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九千歲魏忠賢?

春天的小小菠菜


歷史需要英雄,也需要奸臣。魏忠賢只是一個太監,卻可以權傾朝野,一手遮天,把皇帝愚弄的昏天暗地,明君多忠臣,昏庸多佞臣。魏忠賢這樣的人在歷史上層出不窮,他們的出現,說實在,就是去禍國殃民的,沒什麼好評價,他們不配評價兩個字,就是壞蛋一個,他也是背鍋俠,為朝廷,皇帝的昏庸無能背鍋。當一個朝代衰落的時候,魏忠賢這樣的奸佞小人就開始登場,加速了朝代的坍塌與更迭。



般若自在


人都是有兩幅面孔的,所以我們對魏忠賢,也應該作客觀理性的評價。

一般人們提起魏忠賢,可能受電視上的影響,都認為他,包括整個東廠,都是些殘害忠良,亂殺無辜的一幫壞太監。確實,魏忠賢也算不上好人,他排除異己,打擊政敵,手段殘忍之極。但他並沒有去沒有禍害平常老百姓,做殘害蒼生,極大惡及之類的大壞事。讓我們先來看看他的成長經歷吧。

魏忠賢,本就是一個市井混混,因為啫賭,賭債纏身,無奈之下,才淨身做了太監。剛開始,他也算挺可憐的一個人。但魏忠賢腦子聰明,在皇宮中會混,而且還傍上了熹宗朱由校的奶媽客氏的大腿。這樣,有了靠山的魏忠賢,在後宮混得如魚得水,慢慢的就成了大內總管。

人都是隨著環境變化而變化的。魏忠賢逐漸把持了朝政的決議權,隨著自己權利變大,膨脹的他居然號稱“九千九百歲”,有明一代,這是沒有過的事。這個候的魏忠賢最膨脹,出行排場很大,幾乎等同於皇帝,有種小人得志的感覺。

但魏忠賢總體上對明朝皇帝個人,還是忠心的,說白了,他也只是皇帝身邊的高級奴才而已。

魏忠賢在獨攬大權後,也對國家做過一些有益的事。比如,魏忠賢曾主張薄收農業稅,重收工商稅,此舉可以說是對救當時的老百姓,猶如於水火之中。這個政策,增加了國家稅收,而且也讓軍餉有了一定保證。

魏忠賢還挺會用人,比如他任用了諸如孫承宗、趙南星、滿桂、袁崇煥等一批能臣、直臣,為國家安定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特別是對遼東邊疆的守護,自魏忠賢一死後,遼東軍軍餉不繼,這樣人心不穩,遼東邊疆很快就失守了。

可以說,魏忠賢的死,加速了明朝的滅亡。難怪有人說,“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滅”,儘管有點誇大,但也有一定道理。

魏忠賢(1568年2月27日-1627年12月11日),別稱魏閹賊,原名魏四,入宮後改名李進忠。由才人王氏複姓,出任司禮監秉筆太監後,改名忠賢,表字完吾。中國明朝末期宦官。北直隸肅寧(今河北滄州肅寧縣)人,在天啟年間拉攏齊楚浙黨官吏,是為閹黨,與東林黨人激烈鬥爭,即東林黨爭。明思宗即位後,被流放,畏罪死亡。


超凡博弈


明熹宗臨死前曾專門叮囑崇禎說,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朱由校在生命最後時刻對魏忠賢給予如此高的評價,固然摻雜著個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他認識到了魏忠賢在處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決,尤其是在維護大局、知人善任、賞罰分明的關鍵問題上。

平心而論,魏忠賢為鞏固個人權勢,未免有黨同伐異、殘忍歹毒的罪惡一面,但從他曾經力排眾議、大膽起用遼陽戰敗後遭受讒言的熊廷弼,拋開私怨、違心推薦趙南星、孫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諸多方面,可以看出,他還是心繫大明江山的。魏忠賢主政期間,國內形勢良好,遼東局勢平穩,這還是應該被認同和肯定的。

