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泰国军方经常发动政变,还都成功了?

小静游戏解说


因为泰国除了政府和军方之外还有一个国王,国王的特殊角色决定了泰国会经常发生军事政变,不过国王也有另外一个作用,那就是他在大多数时候都能够防止本国的军事政变变成严重的流血冲突,一般在国王的协调之下泰国的军事政变最终都能够和平收场。


(泰国王室)

泰国的政治体制在全球范围内算是比较特殊的,它虽然名义上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但是泰国跟日本以及英国这样的真正意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又存在很大的区别,英国国王和日本天皇都是没有任何实际权力的国家象征,但是泰国国王却拥有很大的实权。泰国政体跟英国以及日本政体之所以会存在很大的区别,这跟泰国民众的思想存在很大的关系,泰国民众内心始终还是有很强烈的忠于国王的思想,其带来的一个结果是泰国军队虽然受内阁的领导,但是泰国军队却是忠于泰国国王。
(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泰国总理巴育)


除了军队忠于国王这个因素之外,国王本身代表的不仅仅只是他个人,因为国王在泰国国内拥有很大影响力,所以他所代表的是一个很大的群体,某种程度上国王就是一个隐性的党派。在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因为君主只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而首相(内阁总理)才是国家的实际领导者,军队必须与国家的领导者统一,如此这个国家的政局才能够稳定。当军队一边是受首相领导,但另一边它却是忠于国王的时候,这个国家本身就存在政变的隐患,在必要的时候政变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泰国总理是通过民众选举产生的,总理或许能够代表民众的利益,但有时候为普通民众服务的总理也可能会引起国王的不满,比如泰国前总理他信,他是泰国首位通过选举成功连任的总理,他信在泰国国内也拥有很高的人气,但是他信的高人气让当时的泰国国王普密蓬心有顾虑,所以他最终授意军队通过军事政变将他信给赶下了台,后来他信的妹妹英拉遭遇的情况基本也是类似。
(英拉和他信)


在大多数时候,泰国军方都是在国王的授意之下才会发动军事政变,只是有些将领发动军事政变是为了让自己上台,有些则是为了给国王“解忧”。比如泰国的现任总理巴育就是通过军事政变把英拉给赶走,然后他自己当上了泰国总理,而发动军事政变把他信给赶下台的颂提对于政治就没有什么兴趣,他帮国王“解忧”之后很快就离开了泰国政坛。一般而言,泰国总理面对有国王授意的军队基本是没有什么办法的,泰国总理本身也是有忠于国王的传统,所以即便明知是国王把自己赶下的台,他们一般也不会把这事儿给挑明。总之泰国会不会发生军事政变,以及军事政变能不能获得成功,国王是最重要的因素,国王的态度对于泰国政局的走向具有很大的影响。由此看来,未来泰国还有可能再次发生军事政变,不过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现任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在泰国国内的威望远远比不得他的父亲普密蓬。


李姓先生


2013年8月,泰国的执政党为泰党议员沃拉差提出一个“特赦法案”,让泰国的国会审议。“特赦法案”具有很大的争议,反政府人士素帖对“特赦法案”非常不满,就带着反政府人士进行示威游行,让泰国陷入新的政治危机。为了解决这个危机,泰国的女总理英拉下令,解散了泰国国会下院,说英拉“滥用职权”的罪名成立,根据泰国的宪法解除了英拉总理的职务!

泰国的政治危机爆发,英拉被宪法法院解除职务,泰国陆军总司令巴育就站出来主持大局,理由是不让泰国成为下一届乌克兰或埃及。巴育的想法非常不错,就让泰国的执政党、反对党、选举委员会高层官员以及亲政府、反政府示威领导人和看守政府总理尼瓦探隆·汶颂拜讪等人坐下来谈判,用谈判来解决问题。各方的分歧太大,从2014年5月21日谈到2014年5月22日16时20分,巴育主持的和谈谈崩了!

巴育在电视讲话中宣布,为了不让泰国的政治危机蔓延下去,成立泰国国家维和委员会,由军方接管泰国政权,巴育出任代理总理,继续主持大局!

