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看他孃的腳跟,斷她閨女七八分。”這話有道理嗎?為什麼?

神語兮兮


農村俗語有很多,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經過祖輩們生活實踐得出的結論遺傳下來的,雖然不能全信,但有好的俗語還是有一定的道理,就如上面這句俗語“看她娘腳跟,斷定她閏女七八分"這句話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就經常會被人們用到,有時候人們在吵架或者是倆口子拌嘴都經常會說到這句話,有其母必有其女,意思就是說有這樣的媽就有這樣的女兒,雖然說的字不一樣,其實意思是一樣的。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不管是農村還是城裡,總會有些女人撥張橫怒的不講道理,有點什麼事就像個潑婦一樣,所以一般這種女人生的女兒都會比較難找婆家,第一男方會覺得這種人家會比較難相處,不好溝通,二來會覺得這家大人這麼不講道理,那麼她的女兒也好不到哪裡去,所以很多男孩子不喜歡娶這種人家的女兒,怕娶進門後也像她媽一樣不講道理,這樣以後的日子也不好過,畢竟娶媳婦是一輩子的事。

記得以前我們那裡就有一家這樣的人家,他倆公婆就是這樣很不講道理,反正不管自己有理還是沒理什麼事他們家就是要贏,村莊上很多人家都不願意和他們家人說話,因為和這種人交往很累,有的時候你和她聊天一不小心哪句話說錯就得罪她了,她馬上就可以跟你翻臉,所以跟這種人打交道很麻煩。再說這家人,只要和誰家有一點過節或者是吵架的話,他們家都是大大小小一起上的,而且那個女的就像潑婦一樣什麼難聽的話她都能罵的出來,撒潑,並且是從村頭罵到村尾那種,所以一般的人都不想跟她打交道。

當然象上面說的這種人畢竟是少數,再說現在都是文明社會,現在的人素質也越來越高,雖然還有個別的人有這種現象,但其實也不至於象上面所說的那樣媽是什麼人,女兒也會是什麼人,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有好多媽媽是那種很強勢,不講道理的人,但是她們的子女並不會像父母那樣,畢竟她們書也讀得比較多,有知識講道理,再說他們在外面也看的比較多,見識廣也比較多,所以像上面題主說的農村俗語“看她娘後跟,斷定閨女七八分”其實是沒有道理。


少三番


這句話還是當初沒結婚的時候,人家給俺大娘家哥介紹對象,大娘當時猶豫,媒人說了句看她孃的腳跟斷她閨女七八分,錯不了沒。要不你們去打聽打聽去。當時我不懂追著俺鄰居大娘問什麼意思,當時大娘說這小閨女的媽媽在她們村裡是有名的能幹,還會過日子。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她娘都這樣這個小姑娘肯定錯不了。這個是比喻的好的。

後來也是鄰居家小孩打架,然後鄰居大娘看到了把自己家孩子拉了一邊也說了看她孃的腳跟斷她閨女七八分,嗎我回家問媽媽,媽媽那個小女孩的媽媽可歷害了,誰都惹不起,惹了她能罵你好幾天,說的她娘這麼歷害閨女也不好惹[害羞]




農村真姐


就說我婆婆和我小姑子吧。

小姑子和妹夫結婚前是相了兩次親,人家男方才同意的,(人家男方第一次是打聽了我婆婆和公公太懶了,家裡條件不好,這些都是我後來聽別人說的)。婚後也是人家婆婆各種不待見,再加上我小姑子嘴不夠甜,在人家面前也是不討好。

小姑子婚後一年半生了孩子,做滿月時候我婆婆也是做了各種薄的厚的,長的短的棉衣棉褲,是五一前後的事,結果到了冬天,我小姑子跑過來說孩子沒有棉衣穿。我是剛開始還不知道咋回事,事後慢慢聽說是我小姑子嫌棄她婆婆給孩子做的棉衣棉褲不好看(我婆婆做的好看是都知道),人家就不幹了,扔給她200塊錢,說不管了,自己想辦法去!弄的他沒辦法了來找我婆婆了,但是我家當時的情況是,我的三個孩子,大的四歲,倆小的一歲多,都需要穿棉衣,拆洗,我家小的有腦癱,我要每天帶孩子看病,婆婆要每天看另外兩個孩子,就沒有時間做棉衣,當時他們三個的棉衣都是他們的姥姥也就是我媽媽做的,我婆婆根本就沒有時間做,你們說小姑子這時候來跟我婆婆要棉衣棉褲,咋給他做?但是我婆婆通過我老公來跟我商量,我直接回絕,我說你們真是吃柿子光撿軟的捏,自己的屁股還擦不淨呢。我婆婆教育出來的小姑子,自己不會做還說別人做的不好,再說我婆婆也是的,就不能教育自家姑娘學學手藝,哪能這樣大包大攬?我也是生了孩子後才學做棉衣棉褲,學拆洗的,哪有這樣教育孩子的,怪不得人家親家不待見!