崇禎即位的時候,海內難民揭竿四起、關外清兵虎視眈眈,在這種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下,朝廷迫切需要一位富有處理軍國大事經驗,以及善於把握動盪時局的“能人”來獨當一面,雖然無法扭轉國勢日衰、積重難返的敗亡趨勢,但也不至於在短時間內坍塌崩潰。但崇禎為了整飭內政和平息民憤,更是為了獨掌大權,藉著朝廷文武大臣的“倒魏”怒潮,以迅雷之勢,一舉肅清了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殺殉國前的第五天,崇禎在大勢已去、大廈將傾的絕望中,在聽到太監曹化淳說的那句“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的話之後,終於領會到天啟皇帝臨終前,強調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的深意所在。幡然醒悟的同時,無力迴天的崇禎在精神上徹底崩潰了。收葬魏忠賢遺骸,既是他對魏忠賢價值和功績的重新肯定,也是對自己17年執政生涯的全盤否定。



緬懷未逝的青春


魏忠賢不死明朝絕對不會滅亡!這是為何呢?因為魏忠賢是個人才,不要誤認為讀了很多書就一定是人才,比如李斯就是很會讀書的人,還有洪承疇等等,往住都是誤國空談之徒。魏忠賢知道一個最起碼的道理,只要明朝在就有他的富貴,明朝不在了他什麼也沒有,所以他只認明朝皇帝一個主子,真心實意、竭誠效忠。洪承疇及大肆攻擊魏忠賢的東林黨人則不同,他們自恃才高八斗,明朝完了他們可以找到新主子效忠因為他們有才華而魏忠賢沒有。所以別看東林黨人標榜多麼忠貞愛國,滿清入主中原這些人最早投降,簡直是爭先恐後。魏忠賢在的時候,邊關將領都會全力以赴鎮守邊關,沒事必要分心在乎讒臣在皇帝面前詆譭他們,有魏忠賢罩著,即使有過失也會安全著陸。魏忠賢一死邊關大將日子不好過了,袁崇煥一死人心就散了。魏忠賢在袁崇煥死不了,清軍沒有辦法入關!並且魏忠賢辦事能力特強,從不擅殺武將。大家看那個崇禎,有能為消滅李自成等農民軍的將領,哪一個不被他處死?所以大家心知肚明,留著農民軍在自己在崇禎那還有利用價值不至於死!哪知農民軍越養勢越大!崇禎亡國真是活該!


正平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會得到不同的答案,我認為如果沒有魏忠賢,明朝早就亂了。

魏忠賢在許多人心中都是罪大惡極的人,甚至還有人將明朝覆滅的原因,歸結到他的頭上,魏忠賢不是好人,殘害了許多忠良,這是不爭的事實,然而站在明朝政府角度來看,魏忠賢的作用遠比東林黨文人大多了,對於百姓大臣來說,魏忠賢百死不能贖其罪,然而對於皇家來說,尤其是處於小冰期時代的明末,一日沒有魏忠賢,朝廷的統治便要消減一分。

今天不是來洗白魏忠賢,而是站在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人的作用,好人有好人的作用,壞人也有壞人的作用不是?木匠皇帝朱由校上臺後,幾乎將全部的權力都下放給他的奶媽客氏和魏忠賢了,他自己整天便在皇宮裡搗鼓木匠,故此才出現了魏忠賢專政的局面,那魏忠賢專政對明朝來說有什麼好處呢?百官都無比畏懼這個手段殘忍的太監,就算心裡恨的要死,明面上還是要聽他的話。

百官對魏忠賢無比恐懼,這便是魏忠賢的作用。明末時期局勢動亂,小冰期降臨,糧食減產,為了爭奪有限的資源,地主階級的代表東林黨和皇室打的不可開交,說來說去都是為了利益,不管文官說的再正大光明,其實都是為了將利益裝進自己的腰包,而魏忠賢在世時,朝廷需要多少稅賦,沒有人管不答應,不答應的都被魏忠賢整死了。所以說魏忠賢在世一天,便能維持明朝正常運轉一天,讓人懼怕也是一種能力。

陝西通志:“熹宗天啟二年至思宗崇禎二年,八年皆大旱不雨。”這段時間其實也就是魏忠賢當政的時間,然而就算乾旱,也沒有人造反,不是百姓不想,而是他們不敢。不明就裡的朱由檢一上臺就弄死了魏忠賢,他一死明朝就全亂套了,大臣脖子上的枷鎖被既得利益者主動解開了,猶如猛虎歸山,之後明朝的農民起義軍不斷,朝堂上東林黨當政,好處都被他們私下吞下了,國庫裡窮的叮噹響。

