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這樣做,孩子肯定不會嫌你陪伴少

育兒知識、早教方法、教養智慧、親子閱讀,父母掌握一點,孩子受益一生。教子探討無止境,讓涵哥和您一路同行...

「涵哥談家教」孩子成長的特級老師、 母親進階的無牆大學 、 家庭幸福的全科顧問!

在家這樣做,孩子肯定不會嫌你陪伴少

安心和安全的家庭氛圍能帶給孩子什麼?

  我們都帶孩子制定過假期計劃表,會發現,很多時候不能做到100%落實,甚至連80%都落實不了。但是,你會看到,當媽媽帶著孩子有目的地制定計劃表時,媽媽和孩子就都會處於一種有意識的積極互動的親子狀態。

  如果一天的生活按照計劃表來進行的話,即使沒有100%落實,孩子的狀態也會顯得有序,或者穩定一些。

在家這樣做,孩子肯定不會嫌你陪伴少

  在假期這段時間,當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時,如果能有意識地用平常心和孩子互動,使得我們的生活能夠平靜、安心、穩定地顯現出來,那麼這種家庭生活的氛圍就會幫助孩子營造一個安心和安全的環境。

  情感關注是兒童的一種發展需求。在穩定的家庭生活裡,當孩子體驗到安全感和安心的時候,他已經感到被滿足和支持了。當他被滿足和支持到的時候,他會心無旁騖地做自己,那麼他就有智性和精神的發展需求。

  對於學前兒童來說,如果是他喜歡的活動,這個活動本身一定要是跟自身需求相契合的。即使是拿個小鏟子去挖土,或者是剪紙,或者是往一個小桶裡裝小石頭,他都會非常專注。

  孩子外顯的需求和內在的需求其實是一致的,所以他要藉助於外部的材料或者事物去發展自己。當他每一天想去尋找到這些活動,發展自己的時候,這已經變成了他內在的一種秩序。

在家這樣做,孩子肯定不會嫌你陪伴少

為孩子提供安心和穩定的環境

  在我們提供的環境裡,包括兩部分:

  第一部分,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感覺到安全感和穩定;

  第二部分,如何在瞭解孩子的基礎上,為孩子創造環境中的一些條件。比如為孩子準備一些活動的材料,共同準備一些親子活動的材料、空間或時間。

  孩子有時會表現出無聊、無所事事的狀態,會比較粘父母,或者沒完沒了地看電視和打遊戲。當孩子有這樣的表現時,他有可能是在環境裡找不到可供自己發展的事物,或者是這個環境讓他感覺不到安心和安全,所以他的注意力就轉移到其他的地方。

  對於學前兒童、幼兒階段的孩子來說,敏感期其實就是外部一個明顯的顯現。當孩子有智性和精神的需求時,父母除了為他準備環境,還要關注他的敏感期或情緒。透過持續性的觀察,讓我們更加地瞭解和懂得孩子。

  即使開學的時間還沒確定,但只要孩子在假期的生活是有計劃地、穩定地展開,同時自身的發展需求沒有被制約或妨礙,那麼他建立的秩序和穩定,就使得他不斷地發展和創造著自己。

在家這樣做,孩子肯定不會嫌你陪伴少


在家這樣做,孩子肯定不會嫌你陪伴少

有所準備地開展親子活動連接

  與孩子一起活動時,父母要把自己調整到和孩子同一個頻道,而且要有所準備。

  父母知道要進行哪些活動,知道要活動什麼。比如說小一點的孩子喜歡玩捉迷藏。父母有時候要配合孩子玩。儘管知道他藏在哪裡,但是多找了幾個地方,會讓孩子有成就感。

  漸漸地,你會發現,最開始玩捉迷藏的時候,孩子會大喊“媽媽我在這兒”。到後來他知道,原來捉迷藏是要藏在那個地方,然後讓爸爸媽媽去找。在活動中,孩子的智能也在往前發展。

  父母陪伴孩子,透過親子活動的連接,更易讓孩子覺得安心而穩定。可以和孩子一起讀書、畫畫、拼插等等。對於較大一點的孩子,可以選擇一起打撲克等活動。

  藉助於這樣的特殊假期,父母和孩子一起遊戲,這無論是從孩子智性發展、精神需求還是親子連接來說,都會讓他在家庭生活的時間和空間上得到有益身心的雙重支持。

在家這樣做,孩子肯定不會嫌你陪伴少

透過有序的生活,孩子自己管理自己

  對於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家庭和學校都需要給孩子建立一個觀念:學習是每個人的責任。孩子在自己承擔學習的過程中,也會有認知、精神的需求。沒有孩子是喜歡無聊和無所事事的。

