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清朝藩屬國的“琉球”,為何會變成了日本的“沖繩縣”

作為曾經屹立於東方的天朝大帝國,因為文化先進,經濟發達,周邊無數小國紛紛依附,主動受封納貢成為帝國藩屬國。說實話,做天朝帝國的藩屬國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首先“抱大腿”很有安全感,其次經濟上又能得到很多好處。而且儘管是藩屬國朝貢,但實際上每次天朝的回贈都是朝貢價值之百倍。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天朝對待藩屬國只圖名義上臣服,對其內政從不橫加干涉。

正因如此,天朝甚至對某些藩屬國之國情一無所知。顯然,天朝對待藩屬國的性質與西方殖民統治絕對不可同日而語。

時至今日,當年很多的藩屬之國已然脫離宗主成為名副其實的獨立為主權國家,如朝鮮、越南等。但是有一個曾經天朝的屬國,如今卻成為了一個“地區”,被強制納入某國版圖而成為當今世界爭議領土之一。那麼這個歷史上的國家是哪裡?又是怎麼淪落為國之不國的地步呢?而這一切的發生又與清王朝有什麼關係呢?待筆者一同捋一捋這一段曲折的歷史。

曾是清朝藩屬國的“琉球”,為何會變成了日本的“沖繩縣”

上圖_ 琉球國古地圖


曾是清朝藩屬國的“琉球”,為何會變成了日本的“沖繩縣”

上圖_ 三山時代 琉球國


這個爭議的地區,當年為國時,名曰琉球。要是查閱當今世界地圖,恐怕很難找到“琉球”這個稱謂,但你定會查到“沖繩”,其實這“沖繩”就是當年琉球國之主體。而且需要強調一下,琉球為國名,而沖繩為縣名,既然為“縣”就不可能獨立,目前該地區歸日本國管轄。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讓琉球變成了“沖繩”?

想要了解事情經過,還是要簡單瞭解一下琉球國的地理位置與鄰國的關係史。

琉球國乃是一個島嶼群組成的小國,地理上位於我國東海東方,介於日本本土與我國臺灣島之間。這樣的地理位置,註定了琉球國要與臨近的中日兩國有著密切的來往並從中獲取生存利益。但是琉球國畢竟是個小島國,時刻都有被侵略與吞併的危險,為了尋求庇護以及不得罪上朝天國,於是乎琉球國投懷送抱地成為了天朝屬國一份子。

這份從屬關係正式確立是在大明王朝洪武期間,並且這份關係一直延續到晚清。

曾是清朝藩屬國的“琉球”,為何會變成了日本的“沖繩縣”

上圖_ 清朝屬國琉球國(今日本沖繩)官員


曾是清朝藩屬國的“琉球”,為何會變成了日本的“沖繩縣”

上圖_ 清朝屬國琉球國(今日本沖繩)民人


實際上即便是在琉球國抱了天朝大腿的情況下,琉球國並沒有完全規避來自北方日本的威脅。16世紀中後期,日本進入豐臣秀吉時代。這位在日本歷史上堪稱偉大的人物,不但結束了日本本土多年的分裂狀態,而且開始妄圖大肆對外擴張,南方小國“琉球”自然成為垂涎之地。

琉球國也自然頂不住來自日本強大的武力威脅而被迫臣服,為日本侵略朝鮮半島提供了十一個月的糧食。再後來,豐臣秀吉死後,日本薩摩藩迅速崛起,將豐臣氏取而代之。1609年,薩摩藩正式武力征服琉球國,迫使琉球國正式成為日本藩屬國。琉球國進入“雙藩”時代,實際上這種關係也一直延續到晚清。


曾是清朝藩屬國的“琉球”,為何會變成了日本的“沖繩縣”

上圖_ 戊辰戰爭中薩摩藩的藩士


那麼這種“雙藩”關係怎麼就被打破?又為何琉球國沒能夠像朝鮮等國最後脫離宗主國而走向獨立呢?


這就得從晚清時期,大清與日本兩個帝國之間的碰撞說起。公元1868年,結束日本幕府時代的明治天皇開始推行改革新政,史稱“明治維新”。維新之後的日本國力迅速崛起,這時對外貿易對於日本來說尤為迫切,自然身邊的大清帝國正好是其擴張貿易的極好對象。而清政府方面,正好也有意拉攏日本共同對付西方列強,因此清、日兩國建立貿易關係一拍即合,也就是建立外交關係。

但是,清、日兩國的外交建立的十分不純粹。日本方面除了商業往來更是另有企圖,日本的算盤是通過加強在華貿易,解決國內生產資料過剩問題的同時,能夠在華得到等同西方列強的“最惠國”待遇,以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

曾是清朝藩屬國的“琉球”,為何會變成了日本的“沖繩縣”

上圖_ 末代琉球國王尚泰(“尚”姓為明王朝賜姓)


