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钁頭挖出27件國寶周代青銅器

2003年,寶雞眉縣馬家鎮楊家村幾位農民在村邊挖土時,一不小心,刨出了一個“天字號”的大新聞。

27件精美絕倫的青銅器帶著兩千多年前的塵土氣息,被考古工作者帶進了21世紀。

據瞭解,中國西周史的很多重大問題及懸案有望在這些青銅器上找到答案。


一钁頭挖出27件國寶周代青銅器

挖出的青銅器


這批文物創下了8項中國考古之最:

一、第一次發現西周青銅器的洞式窖藏;

二、第一次發現一個家族27個青銅器出土於一個窖藏,件件有銘文和華麗的紋飾;

三、第一次出土系統介紹一個家族8代世系事蹟的青銅器;

四、第一次發現一個家族史銘文總長達4048字,這是目前一次銘文最多的考古發現;

五、第一次出土完整記錄周王朝紀年銅器中年份最高的;

六、第一次出土完整記錄周王朝從文王到厲王以及宣王的名稱、位次和有關事件的青銅器,是紀錄周王最多的一次發現;

七、第一次發現“考(孝)”於青銅器銘文之中;

八、第一次發現建國以來出土銘文最長的銅盤——逨盤,達372字,內容極其重要,該盤堪稱目前“中國第一盤”。

2003年1月19日,楊家村村民王寧賢等5人在村北一磚場邊的土崖挖土。王寧賢和王拉田、王明鎖3人站在近十米高的土崖上用钁頭挖,村民王勤寧和張勤輝兩人則站在崖下裝土。

王拉田一钁頭下去,一大塊黃土被挖得滾下崖去,繼而出現在3人面前的竟是一個土洞,3人驚訝不已!

王拉田趕忙放下钁頭,趴下來往土洞裡張望,發現裡面好像有啥東西,但看不清楚。


一钁頭挖出27件國寶周代青銅器

洞中


王寧賢讓王拉田和王明鎖讓開,再次向裡望。這一望嚇了他一大跳:藉著微光,他發現洞內是一個約兩米見方的土窖,土窖內藏著大量的青銅器,還閃著幽幽的青光。它們擺放得整整齊齊,好像一直沒有被人驚擾過一樣。

3人相互望了望,訂下了一個“君子協定”:先不告訴崖下兩人,以最快的速度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為了防止消息洩露,三人用土將土洞填好並對崖下兩人說,我們馬上回來,你們不要離開。

在王寧賢家,他們通過114查號臺查到了寶雞市文物局電話。當時已是下班時間,市文物局值班室接到信息後,一邊叮嚀他們立即返回,保護好現場;一邊通知眉縣文化局局長趙興海,立即組織人員儘快趕到現場。

3位農民回到現場後,才將消息告訴了崖下兩人。5人守在土洞四周,等待文物部門到來。

當晚,寶雞市文物局局長張潤堂和市考古隊隊長劉軍社及眉縣有關方面全部趕到了現場。經勘探,被挖開的土窖直徑約1.8米、寬約1.4米、高約1米,頂多能塞進去兩個人。土窖壁上有明顯的钁頭挖掘留下的痕跡,土窖頂部土質較松。

當時天色已晚,天氣寒冷,有近百名群眾圍觀,情況十分緊急。經商議決定,由寶雞市文物局、眉縣文化局和縣文化館立即對窖藏進行搶救性清理。

共發現青銅器27件,計有銅鼎12件、銅鬲9件、銅壺2件,盤、匜、盉、盂各1件,且件件器物有銘文,其中最大的一件銅鼎高58釐米,口徑45釐米。

馬家鎮及楊家村此時也已派專人協助文物部門工作。因土窖距地面十多米高,要想將這些無價之寶毫髮無損地運到地面,必須特別小心。


一钁頭挖出27件國寶周代青銅器

逨盤


在現場負責人的指揮下,村民們搬來梯子放在土窖下,18名村民依次站在梯子上,每拿出一件文物,大家便將它傳運下來。

深夜11時許,清理工作終於結束。這批文物在民警的護送下運抵眉縣入庫封存。眉縣縣委副書記馬效全聞訊後立即前去探望國寶,並指示一定做好安全保衛工作。

1月20日,陝西省文物局3位在家的局長、副局長帶領省考古所專家趕到現場,查看出土青銅器和出土現場,並對這批青銅器進行初步論證和研究。寶雞市主要領導也隨後趕到眉縣。

由於此事事關重大,省文物局立即將這一消息上報國家文物局和省政府。

據悉,這批青銅器距今約2700多年,不少可謂“國寶級”。它們組合完整,禮器、酒器、水器、食器齊備;形體碩大,造型精美,紋飾繁縟。

27件青銅器件件有銘文,其中一件三足附耳盤上的銘文竟長達350餘字,追述了周文王至周厲王11代周王的業績和對一個來氏家族列祖列宗的冊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