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的墓為什麼一千多年無人盜掘?

史學達人


關羽作為“武聖”形象一直都是高大威猛、忠肝義膽,非常受人們敬仰。後來關羽敗走麥城,不幸被殺,但是他的事蹟一直被人們傳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與關二爺有關的故事。

關羽為什麼能被稱為“武聖”?

關羽字雲長,山西運城人,因其鬚髯打理得十分美觀,又被稱為“美髯公”。早年他與劉備張飛二人結拜,之後就跟隨劉備四處顛簸。

在官渡之戰期間,曾參與劉備反曹行動,卻被曹操所擒,曾在曹操的手下呆過一段時間,但是心中一直惦記著自己的結拜兄弟,儘管曹操對他十分優厚,但最終他還是回到了劉備的身邊。

曹操誇讚他“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對關羽的刻畫尤為飽滿,通過桃園三結義,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單刀赴會,水淹七軍,敗走麥城這些事件,將一個忠義兩全的關羽展現的淋漓盡致。

當然,很多內容都有誇大或者虛構的嫌疑,但是真實的關羽,其實也是相當厲害的,比如斬顏良這件事,甚至對官渡之戰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顏良是河北名將,素有威名,卻被關羽斬殺,不可謂不震驚。

對於關羽,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刮骨療傷”這一事件。關羽被流矢射中左臂,傷勢雖不太重,已然痊癒,但是卻留下了後遺症,一遇到了陰雨天,左臂就疼痛異常。後來請來了名醫進行診治(歷史上確實有個大夫,只不過不是華佗)。大夫說,這箭頭上有毒,且毒已入骨,如果要根治,就要在胳膊上重新開刀,颳去胳膊上的毒素。

關羽沒有絲毫猶豫,當即伸出左臂讓大夫為其刮骨療傷。而關羽此時正與眾將士飲酒,鮮血淋漓,但關羽卻十分鎮定,不曾發出半點哀嚎聲,仍與眾將士談笑飲酒,神情自若。

武聖這個稱呼,也是很大的榮耀,在中國古代的稱號,是“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聖的等級是很高的,唐朝時李治、武則天稱為二聖,李隆基也稱過聖人,關羽在宋代之後,逐漸被神化,每朝每代都對關羽有所褒封,他的地位也逐漸增高,後來與孔子齊名,並稱“文武二聖”。

關羽是怎麼死的?

公元218年,關羽受到劉備在關中勝利的影響,開啟對曹魏的北伐,後關羽在樊城一戰中,水淹七軍,使得救援樊城之困的魏軍全軍覆沒,逼降於禁、生擒龐德,將樊城圍得水洩不通,威震華夏。

同年十月份,許都的不少山賊紛紛受關羽印號,成為關羽的支黨,連曹魏的南鄉太守付方等人也都投靠在了關羽麾下,讓曹操都不得不暫避其鋒芒。

曹操忌憚關羽,甚至想要遷都避開關羽所駐守的地區,但被司馬懿等人勸阻。他們認為關羽勢大,這是孫權所不願看到的,因此可以聯合孫權,從背後出兵攻打關羽,同時他們可以從正面攻打關羽,成夾擊之勢。

而孫權也曾因為替兒子求娶向關羽的女兒求親時被拒絕而十分憤恨。再加上關羽還對來求親的使者羞辱、辱罵,更使得孫權顏面掃地,心中更為記恨。因此在曹操出兵攻打關羽時,孫權不但沒有幫忙,而且還在關羽大軍回師的途中,故意使關羽軍中軍心潰散,無力再戰。迫使關羽敗退至麥城。

關羽此人是武將,對待麾下將士十分優厚,但卻十分瞧不起士大夫這類人,態度輕慢。當時關羽領兵出征,糜芳、士仁兩人負責軍需糧草,但這二人由於平日裡受到關羽的輕視,因此糧草的供應並不及時,惹得關羽大怒,揚言要狠狠懲治他們。糜芳、士仁聽說後十分恐懼,日夜不安,孫權派人去誘降兩人,兩人竟不戰而降。

此時關羽不僅前後受夾擊,而且還被人在心窩子裡捅了一刀。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突圍,但在半路被馬忠埋伏,被擒後被殺。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關羽俘虜後被殺也算是十分正常了。

關羽的墓在哪?為何無人敢挖掘?

