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屁”的欢声笑语

我躺在被窝里睡懒觉,朦胧中被室外阵阵笑声唤醒。我静息凝神地听着客厅里父子俩愉快地交谈,儿子时不时给爸爸“吥吥”地“放大屁”,爸爸戏精上身一般地回应“哎呀,好臭好臭…” 随之爆发出儿子的欢声笑语!

生活中,很多我们成年人认为的微不足道、甚至不值一提的小事,常常令儿子乐此不疲,开心不已。

我闷闷不乐地躺着,继续听孩子向父亲展开的“十万个为什么”的问题。我感叹于孩子笑点好低,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屁大点的事都能引发兴趣。

一个“屁”的欢声笑语
  • 图片来自百度网,侵权即删。

一个躲猫猫,儿子玩过不计其数次。几乎每次都类似于我把他盖住,然后,他再让我去寻找。每一次躲藏的过程,你都可以感受到他无法掩饰的兴奋、惊险与刺激。这种“掩耳盗铃”的游戏,时常令我和老公相视莞尔。

孩子的快乐,怎么就能如此简单。

对于我这样的成年人,信念和约束很多,束缚和规律很多,条条框框很多。年龄的增长并没有带来更多惊喜,反而活的越来越谨小慎微、小心翼翼。我纳闷于自我的成长,无论拥有和见识都在变多增大,然而,能让自己欢欣雀跃的却越来越少。

前两天下雨,温度有些偏低,我无聊地站在楼厅里“看”儿子,他惊喜于水从天降,奔跑在雨中戏耍。他如此地欢快和兴奋,在雨水积聚的小洼地踩水,像发现了新大陆。后来他又在更大一片水洼趟水,他拉着雨伞狂奔,把伞当成扬帆起航的“帆船”。他快乐极了。他一边奔跑,一边欢笑,好像这是人间最好玩的游戏。

他的裤子被淌湿大半,远远站在楼厅里避雨的我,一边瑟瑟发抖,一边不停地询问“宝贝,你冷不冷…”

毫无回应,他沉醉在自己的欢乐中。

一个“屁”的欢声笑语


我突然发现自己的无趣,和过度的担忧。

我的孩子真的不懂冷热,还是我自己为了满足内心“好母亲”的需求;或者干脆就是我怕他生病带给我麻烦;亦或我就是不想让他这样享受快乐,才会以“爱”之名刻意地去打断?并不是任何看似“善意”的行为,都会带来好的结果。

这个小小人儿,总是那么容易开心,那么容易被满足,那么容易被吸引。对很多我认为无聊又无趣的事情,他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

他真实地做自己,从不用掩饰,丝毫不做作。他内在是什么样子,就呈现出什么状态。

他会毫不掩饰自己的欢愉,也会毫无控制地表达伤痛和不快乐。受到委屈,感到不开心,他会哭,会闹,会大喊大叫,会立刻表达他的需求。无论之前有多伤心,哭过之后,他都能重新投入新的“工作”、“冒险”和“游戏”。

他精力充沛,活力四射,他敏感又显得愚钝。有时候,我感觉他心胸大的能装下浩瀚宇宙;有时候,他心眼小的又容不下妈妈的一个冷漠。

越与孩子相处,你就越会发现他们的智慧,那种在简单中寻求亮点和乐趣的自然流淌。

上一次,带儿子去湖边的公园玩,面对十几米的陡坡,他试图用滑板冲下。他并没有得到我“高明的指点”,而是自己用心的观察,一点点地试探。他先是推着滑板到斜坡1/3处滑行,之后一点点上升,最后从最顶端风驰电掣而下,表现堪称完美。我发现孩子在整个过程中有条不紊地推进,耐心又细致,勇敢又不冒失。

你都忍不住佩服他在整个过程中的投入和专注,完全不被外界打扰。我根本无需多言,告诉他该怎样,再怎样。整个活动,完全是基于他自身的热爱和兴趣的探索。我感觉他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他小小人生的一次挑战和成长。

而我们大多数人,从小被各种警告,并被千叮万嘱某某事该怎样再怎样的时候,要么内心产生厌烦,不自觉地对抗,要么干脆屈服。你让我失去了发挥自我能动性的魅力,我做事情畏手畏脚、鲁莽冲动,在外界各种声音的碰撞下我迷失了自我。

有天晚饭,我建议女儿半小时后跳绳。女儿满脸不情愿地拒绝说“我就是不想跳”。坐在一旁的儿子义正言辞地告诉我,“妈妈,你不能控制姐姐,她是她自己的主人”。当即我竟然哑口无言,这个才3岁的孩子,过的比我更清明。

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收获喜悦和成长。深切感受到,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父母,要不我们身体力行地做给孩子看;要不我们就乖乖闭嘴陪伴他们前行,并给予美好祝福。

只有自己主场的人生,才是带劲的经历。即使经历失败和伤痛,也好过他人指手画脚的安排。

一个“屁”的欢声笑语


长大本是每个人的权利,可是不快乐和孤单不是。为什么我们产生越长大,越孤单的凄凉感?在“务实”的人生中,我们失去了“务虚”的快乐。

长大的我们,学会了很多,也背负了很多。我们学会了敷衍,学会了伪装,学会了应承,学会了看脸色行事,学会了讨好和虚伪…我们唯独没有学会好好做自己,为自己负责。

我们得到了很多,却发现失去了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