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重要谋士郦食其为何被齐王用大锅给煮了?

欣竹_木小木幸福么么哒


这篇文章解释的很到位,我转给你看一下

韩信于汉三年(前204年)七月被刘邦偷了兵权之后,一直在北方招兵、练兵。两个多月过去后,韩信的新军已颇具成效,于是准备妥当后,他就带着这帮人出发了。

这年九月,当韩信率领“新军”正朝着齐国挺进的时候,忽然得到消息,他可以回家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韩信的大军前脚刚走,郦食其带着说客团就后脚出发了。由于郦食其率领的人数要远远少于韩信的,所以韩信还没有行到一半,郦食其就已经在齐国王宫里和齐王高谈阔论起来。现在的齐王,名叫田广,是田横所立。

当初,项羽在齐国杀死田荣之后,就拥立了田假。项羽回彭城攻打刘邦的时候,田横击走田假,立了田荣的儿子田广当齐王,他自己为丞相。田假逃到楚国后,被项羽杀了,而田横也趁机平定了三齐之地。

其实,郦食其刚来的时候,田广对他并无多少好感,因为田广前不久还听说韩信率领大军要来攻打齐国。为了防备韩信,他已经派出华无伤和田解两位将军率重兵驻扎在历下。两国的形势,早就剑拔弩张起来。

但郦食其不愧是个杰出的辩士,他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竟然说得田广和田横相信了两件事情:第一,刘邦必胜、项羽必败;第二,如果齐国现在不投降刘邦,日后就会亡国。田广相信了追随刘邦才能保住齐国,就撤走了在历下防守韩信的部队。

郦食其见多识广,妙语连珠,哄得田广十分开心。田广认为,郦食其的到来,让齐国免受一场灾难,于是把郦食其当成了齐国的好伙伴。为了感谢郦食其,田广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来招待他。田广亲自作陪,每天大摆筵席,和郦食其置酒高会,玩得不亦乐乎!

韩信听说了这个消息,便决定撤军,韩信要撤了,这有什么热闹的呢?因为,就在此时,一个人的出现,让形势发生了巨变。这个人,名叫蒯彻。当然,为了避讳汉武帝刘彻的名字,史书称他为蒯通。

蒯彻对韩信建议道:“将军,你应该打!”韩信说:“怎么打?汉王已经派郦食其降服了齐国,我怎么能再打呢?”蒯彻说:“将军您身为汉军统帅,坐拥数万兵马,花了好几年才打下赵国的五十多座城池,而郦食其仅凭他一张烂嘴就在顷刻间拿下齐国的七十余座城。天下人知道了,会笑话您堂堂大将军不如一个烂儒生啊!”

蒯彻说得好啊!可韩信能因此而攻打齐国吗?当然不能,因为,蒯彻的话纯粹就是要韩信跟郦食其争功,这根本就不是抗旨的理由。韩信也绝不会借口没有郦食其的功劳大就攻打齐国的。

但蒯彻的另一句话,就直接给韩信的出兵披上了正义的外衣。蒯彻说:“汉王让你撤军了吗?韩信愣了一下,忽然笑了。是啊,汉王没让撤军,我怎能私自撤退呢?于是,韩信听完蒯彻的话之后,既有了攻齐的必要性,不打下来以后没脸再混了;又有了攻齐的正当性,没接到汉王的撤军命令。

现在,韩信再也没思想负担,他立即决定:率军渡河,攻击历下(今山东省济南市)。历下是齐国防备韩信的一道十分重要的防线,此处一旦被破,前往临淄的路将是一马平川。然而,在郦食其的说服下,田广已撤掉了这里的守军。韩信于夜间渡过黄河,对历下那点点微不足道的守军发动了突袭,历下轻而易举就被拿下了。历下已破,韩信遂挥师东进,向齐国首都临淄进发。此时此刻,爽了韩信,却倒霉了郦食其。

因为韩信的行动激怒了田广,他把怒火全都发泄到郦食其的身上。你个老家伙跟韩信是一伙的,你假惺惺地跑来骗我投降,等我撤掉了守军,韩信再发动突袭。像这种猪狗不如背信弃义的畜生,一定要狠狠地折磨死。

郦食其的确是被折磨死的,因为他受到的是烹刑。烹刑,就是把一个大活人直接扔进沸水里。这种刑罚的残忍程度,已经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力,我甚至都不敢想象巧舌如簧的郦食其就这么死了。

