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对垒韩信索要假齐王,如果你是汉高祖刘邦,你如何处置韩信?

冷光剑影


这个问题问的有水平,我平时就佩服刘邦遇大事不急噪,还能冷静处理,也很欣赏韩信,没依赖祖上任何之业,白手起家,官至王侯。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一说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刘邦彭城兵败后,韩信破楚军于京、索间,先后平定魏,代,赵,燕四国,东击齐,南灭楚于垓下,名闻海内,威震天下。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汉王刘邦被楚军围困于荥阳(在今河南郑州西)。正等着各路汉军来救汉王出重围,没想到韩信自平定四国后,有些飘飘然,自认为功高天齐,与此时还是大将军之身份及不相称,欲加王冕方为时适,遂上书汉王曰:“齐地人多奸诈,反复无常,极难管理,臣乞大王封在下为假齐王,这样才好节制其地,统制其人”。汉王一听,火冒三丈,大骂韩信是个白眼狼,你原来带自己都养不活,靠乞讨度日,投项王麾下不得重用,转投到我这里,我这么看重你,明知我现在被楚军围困,不来救我,反而还要我封他为假齐王,这是什么意思,是要另立门户么?旁边谋士张良、陈平连忙用脚撞了一下刘邦,使个眼色,示意来使在这里,不便这样说。刘邦又是何等聪明人?当然马上开悟,并接着继续骂韩信,这怎么行呢你韩信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天下的英雄,是众诸侯的楷模,要让我封他假齐王有啥用?要封就封他个真正的齐王,也免得天下人笑我刘邦太小家子气。刘邦平时都爱骂人,他这一通骂,韩信的使者丝毫没看出来一点破绽,上下句结合的严丝合缝。遂下诏书封韩信为真正的齐王。

这件事要搁我是刘邦并来处理韩信这件事是这样的:我顿时气得撕了韩信的上书,杀了来使,撤了韩信的职,扬言有机会突出重围后,兴兵灭了韩信,其结果仗又打不赢韩信,反被韩信所灭,历史就会改写,历史上也就没有汉朝,也许就是韩信坐了天下。

到底刘邦比我高明万倍,马上意识到自己现在处于劣势,形势还很危险,不能与韩信把关系弄僵,还得利用他打仗,救百姓于水火,统一天下,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就强忍了这口气,使事件由大化小,轻易地解决了矛盾,并为建立大汉帝国铺平了道路。





民俗传人


楚汉双方签署鸿沟协议之后,刘邦在张良的劝说下,一面撕毁协议,一面密令韩信、彭越等人率领手下军队前来围攻项羽,准备给予项羽最后一击,当时,韩信刚刚平定齐地,还借此机会给刘邦上了一书,内容是齐地刚平定,必须得封个王才能镇住,说白了,韩信就是要向刘邦索要齐王的封号。

韩信是刘邦的直系手下,在刘邦重用韩信之前,韩信名不见经传,刘邦给了韩信一个平台,不仅足兵足粮,而且在军中抽调了不少精干将领协助韩信,比如孔将军、费将军、曹参、灌婴等,让韩信独立领军开辟黄河以北的第二战绩,韩信才一步一步建立巨大的军功,刘邦给韩信的封赏也从大将军到相国。

刘邦用韩信

按道理来说,韩信的军功巨大,功高无二,刘邦就必须得封韩信,但是韩信在拿下齐国后向刘邦索要代理齐王,还是出乎了刘邦的意料之外,韩信和英布、彭越、张耳等人不同,英布、彭越、张耳原本一直就是相对独立的势力,尤其是英布和彭越,都是靠自己独立领导的,才在秦朝灭亡后被项羽分诸侯王的。

但韩信不同,韩信是刘邦的手下,原本刘邦没有打算封自己手下为王的想法,因为他想要继承秦朝遗留下来的郡县制,在自己直嫡手下最大也只能封侯,而不是王,对于那些原本独立的诸侯王,或者项羽已经分封的诸侯王,刘邦也不想改变现状,仍然让他们为王,但是韩信不能为王,这将打破利益分配,至少刘邦是这么想的。

项羽与韩信

尤其是在那样一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君是君,臣是臣,臣如果敢要挟君主,那就是大逆不道,历来只有君主赏赐臣下的,没有臣下主动索要封赏的,那样就违背了伦理等级与封建秩序,是不可接受的,如果人人都向君主索要封赏的话,那刘邦这个君主也当不下去,除非就是个傀儡。

