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呂不韋死於自信?從他走進趙太后的寢宮時就註定了

呂不韋是一個典型的投機商人,公元前267年(秦昭王四十年)秦國太子死了。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死了一個太子並不影響他們第二天繼續下地幹活。一個人之所以能夠成功,大概就是他總能發現常人無法看到的機遇吧,呂不韋就是這種人。

安國君以次子的身份接過大哥的位置成為了太子,利益的爭鬥有時候不僅僅體現在當下,也體現在對未來的佈局之上。安國君還沒有繼位,關於誰可能成為他的繼承人,也就是下一個太子的鬥爭,已經在各方勢力的推動下暗流湧動。

為何說呂不韋死於自信?從他走進趙太后的寢宮時就註定了

股市的出現讓現代人明白,高風險也意味著高回報,呂不韋的出現恐怕是中國最早的“資本決定政治”的例子。前面的故事我們都已知道,呂不韋找到了秦始皇的父親異人。

實際上,異人並不是最好的一支潛力股,他的母親不受寵,自己還被當成人質送到趙國,而趙國對他也頗為冷落,典型的爹不愛,娘不疼,外人嫌棄的主。

但呂不韋偏偏看重他這些,因為救人於危難和困苦,對方將來勢必傾囊以回報,異人倘若是一支股票,顯然已經快要跌停。呂不韋入場抄底,他有信心把這支股票直接抄到漲停,他有資本,也有這個能力。

事實證明呂不韋做到了,通過遊說沒有子嗣的華陽夫人這一波內幕交易,成功把一支一度跌停的股票給拉昇起來,但這場狂歡註定是屬於大資本的成功。這其中蘊含著這樣一種深刻的道理——

當外界的小散戶們還在苦心鑽營股市規律和訣竅的時候,大資本家們已經通過種種內幕手段提前抄底入場,一支突然崛起的股票是唐突的,沒有人知道它的規律何在,呂不韋因此成為最大的贏家。

為何說呂不韋死於自信?從他走進趙太后的寢宮時就註定了

安國君加冕為帝僅僅三天就追隨自己的父兄去了,這對呂不韋來說簡直是一個超級利好消息。異人成功繼位,是為秦莊襄王,呂不韋也搖身一變成為秦國丞相,封文信侯,享受洛陽十萬戶的賦稅。

這一波操作,呂不韋不僅可以說賺的盆滿缽滿,甚至搖身一變還入場成為政治大佬。

但正如標題所說,大多數的失敗的開始都源自於自信,因為人們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感到自己有能力,有資本和手段左右未來的變局。呂不韋也是這樣想的,戰國四公子聲名遠播,呂不韋想要一樹梨花壓海棠,將這四位天王的風頭壓下去。

呂不韋自己當然不是一個文人,但這並不妨礙他附庸風雅,畢竟虛榮不分男女老少,貧窮富有,每個人的心裡都有那麼一絲想要攀比,想要炫耀的小心思。他廣收門客三千人,還讓他們一起編了一本書,就是大名鼎鼎的《呂氏春秋》。

金錢的威力如此強悍,沒有寫一個字的呂不韋卻買來一個冠名權,以自己的姓氏命名這本書,成功把自己的名字和中國文化中的一部分關聯在了一起。這頗有點當今馬雲創辦達摩院的意思,劉強東也不甘示弱,創建了一個京東文學獎。

為何說呂不韋死於自信?從他走進趙太后的寢宮時就註定了

站在這人生的頂峰上,呂不韋忽然之間失去了一種追求,確實他能得到的都已經得到,那些得不到的他也永遠得不到了,譬如皇帝的寶座,他當然是不敢想的。但除了皇帝,他已經幾乎得到了整個世界。

這個世界裡就包括秦始皇的母親趙太后,當年他送給秦莊襄王的一個姬妾。但秦莊襄王繼位三年後就去世,留下年輕的趙姬守活寡,事實證明,越是地位崇高的人,其道德感幾乎等同於無。

因為這些人幾乎可以輕而易舉得到所想要的一切,這種誘惑不是尋常人可以抵抗的。呂不韋太過於自信,看到趙姬一個人在深宮裡孤苦伶仃,無人憐愛,不由得想起當年耳鬢廝磨的種種。

如果把事情掩蓋的滴水不漏,秦王應該是不會發現的吧?