其实郦食其并没欺骗田广,只是韩信不听话罢了,或者说,都怪刘邦下了两道命令。很多人都奇怪刘邦为什么派了韩信还要再派郦食其,为什么当郦食其降服齐国后没有对韩信下达撤军的命令。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第一,如果郦食其说服不了田广,韩信就必须迅速出击;如果郦食其说服田广,韩信就应当撤兵,刘邦双管齐下,让军事和外交同时进行,就是为了保证能顺利地降服齐国。

第二,不是刘邦不想撤退,而是时间上来不及。汉三年(前204年)九月,郦食其找到刘邦,请求刘邦允许他前往齐国说服齐王。郦食其从小修武出发,带着二十多个人,驾着马车来到齐国临淄,到了临淄不可能马上就能得到齐王的会见。郦食其见到了齐王,也要花时间才能说服。

从郦食其请求出使到说服田广,他需要准备、赶路、等候,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里,这些干完下来说什么也到九月底了。当田广投降的消息传到刘邦的耳中,少说也要到汉四年(前203年)十月,而这个时候,韩信就已经攻破了历下,刘邦哪来得及下达撤军的命令呢?对于刘邦而言,现在再喊撤军已经晚了!

既然如此,那就让韩信去吧,但愿他能顺利地拿下齐国。不论刘邦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没有下达撤军命令,他对韩信的没事找事十分不满则是肯定的。因为齐国是已经投降了的,而刘邦在广武和项羽正对峙得苦不堪言,他韩信发了疯地去攻打已经归顺的齐国,为什么不回军营救广武呢?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了,有喜欢小编故事的,可以关注一下小编,感谢收藏!

本文由【百家号/伟的历史视界】原创,转载请注明由【百家号/伟的历史视界】原创,谢谢合作!


男半神


郦食其是被韩信给坑了。

郦食其是属于纵横家一类的人物,在刘邦西征时,前去投奔。当时刘邦正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为其洗脚,表现得相当傲慢。郦食其不客气地批评道:“足下欲诛无道之秦,不可踞见长者。”刘邦有个优点,就是知错能改,当即向郦食其道歉并尊为上宾。这一明智之举,令他受益匪浅。郦食其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游说陈留的秦国官员,使刘邦不战而得到这个战略要冲之地,并补给了大量的粮草。另外,郦食其的弟弟郦商也率四千人的部队前来投奔,对刘邦帮助相当大。

到了楚汉战争时,韩信在北方连续扫灭魏、赵、代、燕诸政权,兵锋直逼齐国。

这时,郦食其向刘邦建议,认为可以兵不血刃,不战而屈齐国。因此此时天下格局已经相当明朗,郦食其认为说要把道理讲清楚,齐国没有不归顺的道理。刘邦遂派郦食其入齐。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刘邦并没有明确下达命令让韩信停止进攻。也正因为这一点,最终让郦食其丢了性命。

郦食其入齐后,向齐王剖析时局,指出汉王刘邦夺取天下,乃是大势所归。齐国先择归顺,就仍可以保住自己的地盘,如果武力对抗,只能落得魏赵的下场。齐王权衡利弊后,认为郦食其所言甚是,遂决定归附刘邦。

齐王一方面派出使节前往晋见刘邦,另一面下令解除边境的战备。既然打算投降,还陈兵列阵显然说不过去。然而,令齐王没想到的是,韩信竟然乘齐军不备,发动突袭。

既然韩信与郦食其都是刘邦的属下,他怎么会不知道齐王已经准备投降呢?在明知齐国投降在即的情况下,韩信为什么要撕毁和平解放,而采用武力解决呢?

这是出自韩信麾下谋士蒯通的主意。蒯通认为,韩信统率大军,征战一年多,才打下赵国五十多城;如果郦食其的策反成功,将不战而收降齐国七十多城。这么一比较,韩信的功劳居然比不上一个书呆子。这一番话,让韩信自觉吃亏。

可是,齐国和平解放在即,现在出兵合适吗?蒯通又说,刘邦虽然派郦食其出使齐国,但没有下达停止进攻的命令,攻打齐国,并不违抗君令。

于是韩信决定把伐齐的功劳占为己有,遂维持原先的计划,攻伐齐国!