此外,日本更寄希望於通過與大清聯盟能夠抑制俄國對自己的威脅之同時,更能掩飾其瓦解大清周邊附屬藩國,從而達到自己國土擴張之目的。

清王朝方面與日本諸多企圖目的相比,心機與想法上顯得稚嫩許多,僅是為了拉攏一個小弟。在與日本建交的過程中,清政府始終以天朝上國施恩於撮爾小國的姿態,並且嚴詞拒絕了日本“最惠國”之請求,這給了日本人不平等、誠意不足的外交藉口。此外,對於日本的種種企圖,清政府更是後知後覺,甚至是不知不覺,如此自然不會對日本進一步的行動做提前打算與準備。

曾是清朝藩屬國的“琉球”,為何會變成了日本的“沖繩縣”

.


曾是清朝藩屬國的“琉球”,為何會變成了日本的“沖繩縣”

上圖_ 琉球百姓的服飾,與日本和服有很大的區別,而和漢服很像


清政府的不作為正好讓日本有機可乘,最先成為日本陰謀之獵物的就是小國琉球

。公元1871年,日本藉口琉球漁民遭遇風浪漂流到臺灣而慘遭當地居民殺害事件,以此為契機開始對琉球國動手。

1873年,日本以宗主國身份,就此問題正式向清政府提出交涉,你看日本儼然反客為主,將琉球宗主國之身份據為己有而將大清置之其外。

日本為什麼敢於如此蠻橫?其原因之一就是在琉球漁民被殺害的第一時間,清政府並沒有以宗主國身份立即將此事處理得當,反而清政府官員以臺灣生番人民個人行為為由置之不理,致使日本有機可乘,佔據有利位置。1874年,就此事交涉節節敗退的清政府與日本簽訂《北京專約》,承認臺灣生番錯殺琉球漁民,同時更是承認琉球國民為日本屬民。拿到“專約”之後,日本以此為藉口,出兵臺灣。日本取得外交上的全面勝利。

曾是清朝藩屬國的“琉球”,為何會變成了日本的“沖繩縣”

上圖_ 清末琉球首裡王城


曾是清朝藩屬國的“琉球”,為何會變成了日本的“沖繩縣”

上圖_ 清末 琉球王世子的住所 舊照


之後日本變本加厲,加緊對琉球吞併。1875年,日本利用清王朝發兵西北平定邊疆叛亂,無暇顧及琉球屬國問題之際,強制琉球禁止向清廷納貢,並將琉球國併入日本版圖。1879年,日本明治天皇正式下諭,廢黜琉球國號,改其為“沖繩”縣,此時琉球已經基本亡國。

當然,清政府也沒有甘心放棄琉球。李鴻章也曾在1879年請求前美國總統格蘭德出面調停,爭取琉球復國。經調停,日本方面給出解決方案是將琉球一分為二,北方諸島歸日,南方歸清。但問題是,琉球國土主島以及都城首裡都在北方,顯然這個方案日本佔據極大便宜,清政府予以否認。李鴻章提出將琉球一分為三,中島(首裡所在)歸於琉球令其復國,顯然這與日本利益衝突,日方予以否決,琉球問題未得到解決。

進入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之後,清王朝因為伊犁問題與沙俄關係緊張,極度擔心失去日本抗俄“盟友”的清政府就更加不敢得罪日本。緊接著的中法戰爭等一系列重大國際困難,更是讓清政府焦頭爛額,自顧不暇。至於1885年,伊藤博文就琉球問題提出,清政府可以派遣使臣赴日談判,但是已然缺少底氣的清政府並未做出積極響應,至此琉球問題解決進程徹底擱淺。


曾是清朝藩屬國的“琉球”,為何會變成了日本的“沖繩縣”

上圖_ 伊藤博文(1841年10月16日~1909年10月26日),幼名利助, 字俊輔,號春畝,日本近代政治家


日本在琉球問題上取得的節節勝利讓其信心與野心爆棚,他們通過這個重大國際外交事件,徹底瞭解了對手清王朝的無能。在“明治維新”國力大增之後,日本更加有恃無恐地實施更大的吞併計劃——侵佔並控制朝鮮半島。

反觀清政府,對於琉球屬國的失去並沒有引起足夠地重視,也沒有對日本這個野心勃勃的鄰國做出有效的防備措施,致使在朝鮮半島發生重大變故之時,只能倉促應對,最後導致甲午戰爭的慘敗。

儘管二戰之後,根據《波茨坦公告》日本領土僅限本土四島,可是原琉球國也沒有復國,而是被聯合國託管,後聯合國將這片土地的託管權交於美國。但後來,美日私自簽訂《舊金山和約》,美國將琉球國土主權交給日本,1972年更將行政權交於日本,並保持至今。

讀者朋友們,你們覺得琉球還有復國之可能嗎!?


參考文獻:《中國近代史》 陳恭祿/著 北方文藝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