到後面國庫裡面已經沒有軍餉了,崇禎就差跪下來求大臣們捐款了,然而就算如此也只募集到了20萬兩白銀,如果魏忠賢在世,起碼每家最少出血二十萬,不給就抄家,事實上當李自成攻破京都後,當朝的大臣哪家不被抄出百萬雪花銀?魏忠賢是壞人,東林黨也好不到哪去,都是一丘之貉。魏忠賢什麼時候死,明末便什麼時候開始亂。


天祺


首先感謝樓主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九千歲魏忠賢

魏忠賢(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隸肅寧(今河北滄州肅寧縣)人,漢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宮後改姓名叫李進忠,由才人王氏複姓,出任秉筆太監後,改回原姓,皇帝賜名為魏忠賢。明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監,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朱由檢繼位後,打擊懲治閹黨,治魏忠賢十大罪,命逮捕法辦,自縊而亡,其餘黨亦被肅清。

現在,我來擺明我的觀點。我覺得魏忠賢雖然是一個壞人,但是他確實推進了歷史的進程。歷史上哪有一直都是好人沒有有壞人這個說法的所以說魏忠賢的存在對於歷史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魏忠賢本質上就是個人渣、徹徹底底的壞人,看他的人生經歷就知道了,只是後來幫皇帝做事,力圖保障鞏固皇權,天下是皇帝的自然也得保,所以做的一些事現在看來有助於明朝續命。但看歷史政治水平其實也堪憂,這樣一個人渣站到那麼個高位,隨心所欲一下造成的破壞力就太大了。

但是,魏忠賢被處死後明朝開始打亂了,這說明了什麼?明朝本質上說脆弱不堪的,遲早也是要滅亡的,這個只是時間問題。

反正他也是真的該死,在許多人心中都是罪大惡極的人,甚至還有人將明朝覆滅的原因,歸結到他的頭上,魏忠賢不是好人,殘害了許多忠良,這是不爭的事實。

最後,如果喜歡我,覺得我又有道理請關注我,嘻嘻


嘴痕


魏忠賢的一生,從一個懵懂孩提,大字不識,到閹割入宮,再到被天啟帝寵愛有加,最終登上仕途,成為一人之下(優秀勞模木匠愛好者天啟帝和空氣其實沒什麼區別),萬人之上的秉筆司禮掌管披紅權的大太監,他的一生無疑是成功的,但也是可悲可恨的!

魏忠賢,無論我怎麼給你正面評價,終究逃不過你是亙古大奸臣的事實,大字不識,卻通過諂媚和邪術(野史記載魏忠賢用童子陽根身換得邪術),蠱惑天啟皇帝,雖說某些政策對明朝經濟發展和軍備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造成了明朝末年百姓的徭役賦稅繁重,間接導致了崇禎年間的百萬農民軍起義。



歷史的真相l


何難客觀評價他。因為他得罪了讀書人。史料都是讀書人寫的。但從後來看,他沒辦過什麼錯事。至於為什麼名聲不好,你參照雍正就知道了。






曉窗幽夢


萬曆四十八年(1620),當了48年皇帝的神宗終於入土為安了,時年58歲,留給他子孫的,是一個滿目瘡痍的明朝。八月一日,神宗長子朱常洛即位, 改年號為泰昌,是為明光宗。朱常洛即位後,在正直大臣的推動下,進行了一系列拯救萬曆末年弊政的改革:例如填補官缺,發庫銀犒賞軍士,罷免礦監稅使,撥亂 反正等等。這些政策使明朝人又一次看到了希望,張居正改革時期的再次崛起似乎就在不遠的前方了。然而好景不長,同年九月一日,光宗因服用大臣所進“紅 丸”,猝然去世,年僅39歲。這就是明代歷史上三大疑案之一的“紅丸案”。朱常洛只做了一個月皇帝,史稱“一月天子”,他是明代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朱常 洛的暴斃,使他的泰昌年號未能行用,但是他畢竟代表一個時代。為了緬懷那已經開端的新氣象,大臣們決定以萬曆四十八年(1620)八月一日朱常洛正式即位 到年底為泰昌元年。

