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学过的什么诗词,令你长时间以来反复吟诵,颇有感触?

xqz太古


你好,谢谢提问!

我喜欢读诗,但可能因为我也是女性的缘故吧,还是比较喜欢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前期的诗作,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选取独特的意象,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将词人把酒赏菊的情景、佳节思亲倍感寂寞的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把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的气质刻画到了极致!

据说,李清照将写好的《重阳·醉花阴》词寄给丈夫赵明诚时,赵明诚自愧不如,但也想写一首与妻子一比高下。结果耗时三天三夜,写出五十阕,又将妻子的这首词作杂入其中,拿给友人陆德夫看,陆德夫品读再三后慨叹:“有三句绝佳!”

这三句就是李清照《重阳·醉花阴》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常言道“诗有百解,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可能喜欢的诗词风格也不一样!



让语文学习更有趣


我是雨夜构想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曾经有这么一首诗,让我反复的在心中吟诵。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第一次看到这首诗,我17岁。

那时候大伯家里穷,住的土坯房,屋里的墙面都是用旧报纸贴的。可能现在说起这些来,年轻人没有概念。以前的很多人家室内装修都是这样用旧报纸贴墙,室外用黄泥抹墙面,房顶上用稻草盖顶。在东北农村这样的房子还是很多的。大伯家也不例外,同样也是这样的房子。

在大伯家的墙上,贴着多年以前的旧报纸。我无意间看见上边有几行手写的字。写的就是这首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时不太明白诗的意思,只是觉得好奇这字是谁写的呢。出于好奇心,我把这几行字从墙上揭了下来。拿着这几行字去问奶奶,奶奶看了以后告诉我说,这是你爷爷写的。

听了奶奶的话以后,我沉默。我想起了爷爷,严格来说我的启蒙老师就是爷爷,小的时候爷爷教我识字,教我写字。别的孩子都在到处跑着去玩,我跟着爷爷在学习。小的时候不觉得怎么样,长大了以后发现爷爷写字真是特别棒。可看到这几行字我发现,这好像不是爷爷的笔迹,字里行间好像流露出那么多的无力呢!后来奶奶说这些字是爷爷在病中写的,当时身体不好写字很吃力。所以看着不像是爷爷亲手写的,我明白了奶奶的话。可是为什么爷爷写的字,会写在废报纸上,写在了废报纸上不说怎么还拿去贴墙了呢!奶奶解释说,爷爷就是随手写的,没有那么在意,所以就给贴墙上去了。没想到多年以后爷爷亲笔会以这种方式留存在世上。我认真的仔细的把这几行字裁剪下来,夹在了笔记本里,一直留存到今天。没想到这几行字竟然是爷爷留在世界上唯一的字迹。

如今爷爷奶奶都已经离我而去了,偶尔翻起日记本看到爷爷写的字,想起爷爷的音容笑貌,想起当年爷爷教我识字写字的情景。已经没有了悲伤,反而有一丝暖意涌进心头。最起码还有这么几行字可以让我怀念。我已经很满足了。

现在读起这首诗,我大概可以揣测出爷爷的心里。之所以写这首诗,可能是爷爷想要告诉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吧!我也认同爷爷的想法,很多事情不是在书本上得到了知识就可以完全明白的,一定要亲自去实践一下才会彻底明白这件事的真实情况。人生在世,一定要活到老学到老。永远不要认为自己的知识已经够用了,永远都要用一颗谦卑的心,永远都要在学习的路上,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这首诗在我的生命中是非常重要的,我想这一辈子都不会放下这首诗,这首诗已经不是单纯的一首诗,已经是我生命中的一种慰藉了。


雨夜构想


诗以言志。特别是古诗,或有散发金戈铁马的战场豪迈,或有抒发郁郁难伸的报国情怀。这些诗,能够让我穿越时空,与他们同怒共笑,大有一展平生所学的冲动。

几十年前读了一些唐诗宋词,现在基本上都扔在了谋生的路上。怀揣的不多,唯有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印象深刻。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不仅是一幅动态的画面,还能够让我身临其境。问路的行人仿佛就是我,我感受到了童趣,我体会到了和谐,我嗅到了野外的草香。更多的感受再也说不出,只想悄悄走到小孩身边,静静坐下来,散去一身的疲惫。或者,躺在草地上美美的睡上一觉。


