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2019年的夏天,B站以一部《人生一串2》,讓我們足不出戶也能“雲擼串”。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2019年的冬天,B站繼續重拳出擊,這次的賣點不是燒烤,而是火鍋!

無數人翹首以盼的火鍋紀錄片,來咯!


它就是:《生活如沸》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原本我以為,火鍋就兩種:辣的火鍋和不辣的火鍋。

可仔細看文章的頭圖就能知道:全國各地的火鍋不僅在味道上有區別,形式上也是各有千秋。

今天趁著《生活如沸》預告片的推出,想跟大家介紹一下:那些冷門但又好吃的火鍋。

遼寧丹東:高麗火盆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東北冬天冷,朝鮮族屋裡會用柴火取暖,晚上餓了就把鍋蓋放在火上烤食物來吃

,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今天的高麗火盆。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東北講究“一鍋亂燉”,高麗火盆也不例外。

最下層鋪的是鮮豆腐,上面有牛肉、牛肚、牛筋、豬瘦肉、五花肉、藕片、洋蔥等食材。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吃火盆,主食除了冷麵、土豆餅,還有一個極致的美味——炒飯。

此炒飯非彼炒飯,這個炒飯吸收了火盆所有的精華~~簡直不要太美味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可以說,蛋炒飯才是火盆的靈魂,能在火鍋上炒飯,我是沒想到的。

事實上,雖然節目組在丹東取材,可是要說起火盆,似乎是吉林集安更有名一些…

這裡有一條街,叫“火盆街”: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整條街都是賣高麗火盆(也許叫集安火盆更合適一些),門口還有一個超大火盆雕塑。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其中一家名為“集安高麗火盆”的店,竟然榮獲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世界上食材種類最多的高麗火盆】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有湯時打火鍋,湯喝完了就炒菜炒飯。

一個火盆,千萬種玩法,實在是讓我大開眼界。

河北秦皇島:渾鍋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縱然大江南北有萬種情致誘人的火鍋,對於山海關人而言,心中最愛仍然一定是——渾鍋。

據考證,渾鍋是隨著清軍入關傳入山海關的,“火鍋、火炕、旗袍”是滿族文化的代表。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聰慧的關城人用雞湯和骨湯

打底,在火鍋裡鋪上酸菜、燜子、丸子、雞肉、豬五花肉、凍豆腐、粉絲等食材。

再配以本地產的海帶和各種海鮮,創造了山海關獨有的什錦鍋。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渾鍋何以綿延百年而令人慾罷不能?

因為渾鍋,正是將一個“鮮”字演繹得淋漓盡致。

其一是湯底鮮。酸菜如若沒有好湯打底,是不上口的,所以要吊雞湯,加五花肉或豬骨。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其二是酸菜鮮。酸菜是決定渾鍋口味的關鍵因素,

要醃製得清爽不爛並且沒有鹹白菜味兒,可是門俏學問。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其三是海味鮮。海蝦和花蓋螃蟹是標配,皮皮蝦、八爪魚、扇貝是提升味覺層次的恩物。最不可小瞧的是牡蠣,當地人稱作海蠣虹。

質感飽滿嫩滑的海蠣虹,是增鮮團隊的骨幹能手。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當紅紅的炭火燒到興起,渾鍋咕嘟咕嘟地唱起歌。

飲一勺鮮湯,彷彿滿口的道骨仙風,叫人如何停得下來?


貴州:豆豉火鍋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豆豉火鍋,臭字當頭,香埋鍋底,被貴州人形象地叫做“飯遭殃”。

這種口味出了貴州,還真的很難在其他地方吃到。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說起豆豉,於貴州人的重要程度僅次於辣椒。

不論是家常菜中,還是平時不可缺少的蘸水中,都可以看到豆豉的身影。

用豆豉做出的菜餚,特有的“香臭香臭”的味道,聞起來就讓人食慾大增。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豆豉火鍋煮一下,舀幾勺放在米飯上,別名又叫“米飯殺手”

這碗飯真是聚集了豆豉火鍋所有的靈魂啊!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除了火鍋本身,軟哨也是貴州人的心頭好。

上等的五花肉去皮之後經過醃製再油炸,豬油的香味加上豆豉的臭味,woo~好吃到上頭!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有了豆豉火鍋,完全不需要蘸水,因為在這一鍋裡,已經包含了貴州人所需要的全部味道。

來到貴州,千萬要試試豆豉火鍋哦。


湖南張家界:土家族臘肉鍋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山坳裡,冬季寒冷潮溼,土家族人畫地為爐,點燃松木取暖

隨氣候而生的,還有飲食習慣。

清冷的日子裡,就著取暖的熱乎勁兒,在火堂吃火鍋,也就順理成章地出現在土家族人的客廳裡。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臘肉是湘西土家族每家每戶的必備食物,傳承已有幾千年的歷史。

當黑如焦炭的臘肉,露出迷人的肉色,臘肉土鍋,頓時開啟了美顏功能。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切片、翻炒、燉煮,在腦補了這段唯美畫面後,吃貨們便

尋香而往,紛至沓來

在湘西,臘肉鍋是招待客人的一道重要美味

每當有客人串門時,掌勺的就會支起一口大鍋,為來賓準備好一份豐盛的臘肉火鍋。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雲南楚雄:菌湯火鍋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雲南是野生菌最多的地方,雞樅、松茸、牛肝菌、雞油菌、老人頭、竹蓀等近100種野生菌,都可以煮在火鍋裡面吃。

可想而知,加入了各種菌類的火鍋,味道會有多麼的鮮美。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楚雄野生菌火鍋是雲南六大名吃之一,2018年9月,菌湯火鍋被評為“中國菜”之雲南十大經典名菜。

野生菌火鍋採用老菌湯作為湯底,將7種以上野生菌乾片,加上高鈣骨料混合經7小時熬製而成。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其湯底略顯渾濁,但吃起來比聞上去要香得多,還具有補鈣等保健作用。

再加上店家研製的菌碟,配合野生菌火鍋來吃,既不會奪走野生菌的香味,也能彌補食客喜香好辣的飲食習慣。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因此雲南人的火鍋店,擺放的不是肉,而是: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各種菌類!

瞧瞧這鍋底,我口水都流到地上了,你們呢?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一想到B站的紀錄片介紹這麼多火鍋,我就不由得心生期待。

究竟《生活如沸》能給我們多少驚喜?

究竟彈幕裡阿偉會死多少次?

讓我們拭目以待。



廚房人類自創號以來,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這一年裡,為了讓公眾號變得更好,所長一直都在努力。

其中辛酸,不足為外人道也。

在我們的努力下,一款全新的周邊也誕生了,那就是【廚房人類2020年臺歷】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本次廚房人類2020年臺歷的主題為【寧吃勿喪】

我們精選了12部美食日劇中,引人深思的臺詞,並做成檯曆,供你抽閱。

它長這樣: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長這樣: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還有這樣: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也許生活有太多的不如意,但只要還能吃飯,就有希望,不是嗎?

我們決定把檯曆,以及之前的帆布袋,回饋給大家。

想免費獲取的話,就在微信公眾號“廚房人類”後臺回覆【白嫖】即可。

深夜三點半,我遲早要餓死在B站

之前的帆布袋

最後,感謝大家一直支持廚房人類,我們也會以更好的推送,給大家帶來快樂。

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