但也有例外,阿披实也是民选的总理,却没有被军方发动政变赶下台。不难理解,泰国军方没有把阿披实赶下台,是因为阿披实和他信、英拉略有不同,阿披实照顾了泰国王室的利益,是王室支持的代表。他信和英拉则不同,他信和英拉更民主,不喜欢“君主立宪”,执政伤害了王室和军费的利益,才被赶下台!

泰国军方每次发动的政变都能成功,是因为泰国国王是一个有实权的国王,泰国国王是真正的王,不是象征性的国家领袖,是泰国的三军统帅,是泰国的活神,泰国人民相信国王,见了国王要行跪拜礼。泰国民众不反感军方执政,就是相信国王。

他信、英拉,尤其是英拉,都是泰国民众喜欢的总理,他们代表的是底层民众利益,而泰国军方、泰国国王代表的是泰国精英层利益。泰国底层民众与泰国精英层的利益肯定有冲突,但他信和英拉站在了底层民众一边,因此与泰国精英层格格不入,泰国精英层肯定想把他信、英拉拿下台

泰国体制很特殊,属于君主立宪制国家,泰国国王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有道是,枪杆子里出政权,泰国军方掌握着枪杆子,当然掌握主动权。而他信、英拉等代表底层民众利益的泰国总理,徒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满清热忱,但最终也会被在泰国国王支持下的泰国军方发动政变而赶下台。

作为泰国国王,虽然威望最高、权力最大,但很多时候也担心泰国军方倒戈——将枪口对准自己。所以,泰国历届国王,一方面会全力支持泰国军方处理内外事务,一方面也担心泰国军方叛变。只要泰国国王坚定站在泰国军方一边,泰国国王可以高忱无忧,泰国军方想办的事情也能成功——谁都知道枪杆子的厉害!

泰国从1932年6月第一次军事政变开始已经发生了大大小小二十次政变,泰国军变,颁布了十七部的宪法,举办了二十六次的大选,更是组了整整五十次的内阁。可以说泰国历史就是一部军事政变史!

泰国国王的权力其实和封建时期的国王并无过大差别。虽说泰国是君主立宪制原则上来说国王的权力本应和英国的女王类似,就只是一个最高的权力的象征,但泰国国王是拥有绝对的权力,有能力统领军队,而总理却没有能力指挥军队。这一病态的政治体制自然就会导致只要国王不满意总理的治理或者当总理的生存威胁到自己时就能一声令下指挥军队将其推翻! 前总理他信就曾说过“没有人能够使我下台。但只要国王说一句话,我将立即辞职。”

泰国政局动荡,虽说理应是执政党执政,但是每个党之间实力差距不大,更何况还有联合建党的情况出现,可见无论是党内还是党外斗争都异常激烈。那国王也不想去趟浑水,就借势发动军队推翻政府,让军队成立临时政府,而人民自然是不敢去挑战国王和军队的权威。这样利用军队的解决政局动荡行为的确简单粗暴,但是长期来看只会成为导致恶性循环。能人志士也会因此被埋没,泰国终将会成为国王和军队的“游戏”!

泰国拥有着绝对的王权,激进的军队和动荡的政局,由此看来巴育成为正式总理可能并不是一件坏事!“枪杆子中出政权”,巴育的当选可以作为三方的“调和剂”。国王和司令的关系本身就融洽,而司令成为总理拥有兵权,政局和人民也不敢乱来。这对于“病急乱投医”的泰国政局说不定是一条出路。








经常用了


泰国政坛背后掌握一切的泰国国王。虽然泰国已经实现了国家民主选举,可是泰国国王和军队的权力是非常大的。像他信的民选政府,国民支持率在70%以上,可是军方却悍然将他信政府推翻。一个国家的一把手,一定是控制着军队的人。我们可以发现,泰国的多位民选总理,控制着政府,可军队却被国王把持,所以,在事实上,泰国不能算是一个民主政府。

泰国王室与军队关系密切,在废除了多位民选总理以后。泰国军队总参谋长巴育将军干脆自己任命自己为泰国总理,还得到了国王的认同,从这里我们可看到泰国国王和泰国军队背后的交易和合作。

为什么泰国军队总是发动军事政变呢?这是有原因的。因为泰国的利益就是一块中等分量的蛋糕。泰国军方和泰国国王要分掉很大一块,而他信和英拉政府为了取信于民,采取了重视民生,让利于民的措施。这样子,就触碰到了泰国国王和泰国军队的利益。所以,国王和军队高层暗中走到了一起,谋划出了推翻民主政府的方案。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军事政变就出现了。