所以韩信索要代理齐王让刘邦非常生气,但刘邦毕竟是刘邦,连美色、金钱、财物都能忍住不收,何况是韩信索要代理齐王呢,在张良的暗示下,刘邦不仅同意了韩信的要求,而且还更进一步,省略了代理齐王,直接封韩信为真的齐王,这就是刘邦的高明之处。

刘邦与韩信

刘邦非常清楚地明了,当下的主要敌人是解决项羽,所以刘邦对韩信隐忍了,同时韩信的这一行为,成为他日后悲惨命运的原因。至少在当时,刘邦处理韩信的方式是非常正确的,封赏了韩信和彭越之后,韩信、彭越等人就率军前来合围项羽,在垓下一战击败并消灭了项羽。

别以为刘邦当时只有被迫接受封赏韩信一个办法,刘邦有一百种办法让韩信屈服,只是选择了风险最小的一种,别以为蒯通劝说韩信自立,是因为韩信不愿意背叛刘邦,其实是韩信没有实力背叛。

韩信独立率军打仗后,刘邦至少三次夺取了韩信的兵权,第一次是直接派个使者来调走了韩信在击败魏国之后的精兵,第二次是刘邦亲自到韩信军帐夺了虎符和印信,调走了军队,第三次就是垓下之战结束后,刘邦直接夺走了韩信的兵权,还将韩信从齐王改成楚王。

楚汉相争

刘邦三番五次削夺了韩信的兵权,韩信就这么傻傻的认为刘邦不会处理他吗?为何韩信对刘邦一点防备也没有呢?

因为韩信没有实力。

帮人家打人,做个职业经理人,和跟自己当老板,白手创业那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能做好职业经理人,并不代理你就能做个好老板,不信你就看看现在的职业经理人,有多少人不愿意自己创业,就是因为白手创业的难度实在太大,而且成功机会也不大。

一个职业经理人工作非常出色,建立了很大的功劳,然后这个职业经理人就开始和老板谈股份,老板如果不给股份的话就要单干,你觉得老板会高兴吗?或者你觉得职业经理人能成功吗?

这都是有风险的,而且韩信没有成功的机会。以前帮刘邦打工时,韩信不需要考虑人员、装备、粮食、物资供应,这全部有刘邦的另一个手下萧何来提供,韩信也不用管来自南方的威胁,因为刘邦不会攻击他,然而最重要的是韩信的内部核心成员,全部都是刘邦的亲信。

韩信

比如孔将军、费将军、曹参、灌婴等人,韩信要是自立,这些人会跟随韩信吗?当然不会,孔将军、费将军从刘邦在芒砀山起就跟随刘邦,曹参是刘邦的同乡,一路打拼过来的,灌婴是在反秦战争中就跟随刘邦的,还是刘邦的骑兵首领,这些人会跟着韩信一起反对刘邦?刘邦用人水平和个人魅力远远超过了韩信。

就说刘邦进入韩信军营中夺兵权这事吧,当时刘邦和夏侯婴两人进了韩信军营,然后又进了韩信的军帐,直接拿走了印信,韩信的警卫队全是吃素的,安全保卫工作如此之差?当然不是,因为是刘邦来了,这些人本来就是刘邦的亲信,刘邦所以才能轻易进入军营及大将军的卧室,要是当时刘邦杀韩信的话,韩信早就死了。

再说了,韩信军事能力非常超强,但是为人非常差,尤其是人际关系,从后来的两件事就能看出,一是刘邦统一天下后有人告韩信谋反,然后其他将领都争着要领兵攻打韩信,好像是争功一样,其实也是落井下石,要不是韩信为人太过骄傲,也不会被如此多的将领落井下石了。

刘邦

另一件就是韩信被贬为淮阴侯,有一天到樊哙家里,樊哙仍然把韩信当王一样祭拜,但韩信却说:我居然沦落到和樊哙这样的人为伍的地步!韩信这话就是看不起樊哙,樊哙好歹是刘邦的亲戚,开国功臣,大将军兼相国职务,当时与韩信是平级的,韩信都看不起樊哙,那韩信要是王的话,得有多骄傲啊。

韩信这样的性格根本不适合自主创业打天下,同时韩信没有这样的实力,要是自立的话,韩信手下的将领一半都会反了他,不用刘邦出手,韩信都会损失一大半,再说了,韩信自立的话,很多东西都得独立自主解决问题,不再有刘邦的背后支持,要知道韩信拿下齐地,可是在背面偷袭的,郦食其都已经说服了齐国,韩信又突然袭击,齐国人民自然不服,他们还有那个忠烈的齐王田横呢,韩信能不能把齐地搞定都是个问题,更别说自立对抗刘邦了。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楚汉对垒韩信索要假齐王,这件事还得从刘邦从彭城战败后说起!