呂不韋懷著這種忐忑中帶著一點刺激的心思走進了趙姬的宮殿,在路上的時候,他一直在想,憑藉自己的手段,謀略,年幼的秦王嬴政怎麼會是他的對手呢?

只要在風險來臨之前及時抽身,應該不會禍及自己吧?呂不韋覺得自己有這個能力,事實證明,呂不韋確實有這個能力,瞞著秦王經常和他的母親私通,日子過的好不快活。

為何說呂不韋死於自信?從他走進趙太后的寢宮時就註定了

見秦王越來越大,於是抽身離場,又送了一個叫嫪毐(laoai)的男人給趙太后,不僅自己爽快了幾年,還全身而退。最厲害的是,他這一手還讓秦王又多了兩個弟弟,可以說秦王一家子都被他玩弄於股掌之中,其大盤操作能力可見一斑。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一封密奏卻徹底搞垮了呂不韋,因為趙太后的那些爛事都被揭發了,最糟糕的是還把自己也牽連了進去,所有自信之舉都化為烏有,一夜之間呂不韋如同從天堂跌到地獄。

問題出現在哪裡?

顯然不是在他那裡,他的操作是沒有問題的,很完美的一波離場,沒有任何損失。但呂不韋忘記了,離場並不等於安全,因為他早已和風險捆綁在了一起,當地雷爆炸的時候,他也將成為風險的受害者。

至於地雷什麼時候引爆,那就不是他呂不韋可以控制的。他的自信僅僅來自於對自己的認可,但並不是對一切的掌控,但他覺得自己雖然不能操控一切,起碼可以安全離場,但離場就安全了嗎?

為何說呂不韋死於自信?從他走進趙太后的寢宮時就註定了

他忘記了自己和秦王一家早已是利益共同體,損害對方的利益,就是損害自己的利益。

但充分自信的呂不韋覺得自己可以在對方身上佔盡便宜,而自己卻不會受到損害。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當秦王嬴政得知所有真相後,恥辱、羞愧和憤怒都一起湧上心頭,當他出現這些情緒的時候,也就是呂不韋的人生滑向失敗的開始。

秦王寫了一封信質問呂不韋:你對秦國有何功勞?秦國封你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對秦王有什麼血緣關係?而號稱仲父。

呂不韋汗如雨下,地雷一顆接著一顆的引爆,一次過於自信而不謹慎的行為,竟導致多年以來的運作功虧一簣。然而,僅僅憑著秦王的這一封信,呂不韋何至於自殺呢?

恐怕“血緣”兩字擊中了呂不韋內心最隱秘的一個秘密,關於秦始皇究竟是不是呂不韋的兒子,一直以來眾說紛壇,給不出一個準確的結果。但呂不韋在接到這封信以後感到十分驚恐,隨即自殺以謝罪,這其中的深意恐怕也多少值得揣測。

為何說呂不韋死於自信?從他走進趙太后的寢宮時就註定了

與其到時候全家被滅族,倒不如犧牲自己一個,多少還能保全家族。當然即便不憑藉這一點,他和趙太后私通的事情恐怕也會讓嬴政始終感到如鯁在喉,今天不殺他,誰又敢保證明天和後天呢?

這位歷史上最成功的風險投資商人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一切的悲劇都是從當年他走進趙太后的寢宮開始的,與其說他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不如說他太過於自信,覺得自己可以掌控一切。

當他這樣想的時候,就開始走向人生的下坡路。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