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有兩個人因為一段採訪而走紅。
先是溫州市長姚高明,因“全程脫稿,數據明確”上熱搜,後有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因1月29日疫情發佈會的發言走紅。
張文宏醫生因敢說,會說,迅速刷屏,被媒體稱為“醫生屆的李佳琪”“上海新流量”。
近日,張文宏的一篇關於科普性演講《讓流感病毒不再肆虐,你必須知道的真相》的演講被網友扒出。該演講一出,迅速刷屏,有網友稱 “漲知識,又有趣”,“全程不走神,一秒鐘都不快進”。
演講視頻請自行搜索,我強烈推你和家人共同觀看。
如果你看完了視頻,我想,此刻,你也已經加入了張文宏醫生的粉絲團。把專業知識講得明白、有趣、接地氣,張文宏做了一次教科書級別的示範。
這幾年接觸了各行各業的學員,其中不乏很多專業人士,我發現他們在向非專業人士傳遞專業信息時大多踩了以下三個坑:
1 語言很專業,但術語一大堆,聽眾聽不懂
2 邏輯很清晰,但表達很枯燥,聽眾走神了
3 舞臺呈現很保守,沒有個人魅力,聽眾信你,但不愛你。
那麼,問題來了,面對專業知識表達中的這 三坑,張文宏醫生是怎麼避開的?他的表達方法又有哪些是我們可以借鑑的?
我拆解了整篇演講,整理出了這一份3300字乾貨,文章雖長,但相信你看完一定會有收穫。
1 如何讓聽眾聽得懂專業知識?
《讓創意更有黏性》這本書的作者Chip heath 和 Dan Heath所提出一個概念叫做 “知識的詛咒”——
當一個人知道一件事後,他就無法想象自己是不知道這件事的。
而專業人士更容易陷入知識的詛咒。他們會不敬意說一些讓別人聽不懂的“術語”“行話”,但自己又不知道別人為什麼不懂。
而把專業知識講好,需要演講者主動去打破知識的詛咒!用什麼打破?兩個字,比喻!
我們看看張文宏醫生是怎麼用比喻來幫助聽眾理解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關係的:
“流感的全稱是流行性感冒,那流性感冒跟感冒是一家人嗎?那我就問你,貓和老虎是一家人嗎?……但是,流行性感冒跟感冒根本不是一家人,我如果告訴你流行性感冒是老虎,那你說感冒是什麼呢?我告訴你,感冒連兔子都不是,它可能是小爬蟲,可能就是蒼蠅。” ——張文宏
看,用了比喻之後,是不是可以做到連爺爺奶奶們都能聽得懂?
TED演講的創始人克里斯.安德森給演講者的一條基本建議是這樣的——用聽眾熟悉的概念表述你的主意。
所以,用聽眾熟悉的概念和關係做比喻來解釋你的專業知識,你的信息才能順利的傳遞出去!
2 信息量多而龐雜,如何防止聽眾走神?
張醫生語速比常人要快,信息量非常大,而且整個演講時間為18分鐘。但看完這篇演講,網友們紛紛表示“一秒鐘都沒有快進”,而且聽完還會到了一種“爽感”。
回想一下你的大學時光,當你坐在禮堂裡,聽著老師講物理,講微積分,講政治,講大學英語的時候你是不是有過“春眠不覺曉”的體驗?
那你有沒有思考過,聽張文宏醫生演講,為什麼你不僅沒走神,還會覺得聽的很爽?
我認為,這種爽感來自以下3點。
(1)新知的密集轟炸
一段發言為什麼有價值?因為它衝擊了你的舊的知識體系,讓你獲得了的新的信息,新的想法,新的啟發,新的感悟。
如果你能在聽別人講完,由衷的發出一聲:“原來如此!” 那麼,這個演講對你而言就是有價值的。
而高手,就是懂得密集的輸出新知,在短時間內不斷的轟炸你原有的知識體系,你會有很強的獲得感,並且覺得“啊,每一分鐘都好值得!”
