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泰國軍方經常發動政變,還都成功了?

小靜遊戲解說


因為泰國除了政府和軍方之外還有一個國王,國王的特殊角色決定了泰國會經常發生軍事政變,不過國王也有另外一個作用,那就是他在大多數時候都能夠防止本國的軍事政變變成嚴重的流血衝突,一般在國王的協調之下泰國的軍事政變最終都能夠和平收場。


(泰國王室)

泰國的政治體制在全球範圍內算是比較特殊的,它雖然名義上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但是泰國跟日本以及英國這樣的真正意義上的君主立憲制國家又存在很大的區別,英國國王和日本天皇都是沒有任何實際權力的國家象徵,但是泰國國王卻擁有很大的實權。泰國政體跟英國以及日本政體之所以會存在很大的區別,這跟泰國民眾的思想存在很大的關係,泰國民眾內心始終還是有很強烈的忠於國王的思想,其帶來的一個結果是泰國軍隊雖然受內閣的領導,但是泰國軍隊卻是忠於泰國國王。
(通過軍事政變上臺的泰國總理巴育)


除了軍隊忠於國王這個因素之外,國王本身代表的不僅僅只是他個人,因為國王在泰國國內擁有很大影響力,所以他所代表的是一個很大的群體,某種程度上國王就是一個隱性的黨派。在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因為君主只是一個國家的象徵,而首相(內閣總理)才是國家的實際領導者,軍隊必須與國家的領導者統一,如此這個國家的政局才能夠穩定。當軍隊一邊是受首相領導,但另一邊它卻是忠於國王的時候,這個國家本身就存在政變的隱患,在必要的時候政變隨時都有可能發生。

泰國總理是通過民眾選舉產生的,總理或許能夠代表民眾的利益,但有時候為普通民眾服務的總理也可能會引起國王的不滿,比如泰國前總理他信,他是泰國首位通過選舉成功連任的總理,他信在泰國國內也擁有很高的人氣,但是他信的高人氣讓當時的泰國國王普密蓬心有顧慮,所以他最終授意軍隊通過軍事政變將他信給趕下了臺,後來他信的妹妹英拉遭遇的情況基本也是類似。
(英拉和他信)


在大多數時候,泰國軍方都是在國王的授意之下才會發動軍事政變,只是有些將領發動軍事政變是為了讓自己上臺,有些則是為了給國王“解憂”。比如泰國的現任總理巴育就是通過軍事政變把英拉給趕走,然後他自己當上了泰國總理,而發動軍事政變把他信給趕下臺的頌提對於政治就沒有什麼興趣,他幫國王“解憂”之後很快就離開了泰國政壇。一般而言,泰國總理面對有國王授意的軍隊基本是沒有什麼辦法的,泰國總理本身也是有忠於國王的傳統,所以即便明知是國王把自己趕下的臺,他們一般也不會把這事兒給挑明。總之泰國會不會發生軍事政變,以及軍事政變能不能獲得成功,國王是最重要的因素,國王的態度對於泰國政局的走向具有很大的影響。由此看來,未來泰國還有可能再次發生軍事政變,不過需要強調的一點是現任泰國國王哇集拉隆功在泰國國內的威望遠遠比不得他的父親普密蓬。


李姓先生


2013年8月,泰國的執政黨為泰黨議員沃拉差提出一個“特赦法案”,讓泰國的國會審議。“特赦法案”具有很大的爭議,反政府人士素帖對“特赦法案”非常不滿,就帶著反政府人士進行示威遊行,讓泰國陷入新的政治危機。為了解決這個危機,泰國的女總理英拉下令,解散了泰國國會下院,說英拉“濫用職權”的罪名成立,根據泰國的憲法解除了英拉總理的職務!