其實問題中的俗語也是說有什麼樣的母親就會教育出來什麼樣的姑娘,閨女就是他母親的影子。不講道理的母親很難培養出講道理的女兒。


小萍生活在農村


謝謝提問,農村的俗語經過農村人千百經驗而得來的,肯定有些道理的,在我們這邊這句話是另一種表達,“娶媳婦當看娘”,閨女一般跟娘呆在一起的時間多,所以從性格上,品德上都受著自己母親的薰陶,很多的相似點,所以說這句話是有道理的,但是這情況也不是百分百,因為受現在時代的影響,農村很多的小孩打小就被父母放在家裡跟著爺爺奶奶長大,所以也有很多性格跟爺爺奶奶相似,就比如我們那邊有一個女孩,父母都是不很成業的,因為從小被爺爺奶奶帶大,嫁出去後通情達理,勤快好學,被大家公認為好媳婦,好孫女。所以凡事要理性分析,真要娶媳婦還是在性格上多交流一下才行的。


農家姐妹


農村裡的俗語有的時候不僅意味深長,而且經常會以一種俏皮話的形式出現,讓人在讀的時候忍俊不禁想笑,但是笑過之後又覺得話說得特別在理。“看他孃的腳跟,斷她閨女七八分”大概就屬於這種類型吧,你看了之後是不是也有種想笑的感覺呢?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從母親的腳跟處,能夠看出她女兒大概是個什麼樣子,雖不能完全看透,但是看個七七八八也差不離的。原來呀,在過去的農村,男女之間最初的認識一般不是自由戀愛,而是靠媒人來說媒。

可是,媒人當要提出讓男孩女孩相互見面的時候,男孩女孩出於羞澀的原因,不願意單獨見面,於是大部分情況下,父母代子女相親就成了一種常態。

父母會帶回來女孩子的照片給男孩子看,讓男孩子有第一眼的感覺,如果感覺對眼,那麼接下來就是第二步了,兩個孩子的母親會單獨見一次面,男孩子在一邊陪著,他透過察看女方母親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來推測女孩子的基本情況。有人說這好像有點扯了吧,母親跟女兒能夠完全一樣嗎?

當然不能,但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母女天性,從母親的身上肯定能找到女兒的影子。例如,這個母親如果說話大聲大氣,粗重嗓音,女兒就很有能也是比較豪爽的性格。

母親如果長得十分美麗,那女兒的相貌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在那個比較封閉的年代裡,這是未見面的男女之間彼此瞭解的唯一途徑了。哪裡能跟現在比呢?現在是自由戀愛,男女一對眼,你從微信上發個視頻,我從QQ上傳一張照片,什麼都看到了。

但是過去沒有這樣的社交平臺,最關鍵的是,那個時候的青年男女對於戀愛結婚這樣的事情諱莫如深,羞於啟齒。所以才會有媒人這一職業的出現,也才會有看娘似看女的說法。當然男孩子也有看走眼的時候,例如母親確實漂亮賢惠,但是女兒從小家教不好,脾氣大,不服管束。

這就沒有辦法看出來了,必須是兩個人接觸一段時間才看得出來。所以男孩女孩戀愛的第三步就是如果雙方家長滿意,男孩子通過觀察母親的一舉一動也覺得沒有問題,那就可以請媒人把女孩子約出來聊一聊了。

良好的生長環境造就良好的人品,特別是在過去的農村,男人外出做事賺錢,一般家裡都是女人教育孩子。孩子從小品格的培養都是母親來教育的,孩子是一張白紙,母親教育得好,孩子就容易學好。母親如果放縱教育,孩子就容易走向歧途。所以舊時農村相親,為什麼不看父親看母親,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很多女孩子在成年以後,無論做事還是為人,身上都會有母親的影子。當然,時代在變,現代社會由於互聯網社交平臺的大量出現,使得更多的青年男女能夠跳出俗世,跳開媒人,自由戀愛,互相展示,這未嘗不是社會的一大進步。