關羽死之後,孫權將他的首級當作禮物送給了曹操。曹操也並沒有對關羽的首級進行折辱,反而是以諸侯之禮安葬了他的首級,陵墓修建在洛陽,世稱“關林墓”。孫權也將關羽的屍身以諸侯之禮在當陽下葬,也就是世稱的“關陵”。

而蜀國也為關羽修建一座衣冠冢,招魂進行祭祀,也就是如今的成都關羽墓。因此也有這樣一種說法來形容關羽墓“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

關羽的墓一直暴露在所有人眼下,但卻並沒有人對他的墓實行盜掘。至於原因呢,我也分析了幾點,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關羽墓是曹操派人修建的。曹操是什麼人呢?那可是盜墓者的祖師爺,一般的盜墓賊哪敢去盜自己祖師爺修建的墓,那不是給自己找不自在嗎!再說了,曹操命人修建的墓室那肯定是機關重重,誰也不能捨命求財啊。

二:關羽在民間的信仰比較濃厚。一般的盜墓賊都是窮苦人家出身,從小聽著關羽的故事和傳說長大,所以對關羽這個人十分敬畏。而且關羽是被封過陰神的,古人都十分的迷信,他們認為關二爺的墓裡一定會有陰兵把守,所以盜墓賊不願意也不敢去挖關二爺的墓。

三:關羽有“武財神”的封號,誰會願意得罪財神呢?自關羽死後,歷朝歷代都對其又加封,像宋代,就封其為“義勇武安王”,而在明代之後,對關羽的封號就逐漸變為神,例如“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之後就開始一點一點的轉化為武財神。

盜墓者選擇盜墓這一行無非也是為了求財,那肯定不會去盜財神的墓,要不還怎麼敢去求財神保佑呢?

縱橫認為,盜墓者不去盜關二爺的墓還是因為關二爺在民間的名聲夠好,而且還十分受人敬仰,如果有人敢去盜關羽墓,那肯定會受到千夫所指,一輩子都得被人指指點點的過日子,所以但凡盜墓賊有點智商,都不會去盜關二爺的墓。


史論縱橫


據說當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時,有一批日軍部隊闖入當陽關帝廟,一個日軍少佐,大搖大擺的進去,結果看到關羽的神像之後,竟然被關羽不怒自威的氣場給嚇瘋了,而此後再無日軍敢進關帝廟,更不敢在其周圍燒殺搶掠。

關羽的墓地現如今應該是有四處,一是頭顱葬在了河南洛陽關林鎮;而是身體葬在了湖北當陽地區;三是蜀漢在成都成立了關羽的衣冠冢;四是洛陽關家村。

至於關羽墓有沒有被盜,這裡先說幾個後人臆想出來的答案。

前三個關羽墓雖說在不同的地方,但是都受到了當地百姓的崇敬,人們都畢恭畢敬的祭拜,其實關羽的墓並不像大多王侯墓或者帝王墓,規格並沒有太大,從下葬之後都未曾有人盜過。

按現在最通俗的話講就是說關羽一生正氣,忠義無雙,在死後負責掌管地府,成為陰兵之王,很多百姓都非常尊敬關羽,甚至連如今黑幫的人都供奉關羽,是一種從心底裡的敬佩,所以盜墓賊也不會盜取關羽墓。

其次就是據說盜墓界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凡是關羽的墓一律不能盜,看樣子盜墓賊還是有些良心,另外還一個墓就是諸葛亮的墓地,盜墓賊也是不盜的。

最後就是最最根本的原因,關羽墓並沒有大量的陪葬品,作為五虎上將,其實墓葬是相當簡單的。

其實盜沒盜過也不清楚,但是前三座關羽墓都不是真正的關羽墓,真正的關羽墓是在洛陽關家村,1979年,洛陽連續下了好幾天的傾盆大雨,因為水勢太大,在關家村的一處地方衝出了一個大土冢,後來當地人聯繫考古學家,他們急忙進行挖掘和保護,之後再清理棺木的時候發現裡面有一顆頭顱,並且還在墓室的正門找到了兩個虎頭牌。

後來經過更加詳細的考察,以及墓碑上的字跡,確定這就是真正的關羽墓,至於這個墓有沒有被盜人們也無從知曉,因為這個墓室被水衝出來的,並沒有發現大量文物,再者關羽墓有沒有陪葬品也並不知道。

雖說這個真正的關羽墓被衝了出來,但是大家還是習慣性的將河南洛陽關林鎮的關羽墓當成是真的,主要是因為關林鎮的關羽墓規模比較大,明朝1592年的時候,將關羽墓擴建了200多畝地,院落四進、殿宇廊廡150餘間、規模宏遠的朝拜關公聖域。

