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能體驗到的最深刻的孤獨是什麼樣


你所能體驗到的最深刻的孤獨是什麼樣


文 | 任萬軍


讀到過最古老最孤獨的詩歌是《古詩源》中的《候人歌》


只有四個字:“候人兮猗!”去掉“兮猗”這兩個虛詞只剩下兩個有實在意義的字“候人”。據說這是最精短的詩。這兩個字包含了兩個敘事要素:人物和事件。有主人公,他在等人。時間和地點都是不確定的,對象也是未知的。也正是這些未知的不確定的因素就給人留下了無窮的想象空間:他在哪裡等,他在等誰,在什麼時候等,等了多久?至於能不能等來,沒有答案。這樣越想越絕望,越想越是無奈。後面兩個虛字是否可以去掉?讀過的古漢語專著都講“虛字不虛”,後面的虛詞表達的是一種情緒、一種心境。去掉這兩個字,詩意頓減,比如說:“你在幹嘛?”——“我在等人。”就很直白,沒有了回味、沒有了想象。整首詩表達的是徹底的孤獨。


雖說只有四個字,意蘊絕不少於《等待戈多》。想起一首很流行的歌曲:“等你我等了那麼久, 花開花落不見你回頭 。多少個日夜想你淚兒流 ,望穿秋水盼你幾多愁……”充其量也就勉強算是《候人歌》注。


四個字,內涵太豐富,沒有修飾,直抒胸臆,是從心底最深處迸發出來的歌。


你所能體驗到的最深刻的孤獨是什麼樣


比較一下後來南宋時期“江湖派”詩人趙師秀的《約客》:“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寫等人的情形寫得很細膩,藝術水準很高。同樣是寫等人,這個人是具體的、明確的。從詩的內容看,這個人是常客,是棋友。暫時不來,過些時候就來。今天沒來,明天可能來。不過只是阻於雨,一時半會過不來,這盤棋就沒辦法開局。所以就聽著潺潺的雨,一盞孤燈,閒敲棋子落燈花,有點百無聊賴。主人公心裡有所期待,但不絕望。和《候人歌》比起來,《候人歌》等人,即使等來了要做什麼不得而知。《約客》約來了是要下棋的,即便那人不來,也不過就是少下了一次棋而已。所以,趙師秀體驗到的絕非孤獨,他敲打的不是棋子,是寂寞。


經歷久遠的歲月之後在表達孤獨方面能與《候人歌》比肩的大概只有

《麥秀歌》《黍離》以及唐代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


《麥秀歌》和《黍離》內容風格相近,不同在於隨著時代的演進,詞彙更加豐富,語言表現的技巧更多了,形式方面更上檔次了。


《麥秀歌》只有幾句:“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據說是商朝滅亡後,紂王的叔父箕子朝周的路途中,經過商朝的舊都,看到原來的殷商繁華不再,都長滿了綠油油的莊稼,有感而作。當年箕子多次苦苦勸諫紂王,但是怎奈紂王一意孤行,導致國破家亡。箕子內心的苦痛傷感無法對人言說,只好說:“看這莊稼長得好啊!”


你所能體驗到的最深刻的孤獨是什麼樣


無獨有偶,《詩經•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這是西周結束後,東周的大夫出差經過周王朝舊都鎬京看到的情形,有感而發所作。以前高大巍峨的宮殿都已消失,“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西風殘照,荊棘銅駝。眼前所見,都是茂密的莊稼,透過這些莊稼地,依稀可見,曾經的遺蹟。人事代謝,江山興廢,無窮的愁思湧上心頭。此情此景,欲說還休,依然只來一句:這莊稼長得旺啊!但是還是忍不住要說出來,不說出來很憋氣。“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有誰知我?問天問地問夕陽,答案是沒有:“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看來,所謂孤獨,就是所期待的未來不來,無比沉重瀰漫天地的悲情無人能知,又無法向人訴說。就如白居易的詩這麼說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人,大多數情況下,只能獨自收拾好自己的心情,藏在內心深處。


你所能體驗到的最深刻的孤獨是什麼樣


初唐詩人陳子昂,登上幽州臺,慨然作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看到天地宇宙,如此廣闊,人處在其間,何其渺小;在永恆的時間空間中,人生又是何其短暫。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在這個世界上來過,又去了,所有的人都是匆匆過客。“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到最後,只剩下了無邊的孤獨,陳子昂以單薄的身影,單挑幽州這片山河中的空闊。


中唐詩人柳宗元被貶謫到永州寫下一首五言絕句《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初看就是一首畫面感很強的山水詩,一個穿戴著蓑衣斗笠的老翁,獨自守著一隻船,在漫天大雪中臨江垂釣,活脫脫的一幅“寒林雪景”圖。但是拋過畫面,發現每句都有一個體現作者情緒情感的詞。連接起來赫然就是一個句子:“孤獨滅絕!”孤獨到了沒有一點生機的程度了,從中能體會作者仕途失意,人生絕望的苦悶。