  光宗去世後,16歲的朱由校(1621—1627)即位,改元“天啟”,他就是明熹宗。由於光宗在位的時間很短, 朱由校還沒來得及被冊立為太子,也就沒能接受朝臣們的諄諄教導,這導致熹宗所受的教育少得可憐。年幼加上文化水平極低,導致他根本不懂政務,對於國家大事 也就無從關心。在他執政的時間裡,熹宗更為關心的是他鐘愛的工作――木工。宦官魏忠賢利用熹宗的貪玩荒政,竊取了朝中大權,成為明代歷史上權力最大的宦官。

魏忠賢(1568—1627),原名李進忠,北直隸肅寧縣(今河北肅寧縣)人。他結過婚,妻子姓馮,有個女兒,嫁於楊家。魏忠賢 本是一個市井無賴,不識字,但懂得一些武功,左右手均能挽弓,箭法嫻熟。正是這套本事,讓他總是覺得自己懷才不遇。魏忠賢家中貧窮,卻喜歡賭博,萬曆時為 賭債所逼,自閹入宮做太監。由於魏忠賢懂得察言觀色,在宮中硬是結交上大太監王安,得其佑庇。但是魏忠賢並不以此為滿足,賭徒的心理促使他向更遠的目標前 進。

  客氏是北直隸定興(今河北定興縣)人,早年嫁與侯二為妻,18歲入宮後,陰差陽錯地成為了朱由校的乳母。由於魏忠賢身材魁梧,粗 通武功,這使得他在眾多文弱的太監中有如鶴立雞群。兩人相見之後一拍即合,結成了假夫妻。此後二人聯手,對朱由校極盡諂媚之能事,引誘其玩樂,深得歡心。 朱由校即位不到10天,客氏就被封為奉聖夫人,有了顯赫的名分。她的“丈夫”魏忠賢的出頭之日也就不遠了。沒過多久,魏忠賢被升為司禮監秉筆太監。天啟三 年(1623)十二月,魏忠賢受命總督東廠,東廠成為魏忠賢鎮壓異己的工具。通過東廠,魏忠賢完全掌握了大臣們的生殺大權,控制了朝政。他憑藉手中的權利 胡作非為,把朝政搞得一片混亂。

  一、穢亂內廷。熹宗是個“木匠天才”,喜歡刀鋸斧鑿油漆的工作,據說很多工匠都趕不上他的水平。如果 他不是生在帝王之家,他肯定是個出色的木匠。即位之後,熹宗更是把木匠工作當成他生活的全部。從早到晚都是在幹木匠活,高興之時經常忘記吃飯睡覺。他曾親 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宮殿,形式仿乾清宮,高不過三四尺,卻曲折微妙,巧奪天工。魏忠賢總是乘他做木工做得全神貫注之時,拿重要的奏章去請他批閱。熹宗正 在興頭上,很不耐煩,就命令魏忠賢自己去辦理。這樣,魏忠賢逐漸獨攬了朝政。

  魏忠賢利用熹宗假借的權力,在內廷為所欲為,無視朝中禁 忌。他在宮中舉行“內操”,挑選、組織宦官操練軍事,炫耀權勢,培植自己的私人武裝。操練的時候,鑼鼓聲響徹皇宮。據說,一個剛出生的皇子因此驚懼而死 亡。御史劉之鳳上疏說:“假如劉瑾擁甲士三千,能束手就擒乎?”劉瑾是明武宗時的宦官,因為權勢太盛被武宗賜死。劉之鳳言外之意就是要熹宗取消內操,以防 魏忠賢叛亂。但是熹宗卻聽不進勸告。熹宗張皇后因為憎惡魏忠賢,遭到魏忠賢和客氏的迫害而流產。可見,魏忠賢的權勢已經威脅到最高統治者皇帝和皇后的安 全。而熹宗卻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無怪乎後人評價熹宗說他是“至愚至昧之童蒙”。