裡面有大殿、二殿、三殿,還有石坊、八角亭等可以觀看的地方現如今已經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綜上,似乎關羽墓真的沒有盜墓賊盜過,也算是對關羽尊敬的最好表現。


貓眼觀史


古代皇帝貴族的陵墓都有很多珍奇古玩,因古人有“視死如生”的墓葬習俗,這些高貴富有的人死後,陵墓中各類陪葬一如生前一般豪華。歷史上,很少有皇帝的陵墓是“窮陵”,大都是富有的,能彰顯主人高貴身份的,陪葬品都不會少,有時還會有活人殉葬,以免死後主人無人照料。

歷史上最有名的陵墓就是秦始皇陵了,這個陵墓因機關太多,千年來一直無人敢盜,偶爾有個把不要命的,也都成功的在陵墓裡遭遇水銀或弓弩等機關的攻擊而身亡了。第二個無人敢盜的陵墓就是大名鼎鼎的關羽之陵墓了,關羽被後代帝王封為“關帝”,在民間他的聲望卻遠遠超過任何一個皇帝,甚至千古一帝。

據說侵華日軍曾試圖到關帝廟裡挖掘寶物,結果當場被嚇瘋,關二爺活著的時候可以溫酒斬華雄,有萬夫不當之勇,死了依然有閻王爺的殺氣凜凜,不怒自威。

關羽的陵墓目前有四座,一座是“首墓”,一座是“屍身墓”,一個是衣冠冢,一個是“魂魄墓”,可見人們對關羽真切而誠懇的懷念了。

公元220年,關羽被曹操和孫權圍困,在荊州兵敗被殺,首級被送給了曹操,曹操仰慕關羽的忠義,將關羽以諸侯之禮厚葬了,地點在洛陽,現在稱“關林”。孫權得到了關羽的屍身,也照樣以諸侯之禮將關羽厚葬了,地點在當陽,現在稱”關陵“。於是有人說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山西”。

我們知道“陵”的對古代帝王陵墓的尊稱,那“林”是什麼呢?“孔林”是孔聖人的棲身之所,所以“林”是安葬聖人的地方。足以見關羽的人格魅力,能夠震撼當時的最傑出的英雄豪傑,也深深影響著後世的王侯將相以及民間百姓。

關羽死後的諡號是越封越長——“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帝君”,比皇帝的諡號都長,可見帝王對他也是崇拜的,簡直是把他當凌駕於皇權之上的“神明”去看待的。

那麼關羽的墓為什麼沒人去盜呢?

最關鍵的原因在於關羽被神化了,百姓們對他十分尊敬和敬畏,黑白兩道都尊崇關羽為“財神”,家裡都供奉著關羽的畫像。

自從關羽被奉為“財神”後,黑道出去辦點事都要先拜一下關羽,盜墓賊也有拜關羽的習慣,他們求關公保佑讓他們平安發財,出於迷信的心理,他們也不可能去盜“聖人”的墓。

第二個原因是歷代官府對關羽的墓都大加保護,從皇帝對他不斷追封來看,皇帝是將關羽當區別於孔子的“武聖人”去看待的,讓關羽成為歷代將軍學習的楷模,大力扶持的忠義形象,由於對他的陵墓看護嚴格,所以無人敢盜,即使民國盜墓很猖狂的時候,也沒人敢對關羽的陵墓下手。

中國佛教早就把關羽封為神,曰伽藍神。宋代,封關羽為武安王;明代,即封為武聖人,還加封為大帝。到清代,關羽則是集神、聖、帝於一身,封曰忠義神武仁勇靈佑威顯關聖大帝。

關二爺幾百年來積攢的人品,讓他在盜墓賊心底的形象都是威嚴莊重,不可侵犯的,而歷代皇帝,人們只是在他活著的時候畏懼他的權力,對皇帝本人,其實是沒有尊敬的感情在的。所以權勢只是一時,人格魅力才是千古流傳的,從這個角度來看,關羽的為人和成就,的確比歷代帝王要成功的。


靜說歷史


生前的關羽,他只是一個人,丟了荊州,敗走麥城,被孫權活捉砍了腦袋。並且腦袋送給了遠在河南洛陽的曹操,身體則被埋在了湖北的當陽。


而死後的關羽,則成為了聖和神,武聖、武財神、關帝爺……因為忠義無雙,關二爺更是成為了黑道的保護神!