泰國的政治危機爆發,英拉被憲法法院解除職務,泰國陸軍總司令巴育就站出來主持大局,理由是不讓泰國成為下一屆烏克蘭或埃及。巴育的想法非常不錯,就讓泰國的執政黨、反對黨、選舉委員會高層官員以及親政府、反政府示威領導人和看守政府總理尼瓦探隆·汶頌拜訕等人坐下來談判,用談判來解決問題。各方的分歧太大,從2014年5月21日談到2014年5月22日16時20分,巴育主持的和談談崩了!

巴育在電視講話中宣佈,為了不讓泰國的政治危機蔓延下去,成立泰國國家維和委員會,由軍方接管泰國政權,巴育出任代理總理,繼續主持大局!

但也有例外,阿披實也是民選的總理,卻沒有被軍方發動政變趕下臺。不難理解,泰國軍方沒有把阿披實趕下臺,是因為阿披實和他信、英拉略有不同,阿披實照顧了泰國王室的利益,是王室支持的代表。他信和英拉則不同,他信和英拉更民主,不喜歡“君主立憲”,執政傷害了王室和軍費的利益,才被趕下臺!

泰國軍方每次發動的政變都能成功,是因為泰國國王是一個有實權的國王,泰國國王是真正的王,不是象徵性的國家領袖,是泰國的三軍統帥,是泰國的活神,泰國人民相信國王,見了國王要行跪拜禮。泰國民眾不反感軍方執政,就是相信國王。

他信、英拉,尤其是英拉,都是泰國民眾喜歡的總理,他們代表的是底層民眾利益,而泰國軍方、泰國國王代表的是泰國精英層利益。泰國底層民眾與泰國精英層的利益肯定有衝突,但他信和英拉站在了底層民眾一邊,因此與泰國精英層格格不入,泰國精英層肯定想把他信、英拉拿下臺

泰國體制很特殊,屬於君主立憲制國家,泰國國王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有道是,槍桿子裡出政權,泰國軍方掌握著槍桿子,當然掌握主動權。而他信、英拉等代表底層民眾利益的泰國總理,徒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滿清熱忱,但最終也會被在泰國國王支持下的泰國軍方發動政變而趕下臺。

作為泰國國王,雖然威望最高、權力最大,但很多時候也擔心泰國軍方倒戈——將槍口對準自己。所以,泰國曆屆國王,一方面會全力支持泰國軍方處理內外事務,一方面也擔心泰國軍方叛變。只要泰國國王堅定站在泰國軍方一邊,泰國國王可以高忱無憂,泰國軍方想辦的事情也能成功——誰都知道槍桿子的厲害!

泰國從1932年6月第一次軍事政變開始已經發生了大大小小二十次政變,泰國軍變,頒佈了十七部的憲法,舉辦了二十六次的大選,更是組了整整五十次的內閣。可以說泰國曆史就是一部軍事政變史!

泰國國王的權力其實和封建時期的國王並無過大差別。雖說泰國是君主立憲制原則上來說國王的權力本應和英國的女王類似,就只是一個最高的權力的象徵,但泰國國王是擁有絕對的權力,有能力統領軍隊,而總理卻沒有能力指揮軍隊。這一病態的政治體制自然就會導致只要國王不滿意總理的治理或者當總理的生存威脅到自己時就能一聲令下指揮軍隊將其推翻! 前總理他信就曾說過“沒有人能夠使我下臺。但只要國王說一句話,我將立即辭職。”

泰國政局動盪,雖說理應是執政黨執政,但是每個黨之間實力差距不大,更何況還有聯合建黨的情況出現,可見無論是黨內還是黨外鬥爭都異常激烈。那國王也不想去趟渾水,就借勢發動軍隊推翻政府,讓軍隊成立臨時政府,而人民自然是不敢去挑戰國王和軍隊的權威。這樣利用軍隊的解決政局動盪行為的確簡單粗暴,但是長期來看只會成為導致惡性循環。能人志士也會因此被埋沒,泰國終將會成為國王和軍隊的“遊戲”!