当时正是冬季,天气严寒,齐王已经下令解除边境的战备,天天与郦食其饮酒作乐。不料韩信军队却悄悄渡过黄河,对齐国发起突然袭击,大破齐军,之后马不停蹄,杀奔都城临淄。齐王对汉军背信弃义发动进攻深感震怒,大呼上当,迁怒于郦食其。郦食其虽有三寸不烂之舌,也百口莫辩,最终落得个被烹杀的下场。


君山话史


公元前204年,韩信平定了赵国,燕国,正准备打齐国。刘邦的谋士郦食其对刘邦说,齐国幅员辽阔,兵广将多,短时间内很难拿下。不如让我去游说齐王,让他们投降。刘邦同意了。

郦食其见了齐王田广,就说:如果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齐国就能保全,如果不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齐国就要灭亡了。然后又说刘邦得民心,项羽不得民心,所以汉马上就赢了,如果要让齐国保全下来,还是投降汉。齐王田广认为郦食其说的很有道理,就同意了。然后放松了戒备。

韩信听说齐国已经投降了,齐国打不了了,功劳也没有了,心中不爽。韩信手下蒯通告诉韩信:你拼死拼活打了这么久,才拿下赵国,人家一个书生凭着一张嘴就拿下了齐国。赵国才50多座城,而齐国有70多座城。刘邦给你的命令是让你打下齐国,现在也没有撤销,你就假装不知道齐国已经投降,突然袭击齐国,他们现在放松警惕,是最好打他们的时候。韩信同意了,于是发动突然袭击,齐国大败。

齐王田广气的要死,认为郦食其出卖了他。对他说:如果你能让韩信退兵,这事就算了,如果不能,我杀了你。

郦食其知道韩信不会退兵,对齐王说:我没有骗你,你爱信信,不信拉倒,你老子我不会再为你说一句话。于是齐王田广就煮了郦食其。



武岳萌主


说起郦食其人们可能会觉得很陌生,确实,他相比起刘邦的其他谋士张良、陈平来说,不那么知名,但他却是刘邦的重要说客。

六十高龄追随刘邦

郦食其儿时家境贫寒,但他却非常喜欢读书,不过他也具有文人独有的特征,那就是孤傲不逊,看不起粗人,因此在陈胜、项梁等人发动起义时,他闭门不出,对这群俗人不加理睬。

当他听说刘邦傲慢但有谋略时,很是合他的胃口,因此他便让在刘邦手下做事的邻居将他举荐给刘邦。

郦食其与刘邦都是狂傲之人,他俩相见必然有一番口舌之辩,早有计谋的郦食其用六国合纵连横之策便让刘邦佩服得五体投地,郦食其就这样成为了追随刘邦的谋士。

靠嘴就拿下七十多作城池

郦食其是个很有远见,对大局把握得也非常好,他认为靠武力成就大业,会使得百姓受苦,终将导致全国动荡。因此在韩信准备攻打其国时,他向刘邦建议派他去游说齐王,并得到了刘邦的同意。

郦食其以天下归心的问题劝说齐王。他说项羽背信弃义,违背盟约,获得财物与城池不分给下属,使得世人都不愿意为他效劳,而刘邦则一得到财物就分给下属,很多的都愿意追随于他,而且现在刘邦占据险要之地,兵粮十分充足,各方诸侯都不是他的对手,若不及时投降就会被刘邦消灭。

郦食其这番话把齐王说得一愣一愣的,最后真的将七十多座城池送给了刘邦,靠三寸不烂之舌就可有如此大的收获,郦食其实属游说鬼才。

韩信攻齐,郦食其惨遭烹杀

韩信在听说郦食其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城池之后,心中很是不服气,因此他便去偷袭了齐国。这事站在韩信的立场自有他的道理,他本来就是要去攻打齐国的,但郦食其劝说刘邦使其没有打成,对此他肯定很不服气啊,他心想你不让我打仗自己却游说成功,摆明了是对我打仗能力的怀疑啊,因此他便派兵攻齐以证明自己。

这方齐王与郦食其正在把酒言欢,却听手下说汉兵已到,齐王自然而然的就认为这是郦食其的奸计,一边游说使他降低戒备,一边又来攻打。因此齐王便威胁郦食其,让他去劝说韩信收兵,郦食其这时肯定知道韩信为何此时派兵攻打齐国,而他本人也是个狂傲的人,肯定不会去劝说韩信的,于是这老头就直接拒绝了齐王的要求,而后他便惨遭齐王的烹杀,齐王杀了郦食其,便逃之夭夭了。

