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與蔣介石是同學又是兄弟,並且還推薦他,擔任大元帥府參謀長

蔣介石一生結拜的兄弟有很多,比如許崇智,李宗仁,張學良,馮玉祥等,這些人都是政治上的“盟兄弟”。基本上沒有什麼情義,都是為了各自利益走到一起的。當然了也有幾位是蔣介石早年結拜的兄弟有點情義,比如陳其美,黃郛,張靜江,戴季陶等人。其實除了以上這幾位外,還有一個人與蔣介石關係十分要好,兩人早年是同學,又是結拜兄弟,當時,兩人都是沒錢,沒地位,沒權,那個時候,可以說是情義最深。

而這位傳奇者,就是有黃埔軍校四巨頭之稱“王柏齡”。可能大家對他不是很熟悉,但是他早年卻是一位牛人,就連開國十大元帥之一的葉帥,曾經都是他當過副手。

此人與蔣介石是同學又是兄弟,並且還推薦他,擔任大元帥府參謀長

王柏齡

王柏齡,江蘇江都人,而王家是當地的名門望族,祖上幾代都是清朝的舉人,秀才出身。所以對王柏齡的教育自然十分重視。讓他上最好的學校,請最好的老師教他。而王柏齡也很聰明,十四歲考入南京陸軍小學。畢業後又到轉到保定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這個速成學堂,與保定軍校是不同的學校)。

在這裡王柏齡認識了蔣中正(蔣介石)、張嶽軍等人,三位年輕人志趣相投,成為十分要好的朋友。且同被選為保送赴日深造的學生。到日本後,進入振武學校。也是在這裡三人一起投身革命,加入同盟會。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王柏齡與結拜兄弟蔣介石受組織派遣回國參加革命運動。在這段時間兩人雖然算不上領導級別的人物,但是結下了深厚的情義。在參與光復南京、上海的戰役中,二人相互幫助,相互學習,進步。然而在二次革命失敗後,王柏齡離開了,出了日本,繼續完成他的學業,入陸軍士官學校十期學習。他認為革命之所以失敗,就是缺乏軍事將領。槍桿往往比宣傳管用。其實在日本讀書期間,袁世凱曾派人以4萬日元誘他回國供職,但都遭其拒絕。

此人與蔣介石是同學又是兄弟,並且還推薦他,擔任大元帥府參謀長

蔣介石

1916年完成學業的王柏齡回國繼續革命事業,因有著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背景的他,被任命為山東濰縣舉事討袁軍中校參謀。官位並不是很高,但之後不久應唐繼堯之邀至雲南,任雲南講武堂教育長,學校炮兵科長、高級教官等職位。

不過在這個時候,他的兄弟蔣介石在廣州混的有點模樣。就電邀王柏齡到廣州,正是在蔣介石的推薦下,擔任孫中山大元帥,大本營高級參謀職位。看到沒有,蔣介石不是隻知道坑兄弟,還會幫助。包括在籌備黃埔軍校,王柏齡都是黃埔軍校籌備委員會委員之一。算是黃埔軍校的元老級別人物。並任為軍校教授部主任(當時葉帥就是在王柏齡麾下任副手,擔任副主任),黃埔軍校第一任教育長。同時也是蔣介石在黃埔軍校的得力助手。

此人與蔣介石是同學又是兄弟,並且還推薦他,擔任大元帥府參謀長

葉帥

不過後來,在與何應欽的鬥爭中失敗了,也漸漸的失去了蔣介石對他的信任。特別是在北伐戰爭時期。在南昌戰役中指揮失誤戰敗被撤職。從此,漸漸地退居幕後,再也沒有得到蔣介石的器重。加上王柏齡後來也沒有了鬥志,屬於那種破罐子破摔。最後皈依佛門,出家當和尚了。不過蔣介石對他這位兄弟還是很不錯的。還讓他擔任高官,只是沒有領兵打仗的權利了。

1936年7月蔣介石還頒發他“國民革命軍北伐誓師十週年紀念勳章”。1942年8月26日,王柏齡在成都病故,終年54歲,蔣介石也親臨現場,送他的兄弟最後一程,包括當時社會各界的大人物,幾乎都寫輓聯、發唁電或參加追悼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