刘邦在彭城被项羽打的一败再败,紧带领十几骑逃生,等逃回荥阳后,刘邦采取了韩信”:北举蒸,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与荥阳”,对楚实施战略包围的建议,

在坚持对楚军作能的同时,刘邦又让韩信领兵出征平定了魏、徇赵、胁燕、平定齐后,这时的韩信对权力有点彭胀了!

派人向刘邦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应该设一个王来统治,我希望做假齐王,这样局势才能安定”。

而此时的刘邦正被项羽围在荥阳,看到韩信要求封假齐王的书信,肺都快气炸了,大骂韩信:他就是一个混蛋,不来救荥阳之围,却想着称什么假齐王!

此时张良站在刘邦的身旁,慌忙用脚踢了一下刘邦的脚,刘邦也是一个聪明之人,立即反应过来,忙改口骂道:“韩大将军平定各诸侯国有功,要做就做真齐王,做什么假齐王啊!你说他是不是一个混蛋"。

如果我是汉高祖刘邦,遇到韩信在这个时候要封假齐王,我会怎么处理韩信呢?

第一:如果我是一个自以为是、又不听劝阻的刘邦,在自己正被项羽打的狼狈不堪之时,你韩信还来问我要官,我不但不会封你为真齐王,而且在一气之下还有可能对韩信撤职查办,如果是这样离真败也不远了。

第二:如果我是一个庸俗的刘邦!在自己被项羽围困之时,又收到韩信要求封假齐王的信件之时,我会被吓的六神无主,连忙招集手下谋士们商量这件事该怎么办,商量来商量去重人七嘴八舌,如果是这样的刘邦终究是成不了大事的。

第三:如果我是一个聪明,遇事杀伐决断,能成大事的刘邦,当时自己正和项羽交战不知胜负,突然又收到韩信要求封自己为假齐王,当时是非常生气,但考虑到目前的战况和拉拢人才,会毫不犹豫的封韩信为真齐王,以并稳住人才,为自己所用。


司马小绢


首先,刘邦在与项羽对垒,可以说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如果没有韩信救援,那么刘邦有可能性命不保。那这时候无论韩信提出什么样的条件,估计刘邦都会答应的,因为刘邦从一无所有起家,在没有得到天下之前,所有的人都暂时属于他,只有性命属于自己。而且刘邦性格向来屡败屡战,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性格,肯定会答应的,大不了秋后算账就是了。

再次,历史上记载,韩信并非刘邦所杀,刘邦只是解除韩信的兵权,降低封爵来警告韩信,而是吕后让萧何诓骗韩信去未央宫,被吕后所杀。而且事后,刘邦也没有就杀韩信这件事做追究,说明刘邦对杀韩信这件事并不反对,有可能授意也不一定。

最后,韩信向刘邦讨要齐王职位,而并不是自立为齐王,说明韩信还是尊刘邦为主的,说明韩信并没有反心。这样无论谁是刘邦,只是不傻,还是要答应他的,最起码首先不仅可以保命,还能避免韩信起别的心思,甚至是自立为王,坐视自己被灭。又或者联系项羽,分定天下。这些比起来都不如,封其为王。先共同对付大敌项羽为好。

综上所述,如果我是刘邦,还是要答应封齐王的,待灭掉项羽,天下稳定之后,再处理韩信的事情。刘邦的做法,也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了。


华夏长河五千年


楚汉对垒的背景,秦末天下大乱,诸侯各自为王,以汉王刘邦、西楚霸王项羽最为强大,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谋在楚汉初期就用的淋漓尽致。那么我们从韩信的处境和刘邦的处境分析一下,再得出结论。

