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人民的精神


棗莊人民的精神

編修地方誌,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歷代連綿延續經久不衰。 明、清至民國,棗莊市今轄區原滕縣、嶧縣所修志書達20種之多。由於時代和階級的侷限,舊志體例多因襲相沿,內容雜蕪俱陳,但所載地方史料,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參考價值,不失為重要文化遺產。

為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使綿延數千年的民族文化傳統得以繼承和發揚,棗莊市人民政府於80年代初建立了新的修志機構,開始組織編修新方誌。1985 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市史志辦公室和市直機關各部門根據《棗莊市志》的編纂要求,開始商定市志各分志篇目。編寫篇目的擬定,指導和促進了入志資料的蒐集;隨著蒐集資料的進展,又充實、調整、完善了各分志的篇目。從分志篇目初定起,廣大修志人員查檔案,閱典籍,錄口碑,廣徵博採,歷時三載,蒐集文字資料數以千萬計,和大量圖片、實物。經過對資料考證、篩選,全面開始分志編纂。市志各分志初稿草成以後, 市直各部門分別組織領導幹部、專業技術人員、離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知情人士,反覆進行了資料核實和志稿審定。在分志成稿的基礎上,市史志辦公室總纂合成《棗莊市志》稿,最後由棗莊市人民政府和山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審定出版。《棗莊市志》從各分志擬定篇目,剄蒐集資料和編寫初稿,市史志辦公室始終進行統一調度協調,並分別參與研究,市史志辦公室總纂合成《棗莊市志》,則有計劃的約請分志撰稿人員參加專業修志機構與各系統、各行業修志同志,始終密切協作, 相互配合。

《棗莊市志》, 從編修之始,就力圖用新觀點。新材料,新方法寫出具有時代特點和地方特點的樸實、嚴謹、科學的資料彙集,更好地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為各行各業提供諮考:為進行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提供鄉土材料;為今人和後來者輯存能夠反映棗莊基本面貌的一方信史。由於社會主義第一代新方誌,是在既缺乏理論準備又無實踐經驗的條件下創修,思想觀點和文風體例,不可能完美無缺,史實資料,雖經反覆考辯,仍難免會有診

記述

訛。但全書60卷,400章,1176節, 270萬言, 條分縷析,分門別類,

了全市一百多年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行各業的興衰起伏,發展演進,展示了自然景觀的滄桑變遷, 它為鑑古識今,開拓未來,提供了多方面的基礎資料,不但會有利於今世,也必將嘉惠後人。

《棗莊市志》的編修,,從組織發動到書稿撰寫,中國地方誌協會副會長一博,始終情繫桑梓,傾注很大心力;中國社會科學院秘書長梅關樺、長黃地方誌協會常務理事楊靜琦、北京大學歷史地理研究室主任於希賢、 復旦中國大學教授黃葦、南開大學教授來新夏、山東師範大學教授安作璋、山東大學業授朱玉湘、安徽大學教授林衍經等專家學者, 給予了多方指導;棗莊師範專科學校教授王希文,為市志寫了方言卷;本市社會各界人士給予了熱誠支持;廣大修志人員,殫精竭慮,八易寒暑, 幾經凝鍊斧鑿,方始成書。資料翔實,體例完備,文風端正。 《棗莊市志)今得付梓,不勝欣慰,因以為序,以謝諸秀,以敬後人。

秦堯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