孫權在殺了關羽之後,為了禍水北引,把關羽的腦袋看下來送給了曹操。曹操在收到關羽的頭後,識破了孫權的陰謀,把關羽的頭厚葬在洛陽。而關羽身體,則被孫權以諸侯之禮葬在了當陽。另外,在關羽的老家山西解州,人們為了紀念關羽也給關羽設立了衣冠冢;同樣,在成都同樣存在關羽的衣冠冢。因此民間又流傳著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山西”。

拋開衣冠冢不說,由於關羽在後世的地位不斷攀升,關羽在洛陽的墓演變成了現在的關林,在當陽的墓被髮展成為了現在的關陵。

不論是關林也好,關陵也罷,如今都保存的非常完整,並沒有被盜墓賊所破壞。之所以會這樣,有人說因為關羽死後成為武聖人,黑白兩道通吃,更是黑道的保護神,所以盜墓賊也不敢去碰這個保護神。

然而對於這個解釋,我只能同意一部分。關羽被捧上神壇,是在隋唐時期,那麼從三國到隋唐這幾百年,關羽的名氣遠沒有這麼高,為什麼沒人去盜?

先分析一下湖北當陽的關陵。

當年孫權以諸侯禮葬關羽,這規格應該還是蠻高。不過規格高歸高,孫權對於一個敗軍之將,不至於給他修建一個豪華墓葬,也許當時的關陵並不算太起眼。據記載,關陵在隋唐以前還只是一座土冢,沒被盜也很容易理解。而隋唐以後,關羽已經成神成聖,自然沒人敢打他主意。

再看位於洛陽的關林。

關林沒被盜原因應該來說和關陵是一樣的。不過值得一說的是,有一些消息說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的考古發現,洛陽的關林並非埋葬關羽頭部的地方,真正的關羽墓其實在洛陽的另外一個地方,關莊。在關莊發現的墓葬,被證實那就是關羽頭部所在的地方,考古學家在發掘時,發現該墓葬已經被盜墓者光顧了。而考古學家們也許是為了保護已經變成了旅遊景點的關陵(也就是假的關羽墓),沒有把真正的關羽墓進行公開。

如果這個屬實的話,那就是說關羽墓其實已經是被盜了,不管關羽是聖人還是神仙,依舊沒能逃過盜墓賊的毒手。


小鎮月明


因為老百姓愛戴關公,他不僅是萬眾信仰的英勇、忠義的英雄化身,更是家家戶戶辟邪守護的門神和添財添福的財神爺。小可這裡書詩三首贊關公曰:

其一:

關公事蹟遠流長,熟讀三國見其詳。

英勇無畏世人仰,流芳百世武威揚。

其二:

蜀漢名將關雲長,忠義神勇世無雙。

過關斬將誰敢擋,千里護嫂情義強。

十萬軍中殺上將,刮骨療毒笑猶朗。

兵敗縱死終不降,封諡武聖建廟享。

其三:

溫酒斬華雄,匹馬殺顏良。

仗義釋曹公,單刀赴會往。

疆場誰無死,將軍百戰亡。

封神鎮庭院,立廟保安邦。


大地青松


關二爺圓目怒睜:呔!小子,敢盜我的墓!!看刀!!!

一座古墓是否遭遇盜掘,一要看有無盜掘的價值;二要看有無盜掘的膽量。關羽的墓這兩樣都不具備,所以一千年來無人盜掘。


關羽的墓沒有盜掘價值

關羽敗走麥城,被孫吳擒獲並殺害後,孫權把關羽的首級獻給了曹操,並以的墓有三處,一處在湖北當陽,並以諸侯之禮將其屍骸安葬於湖北當陽;曹操則以諸侯之禮將關羽的頭顱安葬於河南南陽;劉備得知噩耗後又為關羽建衣冠冢。這樣一來,關羽墓就有三處。

很多人看到諸侯之禮,就認為三處關羽墓內一定有很多陪葬品,其中不乏奇珍異寶,很可能引來盜墓賊覬覦,但實際上完全不是這樣。


西漢末年的綠林赤眉大起義、東漢末年的黃巾軍起義時,天下大亂,很多帝王將相的墓葬都被盜墓賊發掘,殉葬品為之一空,屍首受到玷汙,這使得三國魏晉時期開始流行薄葬,即便帝王將相的墓葬也建的十分低調,沒有多少價值連城的殉葬品,很大程度上都是為了避免引來盜墓賊光顧,打擾自己清靜。