多年来,泰国频繁发生军事政变,对泰国的经济也有不小的影响。其实泰国风土人情还是很迷人的,很多大陆游客会去泰国游玩,给泰国带来大量就业和外汇,不过泰国政局的一些动荡就会导致游客减少,因而导致泰国的经济受到影响。

不过,泰国的事情是泰国的内政,外国人不好插手,泰国经过多年发展人民生活还是不错的。可是,泰国国王和军方把持政局会导致泰国的优质资源向泰国王室和军方倾斜。有一句话是说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泰国的军事政府如果不能保证公平正义,后期泰国的局势很可能发生动荡。

泰国国王对军队有着很强的控制力,相反民选总理却对军队的控制很差,长期多方博弈消耗了泰国有限的资源。而且新任泰国国王为人不受欢迎,为人人品不佳,即使在泰国口碑也不怎么好。泰国作为一个小国一定要把自己的内政做好,要不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泰国的经济水平可能会出现下降,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很多国人会去泰国游玩,曼谷等城市还是很繁荣的,不过要实现人人有尊严的工作和生活,泰国有着很长的路要走。


兵器世界



不应该说泰国军方经常发动政变,而是泰国军方允许选举的时候,就会举行大选,军队保持中立,不干预选举,就可以出现一个民选政府上台的情况。而当民选政府执政不合军方心意,或者是已经遭遇重大政治危机而无法妥善解决的时候,军方就会发动政变,拿回政权,让民选政府靠边站。

这在很多半吊子民主国家都是一样的,比如巴基斯坦,就是这种情况。因为缺乏稳定的能够制约军队权力的政治力量,所以军方成了巴基斯坦实力最强的政治力量。当军方愿意把权利交给民选政府的时候就可以由民选政府执政,而当民选政府与军方利益冲突,或者是遇到无法解决的危机的时候,军方就会政变,推翻民选政府。


泰国的情况有点特殊的地方在于,泰国的军事政变发生的特别频繁,是二战以来经历的政变最多的国家。这背后是泰国社会的分裂,也就是农村人口个城市中产阶级之间的利益是分裂,甚至对立的。而每个民选政府在竞选的时候,多数都会倾向农村,以获取政治支持来上台,但上台之后往往容易遇到城市中产阶级的反对,发展成持续的社会抗议活动,政府搞不定,军队就政变。

所以,泰国的军事政变非常频繁,老百姓也习以为常,并不觉得惊奇。而且,每当出现持续的社会抗争运动已经影响到社会正常运转秩序而无法解决的时候,老百姓都会盼望由军队来恢复社会秩序。而当军队执政对民众利益伤害比较大的时候,社会上又会希望进行选举。他信和英拉就都是这样被军事政变推翻的。


英拉和他信一样,在政策上都向更加贫困的农村人口倾斜,从而影响了城市中产阶级的利益,引起普遍的社会抗议,持续了很长时间,正常的社会秩序很受影响,而英拉因为缺乏解决问题的强力手段,则无可奈何,最终军队发动政变,推翻了英拉,并将英拉逮捕审判。但这次军方没有直接把政权交给民选政府,而是之前的军队领导人巴育参加大选并胜出,成为新任的民选总理。

而且,巴育在当选之后,已经开始打击异己,尤其是曾经在竞选时给他带来比较大的压力的人,加上现在泰国军队的领导人是巴育的弟弟,这就让泰国政治出现了一些变化,巴育如果能够稳固政权,那么就可能成为一个泰国此前未曾出现过的强势领导人,其它政治力量都无法对其构成实质性的制约。这也是英拉最近突然发声,指责巴育滥用职权的背景。


萧武


泰国几大政治势力:王室、军方、民选政府。

泰国的主要2个族群:几百万较富裕的城市有产阶级、几千万的农民、普通市民群体。

2个族群,有产阶级支持王室和军方,他们的街头政治组织就是“黄衫军”,而普通平民则支持民选政府,他们的街头政治组织就是“红杉军”。

二战之前,军方曾长期把持政权,王室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不过军方在二战期间一度支持日本,导致军方在二战后民心丧失,王室乘机“重出江湖”。