泰國擁有著絕對的王權,激進的軍隊和動盪的政局,由此看來巴育成為正式總理可能並不是一件壞事!“槍桿子中出政權”,巴育的當選可以作為三方的“調和劑”。國王和司令的關係本身就融洽,而司令成為總理擁有兵權,政局和人民也不敢亂來。這對於“病急亂投醫”的泰國政局說不定是一條出路。








經常用了


泰國政壇背後掌握一切的泰國國王。雖然泰國已經實現了國家民主選舉,可是泰國國王和軍隊的權力是非常大的。像他信的民選政府,國民支持率在70%以上,可是軍方卻悍然將他信政府推翻。一個國家的一把手,一定是控制著軍隊的人。我們可以發現,泰國的多位民選總理,控制著政府,可軍隊卻被國王把持,所以,在事實上,泰國不能算是一個民主政府。

泰國王室與軍隊關係密切,在廢除了多位民選總理以後。泰國軍隊總參謀長巴育將軍乾脆自己任命自己為泰國總理,還得到了國王的認同,從這裡我們可看到泰國國王和泰國軍隊背後的交易和合作。

為什麼泰國軍隊總是發動軍事政變呢?這是有原因的。因為泰國的利益就是一塊中等分量的蛋糕。泰國軍方和泰國國王要分掉很大一塊,而他信和英拉政府為了取信於民,採取了重視民生,讓利於民的措施。這樣子,就觸碰到了泰國國王和泰國軍隊的利益。所以,國王和軍隊高層暗中走到了一起,謀劃出了推翻民主政府的方案。這樣。一次又一次的軍事政變就出現了。

多年來,泰國頻繁發生軍事政變,對泰國的經濟也有不小的影響。其實泰國風土人情還是很迷人的,很多大陸游客會去泰國遊玩,給泰國帶來大量就業和外匯,不過泰國政局的一些動盪就會導致遊客減少,因而導致泰國的經濟受到影響。

不過,泰國的事情是泰國的內政,外國人不好插手,泰國經過多年發展人民生活還是不錯的。可是,泰國國王和軍方把持政局會導致泰國的優質資源向泰國王室和軍方傾斜。有一句話是說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泰國的軍事政府如果不能保證公平正義,後期泰國的局勢很可能發生動盪。

泰國國王對軍隊有著很強的控制力,相反民選總理卻對軍隊的控制很差,長期多方博弈消耗了泰國有限的資源。而且新任泰國國王為人不受歡迎,為人人品不佳,即使在泰國口碑也不怎麼好。泰國作為一個小國一定要把自己的內政做好,要不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泰國的經濟水平可能會出現下降,這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很多國人會去泰國遊玩,曼谷等城市還是很繁榮的,不過要實現人人有尊嚴的工作和生活,泰國有著很長的路要走。


兵器世界



不應該說泰國軍方經常發動政變,而是泰國軍方允許選舉的時候,就會舉行大選,軍隊保持中立,不干預選舉,就可以出現一個民選政府上臺的情況。而當民選政府執政不合軍方心意,或者是已經遭遇重大政治危機而無法妥善解決的時候,軍方就會發動政變,拿回政權,讓民選政府靠邊站。

這在很多半吊子民主國家都是一樣的,比如巴基斯坦,就是這種情況。因為缺乏穩定的能夠制約軍隊權力的政治力量,所以軍方成了巴基斯坦實力最強的政治力量。當軍方願意把權利交給民選政府的時候就可以由民選政府執政,而當民選政府與軍方利益衝突,或者是遇到無法解決的危機的時候,軍方就會政變,推翻民選政府。


泰國的情況有點特殊的地方在於,泰國的軍事政變發生的特別頻繁,是二戰以來經歷的政變最多的國家。這背後是泰國社會的分裂,也就是農村人口個城市中產階級之間的利益是分裂,甚至對立的。而每個民選政府在競選的時候,多數都會傾向農村,以獲取政治支持來上臺,但上臺之後往往容易遇到城市中產階級的反對,發展成持續的社會抗議活動,政府搞不定,軍隊就政變。

