一伤,任何一方笑着赢得战争,都不会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也就是说,作为这场博弈游戏的参与者,先帮助智瑶围困晋阳,随后再等待时机渔翁得利,是韩、魏两家主动选择的结果。当赵无恤看到“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士卒病羸”而感到绝望的时候,也正是韩、魏两家实施计划的最佳时机。这与智瑶是不是贪婪不仁、骄横跋扈,张孟谈有没有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被忽略的超级玩家:晋阳城外智赵激战,韩魏两家纯打酱油?

智瑶的困境

这个时候,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智瑶在战争中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举动,便更容易理解了。

赵氏在被围困的情况下没有选择的余地这倒不假,而智瑶作为联军统帅,他能够自由选择的空间更是有限。在两家都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如果真的智瑶一时冲动杀掉了两家主君,不出意外的话,已经摩拳擦掌备战三年的韩魏大军,定然会在新主的带领下倾巢出动。智瑶哪怕再张狂,也不敢说自己以一敌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也正因为如此,都不消智果、郗疵的提醒,智瑶一早就知道二君会有反叛情绪。只是在他看来,自己给出的条件已经足够丰厚,韩魏两家不可能不动心。同时,为了让他们死心塌地地跟着自己围困晋阳,他还会一再表示会信守承诺,甚至将还特意将人们劝谏的话透露给他们,以缓解其紧张情绪。

这也就意味着,在韩、魏两家的积极谋划下,原本作为优势的人质策略,此时反而成为掣肘智瑶的力量,使得他无论如何也不敢到两家的主君大开杀戒。

除此之外,智瑶还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便是军事运筹太过于周密了。战争刚开始不久,他就放弃了围城作战,选择水灌晋阳的方式,试图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战争的胜利。对于战争本身来讲,尽可能减少己方的消耗的确是正确的选择;对于一个家族亦或者是国家的治理者来说,尽量减少战争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也是负责任的做法。

被忽略的超级玩家:晋阳城外智赵激战,韩魏两家纯打酱油?

然而,政治博弈显然要比军事、经济更为复杂,也最让人感到难以捉摸。当韩、魏两家已经决定了要渔翁得利的时候,最经济高效的战术选择反而成了他最致命的弱点。与之相反,赵无恤这种自残式的示弱,反而博取了韩、魏两家的青睐,成为他赢得战争胜利的终极法宝。

当智瑶站在汾河的大堤上,满心欢喜地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并为将来的美好图景展开想象的时候,或许并没有意识到,他在战术上取得的胜利,恰恰也是战略上失势的重要标志。

智瑶因为一时在战场上取得的优势,将自己锁死在一个进退两难的局面之中,如此作茧自缚,恐怕已经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范围。这样的困境,就算是换成了赵无恤,恐怕也同样无能为力。

因此,晋阳之战表面上看是两个强者之间的战争,然而细察其根本,整个战争的进度和节奏却是掌握在两个弱者的手中;两个看起来最缺乏存在感的家族,却成了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主宰。这场战争与其说这是一场力量的搏杀,倒不如说是智氏、赵氏的独存战略,与韩、魏两家共存战略之间的高维对决。处于强势的两家,谁能够放弃原有战略,主动向共存的战略靠拢,谁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被忽略的超级玩家:晋阳城外智赵激战,韩魏两家纯打酱油?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赵无恤没有坐在执政的位置上,不必像智瑶那样承担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同时误打误撞地成了韩、魏两家的“天命之选”,这或许也是一种运气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