可见,郦食其的死,与韩信脱不了干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说是韩信坑了他。


温酒煮水


郦食其是刘邦最对冑田的谋士,胆大,奇葩,不服老。他在高阳时又穷又硬,连秦钥官差也拿他没法。在陈留给了陈留县令的头作见刘邦的礼物,是个狠角色。同刘邦一拍即合,开始了冒险生涯。他这回说服刘邦,他要去劝降田广。刘邦求之不得,一口笿应。


郦食其一到齐国,确实用了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齐王,齐王田广举国降汉,鉴定和平协议。这件事看上去就算搞定。他们在齐国置酒相庆。

这个消息传到大将状军韩信大营之中。韩信很为难,攻吧,齐国已经和平了;不攻吧,汉王刘邦又没新的命令来让大将军班师回朝。正在这时 蒯通知道了。

蒯通没料到郦食其的能量这么大,竟然让他成此大功,蒯通是嫉妒别人无疑了。 没用刘邦的新的命令让韩信停止进攻,就是个空子 这空子让蒯通给钻了。


他对韩信说,郦食其一个老头子,仅仅凭一坐在车跑了一圈 ,动用一番口舌之言,就说下了齐国七十余城,你身为大将征南战北,才打下三十余城,你是连个竖儒也不如啊?再说,汉王刘邦又没喊你不去攻打齐国,这一停留,寸功没有,值不值得?

韩信一听,对,汉王刘邦没有给我明确命令不攻齐国,那前次的命令有效,蒯通的话有理,自己带数十万之众,竟然连一个老头都不如,这脸还要不要?

于是,韩信充分准备之后,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正在欢庆和平的齐国。齐王大怒,认为郦食其骗了自己和齐国民众,要把郦食其烹杀,而解心头之恨。

郦食其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他怪谁呢?怪韩信吗?人家也是奉命而为,怪不上!怪蒯通吗?也怪不上。

田广说,你给韩信说,停止进攻,就不杀你。郦食其说不。于是,田广烹杀了郦食其

刘邦很窝火韩信,认定韩信脑子进水了。既然郦食其已经说下了齐国,韩信再去攻算什么事?后来韩信好歹把齐地给降下了,却又让刘邦封他作代理齐王。由此反正,韩信破已经和平的齐国,是蓄谋已久,要自立为王单干。


劉一千五


水一白前两天刚写了一篇郦食其这个事儿,本来郦食其挺厉害的,一张嘴,口吐莲花,能把人说得五迷三道的。这回郦食其的表现也是相当优秀,跑到了齐国跟齐王田广一顿高谈阔论,分析利害得失,田广立马就降了,把守备从一级战略防御准备直接调整成无级不防不准备了,每天就跟郦食其一起把酒言欢,过着幸福的生活。

可齐王田广就忘了一件事,那边韩信的部队并没有撤兵,还在向齐国进军。


虽然韩信也听到了郦食其劝降齐王的消息,但是却只是小道消息,官方消息一直没等来,郦食其去之前也没有跟他韩信打招呼,劝降也后也没发过信给韩信大将军,分明是不把韩信放在眼里。要知道这边的战斗指标是分配给韩信的,而刘邦本来就是在荥阳作战的,郦食其没道理直接过来插一脚的。

这时候,韩信手下有个谋士,名唤蒯彻的,就跟韩信献计,说:“他郦食其凭借一张嘴就说服了齐国,拿下七十多座城池,我们这么辛苦才打下赵国五十多座城池,功劳还没他一个书生大。反正现在也没人来通知我们说郦食其劝降齐国,我们就假装不知道,继续打齐国就可以了。”韩信本来就有此意,当即下令,继续攻打齐国。

齐王听说韩信攻过来的消息,一下子也傻眼了,本能的反应就是被郦食其骗了,汉军这哪里要让他继续在齐国做齐王,这分明是要拿他的地盘、抢他的财宝,这还得了。盛怒之下的齐王田广还哪里听得进郦食其的自辩之词,直接下令扔沸水里给煮了。