二、排除異己,迫害東林黨人。針對魏忠賢的專權亂 政,當時正直的士大夫紛紛上疏勸諫,支持魏忠賢的閹黨(由一些沒有骨氣的士大夫組成)把反對魏忠賢的人統稱為東林黨,這些人遭到閹黨的殘酷迫害。天啟四年 (1624),魏忠賢遭到楊漣的彈劾,但倖免於難,於是開始大規模迫害鎮壓東林黨人士。天啟五年(1625),魏忠賢借熊廷弼事件,誣陷東林黨的左光斗、 楊漣、周起元、周順昌、繆昌期等人有貪贓之罪,大肆搜捕東林黨人。天啟六年,魏忠賢又殺害了高攀龍、周宗建、黃尊素、李應升等人,東林書院被全部拆毀,講 學亦告中止。至此,東林黨被閹黨勢力徹底消滅。東林黨面對嚴刑拷打,始終沒有向閹黨曲膝,不愧為一代文人的表率。相比之下,閹黨的行為卻為人所不恥,面對 高官顯位、金錢美色的誘惑,他們喪失了做人的良知與正義感,紛紛拜倒在魏忠賢的門下,卑躬屈膝、苟且偷生,充當魏忠賢的馬前卒和劊子手。

   三、搜刮民財、廣建生祠。魏忠賢不僅殘酷地排除異己,而且加深了對百姓的剝削,使得民不聊生。魏忠賢的黨羽為了巴結魏忠賢,為他建生祠。祠堂本是為死人 建的。為活著的人建祠堂,因而名之為生祠。最先建立生祠的,是浙江巡撫潘汝楨。天啟六年(1626)六月,他與太監李實在杭州西湖邊為魏忠賢建立生祠,這 種事情竟然得到了熹宗的批准,而且為之賜名“普德祠”,主持其事的潘汝楨還被升為南京刑部尚書。此例一開,各地官員相繼效尤。除福建外,各省都紛紛建立生 祠,木雕魏忠賢像供奉。順天府官員在北京的崇文門內和宣武門外,也建立了魏忠賢祠。更有些人無恥地把建生祠上升到理論高度。國子監生陸萬齡說:“孔子作 《春秋》,忠賢作《要典》;孔子誅少正卯,忠賢誅東林。宜建祠國學西,與先聖(孔子)並尊。”陸萬齡竟然把既不忠又不賢的魏忠賢與孔子相比,極盡奉承、諂 媚之能事,稍有良知的人都為之汗顏。生祠的修建耗費了大量錢財,所需費用不是取自官府,就是向百姓盤剝所得。建生祠需要土地,或佔民田、墓地,或拆民房 屋,無人敢阻攔。河南開封建祠時,竟拆毀民房達兩千餘間。在魏忠賢活著的時候,生祠遍地開花,成為一道獨特的“景觀”。

  四、製造恐 怖、濫施刑罰。魏忠賢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得不到正義之士的支持。為了防止他們不斷上疏彈劾自己,魏忠賢利用錦衣衛和東廠監視異己,迫害正義之士。廠 衛的主要任務之一是監視官民言行,一旦發現有人說出或作出對魏忠賢不利的言語或舉措,就進行抓捕和拷問,直至被罷官或被處死。魏忠賢為此豢養了廠役數百 人,分派到各衙門或民間刺探官民隱事。一些上層人物的隱私,也難逃過廠衛的耳目,如寧國大長公主(明世宗之姐)之子李承恩藏有公主所賜器物,也被發現。工 部郎中葉憲祖見內城建魏忠賢生祠,隨口說了一句:“這是天子巡行的路,土偶(魏忠賢像)怎麼能立在這兒呢?”不久葉憲祖就被罷官。廠衛的觸角也滲入到民 間。有四人在密室飲酒,一人酒醉後破口大罵,其他三人嚇得沒敢附和。那人還沒罵完,魏忠賢的密探就已破門而入,將四人一併帶走。結果罵人者被凌遲處死,其 他三人則得到了賞銀。通過這則故事我們就可以看到魏忠賢對言論的控制已經達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在這樣的氛圍下,人人自危,道路以目,又哪裡有勇氣反抗魏 忠賢?