所以,泰國的軍事政變非常頻繁,老百姓也習以為常,並不覺得驚奇。而且,每當出現持續的社會抗爭運動已經影響到社會正常運轉秩序而無法解決的時候,老百姓都會盼望由軍隊來恢復社會秩序。而當軍隊執政對民眾利益傷害比較大的時候,社會上又會希望進行選舉。他信和英拉就都是這樣被軍事政變推翻的。


英拉和他信一樣,在政策上都向更加貧困的農村人口傾斜,從而影響了城市中產階級的利益,引起普遍的社會抗議,持續了很長時間,正常的社會秩序很受影響,而英拉因為缺乏解決問題的強力手段,則無可奈何,最終軍隊發動政變,推翻了英拉,並將英拉逮捕審判。但這次軍方沒有直接把政權交給民選政府,而是之前的軍隊領導人巴育參加大選並勝出,成為新任的民選總理。

而且,巴育在當選之後,已經開始打擊異己,尤其是曾經在競選時給他帶來比較大的壓力的人,加上現在泰國軍隊的領導人是巴育的弟弟,這就讓泰國政治出現了一些變化,巴育如果能夠穩固政權,那麼就可能成為一個泰國此前未曾出現過的強勢領導人,其它政治力量都無法對其構成實質性的制約。這也是英拉最近突然發聲,指責巴育濫用職權的背景。


蕭武


泰國幾大政治勢力:王室、軍方、民選政府。

泰國的主要2個族群:幾百萬較富裕的城市有產階級、幾千萬的農民、普通市民群體。

2個族群,有產階級支持王室和軍方,他們的街頭政治組織就是“黃衫軍”,而普通平民則支持民選政府,他們的街頭政治組織就是“紅杉軍”。

二戰之前,軍方曾長期把持政權,王室處於統而不治的地位,不過軍方在二戰期間一度支持日本,導致軍方在二戰後民心喪失,王室乘機“重出江湖”。

在幾十年的冷戰亂世之中,普密蓬國王以過人的心智和能力,花了20多年的時間,逐漸控制了軍隊,在1990年代泰國民主化實現選舉之前,歷屆軍方出任的總理基本上都是國王利益的忠實執行者。

當時間進入1990年代,民主化的浪潮勢不可擋,王室審時度勢,也放開了選舉,開始在泰國選舉產生總理。

民主、選舉,比拼的就是一張張選票的歸屬,那幾千萬農民和普通市民階層,自然手裡掌握了最多的選票資源。

政客要贏得選舉,必然要做出有利於平民的競選承諾,而且在上臺後,還得兌現這個承諾,民眾的支持是他們紮根泰國政壇的基礎。

但是,泰國的政治、經濟等諸多資源依然牢牢掌控在軍方、王室和富裕的有產階級手裡,泰國王室是世界上最有錢的王室,據稱資產高達300億美元,其在曼谷佔據的無數土地,每年都能帶來幾億美元的租金收入,全國大多數的大中型企業,外資企業,石油電力通訊等國計民生的行業、全國大量的皇家特許經營行業……都充斥著王室的背景,而軍方的高級將領幾乎個個都是大地主,身處財富圈層的高端,而幾百萬的有產階級,則形成了財富圈層的中間部分,而幾千萬農民和普通市民,無權無勢,只能在萎靡不振的經濟發展中艱難求生。

民選政府上臺後,想要兌現之前的承諾,取信於民,以求得政權的穩固,必須要割這些中高圈層甚至王室的利益,或者說,就是拿國家的資源給民眾發福利,比如英拉捲入的“大米案”,她當年就是承諾高價收購農民手裡的大米,那時候國際米價確實很高,政府囤積起來,有得賺,但是糧食剛收上來沒多久,國際米價暴跌,泰國財政損失慘重,更要命的是當初收購大米,政府大多都是給農民打了“白條”,說是等大米出口換了錢再兌現給農民,結果,政府兌現不了的,這下,農民不滿意,軍方和王室也不滿意,英拉只能下臺。

