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訪江北“菜籃子”生產基地——不誤農時 讓“菜籃子”更豐富更好拎

記者探訪江北“菜籃子”生產基地——不誤農時 讓“菜籃子”更豐富更好拎

驚蟄春雷響,萬物忙生長。在蕪湖市鳩江區沈巷鎮德弘生態農業的大棚裡,越冬的在田辣椒、草莓等蔬果掛滿枝頭等待採摘,另一邊工人們正忙活著將剛剛從育苗工廠裡拿出的新品種秧苗植入大棚裡。

“雲服務”走進大棚

“這是我們剛剛引進的新品種,您給看看這苗育得怎麼樣?”看到前來提供農技服務的省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專家王志好,德弘農業的負責人管大鵬立刻捧出了一垛種滿了綠色秧苗的育苗盤。王志好細細查看了秧苗的顏色、還用手指比劃了秧苗長度和葉片的寬度後,說:“這個品種不錯,苗也很好,下一步就是看定植後的土肥和溫度怎麼樣。”得到王志好的肯定,管大鵬掩不住興奮的表情:“這種新品種玉米甜度特別高,成熟後的玉米粒比西瓜還要甜!”

不光是玉米,讓管大鵬驕傲的新品種很多。“這是水果辣椒,這是牛排蘆筍,這是沙拉生菜,這是貝貝南瓜,這些已經成熟上市了。在田的新品種就更多了,光是辣椒就有200種,我們的金玉小番茄,是在大超市都能賣斷貨的核心品牌!”管大鵬一一指著棚裡剛採摘下來的蔬果告訴記者。

走出德弘的大門,步行不過幾分鐘,王志好走進了金色北岸生態農業的院子裡。沒有過多的寒暄,負責人劉仕妹就領著他鑽進了一座大棚。“這火龍果,都長蔫了,您說是啥問題?”“這是因為前幾天突然降溫了,棚裡也沒有及時上保溫措施,趕緊救還來得及。” 劉仕妹一邊安排著給大棚趕緊再鋪上保溫膜,一邊又忙著介紹,“不光是原來的十幾種葡萄,今年我們又從外地引進了柑橘類的‘紅美人’,還有百香果、火龍果,全是新品種,您可一定要多來指導指導。”王志好掏出手機打開了微信,“我邀請你進這個農技服務的群,以後有什麼問題還可以在群裡諮詢,我們隨時解答。”

“菜籃子”拎到門口

新品種下了田,專家也點了頭,管大鵬和劉仕妹就像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不過,就在前段時間,面對著滿地的在田越冬蔬菜,管大鵬和劉仕妹的心裡卻焦急似火。

受到疫情影響,對外交通不暢,基地裡幾十萬斤的蔬菜一樣也運不出去。而在江對面,多家大型商超停業或限時營業,一些居民開始感受到了“買菜難”的壓力。在瞭解到他們的困難後,農業部門和屬地政府上門指導聯繫,幫助管大鵬、劉仕妹等農企開闢了電商直銷平臺,辦理農產品通行手續,通過微信小程序推出“蔬菜大禮包”,再聯合物流企業配送至本市範圍內的居民小區門口。

劉仕妹則告訴記者,通過“電子商務+快遞上門”的模式,她田裡的近8噸蘆蒿一售而空,“沒一根爛在田裡。”“高峰期一天就有2000單,賣掉近10萬斤菜!”管大鵬說,“我們一直想試卻不敢試,‘直銷’模式開始真正運作了起來,實現了‘從蔬菜基地到市民菜籃子’,沒有中間環節,市民只要點點手機隔天就能送到家門口。”他說,作為我市菜籃子生產基地,今後基地高品質的新品種瓜果蔬菜都會通過直銷第一時間送到本地居民的餐桌上,確保市民“菜籃子”拎得穩,拎得好!

記者從市農業部門瞭解到,疫情發生以來,圍繞蔬菜生產我市著重在“兩頭”發力,一方面加強農技服務,指導農戶選用優質新品種,做好蔬菜生產農技服務“最先一公里”;一方面加強信息溝通協調,指導物流企業和種植基地對接,組織農產品批發市場、流通企業和運銷大戶與產地對接,暢通蔬菜運輸“綠色通道”,打通市場供應“最後一公里”,確保“菜籃子”產品產得出、運得出,供得上的同時,帶動全市蔬菜生產提質增效。

據初步統計,今年我市越冬在田蔬菜產量同比增加10%,目前市農業部門正在安排及時搶收上市。針對春季蔬菜生產,進一步加大農技和信息服務,及早安排好全年生產茬口,做到抓防疫與搶農時兩不誤、兩促進,為完成今年全年的各項目標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圖為德弘農業的負責人管大鵬和提供農技服務的省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專家王志好,一起查看種滿綠色秧苗的育苗盤。

(蕪湖日報記者 楊友藝 文 陳劍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