就这样,顶级辩手郦食其被烹杀,齐国随后也被韩信给灭了,韩信跟齐邦请示以后,成为了齐国的新主人齐王。

郦食其的死,虽然与韩信和蒯通脱不了干系,但是也跟他眼里只有刘邦,没有韩信有关系。当时北方战线就是韩信负责的,燕、赵、代都平定了,只剩下齐国了,拿下也只是时间问题,至于是智取还是强攻,全凭他定。结果在对楚战线上突然冒出来个他郦食其跑去劝降齐国,也罢,但至少应该跟韩信打声招呼吧,或者劝降以后给韩信去个信知会一声吧?全都没有,只是沉浸在劝降齐王的喜悦之中,终日饮宴,最终落了个被烹杀的下场。


水一白聊历史


郦食其的死,非常可惜,这是非常出众的说客,能以一己之力,说服几十座城市投降于刘邦,这功力不是一般的了得。

可以说,郦食其碰到了明主刘邦。但最后却还是没有逃过悲惨的命运,被齐王“烹杀”,煮成了肉汤。

一个辩才了得的有功之臣,为什么会得到这么一个结局?

事情的原有得从郦食其出使齐国说起

项羽等人推翻了秦朝,于是仿照过去,恢复了过去的诸侯国,其中,齐国仍然是个大国,齐国当家的是田广。

从刘邦出了汉中开始,有意建立霸业,和项羽展开了各种争夺战。刘邦的人马不断地南征北战,不断地扩大土地,项羽的实力在不断减小。

郦食其先是建议刘邦夺取荥阳,占据有利地势,这策略还是可以,为刘邦的以后奠定了基础。后,郦食其又建议说服齐国,让齐国田广成为刘邦的小弟。刘邦同意了。

(刘邦)

出使齐国,郦食其在三寸不烂之舌的影响下,让田广渐渐地有了投靠刘邦之意。

但这时候,变化突然出现了,让郦食其走向了末路,到底是什么事情呢?

韩信不顾郦食其的生命,强力攻打齐国

郦食其的想法是好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让田广投降就好。但,韩信的出现,让郦食其的策略彻底失败。

原来,韩信是带兵来平齐国的,而郦食其是通过说和来让齐国投降的,刘邦采取了所谓的“双管齐下”的办法。

眼看齐国田广一点点地撤出防守,放下戒备,有意投降了。可韩信不干了,因为自己带着大军前来平齐国,到头来,让一个老汉三下五除二就把功劳抢到手了,这哪行啊?

韩信大旗一挥,管他娘的,攻击,往死里攻击。至于郦食其的生命,韩信实在无法顾及。

齐王田广一看,汉王整得哪一出?一个人在游说我投降,另外一个将军大力攻击,这是麻痹我,让后乘我不备,把齐国拿下吗?

田广二话不说,把郦食其绑了起来,对郦食其说道:“除非你去说服韩信,停止进攻,否则我煮了你。”郦食其苦笑不已,他做不到啊!韩信怎么会听他的话呢?

田广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既然郦食其不能解决问题,那就煮了。于是,郦食其老先生被活活煮成了肉汤。到哪说理去?

(韩信)

郦食其的死,非常遗憾,是韩信的一意孤行,大力攻城,最后让当说客的郦食其身死道消,成了肉汤。哎!世事难料,郦食其先生本想在人生的晚年多创造一些辉煌,谁承想,到最后搭上了性命。


蓝风破晓


背景介绍:

公元前205年, 刘邦率领诸侯联军攻占彭城, 但很快便被项羽打败。刘邦战败后,各路诸侯纷纷叛汉。于是刘邦派韩信北伐各路诸侯,韩信率军先后灭了魏国、代国、赵国,并且迫使燕国投降,紧接着下一个目标就是齐国了;


郦食其劝降

在韩信发兵齐国之前,刘邦也派了手下的说客郦食其去劝降齐王,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齐国。郦食其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劝得齐王田广投降刘邦。齐王田广决定投降之后, 就下令在历下(今济南)的齐国20万军队撤销战备级别,并且挽留郦食其,设宴款待他。而此时,韩信听说郦食其已经劝降齐王之后,就决定不打了。

郦食其

蒯通劝韩

韩信决定不攻打齐国之后,他手下的一个说客蒯通就跟韩信说汉王给你下令,让你停止进攻了吗?韩信说没有。蒯通接着问:“汉王没有下令让你停止进攻,你为什么擅自行动,停止进攻呢?”。这一问彻底把韩信问愣了。蒯通接着对韩信说:“将军你带了几万军队,攻城拔寨几年,也就是攻占了几十座城池。但是郦食其呢?人家就一个人, 凭借一张嘴就让齐王投降了,齐国可是有70多座城池啊?难道你当了将军这么多年,还不如一个读书人的一张嘴吗?”蒯通说完这些话后,韩信立即下令,发兵灭齐。

