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海戰之57:戰俘之殤

1942年10月1日,日本帝國海軍所徵用的里斯本丸號(Lisbon Maru)貨船在上海附近被魚雷重傷後沉沒。這本是一樁不起眼的損失,但不一樣的是,貨船上載有大量盟軍戰俘。而日軍棄船前將艙蓋封死,終於導致逾800名戰俘死亡。

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之後的幾個月,盟軍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迅速潰敗,相應地,日本帝國掌握了大量盟軍戰俘。1942年秋,日軍決定將關押在香港的戰俘送回本土做苦工。

里斯本丸號是艘1920年下水的貨輪,船長135米寬18米排水量7000噸,航速12節/20公里/小時。戰前,里斯本丸號由日本郵輪公司所有,主要運營在日本---美國之間的跨洋航線。

9月27日,里斯本丸號離開香港,目標日本。貨船運送的是778名日本陸軍,倉底另有被分為三組的1816名盟軍戰俘,由25名日軍看守。戰俘起居條件基本為零,每人所佔用的面積不足半米見方,跟運送牛羊等牲口一樣,條件極其惡劣。

安全方面,八百日軍配的是大小十艘救生艇,一千八百戰俘配的是兩艘小艇。不過,事件跟救生艇倒是沒什麼關係。

9月30日夜,里斯本丸號所處的日本船隊在舟山群島附近被美國潛艇斑魚號(USS Grouper (SS-214)發現並跟蹤,而美軍對里斯本號上載有戰俘的情況一無所知。

10月1日早上六點半,一些早起的戰俘到甲板上的廁所方便,這是最後的機會-------斑魚號可能會看到船上的西方人面孔。但事實上,斑魚號啥也沒看見,只看到甲板上走動的日本人。

時間0700,浙江舟山群島的東極島外海6公里處,斑魚號向里斯本丸號發射6枚魚雷,一枚中的,貨船立刻停擺。

太平洋海戰之57:戰俘之殤


中彈之後,里斯本號倉內照明喪失,戰俘只感覺到震動之後貨船停止,卻不知道怎麼回事。甲板上的戰俘只看見日軍突然忙碌起來,還不知道什麼情況的時候就被趕入底倉。

然後所有的食物、水都斷絕了。

海面上,日軍調來豐國丸號(Toyokuni Maru)貨船跟驅逐艦Kure(很奇怪沒找到這艦的情況),將里斯本號上的日軍接走。但剩下的日軍看守跟盟軍戰俘怎麼辦?

日本人決定將船拖往淺水處再說。

看守頭目,中尉和田秀男(Wada Hideo)覺得人手不足,應該將艙蓋封死。但船長認為過於危險,因為這船有可能沉沒,真這樣的話那些戰俘一點機會都沒有。

以海事方面而言,這情況下到底應該聽誰的俺也不清楚。但在當時,大約是仗著有槍吧,和田秀男認為自己才是最終的負責人,命令船長將艙蓋鎖死。

當晚9點,船長照辦了,雖然不願意。

倉底戰俘的狀況可想而知:沒有照明、沒有食物跟水甚至沒有空氣的流動。當夜,情況極度惡化,全憑中校H.W.M. Stewart鼓舞士氣維持秩序,認為日本人不會扔下戰俘不管,勉強保持情緒穩定。

次日早上,想盡辦法的戰俘終於從內部打開了艙蓋。

甲板上的看守開火射擊。

但終於敵不過戰俘人多,總共有1700餘人逃出底倉跳入海中四散開來,由於距離陸地不遠,他們紛紛朝著東極島游去。

其餘船隻上的日軍繼續向水中的戰俘射擊,與此同時,有幾艘漁民的小舢板冒險前來救人。隨後,日軍也停止射擊開始救人。猜測,可能是認識到戰俘並非越獄而是情況危機吧。

被中國漁民救起的戰俘計338人,其中一些躲到了東極島上,但次日被日軍抓獲。不得不說,在那樣的情況下能夠伸手救人,需要的勇氣是非同尋常的。

所有戰俘在上海集合點名的時候,已不足千人,有846名(一說825名)戰俘或者被射殺或者溺水身亡。10月10日,戰俘到達日本門司港時,另有6人死亡;之後20天裡,另有85人死亡。

數日之後,斑魚號才從無線電中得知自己擊沉的貨船上有大量戰俘。

戰後,里斯本丸號船長被判監禁7年,翻譯15年。至於看守頭目和田秀男,沒活到戰後,否則的話,可能是絞刑吧,畢竟,強行關上艙蓋的是他。殺降坑俘,自古都是不赦之罪。

參考warhistoryonline及LisbonMaru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