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張圖重溫《舌尖上的中國》之美食「出海捕魚」

也許很多人都聽說過《舌尖上的中國》這檔美食節目,但是大多數人只流下了口水,並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為了能讓大家從節目中獲得一些美食知識,我將通過圖文的形式回顧和進一步解讀《舌尖上的中國》這檔節目中的美食。




十張圖重溫《舌尖上的中國》之美食「出海捕魚」

馬鮫魚切片

眾所周知,海洋的面積佔到地球表面積的71%,而我國的海岸線長達1.8萬千米,沿海的居民大多數都依靠海洋生存,出海捕魚就是一種主要的方式。以前在海邊生長的漁民,由於技術上的限制,只能在近海獲得海洋的饋贈,當時他們所使用的是一種充滿勞動人民智慧的技術——高蹺捕魚,而這個技術,目前已經淘汰,現在已經成為了一項民俗旅遊體驗項目。


十張圖重溫《舌尖上的中國》之美食「出海捕魚」

高蹺捕魚的漁民

但是,近海的生物資源匱乏,站在海岸線上捕撈顯然收穫不多。人們要想獲得更多的海洋資源,必然要走向深海。當前,在我國南海,基本上所有的漁民,都參與到了深海捕魚的隊伍中來。由於深海的環境捉摸不透,危險較大,且魚群的位置也難以確定,深海捕魚的成功率並不高。因此,他們每一次出海前,都要到媽祖廟,祈禱出海平安,收穫滿滿。


十張圖重溫《舌尖上的中國》之美食「出海捕魚」

媽祖廟

出海前,漁民們還要準備好充分的準備,包括船的動力源泉——柴油,還有生活所需的食物、淡水。對於食物,他們往往會帶上馬鮫魚,因為馬鮫魚用鹽醃好,可以保存較長的時間。馬鮫魚的魚頭和魚尾,還可以做成酸菜魚。


十張圖重溫《舌尖上的中國》之美食「出海捕魚」

馬鮫魚抹鹽保存

船長在出海的途中,偶爾會垂釣,一方面是打發在船上的時間,其次還可以收穫一頓意外的美食。這次,他釣到一條狼魚,給自己做了個美味的狼魚泡麵。但是他吃得心事重重,因為近些日子出了2次海都沒有什麼收穫,虧了幾萬元,如果這次還是捕不到魚,他很難向船員們交代。此外有時候出海會遇到惡劣的天氣,他們還不得不停靠在附近的海島避難。


十張圖重溫《舌尖上的中國》之美食「出海捕魚」

船長捕獲的狼魚

他們深海捕魚,採用的是燈光誘捕技術。這項技術,顧名思義,就是通過人造光源,吸引周邊的魚群靠近,然後收網,便可將吸引過來的魚群一網打盡。


十張圖重溫《舌尖上的中國》之美食「出海捕魚」

燈光誘捕

經過數次失敗的嘗試後,這一次,船長對魚群的所在位置判斷正確。當他發現魚群后,果斷出手。在他的指揮下,船員們動作迅速,配合無間。看著滿滿的收穫,船長終於鬆了一口氣。


十張圖重溫《舌尖上的中國》之美食「出海捕魚」

捕獲的魚卸載進船艙

滿載而歸的他們,用一頓豐盛的新鮮海魚盛宴,來慶祝這一次的勝利,這也是漁民們獨有的慶祝方式。

十張圖重溫《舌尖上的中國》之美食「出海捕魚」

紅燒池子魚


十張圖重溫《舌尖上的中國》之美食「出海捕魚」

香煎馬鮫魚


十張圖重溫《舌尖上的中國》之美食「出海捕魚」

滿載而歸的漁民

以前小編覺得,居住在海邊的漁民們真是幸運,天天都可以接受自然的饋贈。特別是近期非常火爆的漁民趕海的相關視頻,更是覺得,好像在海邊隨便晃一下,就可以撿到寶。看了這期節目後,我改變了此前的看法。其實哪裡有什麼自然的饋贈,還不是靠著自己的雙手,甚至冒著生命危險,才能從大自然手中搶到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