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两段婚姻,唯一一次怀孕,为何还是流掉了?离不开三点原因

文|新面纱

关注我,你的心事,说给我听

张爱玲两段婚姻,唯一一次怀孕,为何还是流掉了?离不开三点原因

张爱玲一生,坎坷凄美,如同那乱世中孤独遗世的临水照花人。

她的一生,有过两段婚姻,一段是早年名声大噪时与胡兰成的,爱恨纠葛,爱得最深,也是伤她最深的人。

一段是在异国他乡,中年时期与自己患难与共的费迪南·赖雅,一个比她年长29岁,这个世间唯一给过她短暂温馨和家的温暖的男人。

张爱玲与赖雅的相识,还有些浪漫情调,这对于性格孤冷,不合群的张爱玲来说,能够以这种方式相识,多少有些戏剧化的模式。

1952年,因为与胡兰成结过婚,被无端扣上“文化汉奸”之妻的张爱玲,再也无法在上海发表作品。无奈之下,决定逃离上海,以向香港大学申请复读的名义出境,经由广州再到深圳,从罗浮桥关口出境,二次到达香港,希望从那里再次开展自己的文学事业。

可惜,到了香港,不仅写的英文小说《秧歌》不畅销,还因为没有经济来源,不得不勉强写自己不喜欢的《赤地之恋》。

张爱玲遭遇事业“滑铁卢”,让她不得不决定,再次出走异国他乡,这一去,就往美国,再也没有回大陆。

1953年,美国政府新出台了难民法令,允许少数有特长的外国人入境,并有机会获得绿卡。

1955年,张爱玲终于等来了这个机会,成功申请入境,并顺利获批。

从此,在美国,过上了她颠沛流离,跌宕起伏,又难得拥有温情的中晚年生活。

张爱玲两段婚姻,唯一一次怀孕,为何还是流掉了?离不开三点原因

来到美国已经四个月的张爱玲,原本以为小说《秧歌》能够带给她一些版税,可是销路平淡,收入平平,出版社不愿再出版。

张爱玲为生活所迫,不得已向爱德华·麦克道尔文艺营写信请求援助。这是一家,专门为有前途但因生活所迫无法生存的作家,提供帮助的基金会。

张爱玲收到答复,并搬进了文艺营。也在这里认识了第二任丈夫费迪南·赖雅。

赖雅是一位德国后裔的作家,早年颇有才华,风度翩翩,但是个理想主义者,不愿受婚姻的束缚,结过一次婚又离婚后,就过着流花恋蝶的生活。

这种不自律的生活,也导致了他无法在创作上产出优秀作品,又因为摔断了腿,多次中风,所以,生活潦倒,不得已才进了文艺营。

两个同样被生活所迫,命运几乎有些相似的人,在茫茫人海中,能够相遇,好像命中注定一样,再加上张爱玲有些恋父情结,也说过“我一向是对于年纪大一点的人感动,对于和自己差不多岁数的人有点看不起”。这样,两个人就惺惺相惜,成为了相依相伴的恋人。

赖雅在文艺营暂住的期限已到,不得不搬离出去,张爱玲与他相约,等待再次相逢的机会。

搬到罗素旅馆的赖雅,三个月后收到了张爱玲的信,并告诉他自己怀孕了。赖雅对这个可爱又可怜的东方女子,产生浓烈的保护欲,想要让她的生活安稳下来,于是就向张爱玲求婚。

张爱玲给友人写信,兴奋地告诉大家,自己要结婚了,最重要的是,这一次,她可以公开而且正式地步入婚姻之列。

与胡兰成结婚时,因为他的“特殊”身份,秘密结婚,不曾公开身份,证婚人也只有炎樱这位好友。

那一年张爱玲36岁,赖雅65岁,他的女儿,与张爱玲一般大,这种“父女”恋,既给了张爱玲短暂的温馨和守护,可更多的是麻烦和琐碎。

就像早年张爱玲所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旗袍,上面爬满虱子。”看似这种婚姻,美丽,可却带来诸多困扰。

首先第一个,便是张爱玲怀孕的事实,让赖雅无法承担这往后的养育压力,他既没有钱,也没有精力去养育这个孩子。

张爱玲三十六岁的年纪里,已将近中年,两段婚姻里,唯一一次怀孕,却不得已流产了。归结起来,离不开三点原因。

张爱玲两段婚姻,唯一一次怀孕,为何还是流掉了?离不开三点原因

第一点:赖雅和张爱玲的经济状况,无法承担育儿压力

那时候的赖雅住在罗素旅馆里,没有高昂的收入,每个月只有50多美金的养老金,以及向电影公司写稿件赚来的费用,根本无力承担父亲的责任。又常年多病,结婚不到两个月就中风,这已经是他第三次中风了,住院又需要费用和精力。