只要民選政府想要割這些權貴的肉,這些富裕階層的人必然會反擊,對政府的命令陽奉陰違,民選政府的意志很難得到有效落實,他們就不得不動員“紅杉軍”上街訴求,而代表有產階級王室軍方利益的“黃衫軍”也會及時出馬相抗爭,雙方矛盾升級,從喊口號升級成衝突,矛盾繼續升級,曼谷和國內局勢趨於混亂,最後越來越亂,於是,王室授意的軍方政變就會發生,民選政府被推翻,政治重新洗牌。

只不過,軍事政變後,王室和軍方又會面臨一個問題,接下來該怎麼走?泰國可以實行短期內的軍管,但卻不能長久,軍管時間一長,軍方、王室和民眾的對立將愈加嚴重,搞不好就會把泰國引入內戰,到時候,軍方和王室的命運就會很微妙。

所以,軍方政變後都會承諾一定期限內回到民主體制,只是回到民主體制後,受到幾千萬農民和小市民階層的政治勢力又會重新上臺。

然後民選政府的政策再次讓軍方王室難以容忍,再次發動政變,於是一次一次循環往復。


雲中史記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月初去泰國,同當地美女聊天,談及泰國軍方的事情。

其實,現在泰國人都知道,國家但就是軍方在控制,所謂民主制度只是在軍方控制下的。

而軍方背後則是泰國國王,軍方只是他的工具。

泰國近代歷史上,一度建立軍政府控制國家。然而,二戰失敗以後,鑾披汶·頌堪的軍政府受到很大打擊,失去民眾信任。

軍方無奈之下,只能同威望極高的國王、貴族結盟。

然而,此時的拉瑪九世國王不過是鑾披汶·頌堪的工具。然而,拉瑪九世的能力很強,很快籠絡了所有鑾披汶·頌堪的反對派。

1957年,在拉瑪九世的暗中部署下,軍方發動政變,推翻了鑾披汶·頌堪。

沙立將軍上臺以後,雖還是軍人獨裁,但權力已經開始被拉瑪九世掌握。

到了1963年,沙立去世後,拉瑪九世已經大體可以控制國家的大局。

因為當時越南戰爭爆發,美國兵開始大量進入泰國基地。

由此,泰國開始和美國走得很近,尤其民間更是接近。很多泰國人開始接受美國教育,接受了美國的民主思想,要求國家改革,廢除君主制和軍政府獨裁。

這種情況下,拉瑪九世再次和軍人結盟,一起鎮壓民主派,因為這是他們共同的敵人。

1973年開始,泰國逐步民主化,期間泰國軍方多次鎮壓,很多人被殺。

然而,最終民選政府還是在人民支持下建立起來。

其實,所謂的民選政府基本都是同國王、軍方為敵的。

這些民選政府主要維護國家中產階級和底層民眾的利益,不然就無法當選。他們就同國王和軍方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

因為國王和軍方掌握泰國權力的目的,還是為了利益。泰國軍方的將軍們基本都是大富豪,國王更是擁有無數土地。

所以,無論是他信政府,還是英拉政府,只要跨越了軍方和政府劃的紅線,都會被毫不留情的推翻。

為什麼?

因為泰國其實還是軍政府在控制大全,只是換了一種形式而已。

由於泰國沒有實現軍隊國家化,所以民主制度是建立在沙灘之上,一個浪打過來就會土崩瓦解。

所以,軍方不存在發動政變一說,泰國的大權本來就是他們控制的。

現在就更好了,連泰國總理都是軍方的人。


薩沙


泰國軍方發動政變都能成功?確實是這樣,泰國軍方每次發動軍事政變,最後都會把民選的總理趕下臺,他信是這樣,英拉也是這樣!英拉絕對不是泰國最後一個被趕下臺的民選總理,只要曼谷王朝猶存,只要是民選的總理執政,均有可能被泰國軍方發動軍事政變趕下臺!