你所能體驗到的最深刻的孤獨是什麼樣


馬克思說過:“人生而孤獨,卻不甘寂寞,世界萬物都是相互依賴的。”孤獨幾乎是很多人的宿命,是一種極端的情緒體驗,近乎頑固地盤踞在很多人的精神世界中。一念緣起,一念緣滅,不知從何處起始,也不知何時終結。難於描摹,難以言說。即便你處在繁華的都市,面對熙來攘往的人潮,依然會感覺到“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這不僅僅是詩聖杜甫一個人的感受。“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言人無二三。”你只能孤獨著自己的孤獨,把孤獨釀成自己獨屬的醇酒。這是一種溝通的困境。


《白鹿原》中的黑娃後來要學為好人,與過往作別。由一個傳統秩序的反叛者轉化為傳統的皈依者。換了一身禮服,帶著新婚的溫文嫻雅的妻子回鄉祭祖。完成各項禮儀之後,特意要在他近乎廢棄的破敗不堪的老屋住一晚上。家中一切已經物是人非,父親因為以前的種種和他水火不容,即使他改過自新了,父親鹿三也不肯原諒:“太晚了!遲了!”剩下的親弟弟大約因為離別太久或者年齡差異基本上無話可說。至親的人相見顯得陌生疏離。晚上擁著破舊骯髒的棉絮堆,極力感受母親遺留的氣息。黑娃鼻腔酸酸地說:“我就生在這炕上……我怕在這炕上再睡不了幾回了……”他顫著聲羞怯怯地說:“我這會真想叫一聲‘媽’……”黑娃對他永遠無法回去的過往只剩下無限的懷戀和永久的孤獨。


你所能體驗到的最深刻的孤獨是什麼樣


“聖人”朱先生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把一切考慮的鉅細無遺,安排得有條不紊,很從容地和兒孫們吃完了飯,又讓夫人給他剃頭。說:“剃完頭我就該走了。”在給他燜頭髮的時候,朱先生的臉頰貼著妻子溫熱的大腿,忍不住說:“我想叫你一聲媽——”這讓夫人很驚訝,旁邊的兒子兒媳們大感尷尬。朱先生揚起頭誠懇地說

:“我心裡孤清得受不了,就盼有個媽!”說罷竟然緊緊盯著朱白氏的眼睛叫了一聲“媽——”……兩行淚珠滾滾而下。這個舉動,讓很多讀者看來,很難理解,甚至驚世駭俗。朱先生和最得他的真傳的弟子鹿兆謙的行為如出一轍。


在我看來,即便是超凡入聖的關學大儒朱先生,哪怕是“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心裡依然是孤獨的,他明說了“我心裡孤清得受不了。”越是明哲,越是對自身所處的現實世界有疏離感——“獨愴然而涕下”。司馬遷說過:“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 。”人在世界上終究是孤苦無依的,苦到極致,必然要追溯人生之初,尋根溯源,迴歸孕育了自身的這個世界,追念母親。朱先生、黑娃,包括所有人,行走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孩子。


你所能體驗到的最深刻的孤獨是什麼樣


去年初冬,被派往母校西北師範大學參加校園招聘。時間很緊,在一幢樓裡全封閉地忙乎了一天,等被完全解放出來的時候已經暮色蒼茫。已經勻不出時間在闊別很多年的校園裡轉轉,也無法去看望年事已高多年未能謀面的曾經關心幫助過我的可敬的老師。


一出樓門,面前正對著曾經在裡邊上課學習的舊文科樓,被拆得只留了幾面牆壁和一些樓梯。走過去借著路燈光一一尋找當年上過課,自習時佔過座的那些教室。秋冬之緒風,拂過臉頰。路燈光把我的身影投映在陳舊的牆壁上拉得很長,“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突然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彷彿就在我一低頭一抬頭的瞬間,一起上課學習的同學好友都消失不見了,連著我們的青春年華一起消散。舉目四望,文科樓就變成這樣了,只剩下我一個人,獨自彷徨。就像一首歌所唱的:“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有些事看著看著就淡了,有些夢做著做著就醒了……”


依稀彷彿,像是《儒林外史》篇尾,添四客述往思來,彈一曲高山流水,荊元的琴聲,讓於老者聽到幽微之處,悽然淚下。


你所能體驗到的最深刻的孤獨是什麼樣


-END-



可發佈於“讀者·新語文”旗下各大媒體平臺,版權及解釋權歸“讀者·新語文”所有。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


原創稿件凡經“讀者·新語文”使用,即視作作者同意授予信息網絡傳播權,“讀者·新語文”將有權在系列媒體平臺上使用,本平臺所支付的稿酬已包括上述使用方式的稿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