諸葛亮、司馬懿這種大人物死前都遺囑薄葬,甚至沒有陪葬品,就連葬身之地都是秘密,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喪葬風氣,絕不像秦漢明清時期的奢侈之風。

關羽生前不愛財,人盡皆知,給他殉葬奇珍異寶簡直是對他的侮辱,所以魏、蜀、吳三國都不會給他準備貴重的陪葬品,所謂“諸侯之禮”不是指殉葬品的多寡貴賤,而是指墓制大小和下葬的禮節,所以關羽的三處墓地都不會有多少有價值的殉葬品,沒有盜掘的價值,這一點已經在盜墓界達成共識。


關羽的墓無人有膽敢盜

盜墓是一樁古老神秘的行業,曹操就曾組織了一支叫“摸金校尉”的部隊專門盜墓解決軍費不足的問題,但“盜亦有道”,盜墓也是一個很講究規矩的行業,有很多行規行矩,也有一些被視為底線,甚至有些迷信的原則。

關羽何許人也?三國名將,生前聲威震懾四海,大名響徹天下,以忠勇義氣著稱,死後顯聖附身,索了呂蒙的命,為自己報仇雪恨,後來更是被官方和民間不斷神話,被稱為“武聖”“關帝”“武神”等,還成為“武財神”,被民間各行各業所崇拜,堪稱全民第一大偶像,就連很多盜墓賊都要跪求關二爺的保佑。


可以說,關羽在民間已經不是人,不是普通的帝王將相,而是無所不能的神,盜墓賊本身就很迷信,膽子再大也不敢盜掘大神的墓,除非活膩了不想要命或者不想發財了。假設所有古墓歡迎盜墓賊任意光顧,我相信關羽的墓一定是顧客最少的。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我們知道關羽是三國時期蜀國的名將,其人俠肝義膽,武藝高強。而且勇猛異常,不怕疼。華佗給他刮骨療毒的時候還能喝酒下棋,談笑風生。

孫權在殺了關羽之後,為了禍水北引,把關羽的腦袋看下來送給了曹操。曹操在收到關羽的頭後,識破了孫權的陰謀,把關羽的頭厚葬在洛陽。而關羽身體,則被孫權以諸侯之禮葬在了當陽。

關羽生前不愛財,人盡皆知,給他殉葬奇珍異寶簡直是對他的侮辱,所以魏、蜀、吳三國都不會給他準備貴重的陪葬品,所謂“諸侯之禮”不是指殉葬品的多寡貴賤,而是指墓制大小和下葬的禮節,所以關羽的三處墓地都不會有多少有價值的殉葬品,沒有盜掘的價值,這一點已經在盜墓界達成共識。

而且關羽在後人認為不僅代表忠義,在中國的一些南方地區關羽還代表了財運的財神,盜墓賊盜墓無非就是求發財,如果盜了關羽墓那就是對財神大不敬,是非常晦氣的事情。而且關羽的墓穴是盜墓賊祖師爺的摸金校尉曹操的部隊所建造的,為了保持對祖師爺的尊敬,也不會有盜墓賊輕易去挖掘關羽的墓穴。


古今歷史觀文


關羽是“義”之象徵,結拜要拜關羽,做生意也要拜關羽。首先是關羽墓裡面應該沒有什麼金銀財寶,沒有盜取的價值,而且關羽墓至少有兩處。

關羽被殺,頭顱被看下來送給曹操,曹操將關羽的頭顱用木頭做了身體下葬,這一處只葬有關羽的腦袋瓜子,以曹操當時對關羽的個人情感,不可能連帶很多的金銀珠寶,最多也就是象徵性地放一點點隨葬品以表大度。

身體部分則在東吳,孫權砍了關羽的腦袋,你還希望孫權能厚葬他麼,當然身體部分的墓葬也就不可能有隨葬品之說,有一個墓就不錯了,但是很可能當時都沒有墓,只是隨便埋了而已。

其他地方的關羽墓都沒有關羽的真身,全是衣冠冢,即使裡面有點隨葬品也不會太多。作為盜墓賊,首先應該分析墓中之財物價值,是否有盜取的價值,因為大家都知道里面沒有多少或者根本就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盜了也沒有用。

其次關羽是正義的象徵,後人稱 關公、關二爺,表示兄弟情義深厚都拜關二爺,所以盜關羽墓就是自掘墳墓,以天下義士為敵,人人得而誅之。


陸柏熺


關羽字雲長,山西運城人,因其鬚髯打理得十分美觀,又被稱為“美髯公”。早年他與劉備張飛二人結拜,之後就跟隨劉備四處顛簸。


在明清時期,最受歡迎的神仙有三位,一位是財神爺,一位是觀音大士,還有一位就是關二爺。關二爺在道家,被稱作關帝聖君,乃是道家護法四帥之一;同時還被佛家稱為迦藍菩薩。

在古代,帝王的墳墓被稱作陵,王侯的墓被稱作冢。林,則被用於安葬聖人,比如說安葬孔子的孔林;安葬關羽的墓,也被稱為“林”,是為關林。歷史上能被所有人認同的“林”,只有這兩處。

可見,關羽在古代地位之高!