在几十年的冷战乱世之中,普密蓬国王以过人的心智和能力,花了20多年的时间,逐渐控制了军队,在1990年代泰国民主化实现选举之前,历届军方出任的总理基本上都是国王利益的忠实执行者。

当时间进入1990年代,民主化的浪潮势不可挡,王室审时度势,也放开了选举,开始在泰国选举产生总理。

民主、选举,比拼的就是一张张选票的归属,那几千万农民和普通市民阶层,自然手里掌握了最多的选票资源。

政客要赢得选举,必然要做出有利于平民的竞选承诺,而且在上台后,还得兑现这个承诺,民众的支持是他们扎根泰国政坛的基础。

但是,泰国的政治、经济等诸多资源依然牢牢掌控在军方、王室和富裕的有产阶级手里,泰国王室是世界上最有钱的王室,据称资产高达300亿美元,其在曼谷占据的无数土地,每年都能带来几亿美元的租金收入,全国大多数的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石油电力通讯等国计民生的行业、全国大量的皇家特许经营行业……都充斥着王室的背景,而军方的高级将领几乎个个都是大地主,身处财富圈层的高端,而几百万的有产阶级,则形成了财富圈层的中间部分,而几千万农民和普通市民,无权无势,只能在萎靡不振的经济发展中艰难求生。

民选政府上台后,想要兑现之前的承诺,取信于民,以求得政权的稳固,必须要割这些中高圈层甚至王室的利益,或者说,就是拿国家的资源给民众发福利,比如英拉卷入的“大米案”,她当年就是承诺高价收购农民手里的大米,那时候国际米价确实很高,政府囤积起来,有得赚,但是粮食刚收上来没多久,国际米价暴跌,泰国财政损失惨重,更要命的是当初收购大米,政府大多都是给农民打了“白条”,说是等大米出口换了钱再兑现给农民,结果,政府兑现不了的,这下,农民不满意,军方和王室也不满意,英拉只能下台。

只要民选政府想要割这些权贵的肉,这些富裕阶层的人必然会反击,对政府的命令阳奉阴违,民选政府的意志很难得到有效落实,他们就不得不动员“红杉军”上街诉求,而代表有产阶级王室军方利益的“黄衫军”也会及时出马相抗争,双方矛盾升级,从喊口号升级成冲突,矛盾继续升级,曼谷和国内局势趋于混乱,最后越来越乱,于是,王室授意的军方政变就会发生,民选政府被推翻,政治重新洗牌。

只不过,军事政变后,王室和军方又会面临一个问题,接下来该怎么走?泰国可以实行短期内的军管,但却不能长久,军管时间一长,军方、王室和民众的对立将愈加严重,搞不好就会把泰国引入内战,到时候,军方和王室的命运就会很微妙。

所以,军方政变后都会承诺一定期限内回到民主体制,只是回到民主体制后,受到几千万农民和小市民阶层的政治势力又会重新上台。

然后民选政府的政策再次让军方王室难以容忍,再次发动政变,于是一次一次循环往复。


云中史记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月初去泰国,同当地美女聊天,谈及泰国军方的事情。

其实,现在泰国人都知道,国家但就是军方在控制,所谓民主制度只是在军方控制下的。

而军方背后则是泰国国王,军方只是他的工具。

泰国近代历史上,一度建立军政府控制国家。然而,二战失败以后,銮披汶·颂堪的军政府受到很大打击,失去民众信任。

军方无奈之下,只能同威望极高的国王、贵族结盟。

然而,此时的拉玛九世国王不过是銮披汶·颂堪的工具。然而,拉玛九世的能力很强,很快笼络了所有銮披汶·颂堪的反对派。

1957年,在拉玛九世的暗中部署下,军方发动政变,推翻了銮披汶·颂堪。

沙立将军上台以后,虽还是军人独裁,但权力已经开始被拉玛九世掌握。

到了1963年,沙立去世后,拉玛九世已经大体可以控制国家的大局。

因为当时越南战争爆发,美国兵开始大量进入泰国基地。

由此,泰国开始和美国走得很近,尤其民间更是接近。很多泰国人开始接受美国教育,接受了美国的民主思想,要求国家改革,废除君主制和军政府独裁。

这种情况下,拉玛九世再次和军人结盟,一起镇压民主派,因为这是他们共同的敌人。

1973年开始,泰国逐步民主化,期间泰国军方多次镇压,很多人被杀。

然而,最终民选政府还是在人民支持下建立起来。

其实,所谓的民选政府基本都是同国王、军方为敌的。

这些民选政府主要维护国家中产阶级和底层民众的利益,不然就无法当选。他们就同国王和军方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因为国王和军方掌握泰国权力的目的,还是为了利益。泰国军方的将军们基本都是大富豪,国王更是拥有无数土地。

