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先生為什麼說臨摹好一個字帖,並不是臨摹一切字帖的基礎?

千千千里馬


我個人認為啟功先生說的很客觀。 學書法的人,想必其功於一帖,靠一招笑傲武林,那是不可能的。


不否認,書法的藝理與精髓存在通適性,系統深入的去臨摹一位名家的作品,對書法的學習養成有很大好處,通常會掌握一般的技法技巧,大略的審美情趣,這對學習其他名家的書帖有著“方法論”層面的意義。但是,任何一幅作品,乃至任何一位書法家,都無法涵蓋和囊括所有的書法藝術元素,在燦若星河的書法海洋中,只是書法個體。因此,啟動先生說臨摹一個字帖,並非是臨摹一切字帖的基礎。

現實中這樣的例子太多了。但凡是書法名家,絕不會囿於一兩位書法家,更不用說囿於一兩本法帖,註定是要書讀百家博採眾長,進而融合造化。反之,也有的書法愛好者,執著於幾十年的功夫都在臨摹一兩本字帖,我想說的是,即便臨得一模一樣又如何?不久前的國展,出現了一些臨摹之作入展的情況,有書友感言,世上已經有了孫過庭,還需要你來複印《書譜》嗎?可謂一針見血。

想靠把一本兩本字帖臨精搞透,書法功力自然大增、藝術境界自然超拔的想法是十分荒謬的。書法藝術的錘鍊鍛造,臨摹只是工具,只起著方法手段的作用,靠得是理論的積學與技法的貫通,既需要古人的共性,也需要個人的特性,最關鍵的是講二者聯繫協調起來。每一個書法人,都必然由自己的個性色彩,從技法到風格,有其獨特之處。學會了張三的帖,怎麼可能就自然而然的也會寫李四的呢?還是需要細心研究,認真鑽研打磨的。

閒談。插圖選自抱庸行草原創詩詞二百首專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