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期山東地圖,山東省管轄遼寧

明朝時期的山東布政司,相當於省級山東省,當時的山東和現在的山東最大的區別就是山東分兩塊:一塊大體就是現在的山東(圖一),另一塊是屬於山東布政司的遼東都司(圖二),駐地在遼陽,基本就是現在遼寧省的大部。可見當時山東的範圍還是很大的,當今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的膠遼官話的形成多少和明朝時期的山東布政司的設置有點關係,當然後來的闖關東也是一個原因。

明朝時期山東地圖,山東省管轄遼寧

明朝時期的山東省地圖第一部分

建省之初,山東下轄六府,分別是濟南府、東昌府、濟寧府、青州府、萊州府、登州府,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降濟寧為州,兗州升為兗州府,仍為六府,其中,濟南、東昌、兗州為西三府,青州、萊州、登州為東三府。除此之外,山東承宣布政使司還包括遼東都司,領2州25衛。

明朝時期山東地圖,山東省管轄遼寧

明朝時期的山東省地圖第二部分(山東省遼東都司管轄部分)

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定遼都衛,洪武八年(1375年)改為遼東都司。治所在定遼中衛(今遼陽市),轄區相當今遼寧大部。此外,今天隸屬於河南省、河北省的幾個縣,在明朝時期,也隸屬山東省。比如現在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河南省濮陽市範縣。

在明清時期,蓬萊是登州府駐地,登州府管轄現在的煙臺市和威海市。也就是說,在明朝時期,有錢人到蓬萊買房子,也不去煙臺和威海買房子。

明朝時期,青島隸屬於萊州府即墨縣。當時,有錢人到萊州買房子,不會去青島買房子。如今,萊州市僅僅是一個縣級市(煙臺市代管萊州市)。青島如今是副省級市。

濟南府府治歷城縣,且為山東布政使司衙門所在地,下轄4州及15直隸縣,4州為泰安州(新泰、萊蕪)、德州(德平、平原)、武定州(陽信、海豐、樂陵、商河)、濱州(利津、沾化、蒲臺),15直隸縣為歷城、章丘、鄒平、淄川、齊河、齊東、濟陽、禹城、臨邑、長清、長山、新城、肥城、青城、陵縣。

東昌府府治聊城縣,下轄3州及7直隸縣,分別是臨清州(丘、館陶)、濮州(範縣、觀城、朝城)、高唐州(恩、夏津、武城)及聊城縣、堂邑、茌平、莘縣、博平、清平、冠縣。

兗州府府治滋陽縣,下轄4州及11直隸縣,分別是東平州(汶上、平陰、陽穀、東阿、壽張)、濟寧州(嘉祥、鉅野、鄆城)、曹州(曹、定陶)、沂州(郯城、費縣)及滋陽縣、曲阜、寧陽、金鄉、單、嶧、鄒、泗水、滕、魚臺、城武等縣。

青州府府治益都縣,下轄1州11縣,1州為莒州(沂水、日照),11直隸縣分別是益都縣、臨淄、樂安、壽光、昌樂、臨朐、博興、高苑、安丘、諸城、蒙陰。

萊州府府治掖縣,下轄2州1縣,分別是平度州(濰、昌邑)、膠州(高密、即墨)及掖縣。登州府府治蓬萊,轄1州6直隸縣,分別是寧海州(文登)及蓬萊縣、黃縣、福山、棲霞、招遠、萊陽6縣。

明朝時期山東地圖,山東省管轄遼寧

公元1965年冀魯兩地又進行了一次較大交界地區地理調整,涉及地區有河北邯鄲、邢臺、衡水,山東聊城、德州等幾個地區。“館陶”因處在衛運河關鍵節點,變動算是較大地段之一。

海河、衛運河沿岸帶來大變化

確切來說把“館陶”一分為東西二個部分,東部分留給了山東省聊城冠縣。衛運河西部分,包括新縣城劃給了河北邯鄲,由此產生了今天的河北館陶縣。

看一看明朝地圖,想一想,在明朝時期,你家屬於哪一個府,哪一個縣。可以留言告訴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