所以,无论是他信政府,还是英拉政府,只要跨越了军方和政府划的红线,都会被毫不留情的推翻。

为什么?

因为泰国其实还是军政府在控制大全,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已。

由于泰国没有实现军队国家化,所以民主制度是建立在沙滩之上,一个浪打过来就会土崩瓦解。

所以,军方不存在发动政变一说,泰国的大权本来就是他们控制的。

现在就更好了,连泰国总理都是军方的人。


萨沙


泰国军方发动政变都能成功?确实是这样,泰国军方每次发动军事政变,最后都会把民选的总理赶下台,他信是这样,英拉也是这样!英拉绝对不是泰国最后一个被赶下台的民选总理,只要曼谷王朝犹存,只要是民选的总理执政,均有可能被泰国军方发动军事政变赶下台!

2013年8月,泰国的执政党为泰党议员沃拉差提出一个“特赦法案”,让泰国的国会审议。“特赦法案”具有很大的争议,反政府人士素帖对“特赦法案”非常不满,就带着反政府人士进行示威游行,让泰国陷入新的政治危机。为了解决这个危机,泰国的女总理英拉下令,解散了泰国国会下院,说英拉“滥用职权”的罪名成立,根据泰国的宪法解除了英拉总理的职务!

泰国的政治危机爆发,英拉被宪法法院解除职务,泰国陆军总司令巴育就站出来主持大局,理由是不让泰国成为下一届乌克兰或埃及。巴育的想法非常不错,就让泰国的执政党、反对党、选举委员会高层官员以及亲政府、反政府示威领导人和看守政府总理尼瓦探隆·汶颂拜讪等人坐下来谈判,用谈判来解决问题。各方的分歧太大,从2014年5月21日谈到2014年5月22日16时20分,巴育主持的和谈谈崩了!

2014年5月22日16时20分和谈失败,2014年5月22日17时,巴育在电视讲话中宣布,为了不让泰国的政治危机蔓延下去,成立泰国国家维和委员会,由军方接管泰国政权,巴育出任代理总理,继续主持大局!

英拉被军方赶下台,英拉的哥哥他信也被军方赶下台,唯一不同的是,英拉是被巴育赶下台,他信是被颂提赶下台。泰国王室不希望文官政府的总理,希望军方代表执政。但也有例外,阿披实也是民选的总理,却没有被军方发动政变赶下台。不难理解,泰国军方没有把阿披实赶下台,是因为阿披实和他信、英拉略有不同,阿披实照顾了泰国王室的利益,是王室支持的代表。他信和英拉则不同,他信和英拉更民主,不喜欢“君主立宪”,执政伤害了王室和军费的利益,才被赶下台!

泰国军方每次发动的政变都能成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泰国国王是一个有实权的国王,泰国国王是真正的王,不是象征性的国家领袖,是泰国的三军统帅,是泰国的活神,泰国人民相信国王,见了国王要行跪拜礼。泰国民众不反感军方执政,就是相信国王。

枪杆子里出政权,泰国的文官政府不堪一击,就是因为文官政府没有军权,军队指挥权在国王手里,不在总理手里,军队只听国王的话,不听总理的话!


