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海外青年女工的職場進階之路——老撾、贊比亞4位“勵志姐”的故事

33歲的老撾人阿端(Dong Latthavongsa),是中國電建水電十四局中老鐵路項目部惟一的外籍主廚。高中畢業的她,沒來過一次中國,沒正式上過一堂漢語課,卻燒得一手好吃的中國菜,說一口流利的中國話。這位來自萬象省卡西縣蓬沙瓦村的廚娘,不但用餃子、土豆燉牛肉等美食熨帖著近30名海外中國員工的胃,也兼職後廚翻譯,充當中老員工溝通的橋樑。

央企海外青年女工的職場進階之路——老撾、贊比亞4位“勵志姐”的故事

中國電建水電十四局中老鐵路項目部惟一的老撾籍主廚阿端

老撾廚娘的進階之路

央企海外青年女工的職場進階之路——老撾、贊比亞4位“勵志姐”的故事

中國電建水電十四局中老鐵路項目部中方廚師李粉果(左)與老撾徒弟阿端

2016年,對阿端來說,是人生的轉折點。那一年,她與丈夫離婚,獨自撫養3歲的兒子。那時候,種菜賣菜是她的主要經濟來源,月均收入83萬基普(約合人民幣667元),日子過得並不寬裕。幸運的是,同年3月,中國水電十四局中老鐵路項目部先遣隊進駐卡西縣。10月4日,阿端成為了項目部食堂的一名幫廚,主要負責洗碗擇菜。

從小吃著手抓飯長大的阿端,剛到項目部的時候,一句中國話都不會說,對中國菜的做法更是一無所知。但是,她聰明好學,手腳勤快,很快就成了中方主廚李粉果的重點培養對象。李粉果說:“阿端很聰明,很多工作教過幾次就會,也肯吃苦。”在李粉果的悉心教導下,阿端慢慢學會了做中國菜,土豆燉牛肉、酸湯魚、炸油條、蒸包子、包餃子、做滷菜,樣樣拿手。

工地上的很多老撾幫廚,因為語言障礙、工作節奏、個人計劃等原因,往往幹了一段時間就走人。阿端卻不想放棄這個學本事的機會,堅持了下來,成了工地上工作時間最長的外籍廚娘。她說:“我心裡只想著要好好幹活,難得在卡西有這麼好待遇的工作。”

除了學做中國菜,阿端也開始自學中文。她託人從首都萬象買了一本《漢老入門實用會話》,用老撾音節給中文單詞標註發音,密密麻麻的一大本,一下班就捧起來背,不懂的就請教師傅李粉果。漸漸地,阿端學會了很多中文句子。開飯的時候,阿端經常找項目部的中國職工聊天,練習口語。時間一長,阿端練就了一口流利的漢語,成為了項目部5個食堂裡惟一能夠與中國人交流的老撾幫廚,工資也持續上漲。

2019年2月,項目部工程三部食堂的廚師老趙即將退休,急缺一名主廚。阿端經師傅推薦,成了那裡的掌勺主廚。面對阿端,工程三部有點猶豫,畢竟從未有過啟用老撾人當主廚的先例。令人意外的是,試用一個月下來,大家對新晉主廚讚不絕口。大家都誇她飯菜做得好吃,會說中文,人又勤快,不但管好了食堂,還在院子裡都種滿了“好吃又好看”的辣椒、薄荷和香菜。如今,阿端的月薪已經漲到了320萬基普,是她種菜收入的3.8倍。

中老鐵路2016年12月全線開工,北起中老邊境,南抵老撾首都萬象,項目設計時速160公里,線路全長414公里。項目是第一個以中方為主投資建設、共同運營並與中國鐵路網直接連通的境外鐵路項目,全線採用中國技術標準、使用中國設備。它是泛亞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帶一路”重要項目。

中老鐵路計劃在2021年12月建成通車。屆時,項目部食堂將不復存在,但阿端一點也不擔心她的未來。她相信,中老鐵路開通後,必將帶來大批中國遊客。她想在萬象開一家飯店,同時賣中餐和老餐。阿端告訴《北京週報》記者:“想賺一點錢,送兒子去萬象上大學。”中老鐵路通車後,阿端還想坐著火車去北京、看長城。