2013年8月,泰國的執政黨為泰黨議員沃拉差提出一個“特赦法案”,讓泰國的國會審議。“特赦法案”具有很大的爭議,反政府人士素帖對“特赦法案”非常不滿,就帶著反政府人士進行示威遊行,讓泰國陷入新的政治危機。為了解決這個危機,泰國的女總理英拉下令,解散了泰國國會下院,說英拉“濫用職權”的罪名成立,根據泰國的憲法解除了英拉總理的職務!

泰國的政治危機爆發,英拉被憲法法院解除職務,泰國陸軍總司令巴育就站出來主持大局,理由是不讓泰國成為下一屆烏克蘭或埃及。巴育的想法非常不錯,就讓泰國的執政黨、反對黨、選舉委員會高層官員以及親政府、反政府示威領導人和看守政府總理尼瓦探隆·汶頌拜訕等人坐下來談判,用談判來解決問題。各方的分歧太大,從2014年5月21日談到2014年5月22日16時20分,巴育主持的和談談崩了!

2014年5月22日16時20分和談失敗,2014年5月22日17時,巴育在電視講話中宣佈,為了不讓泰國的政治危機蔓延下去,成立泰國國家維和委員會,由軍方接管泰國政權,巴育出任代理總理,繼續主持大局!

英拉被軍方趕下臺,英拉的哥哥他信也被軍方趕下臺,唯一不同的是,英拉是被巴育趕下臺,他信是被頌提趕下臺。泰國王室不希望文官政府的總理,希望軍方代表執政。但也有例外,阿披實也是民選的總理,卻沒有被軍方發動政變趕下臺。不難理解,泰國軍方沒有把阿披實趕下臺,是因為阿披實和他信、英拉略有不同,阿披實照顧了泰國王室的利益,是王室支持的代表。他信和英拉則不同,他信和英拉更民主,不喜歡“君主立憲”,執政傷害了王室和軍費的利益,才被趕下臺!

泰國軍方每次發動的政變都能成功,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泰國國王是一個有實權的國王,泰國國王是真正的王,不是象徵性的國家領袖,是泰國的三軍統帥,是泰國的活神,泰國人民相信國王,見了國王要行跪拜禮。泰國民眾不反感軍方執政,就是相信國王。

槍桿子裡出政權,泰國的文官政府不堪一擊,就是因為文官政府沒有軍權,軍隊指揮權在國王手裡,不在總理手裡,軍隊只聽國王的話,不聽總理的話!


老鱷魚觀天下



泰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但是他是當今君主立憲制中國家唯一的君主還在掌握實權的國家。

比如英國、二戰後的日本,君主已經僅僅是一個精神領袖和國家象徵意義,並不過問具體政治事務。


泰國的君主立憲制名義上也是三權分立制衡,但是泰皇要凌駕於法律之上實現掌權,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為了解決這個矛盾,泰皇就一直控制著軍隊,事實上掌握著軍權。

於是,當泰皇感覺到政府威脅到自己的利益,或者某些政策自己看著不順眼,議會和法院又無法違反法律程序或者民意推翻政府時,泰皇就出手了。

他為了保持自己不干預政治的高大上的存在,他確實不方便粗暴的赤膊上陣,於是他便暗示或者放任泰國軍方發動政變推翻政府,以遂自己的心意。

任何國家和體制,當權力結構沒有對武裝力量進行有效限制,到最後,武裝力量總是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因為泰皇掌管著泰國的武裝力量,所以泰國軍隊就成了泰國政治中具有決定性權威的力量。

