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文學習012:六年級下冊,《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古詩文學習012:六年級下冊,《迢迢牽牛星》

註釋

①選自《古詩十九首》。作者不詳,寫作時代大約在東漢末年。

②〔河漢女〕指織女星。河漢,銀河。

③〔擢〕伸出。 ④〔素〕白暫。

⑤〔札札〕織機發出的響聲。

⑥〔機杼〕織機。杼,梭子。

⑦〔章〕花紋。 ⑧〔零〕落下。

⑨〔盈盈〕清澈的樣子。

⑩〔脈脈〕相視無言的樣子

譯文

牽牛星和織女星隔著銀河遙遙相望,織女伸出纖纖素手撥弄織機,但一整天也織不成紋樣,只有淚如雨下。這銀河看起來又清又淺,可兩岸相隔又有多遠呢?雖然兩人之間只隔著這一條銀河,卻只能相顧無言。

古詩文學習012:六年級下冊,《迢迢牽牛星》

賞析

《迢迢牽牛星》是一首東漢時期的五言詩,是《古詩十九首》中極為動人的篇章。一般認為,這首詩借牛郎和織女被銀河相隔而不得相會的神話傳說,表達夫婦之間的離情別意,或也可認為是一種相思而不可得的愁緒。

詩人開篇先描繪了仰望星空所見之景,進而聯想到了牛郎織女的愛情悲劇,隨後便沉浸於對織女的想象中,想象她是如何地憂傷難過,進而發出感慨:牽牛與織女雖只一水之隔,卻只能含情凝望,不得相會,更無法對話。

詩中對織女的描繪非常細膩:“纖纖擢素手”摹狀女子白皙修長的手,極富美感;“札札弄機抒”,一個“弄”字動態盡出,兩句動靜結合,表現出織女的嬌柔、勤苦;從“不成章”到“不得語”,隱忍、靜默中蘊蓄著強烈的情感,含而不露,反而更增加了其感染力。

這首詩不僅感情濃郁,意蘊深沉,在藝術表現形式上也有獨到之處。詩中大量運用疊字來渲染氣氛,抒發情感。這些疊字的運用,細膩、傳神地描繪了種種情態,讓人浮想聯翩;同時,疊字都用在句首,使詩歌節奏鮮明,韻律優美舒緩。

古詩文學習012:六年級下冊,《迢迢牽牛星》

背景

《古詩十九首》出自漢代文人之手,但沒有留下作者的姓名。《古詩十九首》作為一個整體收錄在《文選》中,它代表了漢代文人五言詩的最高成就。《古詩十九首》不是作於一時一地,其作者也不是一人。有說法稱,其出現最遲應不晚於漢恆帝時期。

《古詩十九首》除了遊子之歌,便是思婦之詞,抒發遊子的羈旅情懷和思婦閨愁是其基本內容。二者相互補充,圍繞著同一個主題,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詩中出現的遊子思婦,徘徊於禮教與世俗之間,他們既有合乎傳統禮教的價值取向,又有世俗的人生選擇;時而有違禮之言,但見不到違禮之行,不及於亂。

古詩文學習012:六年級下冊,《迢迢牽牛星》

《古詩十九首》所表現的遊子思婦各種複雜的思想情感,在中國古代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意義,千百年來引起讀者的廣泛共鳴。同時,詩的作者對人生真諦有較為深刻的體悟,因此這些詩篇往往具有深邃的意蘊,詩意盎然而又不乏思辨色彩,詩中討論到的永恆與有限的關係、人的心態與生命週期的關係、憂鬱與歡樂的關係、來去親疏的關係等,透徹地揭示出許多人生哲理。

《古詩十九首》是古代抒情詩的典範,它長於抒情,卻不徑直言之,而是委曲婉轉,反覆低徊,且往往能巧妙地起興發端,很少一開始就抒情明理。許多詩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筆法,構成渾然圓融的藝術境界,其語言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因此古人對《古詩十九首》評價很高,劉勰的《文心雕龍·明詩》稱其為“五言之冠冕”,後世很多詩人也都學習、借鑑了它的藝術風格和創作手法。

書法

古詩文學習012:六年級下冊,《迢迢牽牛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