小小嬴政


流傳下來的老話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我有一個大姑姐長的很漂亮,是真的很漂亮那種,可以說是被上天眷顧的寵兒,身材高挑,皮膚白皙,而且五官也好,尤其一雙大大的黑溜溜的眼睛更吸引人,追求者很多,看到這裡大家都知道了故事要反轉了,家庭好,容貌好,可是婚姻卻不盡人意,第一次婚姻還沒有1年就結束了,現在的這個也是配不上她,期間談了好幾個對象也是各有各的問題


小白菜心裡黃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中國的很多俗語,往上追溯,往往都是有著很深刻的歷史淵源,不過是時間太久了,連傳的人都忘記了。

我將從如下3個方面來解析這個問題:
為啥看他娘?為啥是看腳跟?為啥是七八分?

為啥看他娘

黃帝內經有言:以母為基,以父為楯

說得就是,兒女身體隨母親,精神隨父親。而為甚麼看他娘就很好解釋了,尤其在農村,娶媳婦是要生養後代的,所以看他娘就能看出女子的身體基礎,母親身體好,女子自然身體底子好,好生養。

為啥是看腳跟

不知道大家是否觀察過別人的腳跟,大富大貴的人的腳跟,沒有一個是纖細的,都長得非常的紮實有力。接著上面的分析,母親的腳跟粗細,健壯與否,決定了母親的身體基礎,也決定了子女的身體基礎。

為啥是七八分

黃帝內經講,女子七七,丈夫八八。七八代表了所有男女,其實所謂的七八分,基本就是能夠確定下來的。

這裡就很清楚這句俗語的緣起和應用了,農諺應於農家,娶媳婦是為了成家傳續,自然要身體健康,善生宜養。


龍的父親大人


農村俗語老話 “看看他娘腳腳跟, 斷他閨女七八分”是啥意思?

在以前,媒人說親的時候,媒人介紹這個閨女的時候,如果她母親口碑很好的話,媒人就會說:“看看她娘腳腳跟,斷她閨女七八分”,表示這個閨女也差不了,女兒都隨媽嘛。

還有就是,如果某位母親在村裡是出了名的潑辣不講理,有村民和她閨女發生小摩擦,覺得這小姑娘怎麼這麼潑辣不講道理的時候,旁邊知情的人也會說:“看看她娘腳腳跟,斷她閨女七八分”,用這句話來提醒村民不要忘記了她母親就是潑辣不講理的人。

這句話意思就是,看看她母親平時與人相處是怎樣的為人和性格,就可以知道她閨女大概是什麼樣的人了,因為除了會有遺傳外,女兒的為人處事,多數也是受到母親的後天影響和教育有關的!

意思就是自己的女兒和母親長得非常相似,單單從母親的腳就可以看出女兒大概要長成什麼樣子,一般來說女兒的長相都是跟著父親的,但也有一部分女兒跟母親長得非常相似。要知道身為女子走路一般都是端莊典雅的,如果走路都是大大咧咧的可以大致看出她的性格也是大大咧咧的,單單從女兒走路的姿勢也可以判斷出女兒是什麼樣子的。

如果一個人走路都是急衝衝的,大致可以判斷出她是一個急性子,人們通過看一個人的走路姿態來大致判斷一個性格雖說不是絕對的,但是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母親的行為舉止是大家閨秀的樣子,那麼女兒也差不到哪裡去,雖說現在沒有以前那麼保守,但是通過父母大致判斷出子女的性格還是行的通的。畢竟他們的兒女身上除了有父母的遺傳因素外還有父母外在行為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他們的兒女身上必定有一些父母的影子。

在古代一個男子要娶媳婦兒的時候,通常是看不見這位女子的,就只能從他們家人身上來判斷,通常會仔細看一看這位女子的母親,如果這個母親是端莊的人,那麼他的女兒應該也不會差,這門親事,可能就這樣定下來了。

一個家庭,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特別是在孩子面面,不能把自己的錯的行言傳給孩子,不然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





鄉村張福旺


在我國的許多農村地區,人們在忙碌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為人行事的經驗,並用朗朗上口的鄉間俗語予以總結,一代代口口相傳了下來。


比如“看孃的腳後跟,斷她閨女七八分”這句俗語,雖然話兒糙了些,但是仔細品味琢磨一下,其中所蘊含的社會哲理卻很值得人們借鑑。

大家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修養的家長對孩子的成長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和孩子最親近的母親,其一點一滴的言傳身教,更是孩子耳糯目染的啟蒙教育。

在我國古代就有“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偉大母親的典範,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母親的品行決定了孩子的未來人生。