一、韩信处境

韩信乃刘邦开国大将,西汉功臣,秦末参与项羽部反秦,后得不到重用而转投汉刘邦。经过萧何月下追韩信,几经波折刘邦韩信才真正对话,之后被韩信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和东征楚国的计谋所折服。汉王刘邦惜才,悔恨相知甚晚,于是拜韩信为上将军,给予兵符,领汉兵一路帮刘邦打天下。所以韩信的才能在刘邦这里展现的淋漓尽致,刘邦以礼相待、平等对待韩信,韩信深表知遇之恩。于是后来韩信东征西战一口气灭掉魏赵燕齐等诸侯国。灭齐之后有个问题,就是齐国南临楚国,如果韩信随便立个齐王会很容易判汉归楚,这样的话齐国他就白打了,所以需要立个靠谱的齐王 。因此想到了自己,就写信给刘邦说为了稳定齐国,他暂时想做代理齐王,要知道只是暂时做,韩信当时确实没有自立为王自立门户的想法,确实只是暂时想做,以表刘邦知遇之恩。

所以韩信当时的处境是这样的,若不自立代理齐王以安抚齐地,另立他王等韩信走的时候项羽会反过来重新说服齐王归楚,因为齐楚是挨着的,这样韩信齐国就白打下来了,更何况一旦失齐地,燕赵魏国也会重新被夺回去,所有的仗都白打了。这是韩信当时的处境。

二、刘邦处境

在韩信打下齐国之后,刘邦这时恰好被西楚霸王围在荥阳揍,被围的水泄不通就要被攻破了。而项羽知道自己的邻邦诸侯国齐国被韩信灭了,内心着急的一批,想早点弄掉刘邦回去,但又来不及,所以派人去却韩信自立为王和楚联盟,但是韩信以当时在项羽手下得不到重用,在刘邦这里得以重用,感谢刘邦知遇之恩为由拒绝项羽,所以也可以看出韩信并非小人之徒。而此时刘邦要被攻破了,若不立韩信为齐王继续为自己效力,必定会造成君臣嫌隙,韩信也有可能不会来救自己。而此时的韩信打下了很多地盘,并且安抚百姓深得民心,完全有能力称霸一方。

因此我们通过韩信和刘邦的处境可以得出结论,即使我是刘邦,我定会立韩信为齐王,这也是他应得的,以此举大度做法,会得韩信忠心,何乐而不为。所以如果我是刘邦,我一定会立韩信为齐王,而且是真齐王,这样韩信本来只要个假的,但我立他真王,韩信并非小人,日后必更加忠心。

结语:广开言路,善用人才,乃古时帝王安邦之道也。





李小小湘


假设我是汉高祖刘邦,开始我的表演!

公元前202年十月,天已转冷,固陵的天气冷得像项羽忧虑的心情,缺少援兵,粮草也快没了

我率军追击项羽也来到了固陵,我的心情也冰冷如铁!为什么呢?原来与韩信,彭越约好合兵一处,一起攻破楚军,但这两人的军队连个鬼影都不见!

这时候,楚军又趁击反攻,汉军大败。我只好一边固城防守,一边派人去催韩信和彭越。

韩信很快回复,他想重新得到自己故乡的土地,只要我封他为假齐王,把陈县以东到沿海一带封给他,他立马赶来固陵;彭越也是要把睢阳以北到谷城的土地封给他。

我这人最恨别人要挟我,现在还没得天下呢,就想和我分天下,真恨不得亲手杀之而后快。我用冷水洗了把脸,平静下来,成大事者要能忍,韩信这小子都能忍胯下之辱。好吧,

欲灭之必先与之,给他们,让他们各自为自己争取的利益而战,等我打败项羽再找个机会收拾你们!

一切按计划进行。

项羽乌江自刎,西楚平定,天下大事已定。我就找了个理由杯酒释兵权,封韩信为楚王。

终于等到一个机会,我听到项羽的大将钟离眛还在楚地韩府躲藏,钟离眛是韩信的故交好友,我故意命韩信捕杀钟离眛。果然,韩信自己背叛朋友,提着钟离眛的人头来向我请罪。

我命人将韩信绑了,以勾结项羽余党意图谋反之罪,将韩信处死

当然,这整个过程中有张良和萧何的出谋划策和配合!他们目前还是有用之臣,等我刘家江山坐稳,再来收拾他们!