  除了監視人民外,魏忠賢還利用廠衛機構濫施刑罰,尤其是反對自己的東林黨,常常對他們施以極刑,其殘酷程度令人髮指。如楊漣入 獄後,五日一受審,拶、夾、棍等酷刑一一用於楊漣身上,折磨得他遍體鱗傷,奄奄一息。後來提審時楊漣被折磨得無法坐、立,廠衛就讓人給楊漣帶上鍊鎖把他拖 到堂上,讓楊漣躺在地下受審。雖然楊漣始終不屈服,但是仍被矯旨處死在獄中,以土囊壓身,鐵釘貫耳而死。死後七日方允許其家屬領取屍首,只剩下了幾片血 衣,幾根殘骨而已。忠於明朝的楊漣連死後全屍都不能得。

  五、廣置黨羽和親信。由於魏忠賢的權勢日盛,許多官僚士大夫為了升官發財或免 遭迫害,而投到了魏忠賢的門下,這些人被稱為“閹黨”。天啟五年(1625)以後入閣的大臣,大多是閹黨,如顧秉謙、魏廣微、黃立極、施來鳳、張瑞圖等 人。首輔顧秉謙為了自己的前程,在一次家宴中竟然向魏忠賢說:“我想拜你為乾爹,但是害怕你不喜歡有一個白鬍子的兒子,所以讓我的小兒子認你為幹爺爺。” 拐彎抹角要給魏忠賢當兒子。像顧秉謙這樣的無恥之徒還有很多,所以閹黨如同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隨著閹黨人數的眾多,出現了所謂五虎、五彪、十狗、十孩 兒、四十孫等名號,他們都是魏的親信,各有分工。五虎是針對文官而言的,主要是為魏忠賢出謀劃策,包括崔呈秀(兵部尚書兼左都御史)、田吉(兵部尚書)、 吳淳夫(工部尚書)、李夔龍(左副都御史)、倪文煥(太常卿)。五彪則是針對武官而言的,主要是負責刑獄與殺戮,包括田爾耕(左都督)、許顯純(錦衣衛指 揮僉事)、孫雲鶴(東廠理刑官)、楊寰(錦衣衛東司理刑)、崔應元(錦衣衛指揮)。又有吏部尚書周應秋、太僕少卿曹欽程等號為十狗。整個閹黨上自內閣、六 部,下至總督、巡撫,遍佈中外,一時間明朝成了魏忠賢的天下。

  魏忠賢的一手遮天動搖了大明王朝的基礎,偌大一個朱氏天下幾乎都快變成 了魏姓,但熹宗卻仍被矇在鼓裡,還在盡情地玩樂。盛夏之時,他穿上冬裝,模仿明太祖雪夜戎裝巡遊的場面;有時還扮成宋太祖上臺演戲,洋相百出。天啟七年 (1627)五月,熹宗在宮中西苑乘船遊玩時,不小心跌入水中,雖被人救起,但落下了病根,同年八月病死。

熹宗在位的七年,是明代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他的去世,對於整個國家來講也許是一件幸事。因為他死後,魏忠賢便失去了靠山。這個為亂明朝七年、罪大惡極的太監即將得到嚴懲。八月, 朱由檢即位。十一月,就把魏忠賢貶往鳳陽,不久就命錦衣衛捉拿魏忠賢回京。魏忠賢在阜城得知消息後自縊而死。曾經叱吒一時的魏忠賢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演出。


心島未晴TEL


公元1568年,魏忠賢出生於一個市井之家。長大後像正常男孩子一樣娶妻生子,但由於他生性好賭,每次賭錢必輸。他的妻子百般勸說,就是不聽,絕望之時便帶著兒子遠走他鄉。之後,魏忠賢的賭博變本加厲。最終欠下一屁股債,無力償還。遭到債主的百般羞辱之後,自行了斷,便投奔京城入宮當了太監,希望能在宮中出人頭地。

進宮之後,被分到東廠。並且快速地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很好的靠山。一次機緣巧合的機會下,魏忠賢平步青雲。在太子朱由校繼位之後,就意味著魏忠賢掌管的時刻到來了。早在朱由校還是太子的時候,魏忠賢就摸透了秉性。他的性格生性墮落,懶散,對做木工的活情有獨鍾。這就給魏忠賢掌管國家事務創造了機會。

再加上魏忠賢對其他文武百官的百般討好,奠定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熹宗的不作為,以及對魏忠賢擅權的百般容讓,給魏忠賢的地位放在了與他平起平坐的地位。甚至民間,很多百姓只知朝廷有魏忠賢而不知熹宗中的地步。魏忠賢見時機成熟,便稱自己為9000歲。我們也可以看出。與其魏忠賢敢自封自己為9000歲,還不如說是一個時代的悲哀,是明朝制度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