蒯通

郦食其身死

因为齐国历下的军队已经解除了战备等级,所以韩信的军队很快就打垮了齐军,随后就乘胜追击,一直打到了齐国的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而此时的齐王彻底傻了。他不明白为什么已经投降刘邦了,汉军还要攻打他。于是齐王命人将郦食其带过来,让他解释是怎么回事?而此时的郦食其也不明白刘邦已经命令他来劝降齐王了,怎么又派韩信来攻打齐国呢?但是他知道一点,那就是他阻止不了韩信的大军。于是郦食其对齐王说:“做大事不顾细节,行大礼不辞小礼。老子绝不会为你再说第二句话了。你要是信我就信我,不信我就杀了我”。齐王田广听完这些话,认为郦食其是刘邦派来骗他投降的。于是就下令烹了郦食其,然后逃跑了。

权利斗争

韩信是刘邦手下的大将,攻城拔寨,立下了赫赫战功。郦食其是刘邦手下的说客,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也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在秦末汉初那样一个乱世,谁能立功,谁的作用就更大。齐国是一个大国,有70多座城,郦食其凭借自己一张嘴就劝降了齐王,这不仅让韩信感到嫉妒,更让韩信感到了危险。所以,当他听到蒯通说自己征战这么多年也就攻下几十座城池,而郦食其凭借自己的一张嘴,就把拥有70多座城池的齐国劝降时,韩信便立即下令攻打齐国。因为他知道,一旦灭齐的功劳落在郦食其的身上,那么自己这么多年征战的成果便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所以,他必须要灭了齐国。


韩信

综上所述, 郦食其之所以被齐王用大锅给煮了, 直接原因是韩信攻齐,深层次原因是蒯通劝韩, 根本原因则是文武势力的权利斗争。


微观历史


用脑读历史,用心讲故事,欢迎关注【讲古场】

郦食其被称为汉初第一说客,其最大的功劳就是说服齐王投降了刘邦。只可惜韩信听信了手下辩士蒯通的建议,在齐国已经投降的情况下,继续攻打齐国。导致齐王大怒,于是烹杀了郦食其。

很明显,司马迁把郦食其之死的责任推给了蒯通,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正确的。最应该对郦食其之死负责任的人就是韩信。

一、做齐王是韩信的既定目标

在萧何的强烈建议之下,刘邦登台败将,封韩信为大将军。之后,韩信向刘邦提出了还定三秦、争夺天下的战略计划。在此时,韩信就提出了一个原则:

……以天下城邑封功臣……

按照当时的政治习惯,封大臣城邑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封侯,一种是封王。那么“以天下城邑封功臣”的含义就是功劳大的封侯,功劳特别大的封王。所以说,韩信人生的追究就是裂土封王。

韩信拜将之后,第一战还定三秦。三秦大地就是关中之地,这块地方本就应该属于刘邦,不可能封给别人。之后,刘邦集团攻下了韩地,刘邦首先封韩王信(不是韩信)为韩王,相当于告诉所有将领,我刘邦是准备和有功劳的人分享天下的。韩王信被刘邦封王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满足张良的愿望。韩王信是故韩国王室后裔,封韩王信为韩王,相当于韩国复国了,这是张良最大的心愿;第二、韩王信在韩地有威望,可以服众;第三,鼓励手下其他将领英勇作战。

刘邦在经历彭城大败之后,派韩信开辟北方战场。韩信首先攻下了魏地,可是刘邦没有把魏地封给任何人。之后韩信又占领了赵地,此时韩新开始有动作了。韩信写信给刘邦,要求封张耳为赵王,刘邦同意了。这件事情很值得推敲,韩信为什么请求刘邦封张耳为赵王呢?有以下几点原因:

  1. 张耳不是六国后裔,韩信需要有这样的人被封王。韩王信虽然被封王,但他身份特殊,是韩国后裔。这样的事情不能蔓延,必须得有不是六国后裔的人当王,韩信才有机会封王;

  2. 打下一个地方就要封一个王,建立这样的传统。当初,打下韩地封了王。可是攻下魏地之后,刘邦却建立了郡,没有封王。这样的情况也不能蔓延,于是,在攻下赵地之后,韩信请求封张耳为赵王;