槍桿子裡出政權,只要泰皇需要,軍方隨時可以發動政變,只有泰皇不反對,政變便都能成功,還最終合法。

比如他信兄妹都是泰國民意選上臺的,而且他們獲得的大多數民意支持主要來自於泰國的下層農民。因為他們兄妹的執政綱領就是要照顧泰國絕大多數普通民眾的利益。



這就妨礙了權貴以及皇室的利益,引起了泰國權貴和皇室的不滿,軍方便在代替泰皇出頭,來推翻政府。


謝金澎


如果談及這個問題的話,應該說很正常,泰國一直長期處於軍事人政權統治狀態下,原本是就是標準的軍人政治,泰國依賴於武力建立,將軍穿上披身黃袍變國王,這是軍人政治的強勢基礎,歷代的君王本身就是三軍統帥,在這種背景之下,軍人自然在跟一個國家當中佔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即便後來的國王與軍方與分離,國王在這個國家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軍人的地位沒有因此被削。

從歷代情況來說,軍人依然在這個國家當中發揮了重要的政治力量,即便是國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也不可能削弱軍人的影響,國王更像一個調節者,解決軍人與政府之爭。歷代的政府其實都是弱勢的,原本是封建體系的國家,近代才算向西方學習建立了文人政府,基礎不佳,給軍人政變提供了一個基礎。以上兩點也就成了政變成功之源了。


麥田軍事觀察


泰國從1932年6月第一次軍事政變開始已經發生了大大小小二十次政變泰國軍變,頒佈了十七部的憲法,舉辦了二十六次的大選,更是組了整整五十次的內閣。可以說泰國曆史就是一部軍事政變史!

那為什麼泰國會發生這麼多軍事政變呢?

泰國的君主立憲制並不徹底

泰國國王的權力其實和封建時期的國王並無過大差別。雖說泰國是君主立憲制原則上來說國王的權力本應和英國的女王類似,就只是一個最高的權力的象徵,但泰國國王是擁有絕對的權力,有能力統領軍隊,而總理卻沒有能力指揮軍隊。這一病態的政治體制自然就會導致只要國王不滿意總理的治理或者當總理的生存威脅到自己時就能一聲令下指揮軍隊將其推翻! 前總理他信就曾說過“沒有人能夠使我下臺。但只要國王說一句話,我將立即辭職。”



泰國自稱只有軍事政變才能救國

泰國政局動盪,雖說理應是執政黨執政但是每個黨之間實力差距不大,更何況還有聯合建黨的情況出現,可見無論是黨內還是黨外鬥爭都異常激烈。那國王也不想去“趟渾水”就借勢發動軍隊推翻政府,讓軍隊成立臨時政府,而人民自然是不敢去挑戰國王和軍隊的權威。這樣利用軍隊的解決政局動盪行為的確簡單粗暴,但是長期來看只會成為導致惡性循環。能人志士也會因此被埋沒,泰國終將會成為國王和軍隊的“遊戲”!

現任總理巴育就是依靠政變上位

泰國臨時總理巴育於今年6月5日通過重新選舉,獲得了泰國上下兩院500張選票,以壓倒性的優勢正式成為泰國總理。而作為陸軍總司令的巴育就是在2014年通過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總理英拉的政權,從而成功上位成為新的總理。


這位巴育總理也的確是夠“不要臉”的,之前的政變都是在政變一段時間後,軍隊將放權,重新開始選舉,軍隊將不再幹涉內政。而這一次巴育宣佈將參與競選,而在如此軍隊和國王的雙重壓力下,人民和上下議院只好將大部分的投給這位陸軍司令,那麼巴育也就正式成為了一名“由民主選舉選出”的總統。

泰國擁有著絕對的王權,激進的軍隊和動盪的政局,由此看來巴育成為正式總理可能並不是一件壞事!“槍桿子中出政權”,巴育的當選可以作為三方的“調和劑”。國王和司令的關係本身就融洽,而司令成為總理擁有兵權,政局和人民也不敢亂來。這對於“病急亂投醫”的泰國政局說不定是一條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