老鳄鱼观天下



泰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但是他是当今君主立宪制中国家唯一的君主还在掌握实权的国家。

比如英国、二战后的日本,君主已经仅仅是一个精神领袖和国家象征意义,并不过问具体政治事务。


泰国的君主立宪制名义上也是三权分立制衡,但是泰皇要凌驾于法律之上实现掌权,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泰皇就一直控制着军队,事实上掌握着军权。

于是,当泰皇感觉到政府威胁到自己的利益,或者某些政策自己看着不顺眼,议会和法院又无法违反法律程序或者民意推翻政府时,泰皇就出手了。

他为了保持自己不干预政治的高大上的存在,他确实不方便粗暴的赤膊上阵,于是他便暗示或者放任泰国军方发动政变推翻政府,以遂自己的心意。

任何国家和体制,当权力结构没有对武装力量进行有效限制,到最后,武装力量总是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因为泰皇掌管着泰国的武装力量,所以泰国军队就成了泰国政治中具有决定性权威的力量。

枪杆子里出政权,只要泰皇需要,军方随时可以发动政变,只有泰皇不反对,政变便都能成功,还最终合法。

比如他信兄妹都是泰国民意选上台的,而且他们获得的大多数民意支持主要来自于泰国的下层农民。因为他们兄妹的执政纲领就是要照顾泰国绝大多数普通民众的利益。



这就妨碍了权贵以及皇室的利益,引起了泰国权贵和皇室的不满,军方便在代替泰皇出头,来推翻政府。


谢金澎


如果谈及这个问题的话,应该说很正常,泰国一直长期处于军事人政权统治状态下,原本是就是标准的军人政治,泰国依赖于武力建立,将军穿上披身黄袍变国王,这是军人政治的强势基础,历代的君王本身就是三军统帅,在这种背景之下,军人自然在跟一个国家当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即便后来的国王与军方与分离,国王在这个国家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军人的地位没有因此被削。

从历代情况来说,军人依然在这个国家当中发挥了重要的政治力量,即便是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也不可能削弱军人的影响,国王更像一个调节者,解决军人与政府之争。历代的政府其实都是弱势的,原本是封建体系的国家,近代才算向西方学习建立了文人政府,基础不佳,给军人政变提供了一个基础。以上两点也就成了政变成功之源了。


麦田军事观察


泰国从1932年6月第一次军事政变开始已经发生了大大小小二十次政变泰国军变,颁布了十七部的宪法,举办了二十六次的大选,更是组了整整五十次的内阁。可以说泰国历史就是一部军事政变史!

那为什么泰国会发生这么多军事政变呢?

泰国的君主立宪制并不彻底

泰国国王的权力其实和封建时期的国王并无过大差别。虽说泰国是君主立宪制原则上来说国王的权力本应和英国的女王类似,就只是一个最高的权力的象征,但泰国国王是拥有绝对的权力,有能力统领军队,而总理却没有能力指挥军队。这一病态的政治体制自然就会导致只要国王不满意总理的治理或者当总理的生存威胁到自己时就能一声令下指挥军队将其推翻! 前总理他信就曾说过“没有人能够使我下台。但只要国王说一句话,我将立即辞职。”



泰国自称只有军事政变才能救国

泰国政局动荡,虽说理应是执政党执政但是每个党之间实力差距不大,更何况还有联合建党的情况出现,可见无论是党内还是党外斗争都异常激烈。那国王也不想去“趟浑水”就借势发动军队推翻政府,让军队成立临时政府,而人民自然是不敢去挑战国王和军队的权威。这样利用军队的解决政局动荡行为的确简单粗暴,但是长期来看只会成为导致恶性循环。能人志士也会因此被埋没,泰国终将会成为国王和军队的“游戏”!

现任总理巴育就是依靠政变上位

泰国临时总理巴育于今年6月5日通过重新选举,获得了泰国上下两院500张选票,以压倒性的优势正式成为泰国总理。而作为陆军总司令的巴育就是在2014年通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总理英拉的政权,从而成功上位成为新的总理。


这位巴育总理也的确是够“不要脸”的,之前的政变都是在政变一段时间后,军队将放权,重新开始选举,军队将不再干涉内政。而这一次巴育宣布将参与竞选,而在如此军队和国王的双重压力下,人民和上下议院只好将大部分的投给这位陆军司令,那么巴育也就正式成为了一名“由民主选举选出”的总统。

泰国拥有着绝对的王权,激进的军队和动荡的政局,由此看来巴育成为正式总理可能并不是一件坏事!“枪杆子中出政权”,巴育的当选可以作为三方的“调和剂”。国王和司令的关系本身就融洽,而司令成为总理拥有兵权,政局和人民也不敢乱来。这对于“病急乱投医”的泰国政局说不定是一条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