  3. 张耳在赵地有威望,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张耳是秦末农民起义中,赵地义军的首领,很有威望,因此刘邦接受的可能性很大;

  4. 张耳是刘邦的老朋友,对刘邦帮助很大。刘邦曾经是张耳的门客,关系很好。如今,韩信请求封张耳为赵王,刘邦不大好拒绝。

刘邦果然同意了封张耳为赵王。在攻打赵地的过程中,韩信功劳最大,是三军统帅,却请求封张耳为赵王。那么,韩信怎么给自己打算的呢?赵地拿下之后,只剩下燕国和齐国两个诸侯国了。韩信派人给燕王臧荼送去一封恐吓信,结果燕王投降了。就剩下一个齐国了,那么,韩信的意图就很明显了,他想在攻下齐地之后做齐王。而请求封张耳为赵王就是在做铺垫而已。我打下了赵地,封了张耳为赵王。现在我又打下了齐地,轮也轮到我韩信做齐王了吧。

就在这个时候,郦食其说服齐王投降了刘邦。大家想一想,韩信是什么心情。我精心准备了二年,一路披荆斩棘,平灭诸侯。该做的铺垫也都做好了,就差最后一役,就可以得偿所愿,裂土封王了。你郦食其蹦出来,居然说服齐国投降了。他投降了,我的齐王就泡汤了,这怎么能行呢?所以,韩信是非常郁闷的,可是也没有办法,只能干生气。这个时候,蒯通找到韩信说了一段话:

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馀城,将军将数万众,岁馀乃下赵五十馀,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

其实,蒯通的话就第一句有用。刘邦并没有命令你韩信停止进攻啊!后面的话都是废话。韩信比谁都想攻打齐国,只是苦于没有理由而已。蒯通的作用就是给韩信提供了一个攻打齐国的理由:刘邦命令韩信攻打齐国,并没有下达停止进攻的命令。于是,韩信装聋作哑,继续攻打齐国。当齐王发现自己撤除了防御,韩信却兵临城下了。这郦食其不是明摆着骗我吗?于是齐王给郦食其两个选择:一、让韩信撤兵;二、跳到开水锅里。郦食其何等聪明,听说韩信兵临城下,就明白了韩信的意图。郦食其知道自己不可能让韩信撤兵,于是说了一句狠话:“既然你不相信老子我,老子我也不会再和你多说一句话”,结果郦食其就被齐王烹杀了。

二、刘邦为什么不阻止韩信攻打齐国

有人认为,刘邦是故意没有给韩信下达停止进攻的命令,理由是:韩信武力解决齐国对刘邦有利,但实际并不是这样。齐国虽然是一个大国,对于刘邦来说,武力征服的确强于外交招降。但是,这要看当时刘邦的处境。当时的刘邦,在荥阳一带和项羽对峙,胜少败多,几次死里逃生。这个时候,刘邦就希望齐国问题尽快解决,韩信马上南下合围项羽。韩信晚一天南下,刘邦就多一分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刘邦一定是希望韩信不要攻打齐国,而是尽快南下灭楚。只要灭了项羽,即使齐国再次叛汉,也构不成什么威胁了。

韩信攻打齐国,郦食其被烹杀,刘邦非常生气,对韩信怀恨在心。这时,韩信写信要求刘邦封他为齐王。刘邦看到信是非常生气的,理由就是:我刘邦已经处于非常危险的处境了,你韩信不尽快来救我,还要求封王,太过分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刘邦非常希望韩信尽早南下。所以,刘邦一定不会故意不给韩信下达停止攻打齐国的命令的。也不会忘了下这样的命令,刘邦一定会派人去传达让韩信南下的命令。但是,韩信为什么没有收到命令呢?

应该是刘邦还没有得到齐国投降的消息。韩信在前线准备攻打齐国,部队已经到了山东境内,离齐国很近了,他才刚刚得知齐国投降了,那么,向刘邦报告的人还没有赶到荥阳前线是完全有可能的。而韩信呢?他应该明知道刘邦在得知消息后,即使马上派人传达命令也没有这么快。但是韩信要的就是个理由,哪管得了那么多。所以,韩信借口没有收到命令,继续攻打齐国。


当刘邦得知齐国投降的事情后,一定是第一时间派人招韩信南下。当使者到达齐国的时候,韩信已经攻下了临淄,正在平定齐国的残余势力,已经没办法南下了。

一将功成万骨枯,郦食其就是韩信封王道路上那个最有名气的冤死鬼。

君若关注我,我必不负君!


