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越王勾践剑的剑柄上的同心圆按照当下的工艺几乎无法仿制,是真的吗?对此你怎么看?

二哈萌新


古代有些工艺,我们现在都无法实现。这种观点其实是不对的。经常有某件文物,我们难以解释古代是用什么工艺制造,因此难以复制。其实,我们是没有投入足够成本去复制。制作这些文物的工匠,必然是古代的顶尖工匠。可是我们复制这些文物的时候,我们是否使用了我们这个国家的顶尖技术人员呢?肯定不是吧!我们最顶级的技术专家们肯定在研究航空发动机、火箭、核能等高精尖领域,哪有功夫去研究某件文物的生产工艺?如果国家像研究航空发动机叶片那样投入巨资、投入天才组成的工程团队,难道也复制不出某件文物?可那样有什么意义?岂不是巨大的人力和财力的浪费?因此,我们复制文物的都是些一般水平的高手,而不是顶尖的人才。那为什么一般的高手就难以复制古代文物呢?其实也很好理解。举个例子吧!比如说,古代人都是赶马车,现代人开车,那么现代的司机和古代的马车夫基本是一个职业,但是你让一个老司机去研究马车的驾驶技术,他就会有很多地方无法理解,也仿佛我们现在很好的车评人去评价一辆出土的马车,他也会无从评起。


告鸟之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剑首的同心圆,其次要知道其成因。但是要想一个明确答案并不是那么简单。

我们先以四把海外藏东周名剑的剑首照片做对照,大家可以看出并非所有的剑都有同心圆,而且同心圆也并非都一样。

第一把是有鸟篆铭文并有金饰的吴王光剑。其同心圆多达十层,间距不等。圆心处有凹点,较宽层间有纵行细纹。

第二把为无铭文、剑格镶松石的将军剑。层间距较宽且少了几层,无明显纵向细纹。

第三把为X侯双色合铸剑。剑首镶玉带鸟篆金铭。剑首并无同心圆。

第四把为带鸟篆铭文(见第五图)的吴王X X 剑。剑首无同心圆,中心的圆孔深2厘米。

可见,同心圆并非好剑的先决条件,而是当时特定铸剑工艺造成的。但如果具有同心圆,层次多的剑一定是更好更精制的剑。

可以肯定的是,有同心圆的剑大多应该是吴越剑,同时期的北方王侯用剑多用金柄或其他装饰方法。

鉴于吴越剑铸造法早已失传,同心圆的成因并不是十分清楚,所以应该讲现在仿制是不容易的。搞不好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卓然堂


出土于1965年湖北省江陵县望山一号墓的越王勾践剑是国家一级文物,此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剑身极其锋利,上面刻有“钺王鸠浅,自乍用鐱”八字。


当年此剑出土后便立即轰动了全世界,此剑历经两千四百多年,依旧寒气逼人,锋利无比,剑身纹饰清晰,毫无锈迹可循,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还有令人惊奇的剑柄内铸的十一个间隔只有0.2毫米的同心圆,很难相信这是两千多年前的铸造工艺。

当考古学家对越王勾践剑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越王勾践剑的惊叹之处还有很多,曾经有很多当代铸剑大师都尝试过复制这把剑,但摆在他们面前的确有很多难题,比如同一把剑上各部分铜,锡,铁,铅,硫等成分的比例也不尽相同,剑身上的菱形花纹如何制作的,整把剑的防腐如何处理才能达到真剑的效果,还有剑柄的十一道同心圆,如何制作剑身上面的八个金丝鸟篆铭文等等。


不得不说,如果不借助现代的技术工艺,想要复制一把一模一样的越王勾践剑是不可能的,起码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人能达到这一水平,但如果肯投入时间和财力去研究,一定会有所突破,甚至完全可以铸造出媲美勾践剑的仿真剑,就比如我国对越王勾践剑的研究与铸造最具权威的铸剑大师许光国。

许光国曾用了14年来破解越王勾践剑的秘密,并立志还原历史,还原越王勾践剑的本质,最终他成功的攻克了大部分的难题并打造出了足以以假乱真的高仿剑,许光国打造的高仿剑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肯定,仿真度很高,所以许光国对越王勾践剑的研究可以说就是国内最顶级的了,那么他对越王勾践剑剑柄上的同心圆有什么看法呢?

