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大刀進行曲》

詞、曲:麥新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全國武裝的弟兄們

抗戰的一天來到了

抗戰的一天來到了

前面有東北的義勇軍

後面有全國的老百姓

咱們抗戰弟兄勇敢前進

看準那敵人

把他消滅

把他消滅

衝啊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馮安邦(1885 — 1938),一名景樹、字化民、號恩善,漢族,山東省無棣縣信陽鎮店子村人。國民黨四十二軍中將軍長,抗日楷模,民族英雄。

童年拜張道長學藝,從士兵到將軍,盧溝橋七七事變後,第一支開赴抗日前線的國民革命軍,歷經保衛平津、娘子關戰役、太原會戰、臺兒莊大戰、大別山阻擊戰等重大戰役及大小戰鬥計116次。血戰臺兒莊,授予青天自日勳章,1938年11月3日,在襄陽的對日作戰中,以身殉國,長眠襄陽城,時年53歲。國民政府對其“上將”軍銜追授喪恤,併發布褒揚令,表彰其“奮跡戎行,戰必先軀”的抗日功勳。建國後,馮安邦將軍入注《中華英烈大辭典》。2006年在馮安邦將軍抗日殉國70週年,無棣縣隆重舉行“馮安邦將軍紀念館”開館儀式,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為馮安邦將軍石像敬題“馮安邦將軍”。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目錄。

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山海古邑,漢壘齊疆;

物阜天華,育化忠良。

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清光緒五品把總武官官補之五品熊紋和藍翎頂戴


【出生】馮氏安邦,先世以耕讀傳家,素有雅望。馮父維鈿,清光緒五品把總,勇猛過人,武功高強。可惜家道中落,貧困不堪。

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成長】時年十三,逢奇道士重修北極廟,三伏天頭扯“大耙”滴血化緣。烈日下,一褸襤少年挺身而出,拾耙跟行,道感其動,師徒緣結父子情。從此,千年槐下,多了一個聞雞“起武”的少年。奇道士張立青,義和拳里豪氣衝。水深火熱中,少年夢初醒。民族大義生,叱吒有人龍。

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入伍】投軍馮玉祥,馳騁上戰場。辮子軍,演鬧劇,通電討伐平復闢。眾閥忌,不兩立,反奉倒段奪京畿。五原誓師傳戰檄,蔣馮閻,軍閥戰,問鼎中原旗幟變。吾輩在,中華在,“景樹”改“安邦”,名變志彌堅。馮下野,蔣收編,奉命入京受訓班。先排連再營團,驍勇善戰到長旅。馮安邦吉鴻昌,隴南之役清匪鄉。代主席,任師長,因功搖升寧夏王。


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治軍】幼沐義和團驅除韃虜之俠義,長受馮玉祥救國安邦之思想,性情質樸淳厚,有齊魯之風;夙願赴死報國,有燕趙之概。文武兼備、機智勇敢,治軍有方、聰穎善斷。帶頭打前戰,衝在第一線,深得士兵擁護和長官欣賞。一戰盧溝橋,再戰娘子關,三戰臺兒莊,四戰大別山,從士兵到軍長,從平民到將軍,捨生取義,殺身成仁。


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馮安邦贈《軍士訓練班畢業獎品》

英魂在軍中,完成鳳涅盤。馮安邦將軍已成為見證無棣人自強不息、俠義好爽、愛國愛家的一座精神豐碑。

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省市縣領導出席馮安邦紀念館開館儀式

【探家】民國二十四年,岳父病故。馮在江蘇淮陰一代整訓,不能回家治喪,於是,託信妻哥料理喪事。翌年三月,四十二軍揮師北上,馮師長借路回鄉省親。時乘一裝甲軍車,風塵僕僕至於家村為岳父祭掃墳墓。脫軍裝,換布衣,正衣冠,深鞠躬,在墓地虔誠按照村俗大行叩拜禮儀。村民為其豪,街鋪席,以示敬重。然馮師長,一路繞席不肯上,緊拱手,不停向長輩們請安問好。

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馮安邦贈友人書法和三寸半身照片

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馮安邦親屬在紀念館前合影

(此照片刊發於2006年8月29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掃墓歸來,竟抄近路爬圍牆,躲避路席儀仗。長者於八爺戲說,馮師長不怕失官體,仍似當年女婿“回門”那麼猴躂。原來馮師長與八爺那二年是老搭檔,一個賣餜子,一個賣地瓜。兩人邊說邊笑,又心血來潮提亮嗓門比著吆喝起來,逗得鄉親四鄰哈哈大笑。

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馮安邦名章

然當談及時局,馮師長頓顯凝重,不無激動地說,這次開上去就是一場惡戰,我們二十六路軍是打頭陣的,咱西北軍都有誓死抗戰的決心。所以,我借道回家再和父老鄉親見個面、道個別。未想,這次回家省親果竟成了永別。他沒有給夫人什麼錢物,卻留給大舅哥一枚銅質臥馬鈕手章,還有一張僅存的三寸半身照片。現在,這兩樣東西卻成了將軍留給世人唯一緬懷英雄的物件和印象。