王者天下,血仍未冷


东秋妮


观点:给!必须得给。而且还要很大方,就像刘邦一样。

楚汉之战正值关键时期,韩信向刘邦索要“假齐王”的封号。刘邦的第一反应是不予允许,但是刘邦还是采取了张良给出的建议:封韩信为真齐王。也就是直接把“假”字拿掉,也突显出刘邦的豪爽和对韩信 的信任,使得韩信非常高兴。于是,韩信出兵援助了刘邦,最后,还凭借韩信的军事消灭了项羽。

也正所谓:韩信带兵多多益善。如果没有韩信的参与,楚汉之战胜负还是未知之数,刘邦账下是有张良、萧何、樊哙,但全没有统帅三军的大将,而韩信恰恰就是统帅三军的将才。

再加上当时环境,如果不封赏韩信,韩信有可能不会出兵援助,那楚汉之战的胜负有可能颠覆。要知道,楚霸王的名号不是白得的,单单一个项羽,汉军之中又有谁人能敌?

历史的结果证明了刘邦的选择是对的,也正是刘邦的豪爽,才使得韩信出兵援助,并最后战胜了楚霸王项羽。

所以:如果真的带入的话,当时的环境下,对韩信的毫不吝啬的封赏,是完全有必要的。不过也正是韩信的此番无理,也造就了他最终以悲剧收尾。


八零后爱做梦


韩信向刘邦索要假齐王是发生在楚汉荥阳会战之时,当时项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刘邦一行人围困在荥阳,刘邦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四处救援。此时被刘邦寄予厚望的韩信迟迟没有发兵相救,只是派人捎来书信,说齐地之人,过于狡诈,反复无常,必须要有一个王,才能很好的管理这个地方,韩信在信中自我推荐,想让刘邦封他做假齐王。

刘邦看到书信之后,都懵圈了,这是什么情况,自己这边被楚军围的跟铁桶一般,大家都眼巴巴的盼着援军来呢,再没有援军赶来,估计大家都要凉凉了,你韩信竟然还想着什么假齐王,气的刘邦当场就爆粗口:我尼妈做什么假齐王……这时张良和陈平连忙示意刘邦要淡定,张良凑到刘邦耳边小声说:现在军情紧急,而韩信是兵强马壮,万不可激怒韩信。刘邦瞬间就明白了这里面的玄机,于是画风突变,立即改口道:韩大将军,居功至伟,要做就做真齐王,做什么假齐王。

要说高祖刘邦那可真是心智过人,不仅应变自如,且能忍常人不能忍,情商不是一般的高。反观韩信在这方面就差的远了,韩信和项羽类似,打仗那是没话说,但情商太低。韩信向刘邦索要假齐王,其实就是在试探刘邦,此时的韩信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胯下受辱的韩信了,而是战必胜,攻必取的大将军,估计是有点膨胀了,他想用假齐王这个名头来试探刘邦对自己的心思,但他并不是想反叛刘邦。就好比一个小孩跟自己的妈妈赌气,离家出走,看妈妈是否出来寻找自己是一样。刘邦封了韩信做齐王,韩信欣然接受,感觉幸福来的很突然,以为刘邦是充分信任自己,瞧,韩信的情商就是这么低。殊不知刘邦虽然是答应了,但心里肯定是膈应了一下,韩信这是在为自己提前挖了一个坑。



如果说换作我是刘邦,在韩信索要假齐王的时候,估计也没有其他好的办法,虽然可能会气的冒烟,但也只能答应,因为这个时候确实需要韩信,如果意气用事,那就等于又多了一个敌人,得不偿失。

滚滚长江,悠悠青史,千载之下,我们不得不佩服高祖刘邦的度量和格局,以布衣之身,终成帝王之业,此变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宿鸟归飞急


照着刘邦的处置

吕后杀韩信,并不等于没有刘邦默许,或者刘邦不知情。

韩信吕后杀的,彭越难道也算吕后。

你说韩信要齐王是趁火打劫,这个估计韩信想的我是学王翦,要官要地好安你心。

如何处置韩信,照着刘邦的处置就行了,毕竟最后韩信真的谋反了,虽然是被逼反的。


叶飘刀


他们三兄弟桃园结义,誓同生死,从张飞丢失徐州,想要以死谢罪,刘备打了张飞一巴掌,说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衣服破了尚可补,手足断安能在续,还有他们被曹操打散,每天相思之情,见了之后热泪盈眶,这种感情是发自内心的,在后来关羽丢失荆州,刘备不顾国家安危执意伐吴,可见他们兄弟之情,胜过一切,胜过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