山人天相


淡淡秋风微雨过,流光瘦减繁华。人生似水无涯。浮云吹作雪,世味煮成茶。还忆经年唐宋事,心头一点朱砂。相逢千里负烟霞。空山人去远,回首落梅花。

——白落梅 《临江仙》

小时不爱读书,中学时也不董诗词,对所学的诗词记忆不深,也就谈不上喜爱。

幼时有过以文字为生的梦想,却未曾预料到会与诗词结下现在这般难舍难分的因缘。

这些年一直沉迷诗词,看过,读过,写过鉴赏文的诗词已数不清。喜爱的许多,模糊的也很多,若说最喜爱,吟咏不变的当属白落梅的这首《临江仙》。

为什么会没有选择古代诗词,而是当代作家的《临江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这些年耕耘文字,受了白落梅的许多影响,才在文字这条路上,走走停停,勤耕不缀。

二是,这首词描绘的意境,是我们身在匆忙城市间,每个人都想拥有的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我们想要的诗和远方,被她过程了现实,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还有一点是,这首词正如白落梅的文字一样,读过之后让人的内心有一种被清扫过的宁静。有一种千帆过尽,回首当年,一切如初的静水无波。

人的一生,经历得越多,越容易使人迷失荒径。当我们离开校园,步入社会,还没有想好怎么实现理想,就被生活的各种困难和压力折磨得千疮百孔的时候,很难有人还能保持最初的信心。

会去责怪岁月的凶残无情,会去抱怨世道不公,还会懊悔过往没有好好珍惜时间,把握机会,导致现在的困顿和潦倒。

但这首词的结尾两句却是“空山人去远,回首落梅花。”空山无人,本该孤独寂寥,心生怅然和失落。犹如“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般,词调悲凉。

可最后一句“回首落梅花。”将这种悲凉一扫而尽,梅是四君子之一。君子自立,立志高洁远大;梅花高洁,坚毅顽强。凌霜傲雪,无惧冷暖;长于空山,无惧孤独。

这就告诉我们,倘若我们真的品性高洁,立志坚毅,坚守不移,那么即使阅尽风霜,饱受摧折,依然可以固守初心。哪怕生命走到最后一无所有,也不会因此感到悲伤,就像寒梅一样,不会因为生在冰天雪地而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而是倾尽花期,将最美的姿态展现出来,不求闻达于世,世人尽知,只求无怨无悔。

正如白落梅所说,真正的宁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纵使窗外车水马龙,内心仍旧一片清宁。

闲花






闲花


我的学历才高中,所以我的答案简单。

毛主席诗词中的《蝶恋花 答李淑一》我记忆深刻。

蝶恋花 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询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首词是毛主席1957年5月给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员李淑一的一首和词。词中的“柳”是指李淑一的爱人柳直荀烈士,他是毛泽东的老战友,1932年牺牲。“骄杨”指杨开慧烈士,1930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杨开慧是李淑一的好朋友。1957年1月,李淑一把她写的一首纪念柳直荀的词寄给毛泽东,毛泽东回了这首词。

平凡的人有伟大的爱情,伟大的人更有伟大的爱情!所以,我以为是一首对爱坚贞不屈的词。比起流行的情歌好好多倍!



古砚古墨斋主


我最喜爱的诗词莫过于毛泽东写的《沁园春长沙》了!这首诗词非常有气势。信我反复吟诵,深有触感。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l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一首词,作于1925年,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第一期。 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周姬昌


