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次被催婚后,我做了一个决定”

“第38次被催婚后,我做了一个决定”

“人啊,就是要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你看你都28岁了,女孩子家像你这个年纪,早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这是我妈,在过年期间,第38次催婚,第51次提到“要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

人常说:真理越辩越明。在家人面前,这话可就未必了。

因为只要跟家里人谈结婚这件事,他们就会搬出来这句金科玉律:“要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

听,还是不听?


婚姻大事不是点瓜种豆


现在的人,经常会为了让自己的话更有说服力,动不动还要加上“老祖宗”。

老祖宗的智慧: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老祖宗的经验:要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

我的老祖宗啊,咋不把话说明白呢?什么是“合适的时间?”什么是“合适的事情?”

“第38次被催婚后,我做了一个决定”

我们是农业国家,农民伯伯种小麦、种玉米包括各种瓜果蔬菜,都有严格是时间节点,什么时候播种、除草、施肥、浇水,都是有明确的时间。

误了时间,颗粒无收那也别怨老天爷。

从这个角度来讲,“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那确实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必须点赞。

但是,婚姻大事,不是点瓜种豆

旧社会那会儿,女孩子十三四岁就嫁人了。可是现在的孩子,十三四岁也就刚上初中,谁敢让家里十几岁的小姑娘结婚,警察第一个来请他喝茶,严重点送一副银手镯也不是没可能。

所以,这“合适的时间”也太玄幻了,不同时代的定义差别很大。

“第38次被催婚后,我做了一个决定”

况且,现在这反季节的瓜果蔬菜吃着不香么?隆冬腊月的西瓜、草莓、菠萝、香蕉,什么没吃过?

怎么吃得时候不说,“要在合适的时间吃合适的东西”?

所以,婚姻大事真的不是点瓜种豆,千万别被别人一句“合适的时候”捆住了自己的手脚。

婚姻,别太当真,也别当儿戏


不知道为什么,中国的父母心中都有这样的执念:孩子养大、上学、工作,只有结了婚,抱上孙子,才算是任务完成,功德圆满,阿弥陀佛。

“第38次被催婚后,我做了一个决定”

所以,为了“完成任务”,百般催促,也能理解。就好像,快下班时候,就你一个人还待在公司,保安当然上来赶你,怎么还不走?快走?还可能给你拉闸限电,看你走不走。

淡定点,不要因为别人的催促而着急,也不因为别人的冷嘲热讽而怀疑自己。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2013年全国结婚率为9.9‰,2014年降低为9.6‰,2015年为9‰,2016年降到8.3‰,2017年再降到7.7‰,2018年中国结婚率只有7.2‰……

但是离婚率,却一路攀升。从2010年至2017年,中国的离婚率不断上升。数据表明:中国的离婚率已经连续15年攀升。

“第38次被催婚后,我做了一个决定”

在这里,我要郑重声明:我绝对没有“结婚不好,不要结婚”的意思。

只是想说,不要因为被人一句“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就稀里糊涂的相亲、见面、结婚。

我的搭档田大壮说的一点,我很认同:给别人建议的时候,要克制。因为我们不知道对方在经历什么,擅自给出建议,是很不负责任的表现。

但是并不意味着,我就要在这里和稀泥。

所有的选择都是自己选的,相应的代价也都需要自己承担。

无论最后决定怎样,要清楚的是,你要知道自己要什么?要做什么?要和什么样的人生活?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然后,评估一下,能不能靠能力,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经济独立,自由自信。如果可以,那我满心给你加油;如果你觉得自己不行,放弃也不是不可以。

“第38次被催婚后,我做了一个决定”

鲁迅先生给了答案:贪安稳就没有自由,想要自由总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剩女(Leftover Women),并不孤单


如果你拒绝和其他人一样,选择了另一条更艰巨、崎岖的路,那么恭喜你,你并不孤单。

最近很火的一部以色列电影《剩女 Leftover Women》,中国剩女的话题一下子又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第38次被催婚后,我做了一个决定”

我很奇怪,明明是中国的剩女问题,为什么是以色列拍出来的,但是这并不影响国外媒体纷纷围观,集体讨论“中国剩女现象”。

“第38次被催婚后,我做了一个决定”

“第38次被催婚后,我做了一个决定”

《剩女 Leftover Women》剧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个出场的主人公华梅。

她出生于山东滨州一个农村,在北京从事着律师的工作,是一个因知识而改变命运的人。

她追求开放自由的世界,对家里人的许多说法并不认同,但是却还是或多或少被家里人的各种说辞捆住手脚。

“第38次被催婚后,我做了一个决定”

“你工作已经稳定了,是时候考虑结婚了。”

“你也不小了,该到了结婚的时候”

“你结了婚我就不挂念你。”

“别人问起来,我都没法说。”

“你结婚了,我跟你爸死都能瞑目了”......


“第38次被催婚后,我做了一个决定”

(姐姐冲我吼:“如果你不结婚,再幸福也不算幸福”)

这些话像刀子一样,一刀一刀,割在她的心上。

我看到这里真的很气愤,就因为没有按照其他人的想法,在他们认为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就成了不忠不孝的逆子?

多少女孩子,在大城市打拼奔波,不过是为了过上不依靠男人,独立自信地生活。

谁能想到,恰恰最大的阻力,来自家庭;最恶毒的话语,来自父母亲人。

有些人,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走进婚姻;有些人,还在奔波自己的事业,想要晚一点在进入婚姻;还有些人,想要走入婚姻,但是却没有合适的人,不愿将就。

只是稍和别人步调不一致,就要承受以爱为名的暴虐,生生被感情凌迟。

已经2020年了,还要用所谓的“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一杆尺子量到底的做法来规范所有人吗?

抱歉,我不接受。

“第38次被催婚后,我做了一个决定”

柴静说: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元,门吱呀一声关上以后,在这里的人们如何相待,多少决定一个社会的基本面目。

用自己的蚍蜉之力,去撼动观念的大树,确实难上加难。

但是,不做,结果可能更糟。

要做,就现在


回到我们开始的问题,“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究竟是体己话,还是毒鸡汤?

其实,对于说的人而言,这可能真的是体己话,他们自己就是这样过来的,按部就班的学习、工作、结婚、生子,安安稳稳的生活。

他们或许是真心实意的提出,自己认为最正确的建议,只是这句话对你来说,可能是毒鸡汤而已。

没有对错,说到底就是每个人观念不同、认知不同、信仰不同。

又何苦两个人争得脸红脖子粗,非要互相毁掉对方的信仰呢?

“第38次被催婚后,我做了一个决定”

每个人,家庭不同、境遇不同、人生轨迹自然不同,哪有所谓的“合适的时间”,谁规定一定要做一样的事情?

没想好,别着急,姐妹们陪你;

想好就去做,立刻马上,别拖延。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候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无论现在结婚与否,都希望你成为灵魂有香气的人。

关注 ,收获一群自律有趣的小伙伴。

私信我,回复“江小姐”,神秘来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