  孩子是要透過學習、活動去發展和精進自己。

在家這樣做,孩子肯定不會嫌你陪伴少

二年級的孩子在做手工時,他的表情非常專注。要用紙做一把手槍,可能要費很大的勁才能做出來,但因為興趣使然,他會堅持去完成。

在家這樣做,孩子肯定不會嫌你陪伴少

三年級的多多熱愛攀巖。他的媽媽在家庭裡也給他創造條件,把家裡的一面牆壁做成攀巖牆,讓他可以在家練習。多多攀巖時非常專注,而且愉悅。

在家這樣做,孩子肯定不會嫌你陪伴少

七年級的毛毛愛讀書、畫畫。她會在一天中給自己安排出時間做這樣的事情。

  透過有序的生活,孩子要建立的品質就是自律。

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精進自己。

  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透過個人體驗,把自律的品質建構在自己身上,或者說當他自律的時候,他就完全地穩定了。當孩子自律的品質沒有完全建構起來時,是需要依賴於他律的。

在家這樣做,孩子肯定不會嫌你陪伴少

小學到青春期階段,父母更多充當教練角色

  我的孩子,大學一年級了。假期期間,我發現她打遊戲的時間很長。她說道:“媽媽,我每天都有學高數和看書。現在因為防控疫情又不能出去,我待在家裡多餘的時間就打遊戲了。”

  我一聽,發現她把打遊戲合理化了。她基本上是一個自律的孩子,而且她已經長大了,所以當時我也沒有說其他的。

  每天晚上,我們會有一個時間段是坐在沙發上聊天。

  一次聊天時,我對她說:

  “中國人的智慧有的時候是用幾個字就可以顯現出來的,比如‘玩物喪志’。雖然現在要呆在家裡不能出去,但你依然可以把生活安排得有序、有目標。

  在媽媽看來,窩在床上打幾個小時遊戲的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你要有意識地調整自己。如果像現在以疫情階段沒什麼事做,就要去長時間打遊戲的話,你可能離自己不能管理自己也就不遠了。”

  她點點頭表示認同。後來發現,她調整了以後,看書和畫畫的時間多了。

  

孩子提供一個安心、穩定的環境是供他發展的前提條件。當他出現不能自律,需要他律的時候,父母要給到孩子一些指導。

在家這樣做,孩子肯定不會嫌你陪伴少

  寧夏地區這周開設空中課堂,提出“停課不停學”,其背後意義也是在於讓孩子履行自己學習的責任。這對孩子、家長、老師來說都是新的體驗。

  父母要用理性的部分支持孩子,不抱怨。父母需要幫助孩子理清,透過空中課堂能收穫些什麼?對於孩子來說,新學期的學習內容,絕不僅僅是通過自學就能完成的,有時候是需要老師指導和講解的。孩子可以通過這種新的體驗來幫助他學習。

  各地的政策都不太一樣,但我希望孩子、家長、老師都能愉快地去進行新的體驗。而不是在新的體驗面前,困難、反對或者排斥的聲音要大於積極體驗的聲音。

  在安心和安全的環境裡,父母要每天留出一段與孩子互動的時間,溝通、閱讀交流、或者進行觀影討論等等。

  藉助於這次假期的機會,父母可以多角度、持續性、長時間地去觀察孩子,透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使得親子關係更加和諧。

在家這樣做,孩子肯定不會嫌你陪伴少

  特殊的時期,給我們增加了一些共度親子時光的機會。在這些機會里,有穩定、安心、愉快,也會有種種情緒和心理活動,但都沒關係,這也是全新的體驗。

  在這樣的體驗裡,我們能收穫到的那一部分,可能並不是現在就能顯現出來的。

  當我們努力去經營安心和安全的氛圍時,兒童會在此次漫長的寒假裡收穫到不一樣的東西。

  當疫情過後,我們再去回味這一段時光做過的事情,也會覺得它是一段美好的親子時光。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希望能對父母教育孩子有所幫助,涵哥每天都會為家長帶來專業的孩子成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資訊可以關注涵哥的今日頭條!孩子教育問題私信涵哥必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