贊比亞女技師的逆襲

央企海外青年女工的職場進階之路——老撾、贊比亞4位“勵志姐”的故事

凱珊娜·姆田帕是贊比亞下凱富峽項目工區的一名電焊工

和阿端一樣,來自非洲贊比亞南方省的凱珊娜·姆田帕(Keithanna Mutempa)既是一名母親,也是中國電建海外項目的一名員工。比阿端更幸運的是,27歲的姆田帕在入職之前,接受了中國電建提供的免費職業教育,成為了下凱富峽水電站項目的一名女電焊工。

下凱富峽水電站項目位於贊比亞首都盧薩卡西南90公里的卡富埃河上,由中國電建水電十一局承建,2016年1月15日開工。項目裝機75萬千瓦,年發電量約30億度。下凱富峽水電站建成投產後,預計將提高贊比亞38%的電力供應,對於推動當地農業、礦業的發展意義重大。

2017年10月4日,為了培養實用型技能工人,滿足下凱富峽水電站工程建設需要,中國電建成立了中國水電(贊比亞)技能培訓學院。贊比亞總統倫古為培訓學院揭牌。學院開設土建、電工、工程機械修理、電焊、工程測量、混凝土試驗等專業,為學員免費提供住宿、發放生活津貼。優秀學員還可以赴中國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留學深造。學院院長方誌告訴《北京週報》記者:“學院旨在免費培養項目建設和贊比亞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行業技能型人才。”

學院開辦以來,已培訓學員347名,其中女學員12名。姆田帕就是其中一員。

姆田帕來自上凱富峽運營村,父親在醫院工作,業餘時間當電焊工。耳濡目染之下,姆田帕漸漸對電焊工作產生了興趣。在贊比亞,合格的電焊工為數不多,女電焊工更是鳳毛麟角。但是,高中畢業後,沒有經過任何電焊技能培訓的姆田帕沒能如願找到工作。聽朋友說培訓學校在招生,已是2個孩子母親的姆田帕果斷報了名。2018年6月,姆田帕成為了培訓學校電焊班裡僅有的2名女學員之一。經過3個月的學習,姆田帕成為了項目工區的一名電焊工。在接受《北京週報》記者採訪時,她說:“自從來到學校和參加工作後,我

22歲的弗倫絲·姆尤瑪(Florence Muyoma)和23歲的姆萬巴·姆萬巴(Mwamba Mwamba)都是從社交網站臉書上看到了招生信息,先後報名成為了中國水電(贊比亞)技能培訓學院測量專業的學生。

央企海外青年女工的職場進階之路——老撾、贊比亞4位“勵志姐”的故事

弗倫絲·姆尤瑪是贊比亞下凱富峽項目工區的一名工程測量員

姆尤瑪來自南方省首府喬瑪市,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高中畢業後,由於沒錢,姆尤瑪沒讀大學,而是幫叔叔打理服裝店。2020年1月,姆尤瑪順利畢業,到廠房工區從事測量工作。姆尤瑪認為,女性應該獨立一些,不能太依附他人。她說:“參加工作後,減輕了家人的負擔,經濟變得更加獨立。”她也會鼓勵身邊的女性朋友來培訓學校學習,在中國電建工作。未來,姆尤瑪想去中國讀書深造,取得測量專業的學歷證書。

央企海外青年女工的職場進階之路——老撾、贊比亞4位“勵志姐”的故事

姆萬巴·姆萬巴是贊比亞下凱富峽項目工區的一名工程測量員

姆萬巴來自上凱富峽運營村,父親是警察,母親是家庭主婦,家裡有4個兄弟姐妹。高中畢業後,家裡無力供她讀大學。姆萬巴成了培訓學校的學員,畢業後在工區當上了工程測量員。如今,她不僅不再花父母的錢,還資助弟弟妹妹讀書。在工作中,姆萬巴變開朗了。她告訴《北京週報》記者:“我交了一些來自中國和贊比亞的朋友,社交能力更強了,也更願意和人交流。如果條件允許,我想繼續深造,到中國留學。”

山東女子學院經濟學院講師王珺鑫博士認為,女性獲得技能培訓和就業機會,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意義深遠。在接受《北京週報》記者採訪時,她說:“如果家庭女主人有相應的收入,家庭整體的收入提高,就會有更多的金錢進行儲蓄和消費,為子女的成長做更多更良好的規劃,使其有機會接受更好的教育,助其在人力資源市場中獲得良好薪酬,進而阻斷貧困的代際遺傳。”

據悉,截至2019年底,中國電建在海外的中國員工約3萬人,聘用的項目所在國或第三國員工約7萬人,間接為項目所在國提供20多萬個就業崗位,有效改善了當地人民的生活。

(《北京週報》記者 李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