隨便摘取演講中的一小段,你們感受一下:
“那今天這個東西還有嗎?有,但是已經不構成威脅,那誰在幫你把這事給做了?是因為抗菌藥物的發明。1945年青黴素在全球開始廣泛地使用,隨後大量的抗菌藥物開始出來。現在我們再有鼠疫,部分地區還有,有問題嗎,沒有問題,我們可以用抗菌藥物,很好地把它給治療掉,所以這個事也不是個事,那你說還有事嗎,有事。我們還會發現,大批大批的村莊,一個一個村莊的人就死去,原因是什麼?這個就是我們傳染病裡面非常著名的02號傳染病,01號是什麼?天花。”——張文宏
這一小段約200字,不到一分鐘,你可以數數給了你多少個新知。而且整篇演講18分鐘,每一分鐘都是如此,知識量大,配上略快的語速,簡直就是 “新知轟炸機”。
(2)用提問不斷牽引你的注意力
這篇演講最讓我讚賞一點,就是張文宏醫生在不斷的提出問題。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即使時間長,信息量大,你的注意力也會被牢牢的牽引住。
在人類的農業社會產生以後,我們就會面臨這樣的挑戰,你見過嗎?……所以我們在歷史長河當中,這些事情你可能已經忘記了,但是有誰在為你做呢? 我們整個的免疫學界…..這個疾病差一點,整個歐洲就沒有了,歐洲沒有將是怎樣一個世界呢?大家可以想象…..那麼人類世界,今天又是一個什麼樣子呢….. ——張文宏
問題提出來,你會跟著思考。而且,當你一思考,後面很快告訴了你答案。一直讓你注意力集中,一直讓你收穫新知,你就會體驗到“全程無尿點”的爽感。
(3)強烈的“與你同在”的感覺
在這裡必須要強調一下,演講不是獨角戲,而是與聽眾對話。什麼叫與聽眾對話?張文宏醫生是與聽眾對話教科書級別的示範。
首先,他是處在一個與聽眾交流探討的狀態,不斷的提出問題,輸出新知;
其次,他用了一些平常對話式的表達。
舉例如下:
所以今年的流感季我給大家講,你如果一旦感染以後,肺裡就這個樣子了,肺裡就白了,你就不能呼吸了,肺都沒有了。那你說怎麼辦,所以這是一個現在你逃脫不了的。
多功能的臟器就衰竭,最重要的一點還沒有藥,你說這多可怕。
我們準備好了沒有,你肯定覺得聽我今天一講,嚇也要嚇死了,中國我們醫療水平這麼差了,不是的。 ——張文宏
看,無論你是看上面這段文字還是看他的演講視頻,有沒有覺得好像一個博學的老師和你聊天一樣?這就是與你同在的對話的感覺。
其實,聽眾覺得這篇演講有趣,除了張文宏醫生語言幽默之外,更是因為他是與你同在的,他只要小小幽默一下,你就會被逗笑,很容易產生共鳴。
3 如何發揮個人魅力,讓演講產生持續的影響力?
這個問題其實是在問,為什麼那麼多人會通過一段視頻或者演講就會喜愛張文宏醫生?
這背後的原因,無非有3點:
(1)真實感
先說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張文宏被網友吹爆之後,他自己和身邊人都覺得非常納悶,熟悉的同事表示:“他平時就這樣啊!”
其實,你有沒有發現,這其實說明了一件事——
張文宏醫生在公眾表達時的狀態和他日常工作生活的狀態是高度一致的。而這種臺上臺下一致的真實感,我認為,是所有演講者都應該追求的狀態。
你無需把自己包裝成別人,公眾表達這件事,就是讓真實的你和世界進行碰撞。
你可以去學習演講的技巧,比如講話的套路,肢體語言來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但前千萬不要讓套路和所謂的標準模板把你打造成流水線產品。
你需要做的是讓本身具備的魅力散發出來。
(2)給傳播留個抓手
回想一下你記憶裡的演講,每一個必不可少的要素就是金句。為什麼?因為你可能記不住整篇演講,但是你一定可以帶走有衝擊力,能快速記憶,方便傳播的一句或者幾句話。金句可以是自己的話,也可以引用別人的。
比如張文宏醫生在這篇 中也是金句頻出:
“因為你對SARS一無所知你恐懼,所以你害怕SARS。”
“流感不是感冒!就像老虎從來不是貓!”
“當你坐在這個劇場的時候,流感病毒一定跟你一起在看。”
“我們只聽到時鐘的滴答滴答聲,但是從來不知道現在是幾點鐘。”
有文章說想要讓你的演講被別人記住,得有金句的設計。但這話對也不對,金句一定要有,但得看駕馭金句的人是誰。
金句和演講者是一體的,有趣的金句一定是來自有趣的靈魂。如果這幾句話不是張文宏說出來,而是換了別人,很有可能沒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3)給予信念
人最容易被兩種情緒所影響,一是恐懼,二是希望。
病毒讓我們恐懼,張文宏告訴我們——事件是不確定的,但醫學是不斷進步的,預防的措施是確定的!
但當我們看到一個專業的,篤定的,時刻為人類健康而焦慮的醫生的時候,我們就像吃了一個顆定心丸,醫生有信念,那麼我們就有戰勝困難的勇氣!
最近因為疫情,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多的變化,但是我相信,美好的生活就在不遠處,但是在此,我要引用張文宏醫生在演講中的一句話作為結尾:
“你在過著美好的生活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有一群人,就是我們這些人,在後面默默地在做這些事。”——張文宏醫生
我是演講教練瀟白兔,關注我的頭條號,獲得更多演講硬核技能!
閱讀更多 瀟白兔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