民國曆史上,我們熟知的宋氏三姐妹,秀外慧中,端莊大氣,用風華絕代,驚豔世人形容一點也不為過。三人中其中二位成為了第一夫人,另一位成為部長夫人。

宋慶齡追隨國父孫中山,一生致力於中華民族的解放與獨立,宋美齡在中國抗日最艱難的時期,飄洋過海,遠赴美國,用七場感人的演講贏得了寶貴的外援支持。

而你知道嗎,宋氏三姐妹之所以如此優秀,與她們的母親倪桂珍傾心施教分不開的。


倪桂珍從小就熟讀詩書,其父親是一位基督教牧師,所以她很早就接受到了西方的新潮思想,對自己的未來有著具有獨立的思考。她嫁給宋耀如時,就是不顧家人反對,從而上演了一場富家千金與窮小子的愛情故事。

後來,隨著宋耀如事業如日中天,以及孩子們的先後出世,倪桂珍則更多的擔負了對子女的教育任務。

雖說家境富足,但她絕不允許子女們有有一絲一毫的奢靡浪費。而是嚴格培養他們恪守清規,勤儉樸素,吃苦耐勞,作息規律,勤奮上進的品質。


倪桂珍深諳言傳不如身教,她每天都是早睡早上進心,教孩子們彈鋼琴,耐心輔導功課,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子女們。

雖然家風嚴格,但由於宋嘉樹與倪桂珍都受過西方教育,提倡和鼓勵孩子們樹立民主開放的精神,並且尊重孩子們的選擇。

後來,靄齡嫁與孔祥熙,慶齡嫁與孫中山,美齡嫁與蔣介石,倪桂珍的本意都不是很樂意的,但還是選擇了接納,並送上作為最有份量的母愛祝福。

可以說,宋氏三姐妹的人生舞臺的絢麗奪目,是其母親倪桂珍用自己母愛的光輝給予的。


由此可見,在一定程度上什麼樣的母親,決定了女兒的格局,這也是“看孃的腳後跟,斷她閨女七八分”老話的緣由所在。

現實生活中,男婚女嫁,人之常情。為了給兒子尋一門好婚事,當父母的都會想盡辦法打聽一下對方家庭的情況,尤其是父母的為人品碑怎麼樣?

大都會認為:從女孩兒的母親身上,就能看出女兒是個什麼樣的人,如母親溫柔善良,那女兒也八九差不離兒;若蠻橫霸道,其閨女也會隨她,肯定也好不到哪裡去。

但是,什麼事也沒有絕對的,不能動輒就以“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的話,以偏蓋全。

生活中,有的父母非常優秀,可子女不成器的也是大有人在;相反呢,父母品行不端的,子女卻知書達理的也不是沒有。


比如趙樹理的小說《小二黑結婚》中的小芹的娘三仙姑就是一個作風不正,名聲不好的神婆,而小芹呢,卻是位美麗善良的好姑娘。

因此,對待什麼“看孃的後腳跟,斷她閨女七八分”的老話,只能聽聽而已,不能過於糾結的。

不過,從常理上分析,如果一個女孩子生活在良好家教的氛圍裡,有一位明事懂理的母親,那麼,對她的成長和人生觀形成將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所以,我們作父母的,為了子女的健康成長,還是應該多提升自己的素質為好!


大美威海幸福銀灘


“看他孃的腳跟,斷她閨女七八分”俗語,談的是教育問題。在農村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個村莊職業特長都有特色,而且各個家庭各個村莊都不同,詳細觀察發展前景也不一樣。比如說,某個家庭他的子女中,第一個子女考上了大學,後面第二個,第三個子女在以後幾年裡連續考上了大學,而同村同學同校同年級上學,同一個家庭,同樣子女比較多,一個也沒有考上大學,甚至中間有輟學的。在八十年代,眾多學子過高考“獨木橋”,錄取新生比較少的時代,這樣的家庭多的是,這與一個家庭平時嚴格要求和教育密不可分的。再比如說,同一個村莊上一代人中木匠多,下一代人中自然就木匠多,一是環境影響造就人,二是傳幫帶發揮了重要作用。農村俗語,看他孃的腳跟,斷她閨女七八分,同樣的道理,來源於嚴格教育,傳幫帶作用。子女從出生到長大到二十幾歲,在過去的年代早嫁的比較多,若做一雙鞋的針線活,如果她娘是一個針線活的能手,閨女肯定能做出拿手的好鞋來。因為娘是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他的一言一行對子女教育成長十分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