我读过不少诗词,但真正能令我长时间反复吟诵不知多少遍的,恐怕应算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主席这首大气磅礴的词,从我少年求学时就是我的最爱。那是1967年的冬天,我们同学十人一行,揹起行李由铜川的照金出发,决心走红军长征路由此步行去延安。第一天我们走到了距铜川几十公里的金锁关,金锁关地势险要,三山环抱,古称“三关口”,当年杨六朗就在此守关抗辽,这里也是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翻过金锁关,我们就行进在高原山区了。印象较深的是过了宜君,走到名为哭泉的地方,山区公路弯延陡峭,天上又飘起了零雪,只见路上己结有冰溜子了,稍不留意就得滑倒,我们手挽着手,慢珊前行。同学们说,怪道此地名为哭泉呢,逢见此路此景,不哭才怪呢?当时各级政府沿途有专为接待步行长征学生的接待站,其中很多接待站就是谷草铺的地铺,条件虽然简陋,但起码也不至于让我们风餐露宿。而吃饭越往北走越差,基本上全是窝窝头咸菜和小米粥,有时也吃熬白菜小米干饭。沿途很少见到似关中平原上的大村庄,大都是倚坡造房,到陕北地带,更多的则是窑洞。我们一路走着,记得第六七天的下午了到了洛川县,傍晚天空已飘起了零星小雪。在此歇宿一晚,第二天往外一看,已是大雪封门,我和要好的几位同学踩着厚雪走出街口,往着远山,一片皆白,东方却渐露出了薄云红日,真是美极了!我们情不自禁的大声朗诵起主席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主席当年立足延安,转战陕北十三载,遇北国壮丽雪景,豪气万丈,触感而发,成就千古名词。进而指挥全国千军万马,一举取得全国胜利!主席词中的最后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更是我以后几十年的座右铭,我时时激励自已,要无愧于这伟大的时代,做风流人物。我家中的客厅中一直悬挂着主席的沁园春雪,我几个孩子的名字也以雪字叫起。高兴时我吟这首词,悲情时我也吟我这首词。每每吟来,只觉得就有了精气神。

我将常吟沁园春雪,更坚实地步步向前!


用户高桥又一村


山水诗派第一人谢灵运的山水诗我特别喜欢,他笔下步步不离山石幽泉、洲屿湖光。

他的山水诗灵动清秀,情态各异,仿佛自然山水沿着他笔尖流泻而来,纵情泼墨,精雕细琢,给山水以自然的生机和姿态。

比如:《过始宁墅》中的“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短短四句描写了层岩叠嶂、洲渚连绵、随意舒卷的白云倒影在清澈见底的水中,仿佛少女妖娆洁白衣裙环抱着岩岭高处孤傲的幽石,水畔绿色的小竹子斑驳有致使清澈的水波变得无比生动妩媚。《登江中孤屿》中的“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四句写出了水洲玲珑,孤岛乱流、河川丰容的自然景观,也通过云日掩映、长空如洗的澄澈体现出了内心的辽阔旷远。

他的诗画面感很强,注重把景物分解成一个个镜头显示给读者,着力勾勒描绘,比如他写景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清晰地展现出青青池塘边园柳依依、鸟鸣声声、春光满目的明媚景象;“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读起来就像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层层晕染,清雅剔透,以水中的横石来衬托水流的动态,用“林密”“绝踪”等词营造出一种清幽安静的林茂小溪图,似乎隐约有了“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动态和“清泉石上流”的意境,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极大的艺术享受。


月盈红袖


在我读过的诗词中最喜欢李清照的巜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写这首词时李清照己到中老年,经历了失去丈夫与重大的家国巨变。一个著名的婉约诗词作家写出如此豪放的词作令人震撼。李清照当时虽然历经沧桑,依然对未来充满激情


用户39087135041


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江仙》是杨慎晚年所作,他的一生也很坎坷,屡遭贬谪,但是他依然坚持正直无畏,让人敬佩。多年来风风雨雨,杨慎看惯了风云变幻,心境平静安然,所以才能由衷感叹“是非成败转头空。”

少年时学习了这首词颇有感触,每当遇到心中难解的烦闷,意难平的事情,我都会反复吟诵这首词,慢慢的茅塞顿开,就想通了。历史的长河里,多少英雄成败是非都成了后人的茶余饭后,喝酒闲聊的材料,平凡普通如我,又为什么要执着那些过眼云烟不值一提的小事儿呢?学习白发渔樵的淡然,也把那是是非非,都交付笑谈之中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