讲古场


在古代社会当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周游列国,口才都十分的棒,凭借着他们的一言一行在不经意间就能改变历史的走向,他们就是俗称的谋士,而在楚汉之争中就有这么一位谋士,非常的出名,一位他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劝降了齐国国王,为刘邦拿下了70座城池,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郦食其,但由于韩信的嫉妒,他竟然被齐王给丢进油锅里给煮了,这是为什么呢?


郦食其是一个很有自负的人,他一直幻想着能够取得像苏秦、张仪那样的功绩,在刘邦兵临陈留的时候,郦食其为刘邦所得,郦食其向刘邦献计,很快就攻下了陈留,得到了大批军粮,刘邦封郦食其为广野君。

在进攻咸阳的的咽喉要地武关时,郦食其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劝秦将归降,秦将竟然被他忽悠了,纷纷缴械投降,刘邦不战而夺取武关,随即攻克咸阳,秦朝灭亡。


公元前204年,郦食其劝说刘邦带领士兵攻打敖仓这个大粮仓,敖仓粮仓在黄河与济水的分流处,中原漕粮由此输往关中和北部地区,古代打仗最重要的就是粮草补给,最终刘邦夺取了这处战略要地。

后来郦食其同刘邦分析天下大势,他认为韩信已经攻下了北方的燕、赵,只有齐国还在抵抗,齐国兵多地广,并且守卫也很严密,郦食其很自信的告诉刘邦,自己可以前往齐国,去游说齐王,让他归降,就可以不费一兵一卒而得到齐国的70做城池。

刘邦听了之后是心花怒放,于是同意了郦食其的请求,让他去齐国。


郦食其来到了齐国,见到了齐王田广,便对他晓以利害,郦食其说“当初汉王和西楚霸王约定,谁先进咸阳,谁就可以称王,但是项羽却背信弃义,私自更改了汉王的封地,并且任人唯亲,乱杀功臣,反观汉王,他不仅善于驾驭人才,而且身边还有很多愿意为他效命的忠臣和将领,如今汉王已经占据了天下的咽喉要地,如果大王赶紧向汉王投降的话,或许还能够保住齐国,不然的话齐国肯定会灭亡。”
齐王 听了郦食其的话后,也明白归顺刘邦才是唯一的出路,表示愿意归顺刘邦,共同抗楚。
韩信攻下了燕、赵后,正准备攻打齐国,却听说这个老头三言两语就把齐王给忽悠了,正想要罢兵,但是手下的谋士蒯彻非常反对,他说“将军你身经百战,在刀山火海中拼杀了一年,才攻占了赵国的五十多座城池,而郦食其凭借口舌就劝降了齐王七十多座城池,难道将军的功劳和比不上一个郦食其吗。”

蒯彻的一番话激起了韩信的羡慕和嫉妒,在韩信看来,如果郦食其兵不血刃就拿下了齐国,这对自己是个多么大的讽刺啊,他不能让郦食其抢了首功,


刘邦此时也没有通知韩信,韩信也装作不知道这回事,趁着黑夜率兵大破毫无设防的齐兵,一直打到了临淄。

此时齐王正在与郦食其饮酒同乐,听到韩信兵临城下,是气得七窍生烟,他问郦食其,我不是已经归降了嘛,你还要让韩信不顾信义把我打得稀里哗啦的,是不是你俩串通好了诚心耍我玩呢?


郦食其也是一脸的懵逼,明明刘邦派自己来说服齐王,为何韩信又带兵攻打齐国呢?

齐王也威逼郦食其说“如果你能阻止韩信进攻的话,我还能放你一马,否则我就拿大锅把你煮熟了”。


郦食其也是无地自容,一方面他要证明自个儿清白,自己没有跟韩信耍你,要我去阻止韩信也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也确实是对不住齐王,同时表示对韩信的不仗义的不满,因此他作出了一个非常惊人的举动,你齐王不是要煮死我吗,不用你动手,我自己来,他撸胳膊挽袖子,跳到油锅里把自己炸死了。

就这样,韩信的一个错误举动逼死了秦汉第一说客郦食其,似乎有点可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