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激戰】七七事變,請纓北上。四十二軍馮安邦,全國抗日第一槍。保衛平津,首戰良鄉。迭挫川岸文三郎,琉璃河一戰升軍長。忻口會戰,鏖戰娘子關,鯉登中島一鍋端(擊斃日寇川岸聯隊鯉登大佐、中島為日軍大隊長)。


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臺兒莊浴血奮戰,構築右翼防線,東阻板本,北堵漱谷(日軍坂垣四郎第五師團坂本支隊和磯谷廉介第十師團漱谷支隊),37人敢死隊13人生還,親筆寫下中國軍人視死如歸之壯美詩篇:

抬著棺木上戰場,

義無反顧赴國殤;

我不敢死誰敢死?

誓死保衛臺兒莊。

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血流成河,堆屍如山。擊斃吉幟重冶少佐(磯谷廉介第十師團漱谷支隊主力福榮真平第六十三聯隊大隊長吉幟重冶少佐),打破日軍不敗神話,打出軍威、打出國威,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臺兒莊大捷,一掃悲觀,舉國狂歡。國民政府感念四十二軍勳勞卓著,授予馮安邦青天白日勳章。

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陣亡】武漢會戰,軍令如山。阻擊大別山,血戰五十天。襄樊大轉移,敵機干擾急。營無高射炮,日機低飛叫。馮命架大炮,八仙桌上瞄。一彈卡炮膛,急令大錘敲。彈在膛中響,濃煙衝上天。目標已經暴,炸彈齊飛到。瓦礫震天飛,血染將軍袍。正是:

壯志未酬身先死,

抗戰圖灑一腔血;

青山處處埋忠骨,

何須馬革裹屍還。

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馮安邦將軍,不幸當日殉國,血臥襄陽,時年五十三歲。瓦礫中僅扒出一隻袖章上寫著馮安邦名字的胳膊。當這隻胳膊被帶回北京遞到夫人手上,試想愛新覺羅格格是何等的悲痛!

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每每出征,必寫遺書;封封遺書,豪情如虹!拋妻別子,殺身成仁亦從容;一線指揮,寧作山鷹不作蟲。馮安邦將軍是正面抗戰的楷模、先驅,正如青萍居士詩中所抒:

十萬根槍同進退,

三千將士共存亡。

英雄自有魂歸處,

血染山河萬里殤。


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胳膊送故鄉,家竟無錢葬,遺屬生無依,全仗同僚幫。蔣感其廉,特令國民政府發治喪費一萬元,照準給其按上將陣亡撫卹。另一部分遺體,則隨同他一起犧牲的士兵安葬至距襄陽南七八里的周公廟附近之烈士塔。國民政府亦於1940年9月25日特頒褒揚令,以表彰其“奮跡戎行,戰必先軀”的抗日救國勳業。

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湖北襄陽峴首山建抗日英烈

馮安邦將軍紀念碑

【紀念】馮安邦,生前長期服役於西北軍,深受馮玉祥將軍愛民思想的薰陶,熱心於賑濟貧困,盡力於慈善教育。每到一地,他常組織部隊協助百姓耕作收穫,修築道路,並將自己的大部分薪俸接濟寒苦或創辦學校。

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齊燕義重賦良臣,

夙標幼德立寒門。

從戎為求安邦志,

“化民橋”上念故人。

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2008年4月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馮安邦將軍》一書,編著於長鑾

為了紀念他,當時贛南的永豐、湘西的慈利、鄂北的應山等地都築有“化民橋”。

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2006年在馮安邦將軍抗日殉國70週年,無棣縣隆重舉行“馮安邦將軍紀念館”開館儀式,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寄來為馮安邦將軍塑像所作題詞“馮安邦將軍”。


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建國後,馮安邦將軍入注《中華英烈大辭典》。2014年9月1日,又被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目錄。

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沒有英雄的歷史,是蒼白的歷史;沒有精神支柱的民族,是走向沒落的民族。我們銘記的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名字,也不是一段壯烈悽美的故事,而是在詮釋一種理念,在傳承一種精神。

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生如夜空月,死如泰山松!

偉哉,景樹;壯哉,安邦!

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馮安邦將軍在戎馬倥傯之中沒有留下什麼遺言和遺產,但留下了革命英烈的英名和不辱抗日使命的民族精神。

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於長鑾先生給愛新覺羅·恆懿女士的一封信


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馮寶珍先生的《憶我的父親馮安邦》


【備註】大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和提取于于長鑾老先生主編的《馮安邦將軍》一書,特此致謝!此《將軍賦》只為工作,作為腳本形式之一提供布展設計院所參考。


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齊魯青未了︱無棣抗日楷模《馮安邦將軍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