在古代,關羽被有以下封號:忠惠公、崇寧真君、單刀伏魔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忠義神武關聖大帝、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三代公爵、聖曾祖、光昭公、聖祖、裕昌公、聖考、成忠公等。

在民間,關羽還是武聖、義絕、財神、理髮祖師爺等等稱號。黑幫老大拜碼頭,也第一個磕頭給關二爺。在南方,很多地方的商戶,如果沒有供奉關二爺,根本就沒人去店裡買東西。
這樣的關羽,他的墓有誰敢動呢?

讀史論人生


關羽,敗走麥城,最終落得孫權手中,但是關羽不降,致使孫權將關羽殺死,但是害怕蜀漢進攻的孫權,又將關羽的人頭送給了曹操,致使關羽的頭與身軀未能一起安葬,而曹操十分賞識關羽,於是為關羽打造木身,按照王侯之禮厚葬關羽,孫權見狀也按照王侯之禮厚葬關羽身軀,在蜀漢得知關羽被害,在成都也為關羽進行了下葬,只不是一副衣冠冢。

所以在三國時期,三國共為關羽建三處墓穴,分別是曹魏所建的河南洛陽“關林”,孫吳所建的湖北當陽“關陵”,蜀漢所建的四川成都的關羽昭烈招魂處,這也就是民間盛傳的"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

自古帝王將相的墓就是盜墓者的主要目標,而關羽以候禮相葬,那為什麼就沒有人前去盜關羽的墓穴呢?其原因不乏有三

一、關羽忠義之心受歷代皇帝追捧加封,百姓愛戴

關羽死去,其忠義的形象為後人敬仰,關羽身上的忠君愛國,也是封建統治者所推崇的,所以在對待關羽的態度上,官方和民間的意見是統一的,對關羽更加敬佩,甚至將關羽神話,所以關羽的稱呼更是數不勝數,武力超群被後世稱為“武聖”,忠義之心更是被道家尊為“關帝聖君”,甚至因為關羽的義和信,被晉商推崇為“財神”等等,這一系列的稱呼,可見關羽在後世的地位之高

在隋唐開始,皇帝們紛紛為關羽加封,最終最推崇為“關帝”,甚至他的三個陵園都得到了修繕,所以在皇家的保護下,關羽墓穴自然不會得到盜墓者的光顧。

二、關羽墓穴並沒有像王侯那樣的陪葬品

盜墓者盜取墓穴,無非就是為了錢財,但是關羽墓穴中並不是蜀漢自己親自處理的,在曹魏和孫吳並沒有給關羽太多的陪葬品,所以大家都知道,盜墓者也心裡清楚,即使關羽名氣再大,有大量陪葬品在,盜墓者也會鋌而走險的,只不過沒有太多價值的陪葬品,也只是盜墓者也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違去到關二爺的墓。

三、“武聖”和“財神”已經形成黑白通吃

這一點我認為是最重要的,天下敢稱為聖人的沒有幾個,而“文武二聖”更是天下人敬重,再想想墓稱之為“林”的更是極高的榮譽,“關林”就是最好的憑證,所以關羽地位之高是大家可以想象的,無論是黑道還是白道之人都會給“文武二聖”面子。

關羽在晉商的影響下,漸漸成為了“財神”之一,位列於財神之位,可見晉商對他的義和信的推崇,因為關羽的影響逐漸世人接受了這一思想,很多人都會供奉關羽,當做“財神”,所以沒有會去碰“財神”的墓穴,會影響自己的財運的,即使是盜墓者也清楚,因為他們也要遵守自己的行規的。

就是這些原因,致使沒有盜墓者去關羽墓,因為“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關羽也因為自己的忠義信,為後人所崇拜,在中國境內就有千餘座廟,在世界其它40多個國家的華人集居區,更是有4萬餘座關羽廟,可見關羽的影響力,關羽已經形成了真正的“關公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