张爱玲婚后的主要经济开支,都来源于好友宋淇夫妻提供的写作任务,她的小说作品,在美国一直没有打开市场,经济上勉强够生活开支。

她的母亲黄逸梵在伦敦病危,希望再见张爱玲一面,她连去伦敦的钱都凑不到。

在这种窘迫的经济状况下,连夫妻二人的衣食住行,三餐温饱,都很勉强,还有什么能力再抚养一个孩子呢。

所以,张爱玲和赖雅意见达成一致,不要这个孩子。一是没钱养,二是没精力养。张爱玲和赖雅的婚姻,并不像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那样,恰好反过来。赖雅已经65岁,在文学创作上已经没有那么多抱负,有心无力,而张爱玲正值盛年,对文学创作充满抱负和野心,也不擅长家务事。

所以,赖雅充当“家庭主夫”,负责后勤照顾的工作,买菜,做饭,打扫,上邮局等。

张爱玲无力也无心去照顾孩子,所以,根本不可能再生下孩子。

张爱玲两段婚姻,唯一一次怀孕,为何还是流掉了?离不开三点原因

第二点:张爱玲受原生家庭影响,母亲出走,父亲家暴,使她从心里抗拒生养孩子

张爱玲的早年生活就像一个噩梦一样。

母亲黄逸梵是个新潮女性,喜欢接受新事物,崇尚西洋文化,极度厌恶丈夫张志沂也就是张爱玲的父亲,浑身上下散发出来的贵族腐朽气质,抽鸦片,捧戏子,纳小妾,赌博,肆意挥霍祖宗留下来的财产,不思进取,让黄逸梵十分厌恶和痛恨。

在劝过闹过,吵架次数越来越多以后,张志沂依然没有半点改变,黄逸梵索性由了他,哀莫大于心死。

黄逸梵对这段婚姻失望透顶,决定不再劝阻丈夫,收拾行装,撇下张爱玲和弟弟张子静,便和爱玲的姑姑张茂渊出国留学。

这对于张爱玲来说,母亲的出走,对自己的伤害,不仅仅是缺乏母爱,更为后来的“家暴”引发导火线。

张志沂对妻子的出走,又恨又恼,觉得她完全不顾两个孩子母亲的身份,说走就走,成何体统,有辱家门。

黄逸梵出走后,张志沂将外面养的姨太太接回家来,对张爱玲极其苛刻,在张志沂面前搬弄是非。原本张志沂对妻子就有恨说不出,于是,在姨太太的挑拨之下,狠狠地对张爱玲进行“家暴”了。

从此,“父亲”这个形象,在爱玲的文学作品里面,都是魔鬼般的角色。比如《半生缘》里姐夫祝鸿才,不仅对曼桢进行“侮辱”,还进行了殴打,还对曼璐进行多次家暴,这都有着父亲对爱玲家暴的影子。

毕生之痛,爱玲这辈子都无法走出来,直到父亲临死前求着见最后一面,爱玲都不愿去。也担心自己做不好母亲,也不愿他成为夫妻之间感情不合,生活琐事下的发泄工具,这对于孩子来说不公平。

所以,看似薄凉,其实内心理性的爱玲,最知道自己应该选择什么,不应该选择什么。

张爱玲两段婚姻,唯一一次怀孕,为何还是流掉了?离不开三点原因

第三点:外界猜测赖雅以“不流产就不结婚”逼迫张爱玲,以及孩子有先天缺陷

张爱玲不愿生孩子,还有一点原因是外界所猜测的,赖雅原本生性风流,是个理想主义者,不愿让孩子成为拖累,逼迫张爱玲“不流产就不结婚”。

毕竟张爱玲和赖雅的女儿一样大,这个孩子,将来如果爱玲无法抚养,就极有可能会甩锅给前妻和他的女儿。

她的女儿考虑到后果,便不同意赖雅生下小弟弟或者小妹妹。

毕竟在赖雅死后,将所谓的所有版权和遗稿都留给爱玲,他的女儿以为这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因此对张爱玲耿耿于怀,还刻意疏远。然而事实上,那都是一些没有多少价值的东西,也没有出版社再会出版他的作品。

可想而知,赖雅的女儿反对后妈生养弟弟或者妹妹,并不是没有可能。

在张爱玲为了赚取更多稿费,去台湾的时候,赖雅就病倒了,还得靠女儿赡养照顾,这也是压力。

从这一方面想,反对年事已高的爸爸养孩子也合情合理。

再一方面,极有可能赖雅年龄太大,已经65岁的老年人,孩子可能患有先天缺陷,不适合养育下来,也不是不可能的理由。

毕竟,赖雅摔断了腿,又多次中风,身体素质偏差,孕育出来的孩子,并不那么健康,也极有可能。

张爱玲两段婚姻,唯一一次怀孕,为何还是流掉了?离不开三点原因

综上三点原因,张爱玲唯一一次怀孕,还是狠心流产,没有成为母亲,到了临终时都无儿无女,没有子女承欢膝下,连所有的遗产都赠给友人宋淇,而不是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弟弟。可见其,表面凉薄,可到底,知恩图报,还是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end-

新面纱个人简介:原创情感作者,专栏作者,专注于探讨婚姻、两性话题,左手带娃,右手写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