据他所说,剑柄同心圆这个技术用现代车床工艺是可以达到的,但用在复制两千多年前的越王勾践剑上就会造成现代气息太浓厚,所以他复制勾践剑时坚决放弃了使用现代工艺,而是用纯手工铸造这十一个同心圆,经过上百次的改造后,许光国成功的铸造出了这十一个同心圆,虽然许光国铸造的仿真剑十一个同心圆深浅与宽窄都不一致,但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他铸造的这十一个同心圆间隔最小的只有0.1毫米,比真剑上的0.2毫米还要精细!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现代人肯投入精力去研究,单靠纯手工打造一把可以媲美越王勾践剑的高仿剑并非难事,难的只是现代人心浮气躁,被功利心迷惑住了,很多人都说古代的铸剑工艺已经失传,根本不可能复制出一把完全一样的剑,这一点我本人也十分赞同,而且谁还肯花把大把时间投入到这件看似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呢?投入大回报少,这不是现代人所喜欢干的事情。但正如我所说的那样,如果真的下定决心去干,想要打造一把可以媲美勾践剑的仿真剑还是可以实现的,难的只是没人愿意去做。

就像许光国当初研究勾践剑那样,也是在没人帮助,自己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大的情况下独自完成的。


咸鱼闲聊


做一个一模一样出来是可以的,专家老是说无法仿制,其实更多指的是还原当时的工艺。

工艺非常有意思,它的每一个步骤都可以很简单,但是把这些简单的步骤按照次序组合到一起,就能做出很惊艳的东西。

而反过来,通过成品去推导工艺,就难如登天了。哪怕你知道所有的材料、所有的步骤,但实施顺序、时机、投料多少甚至温度略有不同的话,出来的东西就是千差万别。总之比反编译程序难得多。

所以其实不用太崇拜老祖宗,先贤崇拜本来就是封建统治的遗留物。要坚信今天的我们绝对比老祖宗聪明,科学技术也不是同日而语的。


瞎搞学教授


剑首上的这些同心圆可能是特殊的铸模造成的,所谓是现代无法仿制,意思是现代人无法模拟当时的制作工艺仿制出一模一样的刀剑,而不是现代科技无法仿制出同样的造型。

古代很多物件的制作工艺,是很多代工匠的经验积累,以及制作者多年钻研、反复实验的结果,有些名刀名剑甚至存在偶然因素,是制作者机缘巧合才打造出来的,就连制作者本人都无法复制。对于现代人来说,在缺乏相关史料记载的情况下,仅凭对器物本身的研究,的确很难把它的制作工艺完整复原。

比如古代的大马士革刀,锋利异常,表面布满花纹,但是关于大马士革刀制作工艺的记载少之又少。尤其是波斯的铸造型大马士革刀,在工业革命早期,法拉第就曾执着地想要复原乌兹钢大马士革刀,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却机缘巧合地发明了现代合金钢的制作工艺,从而获得了“合金钢之父”的美誉。

现代科技可以为我们制作很多便利、精密的工具,但一些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精湛手工艺,已经被历史淹没,或许永远都只能是个谜。


刀匠


只是在和古人相同条件下仿制较难,现在连飞机发动机都能造,何止几个同心圆。再加上搞考古的都是文科生,见个东西就容易大惊小怪








格古北冥之鱼厚德载物


可以仿制,没问题。

说不可以的人想多了,以为同心圆只能上车床车。

先秦青铜剑无论工艺细节如何,其主体是铸造的。无论蜡模还是陶范,做一个同心圆柱毫无压力。打个比方,景德镇拿泥巴做碗你总见过吧,妥妥的同心圆。


奚萌子


我觉得这是一个提问者水平太low。提问不严谨,导致不易回答的问题。其实不严谨之处在于“实现”和“复现”的差别。“实现”就是不管用什么工艺,做出来原来的样子。而“复现”是用原来的工艺,做出原来的样子。对于绝大多数文物,要用当代工艺,都是可以“实现”的。但要“复现”就不容易了。比如说剑柄的同心圆簇,要用当代的精密数控设备来“实现”,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两千多年前,没有数控设备呀!古人是怎么样用一把大铁锤整出这么规则的同心圆簇的?我们现在就凭一把铁锤,能不能把这剑柄“复现”出来。这才是难做到的。


Donfly


不用什么专业知识,只要记住一条就可以就可以不犯傻:在工程技术方面,古代的东西不是现代技术做不到,而是没必要去花时间精力去做。就像小孩在沙地上尿尿画画,大人不是做不到,只是没必要去证明给你看。


超级阿努比斯


说话可以,但不要认真。

我不信现在的中国航母,导弹都做出来了,这点破技术是台车床都能做的比以前好,非要哗众取宠,没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